藏国 第752章

作者:高月

第1268章 退位建议

  长安,消灭藩镇的欢庆气氛还没有过去,不时可以听见敲锣打鼓声,在几天前,长安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欢庆河北回归朝廷。

  一连几天,长安就像过年一样,全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百姓们载歌载舞,发自内心的喜悦。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战争结束,军费开支必然会大大减少,压在大家头上的战争税赋也会极大减轻,改善生活指日可见。

  朝廷更是宣布放假两天,以示庆贺,同时昭告天下,所有的胜利都是在摄政王殿下的带领下取得,甚至摄政王殿下亲自率领大军在河北作战。

  朝廷的助推取得了回应,在游行队伍中,数十万人一起大喊,‘摄政王万岁!摄政王万岁!’

  这就是强大的民意,摄政王殿下登基已经是众望所归。

  这天下午,独孤烈来到了兄弟独孤明的府上,独孤明的心情非常不错,他的女儿独孤太微前几天足月生下了一个儿子,十分健壮可爱。

  妻子也丢掉了一切成见,跑到摄政王宫去照顾女儿,看望外孙。

  “兄长来得正好,你觉得李榉这个名字如何?有攀木而上之意!”

  独孤烈哑然失笑,兄弟正在给外孙起名呢!

  “还行吧!关键是孩子的祖父同不同意。”

  独孤明呵呵一笑,“我已经给他说好了,他说这个面子一定要给我。”

  “那就好,李榉这个名字不错。”

  “回头我给孩子他爹说一声,这個起名权就让给我了。”

  “我有事情找你呢!”独孤烈提醒道。

  独孤明点点头,“去书房说吧!”

  两人来到书房坐下,独孤烈道:“最近让摄政王登基的呼声很高,但朝廷还没有动静,只是大家都在议论,我想助推一把,让关陇贵族系集体签名呼上书,你觉得如何?”

  关陇贵族系加上连枝瓜蔓,在朝廷官员占比接近三成了,威力确实不小。

  独孤明沉思片刻道:“这个问题我去年就考虑过,毕竟现在皇帝还在,没有犯什么错误,如果强迫他退位,于理于法都不合适,我觉得与其摄政王先进,不如天子先退,找到让年少天子退位的借口。”

  独孤烈点点头,“你说得对,大家都知道天子是傻子,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皇帝?”

  “所以要宣传这一点,不过这又和张家有关系,建议大哥先和张立谈一谈。”

  独孤烈眉头一皱,“为什么要和张立谈,难道不应该是他主动提出来吗?”

  独孤明叹口气,“就怕张立想利用最后这个机会讨价还价一番。”

  独孤烈冷笑道:“如果他聪明就不会这样做,他但凡敢这样做,最多半年后他就得垮了,如果他主动一点,卖力一点,说不定摄政王真会给他一个面子,我不会多事!”

  独孤明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让韦见素去和他谈吧!兄长想搞联名上书,我全力支持。”

  “不光是联名上书,还有瑞兆!”

  独孤烈低声道:“我想把家族收藏的雍鼎拿出来,你觉得呢?”

  独孤明犹豫道:“它虽然是秦鼎,但并非真的九鼎,只是秦朝仿制而已,我怕被识破。”

  独孤烈淡淡一笑,“谁也不知道真的九鼎是什么样,我说它是九鼎之一的雍鼎又能如何?再说它本身就是秦朝之鼎,是皇朝的象征,我们先祖在隋朝时收到此鼎,一直藏于秘库,百年来世人不知,我们让它重新面世,那不就是瑞兆吗?”

  独孤家族有一座秘库,是收藏天下至宝的绝密库房,只有家族极少数人知道,目前只有独孤烈和独孤明知道,由独孤明掌控。

  隋朝开皇年间,一个渔民从渭河里捞出一只大鼎,正好被家主独孤罗得到消息,他立刻用一千贯钱买下,藏于秘库,连当时的隋文帝都不知道这件事。

  独孤罗刚开始以为它是天下九鼎中的雍鼎,又经过数年的研究,确定它并不是真鼎,真九鼎在秦始皇的陵寝中,它不过是秦始皇下令仿制的九鼎中的雍鼎。

  但就算这样,它也有极高的价值,尤其上面有一句铭文,雍鼎出,天下兴,所以雍鼎作为瑞兆出现,再合适不过了。

  独孤明也答应了,兄弟二人决定还是从渭河里出来比较好。

  ………..

  张立之所以能以小吏的身份做到大唐左相,一方面固然是和他女儿张太后有关,但更重要是他的审时度势,善于变通,阉党势力强大时,他支持女儿和阉党合作,从而让定王上位。

  同时,他又和势力强大的齐王李邺暗中联系,甚至把长子送到长安任职。

  所以当阉党败亡,又是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齐王李邺执政,让女儿张太后以太后的身份宣布李邺为监国。

  作为回报,李邺也任命了张立为左相,并封为国公。

  按照当时的约定,过渡期为两到三年,最早应该是明年天子退位,但形势变化太快,这才一年半左右,李邺上位的时机就已经成熟,他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张立也知道,该他表态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他装聋作哑,触犯了摄政王的最高利益,他和家族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就在独孤兄弟密谈瑞兆的同时,张立也来到了韦见素的官房。

  韦见素连忙请他进来,两人分宾主落座,又让茶童上茶。

  张立缓缓道:“我今天来是想和相国私下探讨一下,关于现在天子的问题。”

  张立很婉转,他丝毫不提摄政王上位,而只是谈目前天子的问题。

  韦见素淡淡问道:“他现在情况不太好吗?”

  张立点点头,“前几天是他八岁的诞日,我昨天特地去探望他,他小时候是什么情况我知道,我以为他长大后会好一点,但事实上…….”

  张立苦笑一声道:“他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我在他面前站了近半个时辰,他至始至终没有抬头看我一眼,依旧玩他的小木块,那木块他四岁时就在玩了,一直玩到现在。”

  张立叹息一声道:“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再自欺欺人了。”

  “那该怎么做?”

  韦见素问道:“张相国有建议吗?”

  “我建议政事堂甚至军政议事对天子做一个全面评估,至少要让所有官员都明白天子的状态,然后大家来投票决定,这样才不会有谣言和非议!”

  韦见素暗暗赞许,张立考虑得很周到,首先是天子退位,然后才考虑谁来继任皇位。

  而不是直接谈摄政王,这样就会出现摄政王要强夺皇位的不利非议。

  等天子退位了再来考虑皇位继承问题,这样就给摄政王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韦见素笑道:“我同意军政议事评估,张相国认为什么时候比较好?”

  “事不宜迟,明天上午吧!”

  “那太后同意吗?”韦见素急问道。

  张立点点头,“她同意,她也认为这样做对她儿子比较合适。”

第1269章 公开评估

  事实上,张太后最初是坚决反对她儿子进行一个公开评估,她不想看到儿子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她受不了这种感觉。

  不过张立还是说服了她,她儿子不是一般人,是天子,按照历朝历代惯例,退位的皇帝一般都活不到成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世。

  但如果让小皇帝公开评估,按照摄政王的方式退位,那他就很可能得到善终。

  比起儿子的性命,那点面子算什么?

  张太后最终被说服,同意了父亲的方案。

  次日上午,中书省圆厅内,数百名官员济济一堂,都是五品以上高官,也包括在京武将,一起参加了这次由政事堂举行的评审会。

  评审天子是否有能力继续履行最高统治者的职责。

  所有官员目光都很复杂,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废除皇帝的情况发生,比如汉废帝刘贺,汉少帝刘辩等等,但那些都是由个别权臣所废。

  而这一次,将由数百名官员举手投票来决定,实属开天辟地第一遭,但又合情合理,充分体现了朝廷不仅是皇帝的朝廷,也是百官的朝廷这个原则。

  天子已经八岁了,很多官员只闻其名,还是第一次看见他本人。

  天子坐在圆厅下方正中间一张台子上,在专心致志摆弄着他手下的木块。

  由首席御医王光济介绍他的情况,“从三岁以来,他就是这样了,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谁叫他都不理睬,喂他吃饭他就吃,让他睡觉他就睡,除此之外就是坐在屋内发呆,或者玩弄他手中这几个木块。

  连先帝来看过他几次,他也从不理睬,在他身后怒吼,他也不睬,让先帝非常失望,抱憾而去。”

  韦见素问道:“这孩子可是失聪?”

  王光济摇摇头,“他不失聪,我可以证明给大家看!”

  王光济取了一個木鱼在小皇帝身后敲了几下,小皇帝立刻扭过头,抢过木鱼,胡乱敲了起来。

  片刻,他又把木鱼丢在一边,继续玩自己的小木块。

  王光济苦笑道:“他就喜欢木头的声音,不光敲木鱼,敲柜子,敲木碗他也有反应,别的就不行了,卑职再给大家试验一下。”

  他走到小皇帝身后,忽然在他脑后大喊一声,“皇帝陛下!”

  孩子却充耳不闻,没有任何反应,圆厅内顿时一片窃窃议论声。

  韦见素摆摆手,“大家安静!”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韦见素又问道:“王御医,这孩子得的是什么病?”

  王光济缓缓道:“这其实是白痴的一种!”

  圆厅内顿时一片哗然,大唐天子居然是白痴,他是怎么成为皇帝的?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问,几年前的事情大家都记得清楚,是阉党为了控制皇权和朝廷,扶持了定王登基,事实上,作为张皇后的儿子,定王李侗应该是嫡子,先帝立他为太子才是天经地义,但先帝偏偏就没有立他,根本原因就是这孩子是白痴。

  “各位,请安静!安静!”

  韦见素再次敲打小钟,“当!当!当!当!”

  百官们安静下来,韦见素又问王光济,“他能治好吗?”

  王光济摇摇头,“回禀相国,这是娘胎里带来的,终生就这样了!”

  “我明白了,请带他回去吧!”

  御医王光济挽起小皇帝,在数百官员的注目下把他带走了。

  等他们离开后,韦见素这才缓缓道:“因为从前天子年幼,大家都想着或许他长大后会恢复正常,但现在他已经八岁了,大家也看到了他的现状,按照议程吧!同意维持现状,由这孩子继续出任大唐皇帝的官员请举手。”

  圆厅内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

  韦见素又继续道:“同意废除目前天子,重新另立大唐天子的官员请举手!”

  圆厅内所有人都刷地举起了手,包括韦见素自己。

  “请放下,我再问一遍,同意他继续出任大唐皇帝的官员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