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摇摇头,“我不想让大臣们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那你就错了,哪怕是贤明如太宗皇帝,他也绝对不允许臣子挑战他的权威,他为什么要砸魏征的墓碑,魏征成就了他的贤名,但同样也挑战了他的底线。”
说到这,李岱又叹口气道:“邺儿,君王是独孤的,是高高在上的,是一言九鼎,你可以不让大臣感觉伴君如伴虎,但你一定要让大臣们仰视你,臣服你,而我当右相,拉低了伱,让你无法高高在上。”
李邺还想再说话,李岱摆摆手,“我心意已决,你不要再劝了,我可以去替你巡视教育,尤其是蒙学和小学堂,我带着你母亲坐船去各地视察,我要亲自教楠儿读书,弥补我这一辈子的遗憾。”
李邺默默点头,“父亲推荐谁来接替你?”
李岱早已想好,他毫不迟疑道:“我推荐韦见素出任!”
“为什么不是张立?”
李岱摇摇头,“张立还是资历差了点,他抬不起你,你现在需要一个深厚资历的右相国,而且是老奸巨滑,能够审时度势的人,只能是韦见素,裴遵庆和李岘都不够,撑不起你的场子。”
李邺点点头,又道:“那谁来接替韦见素?”
“你自己有人选吗?”李岱反问道。
“我考虑启用萧华!”
李岱点点头,“萧华不错,思路清晰,资历也足够了,其实我本来想推荐张镐,此人有名相之风,因卷入李珍造反案被贬黜为辰州刺史,太可惜了。”
李邺沉思片刻道:“先让他出任剑南道观察使,有空缺再用他。”
次日,右相李岱正式向摄政王李邺提出辞职,李邺批准了李岱的辞职,加封他为太傅、弘农郡王,李邺同时任命辅相、礼部尚书韦见素出任中书令右相,又任命岐州刺史萧华出任辅相礼部尚书,接替韦见素的位子。
同时任命辰州刺史张镐出任剑南道观察使兼益州刺史,接替畏罪自杀的崔圆之职。
一连串的任免让朝野震惊,尤其李岱才出任右相不到一年就被免职,更让百官深感可惜,不过李岱是摄政王的父亲,这就是他们父子之间的事情了,所以虽然遗憾,但也不愤恨。
何况任免三品以上官员本来就是摄政王的权力,李邺在行使自己的权力,百官也不好议论什么?
摄政王官房内,李邺请韦见素坐下,笑眯眯道:“恭喜韦相国再次回归右相之位!”
“感谢殿下的信任,老臣确实没有想到。”
韦见素心中有点忐忑,他一定要弄清楚李岱为什么辞职,他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上任,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摄政王在这個关键时刻选择了自己?
“殿下,令尊那里是出了什么事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辞职?”
李邺脸上的笑容消失,他沉默片刻道:“韦相国应该知道我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吧!”
韦见素点点头,“我记得,好像叫李淮,因为他母亲宇文螺的事情和你父亲关系闹得很僵,听说去了幽州。”
李邺缓缓道:“他娶了高句丽的大族卢氏之女为妻,这几年一直出任平州刺史,算是高句丽人的利益代表,他因为反对幽州高句丽人并入契丹,两个月前被刺杀身亡,我父亲昨天才得到的消息,对他打击很大。”
韦见素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长子去世,李邺又淡淡道:“虽然我父亲很悲痛,但他辞去相位却是几个月前就决定的事情。”
“啊!”
韦见素又糊涂了,原来几个月前就决定了,那和长子去世无关啊!
李邺移开了话题道:“我请韦相国过来是想谈一谈接下来几个月的施政重点,安置高句丽人就不用说了,然后是交通水运,丹灞水道已经开通,就涉及到各地官府货运物资运输的调整,这需要政事堂做出安排,第三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税制改革,取消户税和其他杂税,降低地税,开始征收盐税,实行盐铁专卖,然后慢慢扩大到酒和糖,由内卫全力护航,保证税制改革成功。”
韦见素点点头,“微臣明白,请殿下放心,这些重大安排,微臣会尽快一一落实。”
“就这样,韦相国履职上任去吧!”
韦见素躬身行一礼,向李邺告辞退下了。
中午时分,在安然居大酒楼的白玉堂,李岱请韦见素一起共用午餐,他们刚刚做了交接,在政事堂,吏部尚书李泌宣读了摄政王令,正式由韦见素出任中书令右相。
但韦见素心中还有些不安,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摄政王在这个关键时刻选了自己为右相。
韦见素见李岱一脸憔悴,便安抚道;“令郎之事我知道了,贤弟节哀!”
“是摄政王告诉你的?”
韦见素点点头,李岱叹息道:“虽然我痛失长子,但他还是给我留了一个孙子,我要亲自教育孙子,弥补当年我教育不当引发的父子裂痕!”
“我理解贤弟,但这不应该是贤弟辞去右相的真正原因吧!”
“摄政王没告诉你吗?”
韦见素摇摇头,“他没说,所以我很困惑,为什么是我?”
李岱给韦见素倒了一杯酒淡淡道:“我推荐韦兄出任右相,我辞去右相和推荐兄长出任右相其实是一个原因。”
“我愿意洗耳恭听!”
李岱沉默片刻道:“其实我应该叫你一声前辈,而不是兄长,当年我父亲可是和你同为相国。”
“这倒是,你父亲叫我韦贤弟。”
韦见素心中困惑,李岱怎么会提到这件事?
第1236章 韦相劝谏
李岱又缓缓道:“接下来摄政王要做什么,大家都知道,他能上位吗?问题应该不大,但他有个最大的弱点,他不够狠辣,待人过于宽宏,这个弱点虽然大家都喜欢,但对于一个帝王却不是好事,前辈是明白人,不需要我说透!”
韦见素默默点头,他完全能理解李岱的意思,帝王不是大善人,尤其摄政王不是正统得位,他如果过于宽厚在别人眼里就是软弱,反而会让下面的人瞧不起你,最后肯定会影响上位。
李岱又继续道:“我是他父亲,我主持政事堂会让他掣肘,让他很多大政方案难以推行,比如税制改革,从去年就开始喊了,现在都二月份,还没有动静,为什么?
因为废除户税动到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很多人嘴上不说,但暗中都在抵制,如果这次税制改革失败,会严重打击摄政王的威望。
如果强行推广,必然会激起更强烈的抵制,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個更老谋深算资深大臣坐镇政事堂,才能解决摄政王面临的危机,从而把他推上去,这个人就是前辈!”
韦见素这才明白李岱的良苦用心,是希望自己把摄政王推上位。
沉默片刻,韦见素缓缓道:“其实我认为摄政王推行税改有点操之过急,他废除户税是想滋生人口,心情我理解,但不能急,他的位子还不稳,位子不稳而迈步太大,就容易摔倒,敬文放心吧!我会找机会劝他。”
“那就好,我劝他没用,或许前辈劝他,他能听一听。”
从酒楼出来,韦见素坐马车返回政事堂,他沉思良久,派人把李泌请来。
不多时,李泌快步走来,抱拳笑道:“恭喜韦尚书荣升右相!”
“多谢!李尚书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韦见素缓缓道:“我发现一件蹊跷之事,以前在陇右时,河陇节度府就推行盐铁专卖了,那巴蜀应该也执行吧!这次税改怎么又重新在巴蜀进行试点?”
李泌笑了笑道:“这次实行税改和河陇的盐铁专卖还是不同,河陇盐铁专卖不涉及其他税种,这次涉及其他各种税赋,所以巴蜀要重新进行试点。”
韦见素点点头,“废除户税、商税和其他杂税,李尚书觉得合理吗?另外,乡下人要收田税,城里人却要废除户税,李尚书觉得公平吗?”
李泌苦笑一声道:“这里面确实有些不合理之处,比如商税,或许殿下的本意是想减轻商人负担,繁荣商业,当初在河陇就废除了商税,效果很好,可能殿下没有考虑到地方官府的利益,户税也是,地方官府是有分利的,一旦取消户税,必然会影响地方官府的利益,而盐铁税地方官府又拿不到,这就会引发地方官府和朝廷的矛盾。”
停一下,李泌又问道:“韦相国是不是有好的方案?”
韦见素缓缓道:“我的想法很简单,就要达到摄政王的目的,又要不影响地方利益,同时又能降低百姓的负担。”
“这样一举三得可不容易啊!”
韦见素便对李泌低声说了几句,李泌连连点头,笑道:“姜不愧是老的辣,可以试一试!”
“如果李尚书同意我的方案,我们去和殿下一起说。”
要不怎么说韦见素老道成精呢?他知道光凭自己,很难说服摄政王,但如果加上李泌,李邺就容易被说服了。
很快,韦见素和李泌出现在李邺的官房内。
韦见素躬身道:“微臣很理解殿下退出税制改革的意图,天下即将统一,自然就要降低百姓的负担,实行休养生息,但如果改制太急,直接影响了地方官府的利益,必然又会遭到地方官府的抵制。
就像崔圆,殿下也知道,他并非贪图钱财才纵容子女,他实际上是在破坏巴蜀实行的税制改革,如果殿下不考虑这个问题,微臣担心天下会出现无数个崔圆,同时私盐在天下各地泛滥,内卫有多少精力去查?”
以前韦见素不是右相,他从不提这些问题,现在他为右相,他就有职责了,所以他要把这些话说清楚。
李邺沉默片刻道:“但我巡视江南,巡视福建,才知道税赋之重,地方官府已经不堪承受了,我相信地方官府都欢迎税制改革。”
“不!地方官府欢迎的税制改革是不影响他们的利益的改革,否则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官员支持崔圆了,这些官员不知道崔圆儿子贩卖私盐吗?他们知道,却在纵容,并非他们和崔圆的私交有多好,而是他们借支持崔圆抵制税改。”
李泌也道:“殿下,陇右一域易改,但天下太复杂,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殿下基础不牢,微臣也建议谨慎!”
李邺比较听从李泌的劝说,既然李泌也劝说他谨慎,他必须耐心和韦见素谈一谈。
“韦相国有什么好的想法呢?”
“微臣的第一个建议是减去税赋加成,可能殿下不知道,让南方各州民怨沸腾的最大的一块,就是军费分摊,具体到实施层面,就是税赋加成,所有税赋各加三成,才令百姓不堪重负,地方官府也十分不满。
所以首先把加成去掉,因为地方官府也拿不到这个加成,他们肯定会很配合,这样就会大大减轻百姓负担。
第二,把盐铁专卖改成盐铁酒专卖,其中酒这一块归地方。
第三,清点土地,无主之地收归官府,地方官府可以出租增加收入。
第四,继续征收商税,统一定为货值的五厘,这一块税收还是归地方官府,为了避免各地拦截商人征税,那就要严格实现入城征税的规矩,天下统一规矩,破怪规矩就要严惩。
当地方官府多出这三块收入后,足以弥补他们从户税中得到分成,这时殿下再对户税和田税进行调整,地方官府的抵制就不会那么激烈了。”
旁边李泌笑道:“从前殿下经常给我们说,要实行萝卜加大棒政策,这次税改殿下光用大棒,不给萝卜,地方官府当然会抵制。”
韦见素也笑道:“萝卜加大棒,这个手段好,一手硬一手软才是王道。”
李邺点点头,“说说户税和田税如何调整?”
韦见素继续道:“微臣的原则是要税赋公平,殿下不能只废除户税,保留田税,这样对农民不公平,地方官府不满,农民也会怨恨,一旦被挑唆,农民可是要抗税造反的。”
“有点道理,继续说!”
第1237章 漏网黑鱼
韦见素不慌不忙道:“微臣的第一个原则是,如果征了田税,就不要再征户税,这样才公平,不能城里人只负担户税,而农民又要负担田税,还要负担户税,佃农甚至还要交田租,盘剥太狠了。”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道:“那些手中有田的大地主都住在城内,他们岂不是逃过了户税?”
韦见素笑道:“殿下,这些大地主实际上有几个交税的?殿下完全可以用别的办法收他们钱嘛!比如爵位,之前勋官多如狗,一个卖菜的老农都是上柱国,简直毫无意义,殿下可以修改爵位制度,把爵位分细,一个男爵就可以分成好几等,用爵位来收割地主大户,是不是比收税更有效?”
李邺点点头又道:“然后呢?”
“然后殿下可以在户税上做文章,在户税内部改革,比如按照人头收税,子女未成年不收税,其次减轻税赋,如果家里未成年孩子多,还可以再减税甚至免税,这样其实变相鼓励生孩子。”
旁边李泌补充道:“关键是要打压粮食价格,让人口多的低层百姓吃得起饭,朝廷可以在各县开设官办粮铺,卖粗粮陈米和粗麻布,主打一個便宜,这样,底层百姓孩子虽多,但也能吃得起饭。”
韦见素的方案确实不错,让利给地方官府,然后把户税收为朝廷专税,然后再减轻户税,反而用户税减免来鼓励生孩子,这比自己直接取消户税更有效果。
李邺想了想道:“佃农怎么办?土地不是他们的,搞不好他们既然要交田税,还要交户税?”
“很简单,交了户税就不用交田税,交了田税就不用交户税,拿税单说话,如果地主用田租来做文章,那就统一限定官府田租,农民自然去选官田,而不是继续租地主的土地。”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