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81章

作者:高月

  “殿下认为田神功会发兵吗?”段秀实问道。

  李邺点点头,“田神功一向野心勃勃,他将女婿卫王李佖接到太原,就是为了拥戴李佖上位,我几乎可以肯定,他会是第一个起兵讨伐阉党的势力,然后是荆襄节度使蜀王李倓,以及郓王李荣,他们三人都得到了天子颁发的继位密旨,每个人都对皇位志在必得,但从实力上看,还是田神功略为占优。”

  “那殿下呢?”

  刘晏笑道:“殿下什么时候出兵?”

  李邺淡淡笑道:“我看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我就兵发洛阳,我们已经等待了那么久,也不急最后这一时。”

  李泌也缓缓道:“我要提醒殿下的是,朝廷的乱象一定会让吐蕃、回纥、藩镇等等势力感到有机可趁。

  但如果从轻重缓急来看,吐蕃的威胁最低,主要是吐蕃得到消息往往会在几个月后,等吐蕃想有所举动时,动乱早就已经平定了。

  刘晏道:“卑职赞成李国相的推断,荆襄距离洛阳比较近,他不会趟这滩浑水,相反,他会利用洛阳皇位之争的机会,出兵攻打扬州和江南,拿下这两个富庶之地,卑职建议立刻从江夏出兵,增援扬州,封锁长江。”

  李邺当即立断,对段秀实道:“扬州和江南必须有一名重臣坐镇,段公,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李邺随即下令,命令江夏主将南霁云立刻率三万军队赶赴扬州,目前淮南道采访使是皇甫侁,此人和李希烈素有勾结,所以李邺下令南霁云直接夺取扬州。

  同时又命令水军都督王孝汝封锁汉水,防止李希烈派军队突袭荆襄,命令水军副都督李成式率五百艘大船和一万五千水军封锁长江东段,防止李希烈渡江。

  “各位的意见呢?”李邺又征询其他阁僚的意见。

  形势急速变化,就在李邺主持军政议事的四天后,田神功的特使田神器紧急抵达长安,求见齐王李邺。

  李邺点点头,“国相认为李希烈的目标会是哪個方向,荆襄还是江南?”

  其他几名重臣也纷纷赞同李泌和刘晏的意见。

  段秀实起身道:“卑职明天一早就出发!”

  最后我认为威胁最大的,还是李希烈,李希烈的残暴和掠夺成性,他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劫掠,卑职建议殿下及早出兵防范。”

  李泌沉吟片刻道:“都有可能,但扬州的可能性最大,占领扬州后,他的军队一定会继续南下,占领江南!”

  其实回纥也是一样,距离遥远,会很晚才得消息,但回纥和朱泚有勾结,我们要当心朱泚会引狼入室。

  李泌作为齐王的首席幕僚军师代表齐王李邺接见了田神器。

  官房内,李泌向李邺汇报了田神器的来访。

  “启禀殿下,田神器此行的意图很明白,田神功准备讨伐阉党,他恳请我们云州的军队保持克制,但卑职觉得,他们还有一个更深的目的,来试探我们是否出兵?”

  李邺淡淡一笑道:“你可以明确答复他,我们不会趁人之危,但也绝不会给人做嫁衣,暂时不会出兵。”

  “卑职明白,这就去给他答复。”

  李邺又叫住了李泌,“你让田神器立刻提醒他兄长,不要以田神功的名义讨伐阉党,而是要以卫王的名义,更加名正言顺。”

  李泌行一礼,匆匆走了。

  当天下午,田神器便写了一封快信,命手下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紧急送往太原。

  使者昼夜不停,一路换马,只用了四天时间便赶到了太原。

  此时,已是太后临朝的第五天,田神功调兵遣将,已做好一切准备,就等兄弟田神器的消息到来。

  这是田神功最担心的事情,但他率大军南下,太原就成一座空城,李邺会不会趁机发兵夺取太原?

  所以他派三弟田神器为自己特使出使长安,恳请李邺放过太原。

  就在田神功等得心急如焚之时,终于接到了兄弟田神器派人送来的快信。

  田神功立刻看了兄弟的快信,信中,李邺明确承诺不会趁人之危,不会攻打太原,这让田神功大喜过望。

  田神功立刻派人将自己的几名幕僚请来。

  李丰看完信问道:“三爷就留在长安吗?”

  田神功点点头,“我在长安没有情报点,我要了解李邺的出兵情况,就让老三留在长安了,随时监视关陇军的出兵情况!”

  李丰沉吟一下道:“主公,李邺的话只能信一半,他为了让我们放心出兵,当然会承诺不出兵太原,可如果我们惨败而归,失去了利用价值,恐怕他就会出兵侵占太原了。

  另外,卑职认为他一定会出兵洛阳,什么给人做嫁衣之类的话听听就行了,不要当真,朝廷内乱是他的机会,他怎么可能放过?”

  另一名心腹幕僚贾元也道:“李军师说得对,王爷胜则罢了,若败了,李邺肯定会趁机占领太原,所以王爷不能把全部军队带走,至少留一万军队守太原。”

  田神功深有同感,“你们说得对,李邺狼子野心,我不得不防,我估计他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不过他提出的建议很及时,要修改檄文,全部让卫王出面,我就躲在背后。”

  李丰也承认李邺这个建议非常有用,“确实,卑职也疏忽了,以主公的名义讨逆,很可能会被污蔑为安禄山第二,以卫王名义讨逆,就名正言顺了。”

  田神功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当即立断道:“那就这么决定了,明天发讨伐阉党檄文,大军南下!”

  至于李邺要不要出兵夺取洛阳,他现在顾不上了,如果他能抢在李邺之前夺取洛阳,卫王有天子继位诏书,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登基,他赌李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强夺大唐江山。

  次日一早,卫王李佖发布了《讨伐阉党檄文》,传檄天下,檄文中列举阉党十大罪名,痛斥以李辅国为首的阉党祸国殃民,败坏朝纲,摧毁大唐社稷。

  他卫王李佖作为先帝指定的大唐皇位继承人,将秉承祖先遗志,扫除阉党祸患,恢复大唐朗朗乾坤,并号令天下支持大唐的官员和有志之士,参与到这场这场轰轰烈烈的讨逆大业中来!——

  【很抱歉,家里有点事,今天只有两更!】

第1144章 情报欺骗

  就在卫王李佖打出讨伐阉党、恢复大唐社稷的旗号后,襄阳节度使蜀王李倓,征南督军郓王李荣也先后发布了讨逆檄文,讨伐阉党,以正乾坤。

  与此同时,齐王李邺、相卫节度使薛嵩、江南西道安抚使李岘、两浙道采访使韦陟也纷纷发表声明,支持三王讨逆。

  三王各自有军队,三万河东军由田神功统领,三万汴宋军由王思礼统领,三万荆襄军由节度副使来瑱统帅,共计九万大军向洛阳进发。

  长安延寿坊有一家药铺,叫康寿堂,铺子不算大,占地约三亩左右。

  掌管姓杨,年约四十余岁,除了掌柜外,还有三名伙计和两名坐堂医师,看起来是一家很普通的药铺,基本上每个坊都有,丝毫不引人注意。

  但内卫却盯着了这间药铺,原因是原来的药铺做得好好的,突然转让了,这些掌柜、伙计和坐堂医师都来历不明,这就有点蹊跷了。

  不过光凭这一点,内卫还不会重点关注它,它真正被内卫盯上是另外一个原因,药铺有信鸽,但几天后,后院的信鸽又消失了,

  信鸽从来都是内卫关注的重中之重,内卫盯着这家药铺后,很快发现,他们并不是把信鸽取消了,而是把信鸽放在了城外。

  这就有点欲盖弥彰的感觉了,如果你心中没有鬼,信鸽根本就不会移走,只有心中有鬼,才会把信鸽藏匿起来。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内卫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就药铺是洛阳的情报点,但它是情报点的分支,还就只有这一个情报点,目前还不清楚。

  杨掌柜摇摇头,“我是神策军的兵曹参军从事杨辉,是一名普通的从九品文官,三个伙计是普通士兵,两个医师是军医,我们的任务是收集公开情报,并不是探查机密的情报探子。”

  王洗笑了笑道:“你每天都被我们监视,你却没有发现,看来你并不是专业的情报探子?”

  杨掌柜叫了一辆牛车,便向西市而去,牛车进了西市,却拐进一条小巷,杨掌柜愣了一下,不等他反应过来,冲上了三名武士,将他按倒在马车上捆绑起来,嘴也堵住了,用黑袋子将他的头套住。

  杨掌柜知道自己完蛋了,他吓得浑身发抖,这时,牛车驶入了一座大院,院门轰然关上。

  等头套被摘掉,杨掌柜发现自己坐在一间小屋内,两边各站着四名大汉,对面是一张桌子,桌子背后坐着一名年轻武士。

  杨掌柜刷地脸色苍白,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妻儿,想起了自己年迈的母亲,他开始吓得浑身发抖了。

  王洗点点头,他知道对方没有说谎,这个杨掌柜每天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中,三个月来,他从未和其他人联系。

  中午时分,杨掌柜和平常一样,去西市的一家茶馆喝茶用餐,那里客人较多,能打听到很多情报。

  但并不是抓捕所有的人,而是抓捕杨掌柜。

  “目前就只有我们一个!”杨掌柜无法抵赖,只得承认了。

  “我是内卫中郎将王洗,三個月前我们就盯上你的药铺了,还包括你们藏在城外村子里的信鸽场,你们每隔十天向洛阳发送一份鸽信,明天应该就是你们发送鸽信的日子,首先我想知道,长安有几个情报点。”

  这天上午,内卫下达了抓捕令。

  王洗冷笑一声,“伱不用给自己辩解,你们现在看起来还没有什么危害,那因为你们才来三个月,时间还不长,还没有找到突破口,你天天来这家雷石茶馆喝茶,不就是因为东主是雷万春的兄弟吗?你想从雷东主身上打开缺口,从雷万春那里搞到情报,你的意图我们早就摸透了。”

  王洗走到他面前冷冷道:“被内卫抓住后能活下去的探子,只有一种情况,愿意和我们合作。我保你平安无事,将来回家和妻儿父母团聚,你自己选吧!要么你为阉党效忠,被我们处死喂野狗,要么你向我们投降,改为效忠齐王,以后继续成为齐王军中的文官,你只有一次机会!”

  杨掌柜在绝望中又看了生的希望,他拼命地点点头。

  半个时辰后,杨掌柜急匆匆回到客栈,对负责发送鸽信的伙计道:“我搞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现在就要发送给洛阳!”

  次日一早,李邺无声无息离开了长安,他早就在潼关一带部署二十万大军,他下令将田神器软禁,不准他向河东军报信,他在一万骑兵的护卫下,赶到了潼关。

  李邺当然不可能让田神功或者其他人夺取洛阳,无论卫王李佖、蜀王李倓、还是郓王李荣,无论他们三人谁登基为帝,李邺都不会容忍。

  所以他必须要做好准备,一旦形势对洛阳阉党不利,他就要果断下手夺取洛阳。

  否则这么多年的谋算给别人做了嫁衣,那才得不偿失。

  李邺和刘晏直接到了陕县,函谷关被关陇军封锁,洛阳不会知道二十万大军在陕县备战的消息。

  这次二十万大军的重要将领基本上以年轻将领为主,席万里、荔非雷、田卫国、辛少安、卫燃和李佐国等等。

  老将只有三人,卫伯玉、荔非元礼和田珍,这支军队的长史是颜泉明,颜泉明也是临时受命,主管二十万大军的后勤及军政。

  斥候主将张典向李邺汇报最新的情况,“据卑职所知,三王的军队都没有全力以赴,王思礼有六万大军,只出兵三万,田神功在太原有五万大军,但他只带三万军南下,同样,来瑱也只率三万军北上,没有全力以赴,更重要是,三支军队互不联系,各自为阵。”

  李邺暗暗摇头,和他猜测一样,三王各怀心思,彼此勾心斗角,都想利用对方牵制住洛阳主力,还未战就开始不团结,这一战未必会赢。

  “洛阳方面是怎么应对的?”李邺又问道。

  “洛阳也是分布三路,东路由杜希全统领,率一万神策军守汜水关,南路有神策军主将鱼智德统领五万大军,对阵来瑱的军队,北路军主将是左卫大将军李晟,也率五万神策军对抗田神功。”

  旁边刘晏眉头一皱,“李晟居然为阉党效力?”

  李邺淡淡道:“他是为家族效力,李揆现在是吏部侍郎,手握重权,关键是陇西李氏的家族利益和阉党一致。”

  当年李邺希望李晟效忠自己,被李晟婉拒,那时李邺就知道了,李晟从来都是身不由己,是由家族决定他的命运。

  李邺就在陕州暂时驻扎下来。

  此时,洛阳城内已是一片混乱,三王造反事件在城内引得沸沸扬扬,满朝文武都对三王抱了无限期待,很多大臣都开始不上朝了,躲在府宅中等待时局的变化。

  但李辅国等人早有准备,三王一起兵,他们便借用太后的名义,宣布三王为大唐叛逆,并革除了三人王爵。

  权宦集团同时调兵遣将,派出三路大军迎战三王的军队。

  皇宫,万寿殿内,几名大宦官正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李辅国问鱼朝恩道:“长安那边没有消息吗?”

  李辅国并不担心三王,他担心的是齐王李邺,虽然李邺只是在口头上支持三王,但李邺一向狡诈,谁不知道他会不会嘴上不说,却突然出兵而至?

  鱼朝恩摇摇头,“我昨天接到长安的飞鸽传信,李邺目前还在长安,据说吐蕃军大举犯境,来势汹汹,鄯州的局势很紧张,李邺暂时顾不上洛阳这边。”

  李辅国眯眼笑道:“应该是吐蕃人也听说了天子驾崩的消息,他们想趁这个机会发动进攻,不过阴差阳错,倒替我们牵制住了李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