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313章

作者:高月

  二十名吐蕃士兵将一座很大的铜佛像抬到院子里,就在这时,墙头上忽然出现了无数唐军士兵,举弩便射,顿时伤亡一片,所有人都被射倒,铜佛像也落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巨响。

  唐军斥候继续杀进寺院,其他五名吐蕃士兵都没有跑掉,悉数被唐军抓住。

第482章 天子心机

  很快审问结束,这二十五名吐蕃军,实际上是吐谷浑士兵,由一名吐蕃人小头目当二十五人长。

  有几名吐谷浑士兵懂几句汉语,审问倒也容易。

  吐蕃军共派出四十队吐谷浑士兵,分赴城外四十几座寺院收刮钱粮和铜器、铁器,他们是直接把铜器和大钟用牛车送回城内,并没有大队吐蕃军汇合。

  为首的吐蕃人小头目抬佛像时被射杀了,根据五名吐谷浑士兵的交代,杨利很快掌握了他想知道的情报,他没有在寺院久留,立刻带着几名战俘赶回了瓜州。

  就在李邺抵达晋昌县的第二天,一万六千北庭军在新任节度使独孤峻的率领下抵达了晋昌县,使晋昌县唐军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

  与此同时,独孤峻还有一万头骆驼运来的五万石粮食。

  黄昏时分,李邺和独孤峻骑马到大营外巡视,后面跟随着数十名亲兵。

  独孤峻望着夕阳有些感慨道:“当初我兄长定下了韦清玄,说不定我们现在就是翁婿了。”

  李邺笑而不语,他明白独孤峻的意思,他以为是自己为了和独孤家族联姻才娶独孤新月,如果独孤新月娶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娶独孤启明。

  怎么可能呢?如果真是那样,韦清玄就不是划破脸那么简单了,现在早成一具白骨了。

  但独孤峻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李邺并不打算说破,他淡淡笑道:“如果真的成了翁婿,那我无论如何不会被封为安西节度使了。”

  独孤峻沉吟一下道:“这其实就是我想给你说的事情,我虽然不是你的岳父,但我是你岳父的亲兄弟,你该叫我三叔,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明知我们两家是翁婿关系,天子还任命我们一个掌安西,一个掌北庭,这很犯忌,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绝不会发生,但偏偏成为了现实,你想过这是什么缘故吗?”

  李邺摇摇道:“这个疑问我大舅也看出来了,不光是翁婿那么简单,我外祖父还是甘州都督,我也一头雾水,我想会不会是天子比较昏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不可能,天子昏庸,高力士可不昏庸,朝中的御史也盯着呢!”

  李邺笑了笑,“我也觉得不太可能,那要么就是临时任命,等我解决完安西的吐蕃隐患后,就把我调走。”

  独孤峻点点头,“这种可能性最大,我也是这样认为,你最多就是今年和明年一年,然后你就会被调走,你虽然也是皇族,那又怎么样,当年左相李适之可是太宗皇帝的曾孙,不也一样不明不白被自杀而死?”

  独孤峻见左右无人,又压低声音道:“从隋朝立国开始,一旦其他皇族太优秀,威胁到天子自己子孙的地位,天子一定会毫不犹豫下杀手,普通权臣没有资格夺取皇位,但皇族却有可能,也正是这个缘故,皇族其实比普通权臣更危险,我们是关陇贵族,比一般人看得透彻,你可千万要当心,天子极可能已经对你动杀机了,否则不会让你做安西节度使,他其实是在试探你。”

  李邺沉吟一下道:“这样就说得通了,天子故意撤掉了边令诚,实际上,他还布有暗哨在安西监视我。”

  独孤峻点点头,“一点没错,撤掉边令诚就是欲擒故纵!”

  “那我该怎么做?”

  独孤峻不慌不忙道:“一旦任务完成,你立刻主动提出辞职,不要恋栈,这才是保身之道。”

  李邺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多谢三叔建议。”

  明年是开元十三年,后年就是开元十四年了,安禄山的造反年,李邺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辞职,丢掉兵权。

  他们骑马返回大营,李邺刚回到自己大帐,只见沙州都督李开然等候在大帐旁,李邺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亲兵,笑道:“李都督在等我?”

  李开然上前行礼道:“恳请使君明天就出兵!”

  李邺笑问道:“李都督为何这么急?”

  李开然叹了口气,“我的妻儿都在城内!”

  “你带妻子上任的?”李邺不解。

  李开然摇头,“不是正妻,是我的小妾,以及她给我生的儿子,年方三岁,我就这一个儿子,使君,我心急如焚啊!”

  李邺沉吟一下道:“敦煌失陷到现在一个月有了吧!”

  “一个月零七天!”

  “如果你的小妾和儿子被吐蕃人发现,那么她们失陷当天就会出事,如果她们当天没有出事,说明她们躲藏起来了,那么现在更不会出事了,你不要担心,我估计吐蕃军还没有顾及到沙州百姓,他们现在忙着对敦煌县的占领巩固。”

  李开然叹口气,“之前反攻沙州失败,就是因为我太急切了,没有派出斥候探查沿途情况,就直接杀去敦煌县,结果半路被吐蕃军伏击,惨败而归,弟兄上午近半,我责任重大。”

  李邺不想谈之前的责任问题,李开然是沙州都督,是高仙芝的下属,有责任也是高仙芝的问题,和自己无关,

  他点点头,“这位吐蕃军主将很善于谋略,我怀疑当初在萨毗泽击败安西军,也是他率军,此人叫什么名字,知道吗?”

  李开然点点头,“根据我得到的情报,对方主帅是吐蕃名将达扎路恭。”

  “原来是他!”

  李邺听说过此人,确实是吐蕃名将,汉名叫马重英,广德元年,吐蕃军攻占长安,他是四名吐蕃大将之一,一直也是陇右军的劲敌。

  “李使君,我们什么时候出兵敦煌?”

  李邺沉吟片刻道:“再过两三天,等我能完全掌控这两支军队以来,就可以出兵了!”

  “多谢使君体谅!”

  李邺又笑道:“到帐中坐一坐吧!我想详细了解你们第一次失败的细节。”

  李开然跟随李邺来到大帐内,大帐正中摆着一座沙盘,是裴方送给李邺的河西沙盘的一部分。

  李开然愣住了,半晌道:“这是沙州和瓜州,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清晰的地图。”

  李邺笑道:“你是沙州老都督了,你来看看沙盘上可有哪里不对?”

  李开然围住沙盘仔细看了一圈,连连点头赞道:“都对,完全正确,简直太牛了,这简直就是作战的神器啊!”

第483章 上兵伐谋

  李邺直接问到:“你们是在哪里被伏击?”

  “在大柳井!”

  李开然在沙盘上找到了大柳井,“就是这里,这里有一大片红柳树林,长七八里,吐蕃军就埋伏在树林内,我们经过时,被他们先用弓箭伏击,然后杀出来,将我们军队一切为三,我们一万军队的士气当时就崩溃了,所有人都仓惶逃命!”

  李邺用一面红旗插在大柳井上,他看了看路程道:“好像刚进沙州没多久!”

  李开然点点头,“正是,这里距离敦煌县约八十里,距离晋昌县约一百二十里。”

  李邺冷笑道:“都督为何没有想到对方怎么会在距离敦煌县八十里处伏击?”

  李开然叹道:“在那里伏击,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我们一般都会在距离敦煌县三十里左右才会提高警惕,防备伏击,怎么也想不到吐蕃军居然会在大柳井埋伏!”

  李邺摇摇头,“都督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在说,对方一定在晋昌县有探子,才能提前知道唐军出发!”

  “我和陈枫也讨论过,对方可能有斥候,不一定在县城内。”

  “不!一定在县城内,吐蕃斥候只会比你们快一点点,你急于救回儿子,一定心急如焚,你们的行军速度很快,是不是?”

  李开然点头,“行军速度确实很快,我们吃过午饭后出发,一路疾行军。”

  李邺淡淡道:“所以如果是大营附近的吐蕃斥候,对方主力无论如何提前不了八十里,所以我确定一定是城内的飞鸽传信,而且还提前知道了你们的出发时间,至少提前半天发出鸽信通知敦煌吐蕃军。

  对方中午接到鸽信时,你们正好出发,然后他们也同步出发,他们提前赶到大柳井,你们此时正好在四十里外,如果不提前发信,吐蕃军根本来不及。”

  李开然听得目瞪口呆,仅仅从对方在距离敦煌县八十里大柳井的埋伏,李使君竟然推导出这么多细节,完全合情合理,滴水不漏,着实令他心服口服。

  李邺又对他道:“事实上,我早已经部署下去了,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情报点,并利用它。”

  李开然忽然醒悟,“晋昌县城内传得沸沸扬扬,说使君是大唐皇族,年仅二十岁,难道是使君安排人宣传的?”

  李邺淡淡笑道:“我本来就是大唐皇族,只不过我要让吐蕃主将知道这一点。”

  李邺心服口服,躬身道:“那卑职该怎么做?”

  李邺微微笑道:“我可能需要你配合我演一出戏!”

  在晋昌县北城门附近有一家皮货店,叫陇右皮货店,去年年底才开业,是一名来自陇右的汉人所开,三名伙计也都是陇右汉人。

  皮货店生意一般,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掌柜便给街坊邻居解释,他是为了避税,才这里收皮货,送去陇右贩卖。

  众人理解了,因为进北庭的星星峡有税卡,货物进出都要收税,所以开店在距离北庭最近的晋昌县,一些从北庭逃税出来的皮货就可以直接卖给他。

  这倒是不错的好办法。

  实际上,这家陇右皮货店正是吐蕃军安插在晋昌县的一个眼线,这位马掌柜是临洮人,从小就被掳去吐蕃,被吐蕃人看中,培养成了探子,改名马临洮,负责沙州和瓜州的情报探查,三名伙计也都是他的手下。

  不仅如此,他还用重金买通了晋昌酒楼的掌柜,替他收集情报,上次李开然出兵的情报,就是酒楼掌柜给他收集到的,使他提前知道了唐军出兵的时间。

  夜里,酒楼掌柜杨安来到了皮货店,他带来了几个重要情报。

  房间里,酒楼掌柜杨安对马临洮道:“确定了,他的几名亲兵在酒楼喝酒,泄露了秘密,这个李元帅叫做李业,刚二十岁,是宁王的孙子,嗣宁王之子,高仙芝是太子的人,所以唐朝皇帝准备用这个李业为河西节度使,替代高仙芝,这次他是第一次带兵作战。”

  “消息确切吗?他确实是第一次带兵?”

  杨安点点头,“他的亲兵都很担心,说他虽然学了几年的兵法,但没有实战经验。”

  马临洮记下了,又问道:“还有什么情报?”

  “还有就是今天傍晚那支军队是北庭过来的,有一万五千人。”

  酒楼掌柜杨安带来的情报不多,但都很有用,第一是援军来自北庭,来了约一万五千人,加上原来的军队,瓜州唐军目前有两万人出头。

  其次是唐军主将叫做李业,很年轻,不到二十岁,是大唐皇帝的侄孙.目前是一名郡王,第一次带兵出征,因为皇族权斗,大唐皇帝准备用他取代高仙芝。

  马掌柜取出一包银子推给他,“这是三百两银子,接下来我要唐军出兵的准确时间,你要及时告诉我!”

  杨安掂着沉甸甸的银子,眼睛都笑眯了,“放心,肯定会有消息给你!”

  马掌柜点点头,“天亮后我来找你,把消息发出去!”

  马掌柜重金收买杨安,不仅是他消息广,更重要是,晋昌酒楼有信鸽能送到敦煌县,这对马掌柜至关重要。

  “行!我先走一步,你天亮过来吧!”

  马掌柜开了后门,探头看了看,给杨安使个眼色,从后门溜出去了。

  杨安怀中抱着沉甸甸的银子,不敢走大路,都是走小巷赶往酒楼,他就住在酒楼的后面。

  走到一条小巷时,忽然从墙上跳下一人,似笑非笑看着他,杨安吓得魂飞魄散,转身便跑,却迎面撞在一人身后,他后面也被人堵住了。

  “银子给你们,饶命!”

  身后之人揪住他脖子,笑眯眯道:“刚才你还向我敬酒,这么快就不认识我了?”

  杨安慢慢抬头,忽然认出了眼前之人,竟然就是刚才在他酒楼吃饭的亲兵头子,他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想到后果,他顿时吓得得瘫软在地上。

  “不要那么绝望,和我们合作,你还有活命的机会。”

  杨安的眼睛蓦地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