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这是因为这里毕竟是宋国的控制区,双方都打散之后,金兵只能自发地向北面逃跑,有的无力逃跑,只能原地等死或者等着被抓。
那些挣扎逃走的,也得不到救助和支援,还要躲避宋军和宋国村镇的百姓。
等到周边府县的民壮团练兴高采烈地跑来“拦芋头”时,他们就更没得跑了,只能被“拦”出来。
而宋军散落各地和受伤不能行动的士兵,则被自己人救了下来。
李显忠不知道这次金国投入了多少兵力,但他知道金国在两淮前线的常驻战兵有十一万,加上签军和地方武装,总兵力应该与宋国相近。
其中淮东地区由于是金兵设伏的所在,后来从淮西又陆续抽调了大量骑兵过来,所以金兵在淮东的总兵力应该比宋军还多。
如此一算,宋军何止是胜了,简直是大捷!
平时一战,战损若超过一成,就极易出现三军溃败的局面。
可这一仗,战损比居然达到了如此惊人的程度!
如此重大的损伤和战果,主要都是从昨天下午到今日清晨,这一夜半天中发生的战果。
而宋军先是中计被困,总兵力又弱于金军,还能取得如此战果,谁敢说它不是大胜?
饶是李显忠如此老将,都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踉跄着跑去向杨沅汇报战绩时,拿着战表的手都在不停地发抖。
杨沅听罢,沉吟了一下,说道:“知道了,将战报送去朝廷吧。”
李显忠听了微微一呆,我军大捷啊,大捷啊!
而且你杨监军居功甚伟啊,你……这般淡定么?
“是,末将遵命!”
李显忠不自觉地用了敬语,对杨沅自居下属。
他敬畏地看一眼杨沅,倒退了几步,这才转身。
至于报捷什么的,那自然还是要报的。
但是眼见杨状元一战便立下如此惊人的战功,他不仅是亲自策划、指挥了整场战役的人,而且还身先士卒,参与了整场战斗。
如此人物,堪比大唐香积寺之战时的郭子仪加李嗣业的复合体,可人家居然能不骄不躁,如此淡定。
李显忠这个被拯救的主帅,还有什么好得意的?
所以他的心态也是马上就稳了下来。
杨沅目视着李显忠离开,轻轻摇了摇头,心中很是遗憾。
五万余对四万余啊,我们亏了!
不过,我军初时冒进,前军主力中计被困,本来是居于劣势的。
这种情况下我军能逆风翻盘,救出被困的禁军主力,以劣势兵力打跑了优势兵力的金军,勉强……也能说得过去吧?
杨沅暗暗地想。
俘获两万余金军的事情,被他直接略过了。
两淮战役是以宋国胜利而结束的结局,也被他略过了。
大概是后世时爽文看太多了,不打个一百比一的战损,杨沅都没觉得自己打了胜仗。
他耿耿于怀的就是他的人死的比金国的多。
这里边有多少是在前期失利状态下战死的,有多少是被前军精锐被围困期间为了突围而战死的,有多少是以寡敌众时战死的,他不管。
他就知道,他的人死的比敌人的多。
他记仇。
另一件让他沮丧的高兴不起来的事,就是姬香和小奈、花音迄今下落不明。
随着各路兵马向金银山陆续集结过来,肥玉叶和冷羽婵已经回来了。
可是,东瀛三姊妹迄今全无消息。
杨沅不敢想象她们的下场,是被砍下了脑袋,正倒卧在一片泥泞草坡中没有被人发现?
还是被金军发现了女儿身,被抓了活的掳向北方去了?
越是不知道她们的下落,杨沅心中越是胡思乱想,越胡思乱想越是心如油煎。
于是,每每有散兵赶来,尤其是伤者和逝者被抬来,杨监军总会闻讯后马上跑下金山,逐一上前检视查看。
等他全看完了,就会嗒然若丧地站在那里,一脸的难过。
战绩已经在军中悄然传开了,所有的将士和赶来犒军的地方官员、豪绅地主,都把杨沅当做了大宋的“军神”。
这哪里是“文曲星”下凡呐,这分明是“文曲星”和“武曲星”双双附体。
可是,立下了如此战功,可以彪炳史册,可以名垂千古,他们却没有看到军神露出一丝得意喜悦的神情。
他们只看到,因为己军的伤亡,爱民如子的杨监军无比的哀伤。
灵壁战场的打扫开始蔓延向山谷、湖泊与河流……
这是对战场最后的打扫,还能找回来的伤兵残兵和战死者的尸体不会太多了。
夕阳西下,沱河的清风徐徐吹来,垓下的晚歌悠悠响起。
“军神”怅立在金山上,怔忡地眺望着远方。
那依依的样子,他是在迎候还有可能搜寻回来的伤兵吧?
因为大捷而兴奋不已的将士,正向战友眉飞色舞地吹嘘那夜战绩的官兵,都不禁默然了。
这泼天的大功他不爱,这力挽狂澜、逆转乾坤的战绩他不喜,他只是……他真的……,我哭死!
第636章 吕梁
云在涧中流。
悬崖上挂着苍松,似在欢迎远来的客人。
邵宏渊率领着三千将士,从山道险径上缓缓穿过。
这陡峭的猎户小路羊肠兽径,平时只偶尔有猎户经过。
便是樵夫都不会来到这么高这么远的地方。
因此这里毛竹、杂草、荆棘、藤萝缠绕,需要前方的士兵用刀一路砍伐拓宽道路。
这里是吕梁山。
普天之下,吕梁有两座,一座在山西,一座就在徐州。
古人以“泗水至吕县,积石为梁,故号吕梁”。
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他在吕梁洪边上,目睹了“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而留下的千古名句。
邵宏渊当然不会直接去打徐州,那样一座坚城,他以舟师远来,拿什么去打?
先来吕梁山中伐大木制作攻城器械才是正经。
不过,他也不是真的要伐大木制作攻城器械,而是故意虚张声势,为的就是引起徐州方面的戒备和警惕。
因此,他们十分招摇,周边村镇的百姓忽见宋军出现,知道这里将要发生大战,纷纷落荒而逃,邵宏渊也不予理会。
他在吕梁山上伐了些大木,似乎在制作攻城器械,实则却是在制作防御器具,准备应对徐州方面的攻击。
既然来了,他总不能一仗不打便挥师而返吧?
但是,他没想到徐州方面的金军还没等来,从灵壁逃回来的金军却先到了。
听斥候说山下陆续有金军从南而来,或三五百人一旅,或千八百人一团,丢盔卸甲,形容惨淡,邵宏渊就知道,这必是金军吃了败仗。
但……是淮东战场上的十余万金军全都吃了败仗,还是某一路军被打散了?
不确定,再看看。
此番,他亲自带一支精锐,沿山间险径,穿插到山下必经之路,就是亲自来探查究竟的。
……
金军大败后便开始仓惶北逃。
哪怕再蠢的士兵,南北还是分得清的,也知道该往北逃。
渐渐汇拢到耶律元宜旗帜之下的人越来越多,从几百、几千直至上万人。
这些人很多都有伤,好在都是轻伤,不过这并不能让耶律元宜感觉轻松。
因为这并不意味着金兵遭受的创伤不重,只是但凡伤势重些的,全都扔在了宋国的土地上,根本没能力逃到这儿罢了。
他们最终在灵壁一战的金军,可是足足有十一万八千余人,现在汇聚到他身边的只有一万余人,很多吗?
“大将军,我军既败,将士皆知该往北来,如今汇聚到我们身边的,只是一小部分残兵而已。
相信还有其他人马各自返回,损失……不会那么大的。”
一见耶律元宜神色黯然,麾下大将业速布忍不住劝慰起来。
耶律元宜当然知道逃回来的不只是聚拢到他身边的这些人,但要说损失不大……
损失不大的话,近十二万大军会崩溃?
本来是包围了人家的精锐在钓鱼的他们,会被淹死在水里?
耶律元宜苦笑一声,长叹道:“此番败了,而且是惨败,大败,大伤元气。
我有负陛下信任,此番回去,真不知该如何向陛下交代啊。”
“这都是梁阉奸贼向陛下进了谗言导致的结果,如今北方大患未平,对于宋国与新金的眉来眼去勾勾搭搭,咱们就该揣着明白装糊涂,此时与宋国开战,本就不应该!”
业速布恨恨地咒骂起来。
他并不知道金国此番对宋用兵的真实目的,这只是极少数高级将领才知道的。
不过,他们的监军梁珫梁公公,也确实带着一项附带的使命:
那就是取得两淮战役的胜利之后,威逼宋国签订城下之盟的条件之一,是把刘婉容送给完颜亮。
梁公公此前曾代表大金皇帝到宋国,向当时的皇太后韦氏庆祝生辰。
他见过当时位居婉容的刘嫣然,顿时惊为天人,回国后就对完颜亮极言此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