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553章

作者:高月

  关键两座城堡都在独峰高处,城头距离地面至少有十丈,只有一条狭窄的石梯道上去,如果从城头上砸下滚木礌石,必然会伤亡极大,何况根本就无法用攻城梯攻城,当年哥舒翰攻打这两座军城也阵亡了数千人,用高秀岩的话说,就是踩踏着同伴的尸骨爬上去的。

  但这对河陇唐军而言,却不是什么大问题,李邺看了现场以上,顿时长长松了口气,军队不用攻打,一把火就能把他们全部烧死。

  李邺当即下令,从山脚运送二十架旋风砲上来,旋风砲就是小型投石机,可以将二十斤重物投到十几丈的高处。

  当天晚上,二十架旋风砲运上了山顶,唐军士兵举着大盾,推着旋风砲渐渐靠近了两座石堡城,城头的飞石如飞蝗般射来,打得唐军的盾牌噼噼啪啪作响。

  唐军不仅带来了两百坛火油,还带来了上百斤夹竹桃的枝叶粉末。

  此时天还没有亮,黑黝黝的两座军城石堡矗立在夜空中,头顶是漫天星光。

  李邺一声令下,二十架旋风砲同时发射了,一颗颗燃烧的火油坛子飞射进了城内,落地摔得粉碎,顿时燃起一滩烈火,浓烟滚滚。

  一轮轮的火油坛子被射进城内,城内已是一片烈火,黑烟冲天。

  到第四轮时,六十斤夹竹桃干片也被投进了城内,它毛纸包住,系着绳子,落地后迅速被点燃,城内毒烟弥漫。

  烈火一直烧到中午时分才渐渐熄灭,唐军士兵冲上前,用攻城槌撞开了城头,城内已经没有一个活口,只有一堆堆被烧焦的尸体。

第907章 土酋来见

  拔掉了大小石堡城两颗钉子,唐军将大小石堡城重新修缮,在这里驻扎了三百人,恢复了振威军和定戎城的唐名。

  李邺随即在鄯州各处巡视,了解陇右唐军对吐蕃军完善的防御机制,他同时在等待辛云京和李抱真的消息。

  此时,河湟谷地的麦子已经全部收割完了,吐蕃军只种了三成的土地,但收获的一百多万石粮食就已经足够二十万河陇大军食用一年。

  难怪陇右节度府要将府衙放在鄯州,也难怪陇右是唐朝的著名的产粮之地,更难怪吐蕃拼死要和陇右争夺河湟谷地,这里确实是一块肥沃的宝地,把这里经营好,这里将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后勤重地。

  李抱真先回来了,他带来了黄河九曲的消息。

  “殿下,在黄河九曲地区生活着数万户吐蕃汉人,有平民也有奴隶,由吐蕃官员和军队进行控制。

  他们大部分是吐蕃贵族的奴隶,在九曲地区种植粮食,收获的粮食都要送去给贵族,卑职全歼了那边的四千吐蕃军,处死了二十余名吐蕃官员,释放了所有的奴隶。

  但这些吐蕃汉人都不愿回来,他们已经被吐蕃人同化,视自己为吐蕃人。”

  吐蕃汉人是让李邺十分头痛的一个大问题,说他们是汉人,但他们却和吐蕃人没有区别,语言同化,风俗和生活习惯也同化,信仰也是一样,可如果说他们是吐蕃人,但他们又分明是被掳掠去吐蕃的汉民后代。

  李抱真对李邺又道:“卑职一路考虑,目前九曲地区已经被我们占领,我们可以九曲地区并入河州,由河州进行管理。”

  李邺虽然头痛,但他在对待吐蕃汉人上有原则,他并不想让他们重新成为汉民,将来会成为陇右动荡的根源。

  他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把他们交给吐谷浑人管理。

  李邺便点点头笑道:“这件事我会慎重考虑,但我现在想知道,吐蕃汉人还有多少青壮男子?”

  李抱真摇摇头,“很惨,基本上没有了,只剩下老弱妇孺,我估计再过十几二十年,几万户吐蕃汉民就会变成几千户,再过几十年,他们就慢慢消亡。”

  “那最好,九曲那边留军队没有?”

  “卑职安排关沛率五千军暂时镇守九曲。”

  李邺想了想道:“河州还要再增加五千驻军,可以随时支援九曲,让张冰泉坐镇河州,等辛云京回来后我来安排。”

  次日,辛云京率军返回了鄯州,他同时还带来了吐谷浑大酋长慕容道明。

  吐谷浑作为一个王朝,在贞观年间就灭亡了,一部分迁去了夏州、盐州和庆州,后来渐渐形成了党项族人,另一部分迁去河西,融入河西羌人。

  但还是数十个部落留在西海和河源地区,形成部落联盟,推举一個大酋长为他们首领,慕容道明目前就是吐谷浑人的大酋长。

  现在吐谷浑已经是吐蕃人的属国,不仅在经济上遭受吐蕃的残酷压榨剥削,吐谷浑人的青壮更是成为吐蕃的仆从军,替吐蕃打头阵卖命。

  这两年和李邺河陇军的交战中,吐谷浑士兵伤亡惨败,以至于现在吐谷浑各部基本上都只剩下老弱妇孺了。

  慕容道明年约五十岁,身材不高,但看起来很强壮,皮肤黝黑,和他一起来见李邺的,还五个吐谷浑长老,他们都是吐谷浑的统治阶层,是鲜卑人。

  慕容道率领五个长老在李邺面前跪下,行大礼参拜,“下邦吐谷浑大酋长慕容道明参见齐王殿下,感谢殿下带领王师天降,拯救吐谷浑于水火!”

  李邺淡淡道:“慕容大酋长请起,各位长老请起!”

  李邺请众人到大帐内就坐,找来一个机会,辛云京低声对李邺,“他们其实是来恳请殿下释放战俘!”

  李邺点点头,想释放战俘不是不可以,但对方要拿出诚意来。

  这时,慕容道明对李邺道:“我们吐谷浑三十二个部落,人口由三十余万人锐减到二十万左右,十四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被强征去从军,目前我们吐谷浑已经到了亡族灭种的边缘,如果吐蕃再一次杀来,恐怕我们连年轻妇女也要被强行征兵了,所以我这次前来,是恳求殿下挽救吐谷浑。”

  李邺缓缓道:“目前吐蕃是因为赞普遇难,吐蕃内部发生动乱,所以吐蕃军队几乎都撤回了高原,我们也恢复天宝十三年的边界线,以北面的大非川和南面的积石山这条天然分界线,再向南走就是高原了,我们的士兵也承受不了。

  这样一来,吐谷浑就在我们的防御范围内了,所以我不并不在意你们以前怎么样,我更看重你们以后怎么和唐军相处?”

  一名长老道:“我们当然是和并肩对抗吐蕃军!”

  李邺摇摇头,“光靠嘴说说不行,至少你们刚才就没有对我说实话!”

  慕容道明吓一跳,“我可没有欺骗殿下!”

  李邺缓缓道:“新城三千吐谷浑士兵我们释放回了吐谷浑,还有我们攻打鄯州之时,在鄯城县一带的一万两千吐蕃士兵逃走了,开始我以为是吐蕃汉人,后来才发现都是吐谷浑士兵,现在至少有一万五千青壮男子返回了家园,怎么能说全部都是老弱妇孺呢?”

  “这个.”

  慕容道明苦笑道:“我只是说一个多月前的人口清查结果,还没有包括他们,现在当然是稍微好了一点。”

  李邺点点头,“你这样说我就能理解了,我给你们说说我对吐谷浑的想法!”

  “殿下请说!”

  李邺不急不缓道:“在九曲地区,大概还有十万人左右的吐蕃汉人,我考虑把他们中的一部分并入吐谷浑,在朔方地区,还有一万五千名吐蕃汉人战俘也送回来,和他们家人一起编为盐户,替我在盐湖采盐,他们也是属于吐谷浑人。

  另外河西走廊大概有四千帐吐谷浑人,盐州、夏州和庆州一带大概有七千帐吐谷浑人,我们准备把他们都迁回故土。

  我还打算把我手中的一万五千吐谷浑战俘释放,这样一来,你们的人口就会大大增加,我甚至还会支持吐谷浑复国。”

  李邺这一招可以说是釜底抽薪,把盐州、夏州和庆州一带大概的吐谷浑人吐谷浑人迁回故土,将来就不会再有党项人,也不会再有西夏。

  听完李邺一番话,尤其说到支持吐谷浑复国,几名长老激动浑身发抖,颤抖声音问道:“殿下所说是真?”

  慕容道明却十分清醒,他冷静问道:“非常感谢殿下的安排,但我想知道,殿下的条件是什么?”

  慕容道明很清楚,对方的慷慨一定会有条件。

第908章 旧人到来

  李邺笑了笑道:“大酋长不用这么紧张,我确实是有条件,但也并不苛刻!”

  “殿下请说!”

  “我有三个条件,第一,吐谷浑要承认为大唐附属,派使者前往长安,向朝廷递交依附文书;第二,大酋长的儿子安排在长安太学读书;第三,河陇军会有两万人左右,会在赤岭以西以南驻军,请吐谷浑负担一部分给养!”

  慕容道明吓了一跳,“两万人的给养?”

  李邺摇摇头,“军粮我们自己负担,但军队消耗的肉食需要你们提供!”

  慕容道明这才松口气,只是辅助补给,问题不大,他点点头,“殿下的三个条件确实不苛刻,我会派长子和长老团前往长安向大唐依附,另外,我自己所在的西海部拥有十几个盐湖,作为对殿下的回报,我会把产盐量最高的一个盐湖送给殿下!”

  李邺笑了笑,“那就多谢大酋长了!”

  对方的私心李邺当然看得懂,慕容道明是冲着那一万五千盐户去的,把自己领地上的盐湖送给河陇军,这一万五千盐户自然就是他的臣民了,这样,他实力依旧是各部第一,将来恢复吐谷浑国,他就是国王。

  这個私心李邺能看得懂,但也很正常,李邺是希望吐谷浑在自己的扶持下尽快强大起来,成为大唐和吐蕃之间的一道屏障,把吐蕃堵在高原上。

  当年大唐就不该肢解吐谷浑,应该继续扶持吐谷浑,在唐朝的扶持下和吐蕃对抗,那么吐蕃也就很难形成大唐的心腹大患,百年唐蕃战争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也算是唐朝的一个重大战略失误。

  现在自己只能是亡羊补牢,希望能够挽回后半场。

  慕容道明和几名长老返回了吐谷浑,李邺留三万大军给辛云京,任命他为鄯州都督,率军坐镇鄯州。

  李抱真率军返回河西,李邺也率领七万大军浩浩荡荡返回金城县

  金城县的东升客栈,高力士已经来了两天了,因为李邺出征鄯州,他便在客栈住下,耐心等李邺回来,他也没有惊动河陇节度府,河陇节度府官员都不知道高力士已经抵达金城县。

  高力士带了几名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宦官作为随从,他在等李邺的同时,也在暗中调查贵妃娘娘的下落。

  这天下午,高力士的心腹宦官夏知明从外面匆匆赶回来,一进门嚷道:“阿翁,有消息了!”

  “嘘!”

  高力士狠狠瞪他一眼,夏知明吓得连忙一缩脖子,悄悄关上门,走到窗前低声道:“查到一点眉目了!”

  “说吧!什么眉目。”

  “卑职借口找一个出家的表妹,给县衙文吏二十贯钱,他给我看了全县女道宫的清册,一共有三座女道宫,城外的梅花观、东城的上林观,还有就是最有可能的白云观,又叫太清宫,就在王府的背后,紧靠在一起,观主是腾空真人。”

  高力士笑了起来,“腾空真人就是李腾空吧!李林甫的女儿,齐王殿下的亲姑姑,里面还有谁,我们认识的。”

  “还有公孙真人,据说剑法极为高强,卑职怀疑就是公孙大娘。”

  “那肯定就是她了。”

  高力士心中有数了,公孙大娘在,贵妃娘娘肯定在。

  “还有谁?”

  “还有一个玉竹真人,据说很神秘,阿翁,会不会就是”

  高力士轻轻点头,“再想办法打听一下这个玉竹真人的信息,但你千万不能进观,你是宦官,公孙大娘一眼就能认出,若被她发现,你小命难保,搞不好我也会丢命,记住没有?”

  “卑职记住了,卑职就花钱找香客打听一下。”

  “可以!”

  高力士又给了他五十两银子,夏知明匆匆去了。

  高力士在房间来回踱步,难道贵妃娘娘没有跟李邺?真的出家了,还是.只是一个障眼法?

  高力士其实并不打算告诉李隆基真相,省得他又开始胡思乱想,惹下事端,但高力士自己想知道真相。

  夜里时,宦官夏知明回来了,高力士连忙问道:“打听到了吗?”

  夏知明点点头,“我找了一个附近卖杂货的妇人,她是白云观的虔诚香客,经常去白玉观,对那里很了解。

  据她说,白云观最里面确实有一个十分幽静的小院,常年大门关闭,也不准香客靠近,据说里面住着一个清修的女真人,是一个大彻大悟的得道之人。

  卑职打听一下,她知道腾空真人和公孙真人,玉竹真人她不知道,由此推断,小院清修之人就是玉竹真人。”

  高力士心里明白了,大彻大悟之人就是贵妃了,她经历天下第一等的荣华富贵,又经历了生死存亡,完全领悟了人生,她称得上大彻大悟之人。

  但高力士有点糊涂了,他也拿不准贵妃娘娘是不是真的出家了。

  就在这时,他的另一名手下在窗前一声惊呼,“阿翁,我们被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