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312章

作者:高月

  贵妃送的贺礼主要是衣物、绸缎和首饰,贵妃有数千件名贵的衣物,这次她挑出数百件簇新的衣裙送给了独孤新月,还有无数上等绸缎和十几套首饰。

  下午时分,李邺带着独孤新月来到了太平坊宅子,李邺要了一把铁铲,在树下挖了半天,挖出一只完全密封的金盒。

  “阿邺,这是什么?”独孤新月蹲在一旁好奇问道。

  李邺笑道:“这是一幅藏宝图,飞龙留给我的,我暂时没有机会去取了。”

  “那你怎么会埋在这里?”

  “我之前担心天子会派人来搜查密室,一晃三年过去,没有任何动静,那应该没有问题了。”

  “看来这份藏宝图很重要!”

  李邺点点头,“飞龙和烈凤毕生的心血都在里面,密室里的财富是它们拿出来的一点点,可想而知。”

  “里面会不会有我师父的东西?”

  “我也不知道,从未见过,将来有机会打开看一看。”

  李邺把金盒在水池里洗干净,这才起身回到房间,打开了密室的铁门,这一次他把十八颗祖母绿,剩下的九块青金石,还有一盒顶级宝石,以及放藏宝图的金盒一起,放进了密室内,刀槊和不用的弓箭也放进了密室,天子赐的玉石和玉器也放了进去,又取出了他的蟠龙槊。

  “新月,这些是长孙皇后的凤冠以及首饰,你都拿走吧!”

  独孤新月摇摇头,“家里的首饰太多了,先放在这里吧!”

  她又把那颗绿色的哈里发宝石取出来,一起放进装哈里发宝石的盒子里,对李邺笑道:“上次启明看见这颗宝石了,缠住我非要一颗,还是放在这里面安全一点,以免被虢国夫人知道后心怀嫉恨,这种小人惹不起,咱们躲得起。”

  李邺点点头,哈里发宝石放在这里面是明智的。

  他把兵器拿了出去,想了想,没有什么需要取出了,他又看看独孤新月,独孤新月摇摇头,她也没有什么需要放了。

  李邺关上了铁门,随着一声咔咔声响起,至少要三个月后才能再次开启。

  送独孤新月回了家,李邺随即又去了安善坊,封常清的府宅。

  封常清已经在十几天前回来了,他被封为汾阳郡公、右监门卫大将军,虽然官职不低,都是从三品,但都是虚职,他算是彻底闲下来了。

  他的官宅不大,只有三亩,家里也没有什么仆人,封常清为官清廉,身无余财,和贪婪无度的高仙芝正好相反。

  他们家每个月都靠封常清的俸禄过日子,好在高力士知道他清贫,便说服天子赐给他三百亩土地,有这三百亩土地,加上从三品的俸禄,一家五口人也勉强维持一个还算体面的生活。

  这次李邺成婚,没有给封常清送请柬,也是李邺体谅封常清的难处,堂堂的从三品高官,礼出少了,会让人笑话,和别人一样出礼,封常清又承受不起。

  听说李邺来访,封常清亲自迎了出来,两人寒暄几句,把李邺请到客堂。

  李邺把一只锦盒放在桌上,笑道:“天子送给我二十几套各色官窑瓷器,这一套邢窑白瓷茶具就送给大将军了。”

  “这怎么好意思,李老弟成婚,我都没有去庆贺,还要反而受老弟的礼物。”

  “收下吧!我的一点心意。”

  “好!我收下。”

  封常清欣然收下,他又取来一把刀放在桌上递给李邺,“这是朅师国国王的佩刀,是我的战利品,用乌兹钢打造,非常锋利,送给老弟了。”

  “多谢大将军!”

  封常清的心意,李邺也领了。

  李邺又道:“安西出事了,大将军知道吗?”

  封常清点点头,“且末城之事我也听说了,只能说在意料之中,我一点都不奇怪。”

  李邺连忙道:“大将军给我说一说,天子已经交给我任务了,要求我收复且末城,把吐蕃军赶出安西,我三天后就要出发。”

  封常清缓缓道:“我虽然出任安西节度使,但实际上被副节度使毕思琛架空了,此人是碎叶突骑人,能说会道,又出手阔绰,将监军边令城哄得团团转,边令城屡屡表奏其功劳,天子便封他为怀化大将军、安西节度副使,边令城又任命他为四镇兵马使。

  老弟想想看,我是节度使,他是四镇兵马使,实际军权在他手上,他若不听我的命令,我岂不是被他架空了?”

  李邺点点头,“他和吐蕃入侵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封常清叹息道:“我去年就要求他出兵摧毁萨毗泽的吐蕃补给部落,他迟迟不肯出兵,以各种理由推脱,直到今年五月,他终于率领三千军队前往萨毗泽,因为他想洗劫吐蕃部落的牛羊财富,结果中了计,吐蕃军把牛羊放得漫山遍野都是,他们分散去抢羊,结果吐蕃军杀来,安西军大败,死伤近半,于阗兵马使李阔阵亡。

  毕思琛狼狈逃回来,向边令诚告状,说他们深陷包围,我却按兵不动,不肯救援,把责任推给我,边令诚听信他的谗言,向天子告状,说我平庸无能,屡战屡败,又说我出身卑贱,很快,天子就召我进京述职,结果你也知道了。”

  李邺沉思片刻道:“也就是说,现在安西军掌握在毕思琛手中?”

  封常清点点头,“所以你去安西任节度使,首先就要对付这个毕思琛,如果你对付不了他,你同样会被他架空。”

  “安西诸将甘愿被他统领?”

  “当然不服,可不服又能怎么样,他有边令诚支持,现在任代理节度使,有军法处置权,大家也只能忍气吞声。”

  李邺心中一动,又道:“他是不是任由吐蕃军占领且末城,安西军就可以保持一种战时状态,他就能用行使军法来威慑诸将。”

  封常清冷笑道:“老弟说得一点没错!”

  “他同伙又是谁?”

  “他的同伙有三人,行军司马康怀顺,掌管军中钱粮,判官陈奉忠,前碎叶兵马使,你应该认识他,还一个是新任于阗镇兵马使王滔,他们这伙人早在夫蒙灵察时代就结党了,之前一起对付高仙芝,后来又一起对付我。”

  李邺缓缓点头,“今天高力士告诉我,边令诚被召回了,以后安西不会再有监军。”

  封常清欣然道:“这是好消息,你不知道这些宦官在安西就像太上皇一样,我和高仙芝都只能在他的监视下极为憋屈地做事,如果边令诚还在安西,有他支持毕思琛,安西困局难解,现在他不在了,剩下的就看老弟怎么夺权了。”

第481章 赶往河西

  三天后,在母亲裴三娘和妻子独孤新月依依不舍地告别下,李邺终于出发西进了,他率领一千一百名手下轻装简行,骑马向河西走廊疾奔而去。

  他有天子赐给的尚方天子剑,一路上都可以命令地方官府提供补给。

  从西海到沙州这条线吐蕃已经谋划了很多年,都是高山草甸和荒漠戈壁,向西也有几片淡水湖,只不过这片土地是吐谷浑的地盘。

  随着吐蕃对吐谷浑的彻底吞并,从前的吐谷浑部落也终于演变成了吐蕃部落。

  但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在天宝前期和中期,吐蕃的进攻方向一直是东面,向陇右进攻,但随着吐蕃东进战略的一次次失败,吐蕃军已渐渐意识到东进已经不现实。

  他们开始转而向西发展,夺取安西和北庭是他们多年的图谋,而沙州又是中原和安西的重要连接点,拿下沙州,就等于切断了河西走廊和安西之间的联系。

  所以吐蕃军偷袭敦煌县有很明确的战略意图,切断安西都护府和中原的通道,基本上也就切断了丝绸之路。

  吐蕃军以经商和拜佛为名,事先在敦煌县内潜伏了数百名吐蕃士兵,又用夜间偷袭的方式,里外配合夺取了警惕性不高的敦煌县。

  吐蕃随即源源不断向敦煌增兵,很快便增兵至一万人,唐朝在沙州部署了五千豆卢军,又在瓜州部署了四千三百人的墨离军。

  豆卢军和墨离军迅速集结反击,但依旧被吐蕃军击败。

  沙州失陷,震动了整个朝廷,就连昏庸无能的杨国忠也知道这是一件动摇国运的大事。

  九月初七,经过近半个月的前途跋涉,李邺率领一千余军队抵达了肃州酒泉县。

  肃州酒泉县一带集结了两万甘州军和五千玉门军,他们的任务是防御吐蕃军南下。

  李邺来到甘州军大营,不多时,外祖父裴方和二舅裴健迎了出来,把李邺和他的军队迎进了大营。

  大帐内,裴方对李邺笑道:“我已经接到朝廷的飞鹰传信,天子居然任命你为主帅,收复沙州,我还以为会让高仙芝挂帅。”

  李邺笑了笑道:“我在凉州已经给高仙芝解释过了,这次收复行动不光是沙州,还有安西且末城,而且以北庭军为主,所以天子才让我领兵。”

  裴方轻轻叹息道:“话是这样说,但高仙芝是一个心胸很狭窄之人,他心中肯定很不舒服,不敢对天子有意见,但他会记恨于你。”

  李邺笑了笑道:“我也顾不上这么多了,问心无愧罢了!”

  “对!问心无愧。”

  裴方让人摆出一座沙盘,给李邺介绍目前的沙州形势,“根据我最新得到的情报,目前吐蕃军还在敦煌县一带,没有继续扩张,兵力还是一万人左右,但他们在修葺敦煌城墙,主要是加高加固,修补防御漏洞,应该是在巩固对敦煌县的占领。”

  “沙州的唐军还有多少?”李邺又问道。

  “还有五千唐军,是豆卢军和墨离军的余部,目前驻守在瓜州晋昌县,军队人心惶惶,他们主将李开然和陈枫几次找到我,要求军队南撤,我都没有同意。”

  李邺点点头,“局势紧迫,我的军队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就出发!”

  次日天不亮,李邺便率领一千余骑兵向瓜州晋昌县疾奔而去。

  瓜州位于河西走廊最西面,和沙州并列,但通往北庭的星星峡则位于瓜州境内,这里有一片很大的湖泊,叫做大泽,一条大河冥水注入其中。

  虽然大泽周围是茂盛的草原,但南部和北部却土地干燥,基本上是戈壁滩,地广人稀,从官道向两边望去,都是一望无际的荒凉。

  李邺率领军队很快抵达了晋昌县,晋昌县是瓜州唯一的一座县城,因为有冥水从这里经过,有了水源,也就有了人口聚集。

  晋昌县是一座小县,只有一千余户人家,绝大部分都是随军家属,也有少量的羌人。

  李邺抵达晋昌县,沙州都督李开然和瓜州都督陈枫双双出来拜见,他们接到了裴方派人送来的朝廷飞鹰传信,任命安西节度使、高昌郡王李邺为主帅,统领北庭军以及相关各军收复沙州。

  虽然这里的相关各军没有明指,但沙州豆卢军和瓜州墨离军都属于相关各军,如果严格追究起来,部署在玉门关的甘州军也属于相关各军范畴。

  李邺和两人见了礼,随即进了县城。

  大帐内,李邺对十几名将领道:“这次吐蕃分兵两路,一路攻占了敦煌,另一路攻占了且末城,我奉天子重托,将率军收复这两座城池,驱逐吐蕃军。”

  一名将领担忧道:“但我们的兵力只剩下五千人,加上使君的一千人,也不过才六千人,如何敌得过一万吐蕃军!“

  这名将领说出了大家心声,大家都以为来很多援军,没想到主帅只带来一千人,让大家大失所望。

  李邺微微笑道:“大家不要担心援军,我们援军是一万六千北庭军,正在赶来晋昌县的路上,这两天就会到了,到时我们就有两万多军队,如果军队还不够,我还可以调集驻扎在酒泉的甘州军加入,我已经和裴老将军说好了。”

  众人这才一颗心落下,李邺随即命令斥候郎将杨利率百名骑兵前去沙州打探情报。

  在全歼可萨突厥军后,杨利以首功从校尉升为郎将,他这次也和李邺一样回家成亲,八月初成的亲,只呆一个月就随军出发了,妻子留在鄠县老家照顾公婆。

  次日中午,杨利率领骑兵队抵达了敦煌县附近,他们很小心,唯恐遭遇到吐蕃军的陷阱。

  “将军,那里有一座寺院!”士兵指着前面喊道。

  杨利吩咐两名手下道:“去看看有没有敌军!”

  两名手下翻身下马,飞奔而去,片刻回来道:“有十几名吐蕃军士兵,在清查寺院的粮食!”

  杨利立刻警惕起来,一般不会只有十几人,这种情况一般是几百人的队伍,大家分散行动。

  不过对方只有十几人,这个机会也难得,杨利又派出十几名手下在周围五里范围内寻找敌军踪迹。

  本格时辰后,士兵们都回来了,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杨利当即留下几名士兵看守战马,他率领九十余名手下向寺院扑去。

  寺院内有二十五名吐蕃士兵,他们奉命在这座大云寺收集钱财和粮食,以及铜器,粮草和钱财没有搞到多少,但他们发现寺院内有一座铜佛像和一口很大的铜钟,两件铜器都重达数千斤,让吐蕃士兵们十分兴奋。

  吐蕃军也会私下铸造唐朝的铜钱,然后派人去关中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物资,但他们没有铜,手中的铜都要从唐朝掠夺。

  这次他们攻占敦煌,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收刮沙州的钱粮物资和铜铁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