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391章

作者:高月

  崔乾佑摇摇头,“一共只有二十枚钧天雷,数量太少,除非我们有十万大军,先用兵力震慑住对方,然后再用钧天雷,才会有你说的效果,我们只有一万人,区区二十枚钧天雷,他们不会弃关而逃。”

  “就怕太子那边没法交代?”

  崔乾佑狠狠瞪了他一眼,“损兵折将还拿不下关城,那才没法交代?”

  李忠行低头不敢吭声了。

  虽然崔乾佑不打算强行进攻鲁阳关,但他还是站在高处仔细观察这座关隘,又观察地形和周围环境,崔乾佑可是拿下潼关的大将,在攻打关城方面,燕军内部没有几个将领比得上他,这次安庆绪点名要他为副将,就是看中了崔乾佑的攻关战能力。

  崔乾佑观察良久,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攻城方案。

  李邺大军在三天后抵达唐州比阳县一带,李邺下令大军就地休息,士兵刚坐下休息,便有斥候疾速奔来,单膝跪下禀报,“启禀节度使,三十里外发现敌军主力!”

  这个情报来得很突然,李邺当即命令全军集结,停止休息,他打开地图细看,这一带属于丘陵地带,前面就是比阳岗,是一座横亘约百里的长条型山岗,当地人又叫青龙岗。

  比阳岗中间有一道三里长的峡谷,官道就从峡谷穿过去,比阳水也从峡谷内穿流而过,李邺指地图上的峡谷问斥候道:“这座峡谷有多宽,是否可以埋伏?”

  斥候摇摇头道:“启禀节度使,峡谷宽有两里,两边山岗地势很陡,都是岩石,没有树木掩护,埋伏军队不太现实。”

  李邺点了点头,回头对裴琇道:“裴将军!”

  “卑职在!”裴琇连忙上前抱拳道。

  李邺指地图道:“南面三十里外也有一道山谷,那边也有一条官道,你和南霁云将军率一万骑兵从南面山谷穿过去,突袭敌军后军,不要勉强,不行就后撤!”

  裴琇和南霁云一起躬身道:“遵令!”

  裴琇和南霁云带着一万骑兵向南疾奔而去。

  李邺又令道:“许宗然将军!”

  许宗然就是当年的黑矛,他是重甲步兵都统,在江汉军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裴琇和李抱真。

  许宗然上前行礼,“卑职在!”

  “我准备重甲步兵出击,让兄弟们披挂盔甲!”

  “遵令!”

  两千重甲步兵在两千士兵的帮助下,纷纷披挂上了重甲,大军继续向东前行,走了数里,便来到了比阳岗前。

  李邺下令在谷口排下阵型,前面是刀盾军,三千士兵手执大盾和横刀,排列成两里宽的阵型,正好将山谷口排满。

  之所以排下刀盾军,主要是为了吸引敌军骑兵的进攻。

  但李邺却使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三千刀盾军士兵每人都携带军弩,他们实际上是弩军。

  刀盾军的背后便是两千重甲步兵,他们才是主力,被前面的盾牌隐藏起来,在重甲步兵的背后是两千投矛手。

  七千大军部署就绪,李邺又命令六千军队从两侧上了山岗,准备伏击翻山而来的敌军。

  从东面杀来的三万燕军也同样发现唐军主力,主将武令瑜下令放慢速度,他原本是打算率军偷袭南阳,没想到竟然在唐州遭遇唐军主力,这着实让武令瑜深感意外。

  他唯恐前方有唐军埋伏,便探子前去打探,片刻探子回来禀报,“启禀将军,前面山谷很宽,两边山岩陡峭,没有树木,也没法埋伏,卑职已探查唐军在南面谷口排下了阵型,最前面是刀盾军。”

  武令瑜也是提前了发现了唐军主力,知道唐军来不及埋伏部署,他想了想,对大将何冲和蒋华二人令道:“何将军率三千人从北面上山,蒋将军同样率三千从南面上山,你们皆占领山顶,若双方激战,可向唐军放箭!”

  “遵令!”

  两人各自率领三千人从山谷两侧上山,武令瑜当即令道:“大军向山谷内推进!”

第614章 先下一城

  武令瑜得到了前军禀报,唐军最前面是刀盾军,显然是用来应对自己的弓弩手,武令瑜冷笑一声,喝令道:“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出击,冲垮唐军!”

  “呜——”

  号角吹响,一万骑兵率先杀出。

  燕军发动了猛烈地进攻,他们举刀怒吼着,挟带着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冲进了山谷内,五千名骑兵策动战马在前面疾奔,后面是步兵狂奔,挥舞着长矛和战刀,向数里外的唐军大阵铺天盖地杀去。

  整个大军俨如汹涌的海水在山谷中奔腾。

  相比燕军的激情迸放,唐军却冷静得如同一座大山,一动不动,每个士兵的眼睛都流露出了一种残酷的眼色,闪烁着一种俨如野兽般噬人的冷光。

  李邺的脸庞坚毅得俨如花岗岩石雕成,看不出任何表情,当燕军骑兵冲至还有一里时,他冷冷地下达了命令。

  “弓弩手准备!”

  三千刀盾军瞬间变成了弩射手,战刀入鞘,盾牌背在身后,取下军弩和箭壶,迈步向前走二十步,士兵们迅速列成了三排,每排各一千人,排距两步。

  第一排的弩射手半跪下来,用膝盖和臂膀拉弦上箭,调整望山,斜角向上,食指扣住了悬刀,呼吸渐渐地屏住,眼睛眯成了一线,一百五十步,这是他们第一轮打击的距离。

  无论是突厥还是吐蕃,还是契丹、回纥乃至突骑施人和大食人,所有和唐军作战的敌军在谈起唐军时,最害怕的就是唐军的弓弩,唐军穿透力极强的弩箭,从来都是他们的噩梦。

  因此,唐军的敌人都会千方百计避开唐军弩箭,他们或者用步兵高举盾牌冲锋在前,或者用精通骑术的骑兵发起第一轮攻击,甚至根本就不会主动进攻。

  李邺也想到了这个可能,于是,弩手装扮成了刀盾军,这是骑兵最喜欢对阵的军种,刀盾军没有长兵器,可以被骑马无情地践踏。

  他成功了,当他看见燕军一万骑兵铺天盖地杀来时,他的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燕军滔天的杀气随着渐渐靠近唐军而开始消退了,唐军弓弩军那冷冰冰的箭头上笼罩着一片死亡的气息,让最前面的骑兵感到一阵阵胆寒,不是刀盾军吗?怎么变成了弩军。

  他们都意识到自己上当了,纷纷咒骂主帅的无能,使他们的士气在迅速衰退,甚至想掉头逃命,但巨大的惯性使他们无法回头,他们已身不由己地被大军裹夹着,向着那片死亡的箭头奔去,越来越近,冲在最前面的骑兵恐惧得闭上了眼睛

  两百步,唐军阵营中低沉而密集的鼓声响起来了,这是在提醒唐军,做好最后的检查。

  一百五十步,唐军的鼓声忽然消失了,‘咔!’撞击的弦机声响成一片,一千支弩箭破空而起,在空中形成一片密集的黑点,迅疾无比地向燕军骑兵射去.

  燕军骑兵的队列太过于密集,几乎不用瞄准,一千支箭瞬间射入密集的人群,激起一片血花。

  这支燕军是投降唐军组成,他们没有资格穿戴更坚固的盔甲,都是清一色的普通皮甲。

  他们皮甲只有单层,也没有配备盾牌,他们根本无法抵御唐军强劲的弩箭,一支支透甲弩箭射穿了他们的身体,队伍中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惨叫声,战马悲鸣,摔倒在地,马上骑兵滚落下地,不等他们站起身,便被后面的人马冲翻,在地上翻滚哀嚎,最后被无情地践踏,变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两三百人的阵亡在一万骑兵的海洋中只俨如撞起的一片浪花,浪花破碎,便消失在海洋中。

  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箭呼啸而至,燕军骑兵俨如杂草般成片成片倒下,然后又是新的开始,短短的数十步,唐军便发射了六千支弩箭,死伤两千余人。

  死亡人数剧增使燕军骑兵终于放慢了脚步,死亡的气息传到了最后,他们向前冲击的脚步开始迟疑,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那种锐劲和勇气,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开始变成浑浊的涌动。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他们已经进入了五十步的短兵接触范围。

  弩手迅速撤退,露出后面的两千重甲步兵。

  两千重甲步兵一动不动,俨如一座巍然的大山,至始至终,他们的阵型没有任何变化,就像一尊尊石头雕塑,树林般密集的陌刀在阳光下吐着寒冷的气息。

  燕军骑兵离唐军阵营还有三十步,但死伤已经超过两千人。

  李邺冷冷地望着开始混乱的燕军骑兵,他知道自己高估了这支军队,这不是幽州铁骑,而是河北和中原投降燕军的唐军,他们无论士气、阵型、控马能力以及杀气都不能和幽州铁骑相比。

  他们和燕军骑兵就像狗和狼的区别,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的战力相差太远,这支军队绝不是自己的对手。

  “投矛军出击!”

  两千投矛手一起发动了。

  两千支短矛从空中呼啸而来,直扑冲在最前面的燕军骑兵,骑兵们躲避不及,被密集的短矛射中,纷纷惨叫落马,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在死神面前,他们都是一样平等,骑兵主将段力宏被一支投矛射穿了头颅,惨叫着翻身落马,被钉死在地上。

  “轰!”上千名骑兵和重甲步兵轰然相撞,寒光上下翻飞,瞬间血光四溅,肢体横飞,刺鼻的血腥气息充斥着大地。

  上千名骑兵连惨叫声都没有,便被绞成了碎片,残缺不全的尸体堆满了大地,两千陌刀士兵踩踏着血肉列队而行,一片片骑兵被斩杀殆尽。

  武令瑜率领一队骑兵从后面杀出,一直在鼓动进攻的他终于看到了令人恐怖的一幕,尸体堆积如山,大地被鲜血染红,士兵们惊恐绝望,开始出现了溃败的迹象。

  就在这时,后面士兵一片大乱,一万唐军骑兵从后面杀来。

  李邺也是着重培养南霁云,南霁云虽然武艺高强,但他战争经验太少,甚至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经验,李邺让他跟随裴琇,也是为了让他尽快成长起来,尽快能独当一面。

  在唐军骑兵的猛烈进攻之下,燕军大军终于崩溃了,他们掉头而逃,俨如大浪退潮,这时,李邺见机会来临,他高举战刀大喊:“保家卫国的大唐军人们,你们立功的机会来了,杀啊!”

  “杀啊!”

  鼓声如雷,步兵疾奔,唐军骑兵催动战马,一万余骑兵向燕军败军横扫而去,他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燕军在哀号,恐惧笼罩着他们,他们争相逃命,纷纷跪地投降。

  “抵抗!抵抗!”

  武令瑜嘶声大喊,可无论他怎样喝喊也没有效果,他的军队士气丧尽,已没有任何抵抗的意志,他们不是幽州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普通士卒,燕军四散溃逃,兵败如山倒。

  山上的六千燕军士兵也同样溃败了,漫山遍野都是燕军的溃兵,他们四散奔逃,却逃不过唐军的追击,或被杀死,或跪地苦苦求饶。

  唐军一口气追出了三十余里,三万燕军大军伤亡七千余人,投降一万两千人,主将武令瑜带着数千残部仓惶逃往豫州。

第615章 失守鲁阳

  十二万燕军兵临鲁阳关下,崔乾佑特来向安庆绪交令,虽然他没有能够突袭成功,但他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为接下来的攻城战打下了基础。

  他在距离城墙两百步外搭建了六座大木台,用了十几万根木头,每座大木台占地五亩,高达四丈,上面可以容纳数百人。

  这样一来,他们就对鲁阳关形成了居高临下之势,可以使用重弩对鲁阳关上的守军进行射击。

  “启禀殿下,一般我们的弩手都是从下向上射击,一旦我们军队开始攻城,弩手就必须停止射击,否则就会误伤自己军队,但卑职搭建高台就形成了居高临下射击,士兵进攻的时候,我们也不用停止射箭,对掩护士兵攻城非常有利。”

  安庆绪对六座高台非常感兴趣,赞叹道:“之前我们就没有想到用这种办法,还是多亏了崔将军,相信这次一定能一战成功!”

  他当即喝令道:“五万大军集结,准备攻城!”

  “咚—咚—咚—”

  沉闷的战鼓声敲响了,五万大军迅速集结,旌旗如云,长矛如林,五座大方阵铺天盖地,二十几大型槽车已经准备就绪,就像二十个巨兽矗立在军队中间。

  这时,田承嗣对安庆绪道:“殿下,可以先让唐军尝一尝我们钧天雷的滋味,作为大战前的开胃菜!”

  安庆绪大笑,“我正有此意!”

  十八架中型投石机被吊上了高台,每座高台上部署了三架投石机,这种投石机是大唐最先进的投石机,甚至飞龙宝册中的投石机都没有它先进,他的先进就在于能调节射距,可以根据投掷物的重量和目标远近来进行调节。

  钧天雷就是火药瓷球,每颗重约五斤,拖着一根辫子般的火绳,每架投石机前都有一名专业士兵进行操作。

  “准备发射!”

  中间主台上一名将领高高举起红旗,红旗向下一挥,十八架投石机同时发射,十八颗钧天雷向城头飞去。

  这是火药第一次出现在战争中,飞龙带来的杰作。

  十八颗瓷火雷向城头呼啸飞来,后面的火绳在嗤嗤冒烟,李抱真大喊道:“巨石砸来来,当心躲闪!”

  十八颗瓷火雷有五颗碎裂燃烧,其他十三颗都爆炸了,爆炸声如惊雷,碎片四溅,里面的淬毒铁钉四下飞射,不少士兵都被射中。

  所有士兵吓得纷纷蹲下,第一次遇到这种天雷,很多人心中恐慌起来,难道这是雷神在帮助敌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