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月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问道:“他们带有信鸽吗?”
王昌龄点点头,“好像带了,他说随时可以和永王联系。”
李邺笑了笑便道:“明确告诉李白,永王借道可以,用沔州和鄂州来换,让我效忠他也可以,但我必须要看到天子传位给他的诏书。”
王昌龄担心道:“可如果永王真的把太上皇接走,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可怎么办?”
李邺从怀中取出一管信筒递给王昌龄,“王司马看看这个!”
“这是.”王昌龄一头雾水接过信筒。
“这是我父亲给我的回信,今天中午刚刚收到。”
王昌龄打开鹰信,李泌也凑上前细看,上面只有一句话,‘收到,天子已同意!’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问道:“殿下,李相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邺微微笑道:“五天前,我发了鹰信给我父亲,建议他提醒天子,永王会派水军入川抢夺太上皇,建议天子把太上皇转移到汉中。”
王昌龄和李泌愣了一下,顿时同时大笑起来,李泌竖起大拇指赞道:“殿下高明,竟然釜底抽薪,永王这下真是偷鸡不成,倒蚀把米了。”
冯延环听完手下的汇报,顿时长长松了口气,李邺借口南下平乱去了,这就意味着他不会接见永王特使,冯延环当然知道李邺就在襄阳,并没有南下,李邺不见特使,就说明了他的态度,不拒绝,不翻脸,但也不妥协,不效忠。
这样一来,自己也可以向天子交代了,冯延环当即写了一份报告,命令手下火速赶往陇右,交给李辅国。
就在李白抵达襄阳的前一天晚上,一支万人骑兵在南霁云的统领下,连夜赶往江陵。
李璘既然要派人来谈判,但同时又发生岳州康元楚叛乱,说明李璘在做两手准备,文的一手,武的一手,一旦谈判不理想,文的一手失败,康元楚就会立刻杀进江陵,武力夺取荆州。
但这恰恰给了李邺一点点时间,让他能以最快速度派军队支援荆州。
这也是南霁云第一次独立率军南下,虽然让他紧张得睡不着觉,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守住荆州。
第630章 谈判背后
唐朝的江南西道,也就是今天江西省名的来源,治所位于洪州豫章县,也就是今天的南昌。
永王李璘是天子李隆基下的一步先手棋,用永王李璘来牵制太子登基。
司竹园之变后,李隆基抵达汉中,便偷偷写了一封手谕,命一名心腹宦官赶往豫章县,‘一旦太子登基,汝可据江南分治’。
正是这份手谕让李璘有了建立东唐,和朝廷对抗的想法,遗憾的是,只是手谕,而不是旨意,上面没有天子宝印,只有天子的私章,天子宝印已经被太子拿走了。
手谕从来不是合法的文书,任何地方官员都不会认可,所以李璘想直接登基为帝难度很大,手下将士都不会同意。
李璘是安禄山占领洛阳后,和其他皇子一起,被天子李隆基紧急派往各地掌握军权,抵御安禄山大军对中原、江淮、江南、荆襄等各地的入侵,李璘被封为江南西道、黔中道和岭南道三道观察使。
李璘目前已有三十万大军,包括他募集的军队和三道各州州兵,但这些军队是用来抵御安禄山大军的,不是给他拥兵自立为帝。
所以现在李璘急于得到一个合法的登基证明,心腹谋士李台卿给他献计,派一支军队前往成都,把天子抢到洪州,有天子在豫章坐镇,太子再登基也没有用,所有人都会臣服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局面形成。
就算太子强行登基,那么天子依旧会在东南建立新的朝廷,东唐就在法理上成立了,而且更加名正言顺,让天子过度两年,永王再以太子身份登基为帝。
李璘被谋士李台卿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折服,接回天子就是他所有策划中的重中之重,那么李邺就成为他这个大略实施的拦路虎。
李邺控制了荆州、峡州、归州、夔州、万州这五个入川的重要州县,就算他的船队强行闯过了荆州,那后面的峡州、归州和夔州呢?他不可能全部闯过去。
他没有那么多船只运兵入川,他的船只最多只能运载一万人,但一万人显然接不回太上皇,至少要三万军队才行,那么大部分军队还是要走陆路。
所以李璘必须要得到李邺的过境许可,让他以朝觐父皇的名义率军入川。
当然,李璘也做好了李邺不肯答应的准备,如果李邺不答应,他就以武力杀入荆州,为了找个借口,他策划了岳州大将康楚元叛乱,他就以平叛为借口,向西追杀康楚元,只要一路占领长江南岸,他的军队就能顺利入川。
李璘同时派出了上千艘战船,一方面封锁汉水,防止李邺的水军南下,另一方面封锁长江,阻止李邺大军渡长江南下。
李璘为入川已经筹划了几个月的时间,他这一次是势在必得
豫章县的永王行宫内,李璘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心中颇为焦躁不安,他在等李白的消息,李白虽然不是他的心腹,但李白带去了他的亲笔信,信中足以说明他的态度。
“父王!”
三子李侦快步走上殿,后面跟着谋士薛镠和李台卿。
李璘的长子李偒和三子李侦都武艺高强,能带兵出征,长子主要负责东面,李璘便想让三子李侦带军队三万入川,接回太上皇。
李璘连忙问道:“襄阳有消息吗?”
“刚刚收到李白发来的鸽信!”
李侦把一份抄好的鸽信递给父亲,李璘接过鸽信细看,上面说了两件事,一是有条件同意借道,要自己用沔州和鄂州换取借道,且借道不能走长江北岸,第二是效忠也可以,但要有天子的正式让位诏书。
李璘有点踌躇,沔州的汉阳和鄂州的江夏都很重要,他可以勉为其难把沔州给对方,但鄂州他怎么能给?
“你们怎么看?”李璘问谋士薛镠和李台卿。
薛镠微微笑道:“李邺第二个条件很有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说,只要我们成功把太上皇接回来,他就转而效忠殿下,他其实是效忠太上皇。”
李璘点点头,“我其实更关心他的第一个条件,他同意借道,但要我的沔州和鄂州,沔州我可以给他,毕竟沔州隔着长江,我们也难以顾及,但鄂州我怎么能给他?”
李台卿沉默片刻道:“王爷,可以答应!”
李璘一怔,“为什么?”
“王爷,他真有本事,我们不给他,他也能夺回去,如果他没有本事,我们给了他,他也守不住!”
李璘有点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先答应他,以后再夺回来?”
“王爷,如果我们成功把太上皇接回来,他若效忠太上皇,那么鄂州给他也无妨,可如果接不回太上皇,那我们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夺回鄂州了,我们有强大的水军,完全可以封锁他长江对岸的援军,让他无法救援,鄂州也就唾手可得。”
李璘眉头一皱,“先生觉得会失败吗?”
“这就是卑职建议答应他的缘故,但我们谈判时要加一条,他必须保密,不能泄露给朝廷,尤其不能泄露给他的监军。”
“行!听先生的建议,我就答应他。”
旁边薛镠又补充一句,“殿下得约束好康楚元,以免他擅自出兵,坏了两家的合约。”
李璘也有点头大,康楚元的反叛是半真半假,他的反叛是真,但为了避免自己大军剿灭,自己提了一些条件,让他配合自己,康楚元也答应了,但他真的怎么想,自己也不知道啊!
李璘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尽力约束他!”
李邺和李璘最终达成了借道协议,李璘同意把沔州和鄂州交给李邺。
而李邺答应借道,李璘的三万军队可以从山南东道所属的长江南岸入川,同时,李邺承诺此事保密,绝不泄露给朝廷。
当季广琛率军撤离鄂州,李邺随即任命荆州长史韦寿春出任鄂州刺史,雷万春率军五千坐镇江夏,江陵县令李洵出任沔州刺史,又令擅长水军的鹰扬郎将黄信武率军五千坐镇汉阳。
鄂州从长远看,是李邺东扩的跳板,它的的意义并不在当下。
而沔州才是当下最重要的、最急迫的战略要地,沔州是汉水入江之处,控制了汉水下游,得不到沔州,他的水军就进不了长江,他也无法建造船只,汉阳的造船业十分发达,尤其是战船的建造,人才济济。
拿到汉阳,不仅得到了整个汉水的中下游,无论贸易和军队都可以走出去,同时得到了继续的造船业,另外,长江的贸易也会因为汉阳而兴旺起来,这对他的养军极为重要。
李邺随即又写了一份‘致永王之公开建议信’,在给永王李璘的同时,又抄送给了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各州,做到了三道官员皆知。
在建议信中,他督促永王以大局为主,顺应天下大势,顺应民心所向,共同平定安禄山之乱,以实际行动支持收复两京。
这份建议书赢得了南方各州县的热烈反响,各州刺史也纷纷发表公开信,支持李邺的声明,督促永王李璘全力抗击安禄山南侵。
就在李白告辞离去的第二天,李邺的姑母李腾空带着二十几个徒弟抵达了襄阳。
李腾空的小徒弟清羽正是李白的女儿,俗家名许平阳,竟和她父亲李白擦肩而过。
李腾空的到来,还带来一个让杨玉环怎么也想不到的人。
她的贴身护卫公孙大娘,以及她的三名贴身她的宫女,包括她视为女儿的小宫女阿宝。
公孙大娘也是烈凤的徒弟,她从司竹园逃出,自然去投奔师姐李腾空,没想到阴差阳错,公孙大娘也来了襄阳。
事情有点麻烦了。
第631章 阴差阳错
李腾空对道观非常满意,不用太大,但很安静,宿舍和饮食都比她在庐山的草屋条件好得多。
李腾空是修行得道之人,她习惯于艰苦的环境,但她心疼自己的徒弟,她有四十七个徒弟,但现在只剩下二十一人,其他徒弟并没有离去,而是因为缺衣少食先后逝去。
李腾空认为,艰苦的环境对弟子的修道意志是一种考验,但舒适的环境何尝又不是一种考验?
当然,她这次率领弟子来襄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永王李璘对她逼迫太甚,她已经无法在庐山立足了。
找个没有旁人的机会,李腾空对李邺缓缓道:“三个月前,永王的小儿子李仪来庐山上香,一眼看中清羽,一心想娶清羽为妻,我不同意,清羽也坚决不肯,后来她父亲也来劝说,被清羽骂回去了。
“李白也劝说女儿嫁给永王之子?”李邺惊讶问道。
李腾空点点头,“当然,李仪条件还不错,今年只有十七岁,尚未婚配,他父亲觉得这门婚事不错,我也理解,但我讨厌李璘这个人,国难当头,他霸占了那么多财富和资源,却不肯为国效力,只想着自己如何争权夺利,更重要是那个李仪也让人讨厌,长得很文弱,可人太傲慢,张口闭口就是我父亲怎么样怎么样,就差把‘我是永王之子’几个字贴在脑门上了,清羽对他极为厌恶。”
李邺哑然失笑,这不就是大唐版的‘我爸是李刚’吗?
他现在理解了李腾空为什么急急匆匆赶来襄阳,原来是被李璘之子逼婚。
“如果不答应,李璘会动手吗?”
“会!”
李腾空恨恨道:“我们逃走的那天,李璘的两千军队已经在庐山脚下集结了,我们是从后山逃走,估计我的道观已经被他们烧毁了。”
李邺回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清羽,清羽长高了很多,看起来和新月差不多高了,只是还稍显稚嫩,一晃过去四年,她今年应该是十五岁了吧!
李邺也知道她有倾国倾城之貌,出家为道士,确实太可惜了。
“她已经出家做了女道士,还能成婚?”
李腾空淡淡道:“你妻子也是烈凤的弟子,道号朱雀,她不是一样嫁给你了,裴旻的妻子是我师妹,一样成婚生子,我们无极门从不禁婚嫁,讲究济世即为修行,你看我,天天给庐山周围的贫苦百姓治病,这就是修行,你妻子若能劝你宽仁,善待天下百姓,这也是她的修行,而且是大修行,远远超过我们。”
“公孙大娘怎么在阿姑哪里?”李邺又问道。
“她被官府通缉,又不愿为安禄山效忠,只能来投靠我,她还能去哪里?”
李邺愕然,“公孙大娘被官府通缉?”
李腾空点点头,“而且是最高级别的通缉,你们荆襄没有执行朝廷的命令,不等于别的地方不执行。”
“为什么要被通缉?”
李腾空意味深长地看了侄儿一眼,“你应该心知肚明!”
李邺沉默片刻问道:“公孙大娘还告诉你什么?”
“她说你带走贵妃娘娘的时候,她一直在屋梁上看着你们。”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