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680章

作者:高月

  李系瞪大了眼睛,“他们是我的贴身侍卫啊!”

  李系虽然懦弱无能,贪生怕死,但他一点都不傻,他连忙道:“我愿意听从齐王殿下安排!”

  独孤明竖起大拇指,“识时务者才能善终,才能享受荣华富贵,齐王殿下准备让你将来出任宗正寺卿!”

  独孤明请他坐下,又缓缓对他道:“我刚刚得到消息,彭王李仅已经死了,两名刺客要行刺你,一個左环,一个叫王治,你应该知道他们吧!”

  “坐下吧!”

  独孤明淡淡道:“名声这种东西是靠嘴说的,说你荒淫无道,但换个说法,又可以说你是为了明哲保身,故意自毁名声迷惑阉党,只要你以后不再荒淫,你的后半辈子还是能有作为,将来你会作为忍辱负重的例子流芳百世。”

  李系稍微迟疑一下,“但我的名声不太好,出任宗正寺恐怕会影响齐王殿下!”

  “我只问你,你自己想不想任这个职务。”

  “我当然想!”

  独孤明赞道:“伱这个态度就胜过大部分皇族,是个聪明人!”

  李系恨得咬牙切齿道:“这群该千刀万剐的阉党!”

  “他们迟早会被齐王千刀万剐,不知王爷以后有什么打算?”

  李系立刻明白了,他取出密旨撕成了碎片,躬身道:“我愿意齐王殿下效犬马之劳!”

  独孤明淡淡道:“他们都是梅花卫刺杀营的武士,利用各种关系安插到你身边,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最后时刻把你杀死,但他们失手了,反而被我的手下干掉。”

  “那就好,等局势稍微平稳,我会把你送去长安,你父皇下葬,你要担当大任,让你父皇在九泉之下瞑目!!”

  李系鼻子一酸,想到父皇驾崩,自己最后一面都没有能见到,从此生死相别,他一时痛苦万分,竟捂着脸哭了起来。

  天渐渐亮了,洛阳城依旧不准任何人上街,三万梅花卫和两万金吾卫封锁了整个洛阳城,连城门都没有开。

  封锁什么时候结束,由李辅国说了算。

  皇宫内,几名大宦官正在听取来自各地的汇报,大部分都是好消息,千牛卫投降,张清明被关押,刘文喜出任大将军,

  彭王李仅被处死,除了李善武率领的一万龙武军向陕州方向撤离,其余一万五千龙武军投降,崔舫被任命为新的龙武军大将军。

  这就意味着整个洛阳地区的兵力,达到了近二十万。

  李辅国又以天子遗诏的名义,命令曹州的五万郭子仪大军立刻返回洛阳。

  当然,不愉快的消息也有,刺杀雍王李系失败,李系不知所踪,这让李辅国十分恼火,就像打了一辈子的雁,最后被雁啄瞎眼睛一样,最没有放在心上的一个人居然跑掉了。

  平时那么窝囊无能地雍王居然是装的,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简直让李辅国气得发疯,对手下怒吼道:“我就不信他跑得掉,在他府中翻天覆地找,每一寸都要找到,哪怕是躲在蚂蚁洞也要把他揪出来!”

  “遵令!”一名梅花卫将领战战兢兢走了。

  这时,鱼朝恩劝道:“一个窝囊废不足为虑,也翻不了天,君上不要把精力过多放在他身上,应该以大局为重!”

  李辅国闷闷不乐道:“但天子遗旨是让他登基!”

  “天子遗言只有皇后一个人知道,谁知道是真是假?况且皇后不说,谁又知道?难道她想让李系取代她儿子当皇帝?”

  李辅国想想也对,便道:“好吧!暂时不管李系,既然已经控制洛阳局势,可以宣布天子驾崩消息,让皇后登场了!”

  实际上,李辅国也等不及了,夜长梦多,他当即下令,结束全城戒严,敲响景阳钟。

  景阳钟长安和洛阳都有,长安是在含元殿上,洛阳则在承天门上。

  大街上原本戒备森严的军队纷纷撤离,有人骑马在街头大喊:“取消戒严!取消戒严!”

  百姓们开始陆陆续续走上大街,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不知昨晚发生了什么事?

  李岱和张立都补了一会儿睡眠,两人吃了早饭,正在大堂上喝茶交谈,昨晚,李岱的府宅被封死,他们人出不去,消息也进不来,不知道昨晚发生了哪些情况?

  这时,刘武通跑来禀报,“相国,街上戒严解除了,外面军队全部撤离,我们也可以随时上街了。”

  李岱和张立对望一眼,两人同时意识到,彭王李仅完蛋了,阉党已经控制了局面。

  忽然,一阵低沉的钟声在全城上空回荡,‘咚——咚——’

  这是景阳钟敲响了,景阳钟敲响,意味着朝中有大事发生,一般是天子、太上皇或者皇太后驾崩,或者天子登基,太子册封等等。

  李岱和张立走到大堂外,向皇宫跪下了,两人都流下了眼泪,沉痛哀悼天子的病逝。

  四十五下丧钟敲完,李岱和张立站起身,这时,刘武通带了一名宦官进来,宦官躬身道:“皇后娘娘请各位大臣进宫商议天子后事!”

  这个理由很充分,所有朝臣都没法拒绝,纷纷坐上各自马车进宫。

第1142章 太后临朝

  政事堂五相都到齐了,当然,李辅国还是他的替身出席,张皇后宣布了天子遗诏,她拿出的是儿子定王李侗的继位诏书,虽然继位诏书有七份,但这个关键时刻,拿出来的只有定位李侗这一份。

  这是真实的继位诏书,又有张皇后支持,相国们跪下,裴遵庆高声道:“谨遵天子遗诏,臣愿支持定王继位,支持皇后晋升太后,继续代行天子之权,直至天子成年。”

  李岱也高声道:“臣左相李岱支持定王继位,支持皇后晋升太后,代行天子之权。”

  紧接着,崔焕、张立和李辅国一一表态。

  坐在上方的张皇后点点头,“政事堂一致通过,那就正式确定,定王李侗继承大统,本宫按照大唐礼制荣升太后,定王年幼,哀家行使太后职责监国。”

  裴遵庆出来宣布了政事堂和皇后决议,这时,张皇后抱着六岁的儿子定王李侗坐上龙塌,百官下拜,三呼万岁,大唐体制就暂时定下来了。

  张皇后缓缓对百官道:“天子临终前拉着哀家的手,表达了他最后的意愿,他要下葬关中,哀家决定,左相国李岱兼任礼部尚书,全权负责天子治丧,另外,天子登基大典宜早不宜迟,后天举行登基大典,恢复大唐正常秩序。”

  “遵太后懿旨!”

  这一刻,张皇后,不,应该是张太后了,她竟然有一种傲视天下的快感,她多年的野心终于如愿以偿。

  她甚至不想再执行和阉党达成的协议,她哪里愿意让李辅国再来分她的大权。

  群臣激荡,兵部尚书颜真卿身穿孝服,跪在应天门外哭灵,他哭的不是天子,而是大唐王朝,太宗皇帝一世英名建立的大唐王朝,终于被阉党窃取,大唐王朝完了。

  颜真卿哭灵触犯了李辅国的逆鳞,他当即威逼太后下旨,以欺君之罪免除颜真卿一切官职,将他革职为民,并流放岭南充军。

  撤销政事堂,重新实行两相制,封李辅国为中书令右相,执政事笔,尊为尚父,封张立为门下侍中左相。

  一连串的政令使朝野哗然,尽管知道阉党不会蛰伏,一定会崭露狰狞,但谁也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狠,军政大权全部被阉党掌控,尤其掌握军权的枢密院,里面高官全部都是宦官。

  登基的次日,张太后便宣布了一连串的重大人事变动。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权力掌握在阉党手中,他们在新皇登基后,一定会露出毒蛇的獠牙。

  但张太后也知道,李辅国阴冷的目光在某个角落里盯着自己呢?

  军权都在阉党手中,她若不遵从,会死得很惨。

  其次天下兵马大元帅府更名为枢密院,鱼朝恩出任枢密史兼观军容使,李思敬出任副使,王希迁和孙知古出任司马和判官。

  原右相裴遵庆改任吏部尚书,左相李岱改任礼部尚书,崔涣改任刑部尚书。

  颜府内,十几名梅花士兵押着一辆囚车等候在门口,二十几名颜真卿的门生故吏赶来为颜真卿送行。

  这时,头戴平巾、身穿白衣的颜真卿带着脚镣被几名梅花卫士兵押出府门,二十几名门生故吏跪下大哭,颜真卿不耐烦地挥手道:“你们哭什么?我高兴还来不及,我就恨不得阉党把我一刀砍了,让我名垂青史!”

  两天后,洛阳举行了登基大典,年仅六岁的定王李侗登基,太后手握天子大印,行使监国大权。

  后面将领推了他一把,恶狠狠道:“说话当心点,当心打掉你的满嘴牙!”

  颜真卿仰头大笑,“阉党有什么说不得,你们这群阉党走狗还想要脸吗?”

  梅花卫将领大怒,举拳要打,只听一人厉声喝道:“住手!”

  只见一名中年官员带着百名武士骑马而来,这名官员正是齐王特使杨韶华。

  他一挥手,百名武士将梅花卫士兵团团包围,为首将领大惊,厉声大喊:“你们是什么人,想干什么?”

  杨韶华拿出一面金牌,冷冷道:“奉齐王殿下之令,请颜真卿去长安做客,谁敢阻拦,格杀勿论!”

  听说是齐王的手下,二十几名梅花卫将士都不敢动了。

  杨韶华一招手,一辆马车上前,杨韶华抱拳道:“请颜先生上车!”

  颜真卿怔怔看了杨韶华半晌,他长叹一声道:“这是齐王殿下第三次请我了,我再拒绝就太矫情了,好吧!我愿去长安做客。”

  他坐上马车,百名武士护卫着马车扬长而去,颜真卿的门生故吏一片欢呼。

  梅花卫将领铁青着脸,眼睁睁望着马车远去,他一挥手,“我们走!”

  他带着梅花卫士兵灰溜溜赶去汇报了。

  颜真卿被齐王手下抢走一事轰动了整个洛阳,所有人一片欢心鼓舞的同时,也在等待李辅国的态度。

  如果李辅国敢和齐王对抗,颜真卿还是走不掉,一样会被拦截流放。

  皇宫万寿殿内,李辅国来回踱步,脸色十分阴沉,他已经得到消息了,李邺的特使竟然把颜真卿抢走了,他第一次惩处官员,便被李邺打脸。

  李辅国当然想出兵把颜真卿抢回来,但他又不敢,李邺是否支持朝廷,态度不明,万一触怒了李邺,他出兵杀过来,那真是一场噩梦了。

  这时,宦官董秀匆匆走来,李辅国连忙问道:“怎么样,打听清楚了吗?”

  李辅国现在最想知道,李邺究竟是针对他,还是针对颜真卿?

  是故意给自己难堪,还只是碰巧了。

  董秀低声道:“卑职已经打听清楚,齐王确实两次请颜真卿去陇右,都被颜真卿拒绝,这是第三次了,应该是巧合。”

  李辅国顿时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故意针对自己就好。

  他眉头一皱道:“但那么多人盯着呢,我怎么下台?”

  董秀眼珠一转,向李辅国献计道:“可以让太后出面,这件事就和君上撇清了,然后太后可以改封颜真卿为先帝筑陵使,让他去关中负责先帝陵寝,这样一来,尴尬就化解了。”

  虽然董秀这个建议有点掩耳盗铃,但李辅国也没有办法,只得点点头,“好吧!就这样决定了。”

  当天下午,张太后再次下旨,改封颜真卿为先帝筑陵使,去关中负责先帝的建陵完工。

  这個消息顿时成为朝野的笑谈,李辅国唾面自干,不过颜真卿事件也让很多官员看到了大唐的希望,大唐的希望在长安。

第1143章 檄文初发

  长安距离洛阳并不难远,天子驾崩的第二天傍晚,李邺便先后接到杨韶华和独孤明从洛阳发来的鹰信。

  齐王宫内阁紧急召开军政议事,七名高官和李邺一起商议对策。

  李邺向众人阐述了洛阳发生的情况,他对众人缓缓道:“我以为天子的生命能维持到夏天,没想到三月底就不行了,不过我们早有预案,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