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56章

作者:月关

  前后与金兵交接的宋军立即投入了战斗。

  这条道路左右两侧一侧是芦苇荡,一侧是湖泊。

  在前后两条道路受阻的时候,战阵经验丰富的李显忠就下达了命令:“砍伐芦苇,扩出百步!”

  小半个时辰之后,宋军已经将百步之内的芦苇伐倒,而远处开始有浓烟冲霄而起。

  李显忠冷笑,再度下令:“点火,烧毁芦苇!”

  很显然,金兵以骑卒迅速控扼了进退的两个方向,而步兵此时才赶到。

  他们要从侧翼攻打宋军,但他们也不愿意钻入茂密的芦苇荡,在那里边远近情形根本无法观察。

  而且,点燃芦苇,用火和烟就可以先损耗宋军大半的战力。

  但李显忠不知经历过多少复杂诡谲的战场形势,他第一时间就做出了防范。

  宋军纷纷挥舞刀剑,以大道为中心,向芦苇荡开始了急急的砍伐。

  在砍伐出近百步的开阔地之后,他们就把割下的芦苇全部堆放在芦苇荡的边缘,点燃了起来。

  由于靠近宋军的一侧没有可燃物,火势只能反向蔓延开去。

  而且苇芦燃烧会产生向上的气流,下方则由冷空气补充进来。

  下部补充过来的气流推动着火势更快地向燃烧的方向涌去,烈火更加猛烈地燃烧开去。

  金兵想用芦苇荡的大火烧死宋军,在芦苇荡的最外侧点起火来,火正在向内侧涌动。

  芦苇荡两边同时燃起大火,使得火焰加快了相向的流动,火攻的可能已经告破。

  而且,由于烟火的熏烤,让前后双方的战斗也暂时趋缓了。

  宋军几员将领背倚小湖,急急地商量了一下对策。

  做为战阵经验丰富的将领,此时他们都已明白,金兵这是在“围点打援”。

  统制官姚继瑞急急表明意见:“都统,这是金兵的阴谋,我们应该立即向后突围,跳出包围圈。”

  此时两翼仍在战斗,厮杀声震天。

  对面大火冲天,燃烧之后的芦苇的灰烬被热空气卷上了天空,正向他们的方向飘来,黑雪一般落下。

  但李显忠神色从容,没有受到一点影响。

  李显忠听了姚继瑞的意见,轻轻摇了摇头:“金兵想围点打援,而他们围的这个“点”,打的这个“援”,都是我宋国精锐,金兵有足够的兵力达成这一目的么?”

  另一名统制官王阶目光一亮:“金兵调至两淮地区的总兵力和大致的兵力部署,我军斥候早已查探清楚,不可能还有大量的军队隐藏。”

  李显忠赞赏地看了王阶一眼:“不错,所以他们要想完成‘围目点打援’的计划,就要放弃淮西战场,放弃攻掠的城池,迅速抽调兵马,迅速集中于灵壁,对我形成兵力辗压之优势,才能达成目的。”

  王阶接口道:“如此,为防范我军增援,他们需要速战速决。”

  李显忠缓缓点头:“那么,如果我们这块骨头够硬,他们无法很快啃掉,会怎么样?”

  姚继瑞深深吸了口气:“都统,你是想顺水推舟,以身作饵?”

  “不错,金人想把我们一口吞下去,我们就在他们的肚子里边好好作上一场!

  只要我们拖住他们,坚持到四面援军齐至,我们就能把金军开膛破腹,毕全功于一役!”

  “传令!”

  李显忠沉声喝道:“向灵壁方向突围!”

  哪怕明知对方是在围点打援,李显忠也没有选择及时突围跳出包围圈,反而选择了继续北上。

  “围点打援”只是一种战术,并不是只要你能“围点打援”,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既然金兵的目的是围点打援,那么陆天明的兵马作为饵,应该就还没有被歼灭,所以李显忠依然选择向北而行,

  只要他继续向前,汇合了陆天明马军司的兵马,在金兵的包围圈里横冲直撞一番,坚持到宋军的纷纷赴援,就能给金兵造成重挫。

  于是,在发出向北突击的命令之后,李显忠立即安排了几支由数十精骑保护的信使小队,他匆匆写下军书,加盖印信,交给了这些信使。

  突破重围之后,这些信使就要迅速离开,向各路宋军报讯。

  金兵要在灵壁布下天罗地网,那么他就把把淮东战场上的各路宋军调动过来,来个反包围。

  同时,他还派人通知淮西都统制邵宏渊,请求西路军予以配合作战。

  这一战的胜败关键,考验的是双方集结增援的速度和战斗意志。

  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极其凶险的一战。

  而已然入局的李显忠,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应战。

  他不但跟了,而且“梭哈”。

  ……

  杨沅随殿前司的中军和后军,开拔至蕲县扎下营来。

  此处距李显忠原准备主攻的宿州城更近一些,但距灵壁也不是很远。

  柳墨霖一面安排扎营,一面派出探马去刺探宿州卫城符离的金兵动态。

  当天晚上,矢泽花音赶到了蕲县县城,带来了李显忠遇伏的消息。

  杨沅和柳墨霖听说金兵利用芦苇荡设伏,最后被李显忠先放了一把火,破了金兵的奸谋,最终突破重围,继续赴援灵壁,不禁大感振奋。

  杨沅咨询柳墨霖,他们要不要随之移兵,火速赶往灵壁,但是柳墨霖拒绝了杨沅的建议。

  别人可以出事,杨沅这个监军要是出了事,那可是他们打多少胜仗都挽回不了的重大罪责。

  而且,李显忠既已脱困,他们也不用担心太多。

  他们驻扎在蕲县,就能牵制符离、宿州、静安三地的金兵,这就是为李显忠减轻压力。

  等李显忠为陆天明解围之后,双方大军汇合,正好移师于此休整。

  接下来攻打宿州城时,已经提前在此休整的后军和中军就可以转为先锋,承担攻打宿州城的重任。

  杨沅听柳墨霖所言自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安排。

  见杨监军如此尊重他的意见,柳墨霖也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如果这位监军突然想做“军神”,一意孤行起来,他还真拦不住。

  但是当天半夜时分,李显忠派出来的一队信使就赶到了蕲县,见到了柳墨霖。

  次日一早,前往符离方向的斥侯也传回了消息。

  符离的金兵已不翼而飞,他们主动放弃这座城池,不知去向了。

  斥侯仍在继续向前探量宿州动静。

  此时柳墨霖已经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因为李显忠的信使昨天半夜就到了,现在斥侯传回的消息,正好印证了李显忠的判断。

  柳墨霖立即去见杨沅,把相应的军情变化,一一禀报了监军。

  贝儿穿着一身小校的戎服,听着柳墨霖对杨沅的汇报,她就把沙盘上的旗帜做了相应的调整移动。

  “柳统制,你是说金人想用‘围点打援’之计对付我们,而李都统想将计就计,钻进敌人肚子,来个‘中心开花?’”

  柳统制笑道:“不错,监军总结的十分精辟。”

  杨沅心中忽然升起有种不祥的预感。

  这个战术……怎么听着有点耳熟呢。

  孟良崮,张灵甫,整编74师……

  “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

  嘶~~,杨沅深深地吸了口气,不慌不慌,不要慌,沉住气!

  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的三司精锐可不是整编74师……

  嗯……,大宋禁军三司精锐和中央军五大精锐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还真有点像……

  杨沅把柳墨霖拉到了沙盘前:“柳统制,以你之见,李都统的这个计划,能有几分把握?”

  柳墨霖信心十足:“监军大可不必担心,我淮东主力,分布于盱眙、临淮、泗州、淮阴、盐城、海州(连云港)等地,共计十余路兵马。

  监军你看这些,诸军距离灵壁最近者只有一至两天的行程,远的也不过三至四天的行程,他们可以陆续抵达灵壁。”

  柳墨霖担心杨沅看不明白,就拔出剑来,用剑指着沙盘上的小旗子,给他一边说一边做着示意。

  “淮西方面,寿州、庐州(合肥)、濠州等地也有大批精锐,可以迅速向东行军。

  西路军甚至不用投入战斗,只要他们在金军后方对其形成包抄之势,就足以威慑金军撤出战斗,否则金军就要陷入我们的天罗地网……”

  柳墨霖对杨沅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杨沅心中的不安总算稍稍放下了一些,点头道:“那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是否立即拔营赶赴灵壁呢?”

  柳墨霖摇头道:“李统制已经派出了几路信使,分别向各军发布命令。

  而各军接到驰援灵壁的命令后,行军也是需要时间的。

  我们太早行动,容易打草惊蛇,破坏李都统的计划。

  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趁金兵离开,先占领宿州城。

  等各路援军将至未至时,我军再开拔灵壁。

  这样,我们就可以补足这张大网的漏洞,把这一窝子金鱼一网打尽。”

  这就是李显忠以身作饵、中心开花的计划。

  柳墨霖这位统制官显然也是支持这一计划的。

  虽然在后世那场战役中,“中心开花”战术最终弄巧成拙了,但是现在李显忠和柳墨霖两位军事主官意见一致,杨沅这个监军没理由反对。

  杨沅点了点头:“好,就依柳统制之见行事。”

  得到监军的许可,柳墨霖马上匆匆出去,命令三军拔营起寨,立即直奔宿州。

  花音小奈单人匹马地向虹县方向探查着。

  由于此地已经变成战区,百姓们大多已经逃散,而且也没有遇到敌我双方的军队,小奈一路行军,顺风顺水地就赶到了虹县县城。

  看着虹县城头飘扬的宋国旗帜,小奈心中满是茫然。

  说好的洪水肆虐,沟壑阻道呢?

  我这一路行来,并没有什么阻碍啊。

  满腹疑惑的小奈取出了腰牌,向城头的宋军亮明了身份。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