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其实宋朝皇帝撒钱的娱乐方式远不及唐朝时多,史料明确记载过的也只有宋太宗了。
赵璩不放心地看向太医,医正犹豫了一下,这才道:“若小心些,扶陛下坐定,不要轻易举动,也……使得。”
赵璩松了口气,便握住赵瑗的手道:“官家放心,这个下元之夜,定会办得如正旦一般红火。”
赵瑗点了点头,一名武官犹豫了一下,这才凑上前来:“官家,检阅使杨沅求见。”
杨沅方才就叫宗阳宫守军报讯进来了。
只是赵璩正领着一众近臣探视皇帝伤情,商量善后举措,这个军官可不敢上前,已经等了半天了。
赵瑗挑眉道:“叫他觐见。”
城下的骚乱,动静那么大,城上自然早就知道了。
可城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还不知道呢。
杨沅押着赵谌,一直候在宫门下。
赵谌想要大喊时,杨沅只往他后颈上抓一把,他就喉筋一抽,仿佛失声,什么都喊不出来了。
等了好久,宗阳宫里终于传出消息,命杨沅觐见。
杨沅提起赵谌,便走进了宗阳宫。
一进宗阳宫,杨沅便放松了对赵谌颈后喉筋的控制。
赵谌的身份,绝对不可以人人都知道。
但……赵谌的身份,也绝不可以只有他知道……
第654章 宗阳之讯
赵谌忽然察觉自己能发出声音了,因此刚被带入城楼,他便急不可耐地大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他怕这个可怕又可恨的将军再次阻止他说话。
他这一亮身份,登时惊住了室中所有人。
杨沅在赵谌坦白身份的时候,目光便迅速掠过了室中所有人的脸。
然后,他放心了。
从各人震惊的神色杨沅就知道,此刻室内的这些人,都没有参与金人的阴谋。
赵瑗震惊的几乎从榻上硬生生地坐起来。
靖康之变发生的那一年,就是赵瑗降生的那一年。
他知道赵宋皇家遭受的这场劫难,而且知道很多细节。
但他实未想过,今时今日,他竟能看到故事中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他的面前。
靖康二年时,钦宗被金人骗到青城,命皇太子赵谌监国。
这个青城不是青城山,而是东京汴梁城外的一处祭天斋宫,是皇帝出城祭祀天地时斋戒歇息的宫殿。
不久,金人又逼徽钦二帝下谕,让太子也去。
当时太子赵谌身边的人产生了分岐,有人想护太子突围南逃渡江,有人想从民间寻找与太子相像者杀死,把尸首送给金人瞒过他们,也有人胆怯,想送太子入金营。
大家商量了五天,居然也没商量出个结果。
金人威逼日紧,最终他身边人还是把太子和皇后同车送往了金营,从此再不闻其消息。
想不到今天……
沈该突然向赵谌行了一礼,从容道:“足下究竟是不是我大宋钦宗皇太子,我等还不能确定。足下说,是金人使节将你送返的?”
赵谌断了一条腿,此时跌坐在地,形容狼狈。
“不错。”
“金国遣使,我大宋朝廷为何一无所知?”
“呃……因为金国急于求和,将孤送返,这个……兵部张侍郎得知消息,不敢截留,我们脚程又快,所以临安事先不曾得到消息。”
他这么一说,杨存中的目光便凌厉起来:“张侍郎竟也不曾派人护送你们过来?”
赵谌脸色一变。
室中几位大臣互相递个眼色,如今正在两淮节制着十余万大军的张侍郎,显然是大有问题了。
魏良臣马上奏道:“陛下,臣以为,当立即命李显忠、邵宏渊返回两淮,主持大局。”
“准!”
赵瑗也知道事态严重,马上命人去召李显忠和邵宏渊,同时命人当场拟旨,给李显忠和邵宏渊各写了一道密旨,加了印钤。
这样,二人回到前线,拿回兵权,立即就可以亮出圣旨将张侍郎拿下。
本来这旨意只给李显忠就行了,但谁也不知道现在两淮情形,万一张舒宁已去了淮西呢。
李显忠和邵宏渊本就在宫外,闻听召唤急忙上来,听皇帝说明情况,二人也是心中凛凛,当下不敢怠慢,收了圣旨便急急而去。
赵谌心中一阵涩然,张侍郎完了,他在大宋的助力也就更少了,只靠一个皇太子的身份,就想夺回皇位,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过,眼下这种情形,他本也不敢再抱有奢望了,但求不死,得以荣养,他就满足了。
赵瑗把李显忠和邵宏渊急急打发走了,这才有心思继续处理赵谌的事情。
“你说你是我皇兄,可有凭据?”
“有,有!”
赵谌急忙把贴身藏着的册宝和与父亲在金国时的一些来往书信取出。
小骆取过,送到榻前,赵瑗仔细验看了一番,缓缓地道:“册宝印鉴,是真的。”
赵谌脸色一喜。
赵瑗又道:“但,印鉴是真的,却未必能证明你是真的。”
赵谌大惊,激动地叫了起来:“你是不是怕我夺了你的皇位,你就不敢承认我,你想杀了我灭口是不是?”
晋王赵璩怒道:“住嘴!官家如果想杀你,刚刚一口咬定册宝印鉴是假的就行了,又有谁敢说它是真的?何必多费一回事?”
他大步走过去,从榻沿上抓过册宝:“呐,它现在在我身上,难道我就是前皇太子谌了?”
赵谌涨红着脸无言以对,不过赵璩所言在理,如此说来,官家确实有心搞清真相,而不是图谋对他不利,倒是让他更放心了些。
赵瑗摆摆手,道:“璩哥儿,退下,不要无礼。”
他又看向赵谌,道:“如今距靖康年间虽然有了些年头,但还是有些当年的老臣健在的。
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也很康健,你是否是朕的皇兄,朕会请太皇太后和当年的老臣与你对质一番的。”
赵谌听他言语,自称朕而称其为皇兄,始终不提皇太子三字,显然这皇位是不想让了。
不过,他肯不嫌麻烦找老臣对质,显然自己是性命无忧了。
因为一旦太皇太后韦氏和诸多老臣知道了他的存在,他的安全也就更有保障。
赵谌便喜道:“好,真金不怕火炼。我愿意和他们对质。”
这时,参政陈俊卿端详着赵谌,忽然喝道:“言甚!”
赵谌用这名字用了也有大半年了,抽冷子有人这么一喊,赵谌下意识地就扭头望去:“何事?”
一语既了,赵谌脸色登时一片惨白。
陈俊卿冷冷地道:“果然是你!”
陈俊卿原是赵瑗做普安郡王时的王府教授,是赵瑗的老师,当然是他的铁杆心腹。
陈俊卿马上拱手道:“官家,臣有一次往汤参政府上拜访,偶遇过此人。
汤参政介绍此人姓言名甚,乃五代乱世时出海避乱的闽南世家,想不到……”
陈俊卿一番言语说罢,赵瑗不禁变了脸色,他没想到竟然涉及这么级别的高官。
赵瑗缓缓看向赵谌,森然道:“你说,你刚从金国被送回来?”
赵谌吓的浑身发抖。
在金国的这些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
每日里担惊受怕,而且常年被拘在一处,天生日久,思维都迟钝了,心性胆识早已不复当年的皇太子风范。
否则他也不至于昏头昏脑地编出个张侍郎放行这种一戳就破的谎言,害了一个重要队友。
这时皇帝突然沉下脸色,直把赵谌吓的魂不附体,慌忙解释道:“孤……孤真的是皇太子,金人送孤返宋,当然是不怀好意,但孤不是假的呀。是他们合谋,孤也身不由己……”
赵谌语无伦次地一番解释,把金人的阴谋合盘托出。
他卖了所有人,只撇清了他自己。
不过,他不说也没关系,要证明他是言甚很容易。
金人的原计划里,也根本没考虑会有人认出他是言甚这回事。
按照金人的计划,赵瑗会被谋杀,而动手者是礼部的人,这就很容易叫人怀疑到晋王身上。
到时候汤参政带人指斥晋王是主谋,当晚晋王就会服毒自尽,这就是畏罪自杀了。
即便有不是合谋者的大臣,之后认出这位皇太子就是汤参政的那位表兄那又如何?
他不敢指出来,他就是敢指出来,只要不予承认也就是了,那时谁敢逼这位新皇帝去自证清白?
但是现在计划失败了,而这位曾经的皇太子在北国拘了近三十年,人也废了,一吓之下全招了。
那还用再说什么吗?
赵璩冷笑连连:“官家,我看今日这场弑君的阴谋,应该用不着查了,把那些与他有所交往的大臣们都抓起来就成了。”
“胡闹,咳咳!”
赵瑗轻咳几声,道:“与之有过来往的,未必就是背君卖国之人,还须逐一审查,岂可乱入人罪?”
魏良臣道:“官家,与……言甚有过交往的官员,虽然未必有罪,但先行拘押,再行调查,还是必要的。”
赵瑗微微颔首,往眼前的众大臣们扫视了一遍,点将道:“朱倬,此事由你都察院,会同大理寺、刑部办理。”
事情太大了,一个都察院兜不住,三法司联合办案,那是必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