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217章

作者:高月

  “这几天他早出晚归,孩儿还没有机会和他交谈。”

  李林甫点点头,“他是我的后继人,虽然我对不起他,心中愧疚,但我的孙子我能看懂,他不是鲁莽之人,他深谋远虑,他这一次血腥屠杀,既可以保我们全家无恙,也没人敢找你的麻烦,任何人想动你,都得掂量一下你儿子那把刀,相信没有谁愿意自己全家像狗一样被宰杀吧!你明白了吗?”

  “啊!他是在杀人立威。”

  “没错!当官的最怕什么,怕死,你儿子比你看得透,你今天是不是感觉到下面人对你毕恭毕敬?”

  李岱点点头,“今天是比往常恭敬很多,很多手下特地停下来和我打招呼。”

  “这就是立威带来的效果,做不到让人敬,那至少要做到让人怕。”

  停一下,李林甫又道:“你在润州做刺史好好的,天子又把你调回来做京兆少尹,明摆着是让你当人质,他骨子里并不放心邺儿,河中太遥远了,派监军也没有用,邺儿大杀一气,树立一个残暴凶悍的形象,你说天子是放心,还是不放心呢?依我看,天子是彻底放心了。”

  李岱惭愧道:“孩儿确实没有想那么远!”

  李林甫笑了笑道:“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征楚国前,拼命向始皇帝索要田宅珠宝,展现一个贪得无厌的形象,萧何当宰相后公开强占民宅,霸占土地,败坏自己的声誉,邺儿虽然不能他们相比,其实也是一样,嗜杀之人成不了大事,他就是要让天子心中认定他是一个嗜杀之人!”

  “但他不是!”

  李岱摇摇头,给儿子辩解道:“他怕惊吓百姓,担心出现十几万人互相践踏,特地编造谎言把百姓骗走,说明他其实心怀慈悲。”

  “那就对了,既然知道他是在故意表现,你又担心什么呢?”

  李岱叹了口气,“御史台弹劾邺儿了!”

  “那又怎么样?”

  李林甫冷冷道:“军方都没有表态呢!若替天子平定叛乱有罪,以后谁还保他的江山?”

第329章 天子态度

  这两天李邺就像旁观者一样,冷静地注视着事态发展,长安市井的各种描述中,他已经完全被妖魔化了,说者兴致盎然,听者津津有味,他就像一个人血馒头,让长安很多对儿子失望的父亲找到了精神寄托。

  ‘我儿子虽然是地痞无赖,但至少不像那个李邺一样嗜血杀人,比他宽厚善良多了。'

  朝廷百官也出现了分歧,以杨国忠、陈希烈等人为首的官员认为李邺嗜杀、失德,而以韦见素为首的官员则认为李邺杀人是出于自保,情有可原。

  不过朝廷虽然讨论得热火朝天,但军方却出奇的安静,没有对此有任何表态。

  这天傍晚,李邺刚从外面回来,母亲裴三娘迎上来道:“邺儿,刚才高力士派人过来,让你回来后去他府上一趟。”

  李邺点点头,“我这就去!”

  “邺儿!”

  裴三娘又喊住儿子,她满脸担忧道:“你不会有事吧?”

  李邺笑了起来,“我怎么会有事呢?别担心,我好好的。”

  李邺叫了一辆马车,向翊善坊而去。

  裴三娘走到门口,望着儿子的马车驶远,低低叹了一口气,她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现在李邺傍晚出门都不骑马了,雇一辆牛车或者马车,晚上回来也方便,就算坊门关了也难不住他,骑马就麻烦了。

  来到高力士府宅,片刻,冯劝农匆匆出来,笑眯眯道:“小猴子终于肯上门了?”

  李邺连忙行礼,“这段时间焦头烂额,请冯叔见谅!”

  “你会焦头烂额?我才不信呢!你小子比狐狸还精,我可了解你。”

  李邺干笑一声道:“高翁在吗?”

  “在等你呢,跟我来吧!”

  冯劝农带着李邺向府中而去。

  李邺心知肚明,一定是天子看到了弹劾书,高力士才会来找自己。

  虽然李邺也知道有贵妃托底,自己最后不会有什么事,但君心难测,谁知道天子会怎么想,他就算不追究自己,把自己调去岭南也说不定。

  来到高力士书房,高力士也刚回来,换了一身宽松的禅衣在房中摆弄他的爱好。

  高力士的爱好很广,但他最大的爱好有两个,一个是木材,一个是石头,尤其是玉石,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玉石,不光是于阗玉籽料,也有昆仑玉、蓝田玉和岫玉,甚至还有高品质的东海水晶。

  李邺一眼认出高力士面前的玉石就是著名的游仙枕,实际上是一块枕头形状的于阗白玉籽料,上面刻满了三山五湖和仙山海岛,用它当枕头睡觉,可以在梦中游遍各地名山大川。

  但这个游仙枕是他祖父李林甫的收藏之物,怎么会到高力士手中?

  李邺忽然意识到,祖父恐怕还是暗中和高力士有往来。

  “晚辈拜见高翁,给高翁请安!”

  高力士笑着点点头,“坐下吧!”

  高力士的房间铺着席子,可以席地而坐,李邺盘腿坐下,他还是不习惯跪坐。

  “你祖父情况怎么样?”

  李邺摇摇头,“晚辈也好久没见到祖父了。”

  “你要经常去看看他,他毕竟对你抱有巨大期望,上次他偏向嫡长孙,也是没办法,你要理解他的难处。”

  李邺连忙道:“我会去看望祖父,谢谢高翁提醒,那件事我真没有放在心上。”

  高力士点点头,“其实我今天找你,你应该心知肚明,就是为了侍御史郑昂弹劾你那件事,你不用给我解释,关键是你要给天子一个交代。”

  李邺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个木匣,推给了高力士,“这是袁弥勒等人两个月疯狂敛下的财富,一共十五万贯!”

  高力士惊愕地望着李邺,半晌道:“你怎么猜到我要问这件事?”

  李邺淡淡道:“我当然猜不到,但我知道这件事可瞒过杨国忠,但瞒不过天子,其实我也不打算隐瞒,我留下这十五万贯,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交给天子,相信天子会看在钱的份上,给我一个机会。”

  高力士赞许道:“你果然是聪明绝顶,独孤烈只找到了当天收敛的三万三千贯钱,那之前两个月收敛的钱在哪里去了?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今天天子就对我说,如果你识时务,那么会给你一个机会。”

  “天子怎么知道是我拿的?”

  高力士微微笑道:“那些人的重要文书都是随身携带,更不用说财物了,袁弥勒内衣有个隐秘口袋,但里面是空的,袁弥勒是被你杀的,所以你拿走的可能性最大。”

  “天子给我一个什么机会?”

  “后天是十一月十五,天子会就云阳县之事召开一次大朝会,如果朝会上你能驳倒郑昂等人,那么你不但不会被罚,说不定还会被嘉奖。”

  “天子还会嘉奖我?”这一点倒很出乎李邺的意料。

  高力士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你献给贵妃娘娘一颗极品宝石,娘娘总该还你一个人情吧!”

  李邺心中一暖,贵妃果然给自己说情了。

  李邺回到家,天已经黑尽了,却见母亲还站在院子里等自己,看得出母亲眼中难以掩饰的担忧。

  “娘,你还在担心!”

  裴三娘揉揉儿子的头发道:“其实我还是觉得你打马球时我们全家最开心,可自从你当了官,我们母子一别就是数年,娘晚上做梦都是你,好不容易全家团聚了,又出这样事,那么样事,总是让人时时揪心,邺儿,我和你爹爹已经商量好了,如果你不放心我们的安全,你爹爹可以辞官,我们全家一起去碎叶。”

  李邺心中感动,笑道:“既然娘这么担心,我就把底细告诉你,我绝不会有事,有贵妃给我保底,不管那些人怎么折腾,怎么叫嚣,贵妃一定会保我平安无事。”

  “为什么?”

  李邺指了指母亲手上的金手链,上面镶嵌着红、蓝、绿、黄、紫五颗宝石,颗颗都是高品,这就说上次他准备给虢国夫人那五颗宝石,虢国夫人不肯要,他就给母亲镶嵌了,昨天拿到给了母亲。

  “娘喜欢这五颗宝石吗?”李邺笑问道。

  裴三娘点点头,“你送给娘的东西我当然喜欢,不过我今天去东市给珠宝商看了,他们说这是极为名贵的宝石,愿意出八千贯钱买下它,这么贵重,我都不敢戴了。”

  “这确实是很名贵的宝石,但我献给贵妃娘娘一颗宝石,比这个还要名贵一万倍,世间罕有之物,贵妃娘娘佩戴在胸前,我如果有事,贵妃娘娘一定会还我这个人情。”

  “这是你一厢情愿吧!”

  裴三娘眉头一皱道:“贵妃娘娘怎么可能记得这种小事,或许她未必认为这是欠你的人情,你作为臣子献给她宝石是理所应当的。”

  李邺摇摇头,“这是高力士给我说的,贵妃娘娘已经给我说情了。”

  裴三娘顿时一颗心落地,长安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贵妃娘娘想要,天上的月亮都能给她摘下来。

  有贵妃娘娘给自己儿子说情,自己还担心什么呢?

  裴三娘忽然想起一事,眨眨眼笑道:“下午你刚走,朱雀姑娘就来了,她送给你一幅画,在你书桌上,你自己去看吧!我看不懂画的是啥意思?”

  李邺老脸一红,表情有点扭捏起来,画里肯定有秘密,母亲怎么能随便打开看呢?

  “先说清楚,我不是故意要看你的画,只是不小心把捆画的线弄断了。”

  裴三娘掩口一笑,快步回房去了。

第330章 朝会之争(一)

  李邺回到书房,书桌上果然有一幅画,准确说是一只卷轴,放在套子里,外面有丝带捆束。

  李邺小心翼翼打开画,居然是朱雀自己绘制的,看得出刚刚才画成,墨迹还没有完全干透,一座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棵笔直挺拔的青松,大雪皑皑,青松依旧巍然屹立,在青松上方,一只雄鹰在展翅飞翔,在旁边还有一只稍小的红色飞鹰在陪伴飞翔。

  这幅的寓意李邺当然看懂了,艰难时刻,朱雀没有旁观,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站在道德高处谴责自己,而是短短时间内绘制了一幅画来支持自己,虽然只是一幅画,但李邺却感到了朱雀对自己浓浓的关怀和坚定不移的支持。

  患难见真情,李邺内心的一根弦也被拨动了。

  唐朝朝会的形式颇多,有一年一次的新年大朝,还有天子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这两种大朝规模虽大,但它更多是一种礼仪性质。

  而真正意义上的朝会有三种,一种是每天的早朝,天不亮重要大臣都会赶到皇宫参加早朝议事,天亮后,早朝散去,大家回到各自朝房,开始每天的正常工作。

  早朝很辛苦,无论天子和大臣的睡眠都严重不足,必须很早就要休息睡觉,天宝年后,早朝基本上就废了,从此皇帝不早朝。

  还有一种朝会是逢五和十,实际也是早朝的一种,但规模大,参加的官员多,所以叫做大朝,这种大朝偶然还会举行,但一年也没有几次。

  还有一种朝会就是临时朝会,遇到突发事件,天子临时召集重臣商议,一般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参加,这种朝会目前也不多了,上一次还是阿布思造反引发的紧急军政议事。

  天子李隆基更喜欢召集宰相到自己内书房商议军国大事,用这种方式取代了临时朝会。

  但这一次天子李隆基决定举行大朝讨论云阳县群体事件,只给大臣们的一天的时间准备。

  实际上,李邺弹劾案只是其中的一个讨论点,排在最后。

  五更不到,太平坊很多人家的灯都亮了,太平坊一直是官员的聚居区,这里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官员或者他们的后代。

  李邺家里的灯也亮了,今天家里有两个男人要上早朝,而是都是当事人,裴三娘格外紧张,早早起来忙碌。

  收拾一番后,父子二人坐上马车出发了。

  李邺很平静,他用十五万贯钱贿赂了天子,他相信古训,李隆基一定会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倒是李岱很紧张,他原以为云阳县的事情已经结束了,没想到这件事又重新被摊开来讨论,云阳县令已经被免职,如果再追究责任,恐怕就轮到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