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84章

作者:高月

  独孤明点点头,“请他到贵客堂稍候,我马上过来。”

  独孤明对刘晏笑道:“看样子他们急了,十万两黄金啊!”

  刘晏冷笑一声道:“暂时放在他们手上而已!”

  “希望他们做什么?”

  刘晏沉吟一下道:“主要是财权,他们必须要出力!”

  “行!我去和他谈一谈,贤弟稍坐片刻。”

  独孤明起身前往贵客堂,不多时,独孤明来到贵客堂,见李辅国正独自坐在客堂上喝茶。

  独孤走上堂歉然道:“让李长史久等了!”

  李辅国官职是大元帅府长史,但他在大元帅府的权力还不如鱼朝恩,鱼朝恩掌握着三品以下将领的任免权。

  李辅国的权力主要是两块,一是对天子的影响,包括他代批奏折,尤其在高层官员的任命上,他有很大的建议权。

  第二个权力就是监视权,不是监察,而是监视,他控制着梅花卫,梅花卫是效仿河陇内卫而成立的。

  但内卫不监视官员,而是保护官员,梅花卫没有保护,却只有监视,上万梅花卫成员渗透到了长安的各个角落,连天子也逃不过他的监视。

  加上天子对李辅国的纵容,所以朝中人人都畏惧他,就算背后对他恨之入骨,但表面上也要装得很殷勤。

  李辅国不慌不忙喝了一口茶,阴笑一声道:“独孤驸马的谜题只出了一半,很吊咱家的胃口啊!”

第964章 隐秘关系

  独孤明坐下笑道:“这话怎么说?”

  李辅国冷冷道:“我也很想帮齐王殿下做点事,但我该从何着手呢?独孤驸马上次也不给我说清楚。”

  独孤明歉然笑道:“因为上次谈判还没有开始,我也不知道可以让李长史做点什么?”

  李辅国哼了一声,“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谈判,就田承嗣像年初越境强行占领了德州,朝廷也大为不满,最后也不是捏着鼻子认了吗?如果齐王不睬朝廷,朝廷又能怎么样?”

  独孤明摇摇头,“齐王和田承嗣他们可不是一回事。”

  “那就不说那么多了,现在谈判已经开始,独孤驸马答案应该有了吗?”

  独孤明点点头,“答案就是巴蜀的财权归属,财权涉及定税权、征税权、转运权和财产权,齐王可以把一部分税赋交给朝廷,这个问题不大,但关键是定税权和转运权,齐王一定要拿到手,很可能明天谈判也会僵持在这上面。”

  李辅国冷笑一声:“打破僵局也很容易,政事堂内部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

  “所以就需要李长史出力了!”

  “我明白了!”

  李辅国点点头又问道:“那军权呢?”

  “军权要天子完全放手,当然,齐王也会补偿天子一些好处。”

  “能补偿什么?”李辅国毫不含糊地追问道。

  “第一是把太上皇的灵柩交给天子,第二是把六枚玉玺交给天子,第三是把皇太弟李璘一家交给天子,还有太上皇带去成都的宝物,之前已经把书画交给了太上皇,如果双方完全达成协议,那么齐王会把剩下的太上皇珍玩一并交还给天子。”

  李辅国心中一跳,最后一点也是他最感兴趣的,他也能从中捞取一些珍宝。

  “咱家明白了,咱家会尽全力促成谈判成功,只希望齐王要履行我们达成的交易。”

  独孤明微微笑道:“李长史放心,齐王一定会言而有信!”

  李辅国走了。

  刘晏和独孤明又交谈了几句,也匆匆告辞而去。

  独孤明负手在房间里沉思良久,他还是不太放心,又出门去找大哥独孤烈。

  书房内,独孤烈听完了兄弟的阐述,点点头道:“在我的意料之中,其实官员任免权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只是表面看起来是朝廷占了大便宜,但落实到个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首先是现有的官员怎么处理?全免职吗?肯定不可以,只能维持现状,最多调走个别人。

  但换来新官员就一定忠于朝廷?退一步说,就算忠于朝廷又能怎么样?能按照朝廷的税率征税?能把税赋钱粮都偷偷藏起来送给朝廷?他敢这样做,就不是监察那么简单了,要丢性命的,所以官员任免权看似不错,可没有军队支撑,很容易被架空,政令都出能不了官衙。”

  “大哥说得不错,监察权才是要命的,我知道关陇的监察流程,如果被人举报,就会有监察士来针对举报进行核实,一旦举报属实,那就要启动监察流程了,首先被监察队停职,内卫带走审问,恐怕他们都不知道,所以才答应把监察权拱手想让。”

  独孤烈沉吟片刻问道:“李辅国说政事堂内部不是铁板一块是什么意思?”

  独孤明想了想道:“我估计李辅国是想推动表决的办法,他要动用阉党的影响力分化政事堂五相。”

  “但这里面有个问题,政事堂五相中,只有第五琦是鱼朝恩的人,还有裴冕据说抱了李辅国的大腿,那么表决的话,还是少一票,除非剩下三相中,还有一个是阉党的人,隐藏得很深啊!”

  独孤明忽然问道:“大哥去找过裴老爷子了?”

  独孤烈点点头,“昨天晚上去拜访了他,他一口回绝了我,但我可以保证,他绝不是阉党的人。”

  他们说的裴老爷子就是相国裴遵庆,这里面有一个很隐秘的关系,裴遵庆曾经是独孤烈的老丈人,齐王妃独孤秋月其实就是裴遵庆的外孙女,裴遵庆的女儿得产褥热去世,独孤烈基本上就和裴遵庆断绝翁婿关系了,独孤烈后来又另娶,和裴遵庆也彻底没有了往来。

  昨天独孤烈去找了裴遵庆,希望他能看在外孙女的份上支持齐王,被裴遵庆一口回绝。

  独孤烈叹口气又道:“不过他没有把我赶走,就意味着他态度有松动,我会再去找他。”

  “如果阉党的人不是裴遵庆,那就只剩下李岘和李揆。”

  说到这,兄弟二人意味深长地对望一眼,绝不可能是李岘,李岘是公认的反对阉党强硬派,比萧华还要强硬,把他去掉,那么只剩下尚书右丞李揆了。

  李揆是五相国最低调的一个,资历也最浅,谁也想不到他居然是李辅国的人。

  独孤明忽然一拍脑门,“我真糊涂啊!这么明显,我居然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独孤烈急问道。

  独孤明敲敲桌子道:“李揆这个相国名额本来就是李辅国的,李辅国最先推荐的是元载,天子嫌元载资格浅,没有同意,这个时候推荐权还在李辅国手上了,最后天子任命了李揆为相国,那肯定也是李辅国推荐的。”

  独孤烈恍然大悟,难怪李辅国敢收十万两黄金,原来阉党已经控制了三名相国。

  虽然李揆是伏兵,但独孤烈还是决定再去说服裴遵庆。

  入夜,天子李亨在麟德殿接见了李辅国、鱼朝恩和程元振,他们三人是大唐另一个政治集团的代表,在巴蜀之事上,不能让他们缺席。

  鱼朝恩道:“陛下,微臣得到最新的消息,齐王在巴蜀的军队已经超过二十万了,光是李璘的降军就有七八万,如果我们想夺回巴蜀,我们至少要准备三十万大军,从目前的情况看是不现实的,我们没有这么多军队,就算有这么多军队,也不能投进巴蜀,否则会被那些乱臣贼子看到机会。”

  程元振也开口了,他是大内总管,李亨对他的信任不亚于李辅国,有时候还会超过李辅国。

  “陛下,我们观察齐王多年,他不是一个想造反的臣子,他驻军巴蜀,并不意味着朝廷就失去巴蜀,和河北三镇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老奴劝陛下不用太在意驻军权问题,巴蜀和河陇一体,只要河陇不反,巴蜀就不反,真正对朝廷威胁的不是河陇,而是河北,陛下应该军队重点放在河北。”

  李亨本来就是个耳根子很软的人,这几个宦官又是他心腹,句句都能打动他,他点点头道:“确实有道理,就算李邺把巴蜀驻军权给朕,朕又能负担得起每月数十万贯的军俸吗?”

  李辅国微微笑道:“所以我们都劝陛下务实,不要虚名,拿不到驻军权就果断放弃,用驻军权来换取最大的利益。”

  李辅国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李亨的心坎上。

第965章 谈判僵持

  李亨负手走了两步,问道:“大将军认为朕可以换到什么利益。”

  李辅国躬身道:“老奴认为,陛下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太上皇的灵柩迎回来,陛下的皇位就彻底稳了,也圆满了陛下的孝道,所以这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怎么说也是宦官最了解皇帝的心思,李亨叹了口气,这确实是他最大心痛。

  李辅国察言观色,知道天子被自己的话打动了,他又继续道:“还有就是剩下的玉玺六宝,目前一定在李邺的手中,陛下也可以作为交换条件。”

  李亨无法拒绝,这也是他最想要的东西。

  旁边程元振及时补充道:“老奴认为,这其实也是考验李邺的一个机会,任何一个有野心的人都会把玉玺占为已有,如果李邺能把玉玺交还给陛下,那就足以证明,他并没有染指帝位的想法。”

  李亨欣然点点头,“这个条件不错,还有吗?”

  李辅国想了想又道:“倒是还有两条,没有这上面两点意义重要。”

  “不妨说说看!”

  “陛下,如果十四郎还没有被处死,那么可以要求李邺把他们送来长安受审,不过老奴估计李邺也会把李璘送来,毕竟他是用这个借口出兵的。”

  李璘和李亨是同胞兄弟,李璘就是被李亨抚养长大,两人名为兄弟,实际情同父子,这第三个条件也说到了李亨的心坎上。

  “可以,朕完全同意!”

  “然后就是芳林阁的书画听说陛下得到了,那么太上皇别的珍宝呢?老奴可是记得当时装了三百多箱,还有提前送去巴蜀的两千六百多箱,差不多有三千大箱了,这可是大唐历代皇帝传下来的珍宝,李邺怎么能把它据为已有?他可以留一部分,但至少大部分都应该归还皇宫。”

  大唐皇宫的珍宝不光是唐朝积累下来,最重要是继承了隋朝的珍宝,隋朝统一天下,几乎把天下所有珍宝都囊括入皇宫,至少有上百万件之多。

  如果说历代皇帝陪葬了一半,那至少还有数十万件珍藏。

  李邺只把一点点送去江南拍卖,就换取了大量铜钱作为军费,它们的财富价值可想而知。

  目前这数十万件宝贝流失在外,其中六成被李隆基提前送去了巴蜀,他自己最喜爱的珍宝有三百多箱,一直跟随在他身边,现在也在李邺手中。

  其他四成的宝物无法带走,落入安禄山手中,但最后攻破洛阳后,大部分还是落在李邺手中,幽州也有一小部分,落到了李怀仙手上。

  另外,还有宝物一些被叛乱将领们得到,散落各地。

  说到宝物,李亨倒是也颇为动心,他点点头,“可以和他们提一提。”

  次日,谈判继续进行,果然不出所料,在财权归属上,双方出现了僵持,政事堂无论如何不肯放弃定税权和转运权,双方都不傻,深知制定规则和钱粮在手的重要。

  在财产分割上,双方倒是很痛快达成了协议,官田归地方官府,军田归剑南节度府,朝廷不染指,矿山、森林什么的,都归剑南节度府,唐朝地域广阔,朝廷不在乎这点矿。

  刑律权双方也达成了协议,遵从大唐律例,正常情况下死刑复核权归朝廷,但关陇律政司在剑南道和山南西道设立了巡视提刑制度,有权对任何案件进行复核,一旦被巡视提刑官复核的案件,最终审核权归关陇律政司。

  谈了整整三天,基本上各方面都谈妥,就是财权的定税权和转运权没有谈妥,双方都不肯让步,僵持住了。

  这天傍晚,独孤烈又一次来拜访裴遵庆。

  裴遵庆已经七十余岁了,但头脑清晰,依旧老当益壮,二十多年前,他的次女嫁给独孤烈才两年就病逝了。

  裴遵庆认为是独孤家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女儿,才会得产褥热去世,一般这是贫穷人家才会有的病,富贵人家都照顾得非常好,哪里会得产褥热?

  所以裴遵庆对此耿耿于怀,和独孤家族断绝了关系,二十余年不相往来。

  不过毕竟他女儿留下了一个外孙女,而且这个外孙女居然成了齐王妃,所以裴遵庆的心态又有了一些微妙变化。

  裴遵庆很客气地请独孤烈在贵客堂坐下,摇摇头道:“你提的要求出卖朝廷利益,我没法答应你。”

  独孤烈沉思片刻道:“老相国这样说就不对了,难道我独孤烈就是出卖朝廷利益的人?老相国难道就没有想过,齐王为什么坚持他来决定税赋,因为他心中装着百姓。

  我可以举个例子,原本河陇田税是二十税一,但对盐实行官府专卖后,田税就降为三十税一,户税也降了一半,为什么要降税?

  因为专卖盐后,官府盐税增加,但百姓的负担却加重,所以就要从另一方面减轻百姓的负担。

  还有第五琦已经在准备铸造乾元重宝了吧!我听说是十当一,这种掠夺民财的行为,齐王会允许出现在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