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789章

作者:月关

  晋王看着他陈列的证据,久久不语。

  汤思退道:“监国一向器重杨沅,想不到他却利欲熏心,做出这样的事来。下官获悉此事时,也是大吃一惊。

  此事尚在侦破当中,大王现如今代官家监国,日理万机,本不该在事情全部查明之前打扰监国,只是考虑到杨沅如此善于营造名声,蒙蔽了大王,所以下官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有必要先与大王通个气儿。”

  晋王赵璩闭上了眼睛。

  他的耳畔,又回响起了杨沅的声音。

  “大王,没想到这案子查来查去,倒是把下官自己都绕进去了。不过,这倒是个好机会,下官想利用一下。

  弄好了,就可以来个大扫除,尤其是三法司。之后,它就能变成官家手中最得心应手的一口宝刀了,无坚不摧。”

  “子岳,如果……他们不下场呢?”

  “他们不下场,也没有什么损失。正好利用我被抓,蒙蔽那些真正的金国秘谍。

  我的人已经在盯着他们了,只等一个一网打尽的时机。

  如果制造假会子的罪名被安在了我的头上,他们不再那么警惕,也就不会继续蛰伏下去了。”

  汤思退见晋王闭目不语,只当他是对杨沅深感失望。

  汤思退心中快意,假意劝慰道:“那些作奸犯科,最终被绳之以法的贪官,在暴露之前,哪一个不是光风霁月、一身的正气?

  大王不必为此难堪,非是大王识人不明,而是此人过于狡狯,善于伪装罢了。”

  晋王道:“本王……还是感到难以置信。汤参政,你可知道,机速房缴获会子印刷铜版,揪出在枢密院勘印房调查油墨的徐洪诚,其中杨沅出力甚巨?”

  汤思退大吃一惊,失声道:“怎么可能?”

  晋王道:“这是真的,勘印房中发现印钞油墨线索,是杨沅调查张宓案时,勘探现场时发现的。

  萧山何七七印染坊中印制假会子,也是杨沅嗅到沤泡蚕茧的浓烈臭味时,心有所感,提供给机速房的探查方向,这才揪出了真凶。”

  汤思退喃喃道:“怎么可能,若是这样……”

  突然,汤思退两眼一亮,顿时大感振奋。

  杨沅那么爱出风头的人,这样的大功劳,这样出风头的事,他怎么舍得退居幕后?

  他只是破了一个张宓的案子,就恨不得让全天下都知道,各种为他自己造势,把他捧为神探。

  听说他那些妻妾,包了杂剧团的场子,去看演他的戏。

  只怕那杂剧团就是收了他的钱,才编出了捧他的戏来,要不然,那戏中怎么有诸多的官场细节?

  那些细节,根本就不是一个戏子所能了解到的。

  就这样一个人,这么大的一桩功劳,他居然退居幕后,把功劳和风头拱手让给机速房的刘商秋了?

  不合理,太不合理了!

  如此不合情理,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

  睿智的光芒在汤思退眸中陡然闪过!

  本来,他并不确定,杨沅走私大宗财货从中牟利一事,和假会子案是否真有关系。

  他敢在不确定的前提下,就把这位新朝宠臣直接抓起来,是因为他有兜底的方案。

  哪怕最终还是找不到杨沅与假会子案有关,他偷逃如此巨额的税赋,也足以治他的罪。

  但是现在,他一下子信心十足了。

  他觉得,假会子就是杨沅所为。

  汤思退沉声道:“监国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两件事的线索,都是杨沅提供的,那么他其实是在‘贼喊捉贼’?”

  赵璩神色一动,道:“汤参政的意思是?”

  汤思退道:“已经造出了足以满足他贪欲的假会子的前提下,朝廷因为铜版失窃,又一直追查不休。

  这种情况下,元凶主动提供线索,让朝廷追回铜版,从而放松追查,也是说的通的吧?”

  赵璩惊讶地看着汤思退,他这解读……还挺合理的!

  汤思退道:“被他利用的人,也未必知道他这个幕后主使的真实身份。

  但,这些人逍遥法外,于他而言,终究是个隐患。

  这个时候,他悄悄提供线索,把为他做事的这些人,借朝廷的刀一一铲除。

  于他而言,便再无后患了。这,也是说的通的吧?”

  赵璩道:“鹅鹅……咳,说的通!”

  汤思退道:“主动‘送回’铜版,麻痹朝廷,铲除知情者,永绝后患。还能因此立上一功……”

  汤思退微微一笑,道:“虽然,他这个功没有对外宣扬,但……官家知道,监国知道,机速房的人知道,这就够了。

  他不但邀宠于官家和监国,还让机速房承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这是一举三得呀。”

  赵璩捏了捏下巴,听汤思退这么一分析,他都觉得杨沅确实是替金国主持谋划了破坏大宋经济案的谍探头子了,心机深沉的很呐!

  “本王需要证据!”

  “下官也一样!临安府、大理寺、皇城司,三方联手,一定能找到真凭实据。”

  “动刑逼供,可叫人难以信服。”

  “是,下官一定警告他们,要用铁证让真凶伏法!”

  赵璩摆摆手,脸色阴沉:“去吧。”

  汤思退微微一笑,拱手道:“下官告退!”

  “鹅鹅鹅鹅……”

  汤思退走后,晋王府的二堂里,便传出了一阵狂笑。

  然后,池塘里悠游嬉水的大鹅,便也跟着引吭高歌起来:“鹅鹅鹅鹅……”

  ……

  “我叔父呢?”

  赵宁儿带着两个医女和一大票大内侍卫赶到洛氏医馆,却不见杨沅,不禁有些紧张起来。

  因为杨沅每天要去都察院当值,所以嘉国公主调整了就诊时间,把时间放在了每天晚上。

  可晚上出来诊治,就无法在宫城落锁之前回到大内。

  为此,晋王和太皇太后商量了一下,这段时间让嘉国公主留宿晋王府,由晋王妃照顾。

  晋王妃是有名的贤妃,太皇太后自然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晋王妃虽然在礼教上受的荼毒挺深,但是日常管孩子,却也没有像皇后那般过份。

  其实皇后对其他的孩子也没有如此谨小慎微,实在是宁儿这孩子胎里带的毛病,身子骨太弱了,从小就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还吃奶的时候,就经常吃药。

  皇后实在担心这孩子的身体,久而久之,才养成了这样的毛病。

  实际上,太医们倒也不是白给的,虽说给皇家的人治病,太医一向是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但这么多年下来,哪怕只是温和用药,赵宁儿的毛病也好的差不多了。

  现在身子这么虚,还真是因为母亲的过度呵护,反而影响了她的健康成长。

  如今住在晋王府,还有晋王叔家的几个小孩子一起玩耍,宁儿从情绪上就得到了舒缓,再加上洛药师的调理,气色明显见好,饭量也见长。

  毕竟晋王府不会像她母亲那样,吃饭都要像吃药一样,不但计量,而且还要平衡饭菜的种类。

  她想吃什么,叔母晋王妃还是挺惯着她的。

  只是,因为从小不是吃药就是针炙,她对于用针治病还是本能地恐惧,全靠杨沅那个神奇的真千金怒怼绿茶的故事吸引注意力呢。

  如今不见杨沅,宁儿顿时又紧张了。

  “呃……宁儿丫头,你还不知道呢吧?”

  颜青羽嘴快,而且他也是有意为之,因为这个赵宁儿,明显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一点,他早看出来了。

  现在杨沅被抓起来了,如果能有人施压,叫临安府把他放出来最好。

  不然的话,难不成他真去劫狱?

  想想都蛋疼。

  颜青羽道:“你姑父被临安府抓起来了。”

  赵宁儿大吃一惊:“临安府抓了姑父?为什么?”

  颜青羽摊手道:“我们也不知道啊,临安府来了好多人,把你姑父抓走了。

  哦,对了,你姑父说,叫你听话,好好诊治。等他出狱以后,欠你的书他会一气给你补上。”

  赵宁儿听了,转身就走。

  两个医女连忙追上去,道:“姑娘,咱们不治了么?”

  赵宁儿摇摇头道:“我又不是生病了,晚调理几天也没甚么,我去问问姑姑,看姑父出了什么事。”

  两个医女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便带人追向赵宁儿,另一个则转身回了医馆。

  晚几天调理当然没有什么,但是中断了要说一点影响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她们两个从小跟在赵宁儿身边,这位小公主性情脾气都特别的温柔,一点儿也不骄横跋扈,她们也是很喜欢的,自然希望小公主的身子尽快好起来。

  再者,赵宁儿这些时日的变化,不要说太皇太后和晋王妃那样的外行了,她们两个更能看得清楚。

  小公主开始长肉了,脸上也有了红润的颜色,呼吸也开始有力了……

  这才多久啊,她们完全能够想像得出,等官家和皇后回来,看到他们的宝贝女儿健康结实的样子,该有多开心。

  到时候,她们两个贴身医女,必然也能得到巨额赏赐。

  因此,一个医女追上了赵宁儿,另一个就回去向洛神医请教今天的针法。

  因为随着赵宁儿的身体健康程度变易,洛神医每天的行针和涉及的穴位,也是有小小调整的。

  赵宁儿见到了宋鹿溪,听说杨沅被抓进了临安狱,罪由还不清楚,顿时就吓哭了。

  青棠和阿蛮、阿它,本来还想添油加醋地向小公主告状,见此慌了,反而先要哄她一番。

  ……

  牢头儿杨义远哼着歌儿,接了两盒“索唤”,就要转身回大牢里去。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