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就在所有人都关注乾元重宝和米价的同一时刻,长孙家族第一批二十二人启程前往陈仓县的庄园秋游去了。
长孙家族大量的财富是存放在宝记柜坊之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异地取,存在长安宝记柜坊的数十万贯钱,可以从金城县宝记柜坊取出来。
还有就是几十家店铺和庄园等不动产,他们托给了独孤家族照管。
三天后,第二批长孙家族的重要人物一共七人,乘坐陇右的官方马车出发了,这是关陇进奏院的马车,有专门的武士护卫,有政事堂颁发的通行牌,任何人不得盘查。
长孙家族无声无息地离开了长安。
.
第981章 乾元重宝
节度使官房内,仇玄将十几枚乾元重宝放在李邺的桌上,“这就是长安闹得沸沸扬扬的大钱,请殿下过目!”
李邺拾起大钱把玩片刻,又问道:“朝廷准备发行多少大钱?”
“据说大概要发行八十万贯!”
李邺冷笑一声,“八十万贯如果发给军队,会有什么后果?”
“殿下,听说长安很多店铺都不收这种大钱,然后朝廷准备强制流通。”
“强制流通是什么意思?”
“就是朝廷采购的各种粮草物资全部用大钱支付,包括官员和军队的俸禄,然后下令天下所有商家店铺都必须按照十文钱的价格接收,不接收就由梅花卫出动抓人。”
李邺点点头,问坐在一旁的刘晏道:“军师怎么看?”
刘晏摆弄着几枚大钱,淡淡道:“商家不会吃亏的,强制流通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涨价,从米价开始,然后其他的柴盐油酱醋茶,一样都不会落下,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民怨沸腾,军心涣散。”
仇玄笑道:“价格已经在涨了,米价涨到一百二十文一斗,其他生活用品都翻了一倍,据说房租也跟着涨了。”
刘晏摇摇头,“这只是闻风而涨,真正因为钱贬值涨价还没有开始,一般会在发行大钱一个月后,中间有一个传导的过程,大概就是一个月时间。”
停一下,刘晏又笑道:“能否麻烦仇使君经常把长安的物价报给我,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七样,再加一個房租!”
仇玄点点头,“没问题,我让他们每天收集,隔三天发一次!”
这时,李邺又问道:“梁崇义的儿子,还在继续盯着吗?”
“回禀殿下,还在继续监视,随时可以动手!”
“再等一等,等长孙家到了金城后再说。”
“卑职遵令!”
仇玄行一礼后,便匆匆走了。
这时,刘晏笑道:“我看这枚大钱做工比较粗糙,很容易仿制,殿下有没有兴趣做一点投入长安?”
李邺摇摇头,“对我意义不大,不过我估计梁崇义他们会有兴趣。”
“他们不一定想得到,得及时提醒才行。”
李邺沉思片刻道:“让梁崇义大量仿造,然后投入长安,同时又让朝廷发现梁崇义私造大钱,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梁崇义的儿子忽然惨死,矛盾就激化了。”
“殿下这个反间之策不错,最好同时让朝廷发现梁崇义在招兵买马,暗中募兵,效果就会更好了。”
李邺对朝廷了解比较透彻,准确说对李亨了解得很透彻,梁崇义在招兵买马,李亨当然知道,只是他会装作不知道,可如果梁崇义在私铸大钱,抢夺朝廷的利益,那么李亨一定会暴跳如雷。
襄阳的关公庙大门斜对面有一条小巷子,就叫关庙巷,巷子住着三户人家,最里面一家姓沈,主人叫做沈晨舟,就是相州人,曾任汤阴县主簿,鱼朝恩在安阳县包围安庆绪时,沈晨舟意识到大战将爆发,带家人逃到了襄阳。
半年前,他经襄阳名门黄氏家主黄源的推荐,成为了梁崇义的幕僚,他擅长钱谷,梁崇义便让他替自己理财。
半年来,他做得非常不错,把梁崇义的私人账目打理得井井有条,让梁崇义也能一目了然,知道自己的财富增减,也让梁崇义对他赞不绝口。
沈晨舟年约四十岁,身材中等,容貌清瘦,气质颇为儒雅。
这天一早,他离开家门,坐马车前往节度使府。
不多时,马车在节度府大门前停下,沈晨舟一回头,正好看见梁崇义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来了。
他连忙上前见礼,“参见使君?”
梁崇义笑眯眯问道:“沈先生有事吗?”
“卑职有件重要之事要向使君汇报。”
梁崇义点点头,“去官房说吧!”
沈晨舟便跟随梁崇义一路来到官房,梁崇义坐下问道:“什么事?”
沈晨舟取出几枚大钱放在桌上,“使君情况?”
梁崇义拾起大钱奇怪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朝廷刚发行的乾元重宝,一前当十钱,俗称大钱,卑职托人从长安市场上搞到了几枚。”
“这个狗屁钱能当十钱?”
梁崇义瞪大了眼睛,“这么小,一当二还差不多,朝廷疯了吗?谁会用这个钱。”
“现在朝廷强迫大钱流通,谁敢不收就抓谁,梅花卫都出动了。”
梁崇义摇摇头,“看样子朝廷财政很拮据啊!竟然想出这么一个坏招掠夺财富。”
沈晨舟压低声音道:“卑职觉得这是我们大赚一笔的机会。”
“此话怎讲?”梁崇义登时有兴趣了。
“使君请看!”
沈晨舟指着大钱道:“大钱做工粗糙,工艺简单,很容易仿制,我们完全可以紧急赶制一批,然后拿去长安购买物资,比如药材、皮革、牲畜等等,只要两成的造钱本钱,我们能获五倍的利,反正有梅花卫强制执行,这个机会使君怎么能不抓住?”
梁崇义一直在私造铜钱,什么都是现成的,很快就能造出一大批来。
梁崇义大喜,竖起大拇指赞道:“若此计成功,我给先生记头等功!”
“不敢,这是卑职分内之事,这件事卑职会全力以赴。”
“这件事本王就交给你了!”
中午时分,沈晨舟回平常一样来道距离节度府不到百步的清风茶楼吃午饭。
这家清风茶楼是黄家的产业,茶楼和酒楼的最大区别,就是茶楼不提供酒,当然,如果客人想喝酒,茶楼伙计可以跑腿代买。
沈晨舟本来就不喝酒,嗜茶如命,所以他每天中午来茶楼吃饭喝茶也很正常,有时候梁崇义也会来这里喝一杯下午茶,但今天他没空。
沈晨舟来到茶楼,坐到往常一样的位子,又借口上茅厕,向后面走去,但他没有上茅厕,而是直接来到掌柜坊。
这家茶楼已临时成为河陇节度府在襄阳的情报站,总管正是苗琦,成都情报站主事,带着一群手下调到了襄阳。
沈晨舟真名叫张丰年,也是关陇情报署参事,颇有谋略,真的沈晨舟也在关陇情报署做事,张丰年便冒充他的身份前来襄阳黄家,黄源便根据李邺的指示,将沈晨舟推荐给了梁崇义。
经过半年的考验,梁崇义虽然天性多疑,但他还是相信了沈晨舟。
苗琦将一个盒子递给了沈晨舟,“这是李潜暗中勾结朝廷的证据。”
.
第982章 铲除对手
李潜是梁崇义的头号幕僚,跟随梁崇义多年,替梁崇义出谋划策,梁崇义十分信任他,各种重大军政事务他都和李潜商议,一般也不会问别的幕僚。
沈晨舟要想在重大事务上有发言权,他就必须取代或者除掉这个李潜。
情报站原本计划直接干掉这个李潜,不料黄氏家主黄源却告诉他们一个情报,这个李潜很可能已经被朝廷收买,苗琦当即决定改变策略,让梁崇义自己处置这個李潜。
沈晨舟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张纸条,纸条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罗小年。
“这个罗小年是谁?”
“是李潜的小舅子,小妾的兄弟,就是他在酒桌上泄露了李潜的身份,李潜已经被朝廷封为南阳县伯,从五品朝散大夫,将来会出任襄州刺史。”
沈晨舟沉吟一下道:“这件事由我去告密似乎不太妥当,最好用一个迂回的方式让梁崇义知道。”
苗琦摇摇头,“梁崇义的候补幕僚可不止你一人,另外两位也恨不得立刻取代李潜,再说李潜一直对你打压,你反攻倒算也正常,你揭穿了李潜的老底,梁崇义才会更加重用你,再说是黄源发现了李潜的秘密,你是黄源推荐的人,黄源把这个秘密告诉你,完全也合情合理。”
沈晨舟想想也对,自己若不主动,最后却给别人做了嫁衣。
他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让我考虑考虑!”
苗琦又笑道:“沈先生可以找黄源问问具体情况,事情就发生在清风酒楼内。”
“我知道了。”
沈晨舟不能久呆,转身离开了掌柜房。
下午时分,梁崇义的首席幕僚李潜得知了沈晨舟要造大钱的消息,让他十分恼火,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不和自己商量,节度使就一口答应了。
对于新幕僚沈晨舟的出现,李潜刚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但随着沈晨舟的才华不断展现,除了理财出色外,还劝梁崇义静观其变,不要听从朝廷指令草率插手巴蜀事变。
事实证明沈晨舟是对的,如果梁崇义听从朝廷指令仓促进军峡州,肯定会和雷万春军队爆发激战,雷万春的主力已经进入峡州,梁崇义肯定会以惨败收场。
梁崇义为此不止一次公开夸赞沈晨舟有远见,让李潜很不舒服。
也是这件事后,李潜终于意识到,沈晨舟将成为他最大的威胁。
两个月前,李潜派人去相州汤阴县,打听沈晨舟的情况,却一无所获,汤阴县已毁于战火,整个县城只剩下残垣断壁,原本几千户人家的中县,现在只剩一百多户人家,都是老弱病残,百姓要被屠杀,要么逃走了。
官房内,李潜正在极力劝说梁崇义放弃大钱方案。
“使君,铸钱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力物力,就怕我们辛辛苦苦把钱铸好以后,大钱又停止流通了,我们岂不是鸡飞蛋打?更重要是,大钱发行后,物价肯定会暴涨,未必能买到那么多东西,这就叫水涨船高,其实还是一回事。”
梁崇义也有点被说动了,如果物价暴涨的话,确实也买不要什么东西。
“让我再想一想,伱先去吧!”
李潜退下去了,梁崇义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也觉得造大钱风险比较大,如果长安物价暴涨,大钱也一样买不到东西。
想到这,梁崇义吩咐左右道:“速去将沈先生请来!”
不多时,沈晨舟匆匆赶来了,躬身行一礼,“卑职参见王爷!”
“沈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梁崇义请沈晨舟坐下,又让手下上茶。
他对沈晨舟道:“我在想大钱的事情,一旦朝廷发行大钱,物价必然暴涨,大钱其实也买不到便宜东西,算下来和我们这边的价格也差不多,那么铸造大钱还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