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728章

作者:月关

  刘商秋现在是“雀字房”承旨,专司对西夏的谍报事务。

  刘商秋活的比女人还精致,对于宣旨院的建筑和陈设很不满意。

  再加上这是从宣旨院划拨过来的一半区域,本来也需要做一番调整和重新修葺。

  但是“官不修衙”的规矩就算郑远东和杨存中也不敢轻易冒犯。

  不要说大兴土木了,就算只是修饬一番,他们都觉得不合适。

  刘商秋磨了他们许久,最后承诺所有费用他个人承担,杨存中才去请示官家,照准了。

  刘商秋高兴不已,马上就让人把王长生给请了来,

  之前去杨府拜会的时候,刘商秋对于杨府大宅的建造就非常欣赏。

  他特意问过杨沅,知道了王长生这位大匠的名字,这次就想到了他。

  如今虽然还在正月里,可刘商秋开的工钱高,工人们只休了三天,就已恢复施工了。

  “呵,设雀字房,专司对西夏谍报搜集。”

  刘商秋站在廊下,摸挲着水润晶莹的玉把件儿,一脸的嫌弃:“西夏人的探子叫‘飞鹞子’,杨存中、郑远东这两个蠢货叫我主持‘雀字房’。麻雀对付鹞子,这跟肉包子打狗又有什么区别?”

  顺利完成了对金国和新金接待任务的袁成举和郭绪之,现在是他的左右押衙。

  两位押衙官站在刘商秋的左右,眼观鼻、鼻观心,状若老僧入定。

  自家承旨官吐槽都承旨和枢相,他们两个能怎么办,只好装作没听见。

  “哗啦~”

  一道房山墙,在几名力工的大锤轮番敲砸之下,轰然垮塌了,灰尘溅起老高。

  虽然隔的还远,灰尘没飘过来,刘商秋还是及时摸出一方洁白的手帕,掩住了口鼻。

  “成举,你去告诉他们,容易起灰的地方拆的时候先泼些水,我们还有一半屋舍有人办公呢,这尘土漫天的怎么成?”

  袁成举答应一声,刚向前走出两步,就听见一阵怪叫。

  正在散去的烟尘之中冲出几个工人来,一个个面无人色,大呼小叫。

  “死人啊,死人啊……”

  刘商秋听了顿时脸色一变,急忙冲上前去,大叫道:“你们怎么这么不小心,可是砸到了人吗?还不快去把人挖出来送医,在这里鬼叫什么?”

  一个力工面如土色地指着那山墙倒塌处,战战兢兢地叫道:“大官人,那里有死人,不是砸死了人,是墙里头,有死人呐!”

第561章 意外中的意外

  枢密院修缮衙门,竟然发现一道山墙有夹层,夹层里边还发现了死尸,这件事立即传开了。

  正值新春,官员们要互相拜访走动,民间更是如此。

  所以这消息传的飞快,不到半天就已传遍临安的中心城区。

  至于那墙壁夹层里的死者究竟是什么人,也是众说纷纭。

  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在墙壁夹层里,发现了一个女子和一个幼童的尸体,俱已变成森森白骨。

  ……

  枢密院里许多人闻讯赶来,远远近近地围观着。

  有人对卜官寒千宸道:“你看你看,官不修衙,官不修衙,刘承旨就是不听,这下子麻烦了吧。”

  寒千宸悠然道:“官不修衙,可不是这么解释的。

  再说了,如果不是因为拆了那堵墙,夹层里藏着这么两具尸体,任谁在这间房里署理公务,想想吓不吓人?”

  那人一听,不由打个冷战,变色道:“不要说了,听一听我的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了。

  听说刘承旨原打算把那间屋子改成他的签押房的,这要是不曾发现,嘶……”

  王长生晃悠到寒千宸身边,摇头道:“一时半会儿的,枢密院这份施工,怕是没办法继续喽。”

  郑远东和杨存中闻讯匆匆赶来,围在前面的寇黑衣等官员赶紧让开一条道路。

  二人赶到近前,往那倒塌的墙壁处看了看。

  事情发生后,刘商秋就赶开了所有人,不许任何人再触碰这里的一砖一石,就见那道山墙,多了一道间隔不过一尺的内墙。

  墙壁垮塌了过半,碎石和泥土也落到了夹层里,但仍能看出里边确实藏着两个人。

  衣服颜色虽然黯淡了,却仍能看出一具尸体身着襦裳红裙,这样的打扮应该是个年轻的妇人。

  只是江南水气重,保存不了干尸,那尸体腐烂的只剩下一具森白的骨架。

  另外在这具尸体旁边,还有一个幼童,与她稍隔着两尺左右的距离,灰土半掩着,连衣裳颜色都看不清,但那身体大小,必然是个儿童。

  杨存中只看了一眼,就不忍地扭过头去,对刘商秋道:“可已通知了有司?”

  刘商秋道:“还没有,卑职也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情,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郑远东道:“马上派人去通知临安府。”

  侦破案件是地方官府的责任,如今枢密院官署之内竟然发现藏尸,还是一个女人一个孩子,这就得由临安府负责侦破了。

  临安府这边,乔老爷虽然案牍如山,却也甘之若饴,自从杨沅走了,他是神清气爽啊。

  乔老爷正暗爽着,枢密院的人就来了。

  一听说枢密院官署里发现了尸体,乔老爷大惊失色,赶紧叫人去,把在街头做普法工作的刘以观找了回来。

  两人带上一位司法参军和一位推官,又唤来休沐在家的两个仵作,急急忙忙就去了枢密院。

  仵作清理了砖石,小心翼翼地把那两具骨架拿出来,那骨架一碰就散了,为了勘察更加仔细,以期有所发现,两个仵作动作非常缓慢。

  趁此机会,临安府司法参军事就去找到宣旨院的人了解了一番此处官署的情况,得知这幢大屋是宣旨院原来勘印、保存一些官方告示、文案、制式公函的所在。

  那边仵作在现场就已有所发现,经检查,那妇人年纪应该不到三十岁,喉骨处有断裂的旧伤,是被人活活掐死的。

  而那孩子,只有四五岁大小,颈骨扭斩,是被人摁着脑袋直接扭断了脖子而死的。

  如此结论,只听得乔贞头顶冷气嗖嗖,他那小妾甜儿刚给他生了儿子。

  小娃儿抱在怀里,他这当爹的不知有多疼爱,他是真听不得对一个小孩子如此残忍的杀害。

  乔贞道:“刘通判,枢密院中竟然发现一个妇人一个孩子的尸骸,这事儿不用明天,就能闹得满城皆知。此案关系重大,本官要你务必尽快侦破此案!”

  刘以观脸色阴沉,颊上两道法令纹深得如同刀削一般。

  他目光深沉地思索片刻,对那仵作缓缓问道:“这两具尸骸的死亡时间,大概有多久了?”

  老仵作道:“从骨骸和衣袍的腐烂情况来看,应该在六七年前。”

  刘以观点点头,吩咐道:“把尸骨盛殓,带回府衙,再做详细勘察。”

  然后,他向乔贞递了个眼色,走向一边去。

  乔贞见状,便跟了过去。

  刘以观对乔贞道:“府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六七年前,宣旨院院长是张通判……”

  乔贞脸色一变:“什么意思?这幢官署原来不是勘印和甲历文牍存储房吗?你怀疑是张通判他……”

  “不不不,乔府尹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这凶案发生地,在张通判任宣旨院长时的官署。

  张通判现在又在临安府做官,我们临安府若是负责侦破此案的话,于理不合吧?”

  乔贞听了,眉头便是一皱。

  乔贞迟疑地道:“你是说……移交都察院?”

  在大宋原来的三法司中,大理寺是负责审判案件的,刑部是复核案件的,御史台负责监督案件的审判以及介入重大案件的审判。

  在御史台改组为都察院以后,大理寺和刑部的职责未变,但都察院的权利和监察力度要比之前只负责弹劾的御史台大的多。

  很多时候,都察院都是可以直接介入案件调查的,尤其是涉及官员的案件。

  刘以观点点头道:“这是最好的办法。”

  作为一只不粘锅成精的乔老爷,自然是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

  于是,二人先去拜访了一下杨存中和郑远东,然后马不停蹄地就奔了都察院。

  都察院里,杨沅是最新报到的官员,不像其他官员对本衙事务介入已经渐深,所以一些俗务现在没有加诸于他。

  再加上官家已经和朱倬打了招呼,朱倬知道杨沅这个风头正劲的朝廷新贵,之所以被调进都察院,就是搞事情来了,他的使命是为杨沅保驾护航。

  所以,在得知杨沅安排一些监察御史整理御史台积年旧案,想要从中有所发掘之后,也就放任他去做了。

  这几天,萧毅然、卢承泽和于泽平几位御史,虽然本心目的各不相同,却都在认真查阅御史台的积压案卷,寻找大案线索,

  杨沅这几天就显得比较清闲了。

  “行在会子务”失火案的秘密调查,杨沅并没有放下。

  此案涉及到寇黑衣这个身份成谜的人究竟是谁,他岂能不予重视。

  但是这种事偏偏又着急不得。

  三言两语就能推理出一个重大案件,挖出一个重大案犯,永远是神探小说的塑造。

  那都是创作者先设计出结果,再一步步倒推着埋线,最后让这个神探从头登场,把这些隐线又一条条地发掘出来的神奇故事。

  真正的破案,大多数都是持之以恒的调查、进行数量巨大的排查等等最朴实无华的方法。

  杨沅的大哥杨澈破获金国间谍魏汉强案,别人记住的只有他看到庙中匾额时的起疑,以及他把魏汉强人赃并获的高光一刻,没有人记得他在这两个时间点之间,整整盯梢调查了半年之久。

  这半年多的时间,近两百个日日夜夜,就只是单纯的盯梢监视罢了。

  但是既然寇黑衣这个人有问题,杨沅就有信心早晚把他抓出来。

  乔贞和刘以观赶到了都察院,把事情来龙去脉对都督史朱倬说了一遍。

  朱倬一听,竟然在枢密院的夹墙之中,发现了一个女子和一个幼童的尸体,也不禁怵然动容。

  且不管这件案子是否涉及到高级官员,就只是在官署中发生这样的命案,这够骇人听闻的了。

  朱倬肃然道:“本官明白了,这件事,本官就交给杨沅负责吧。”

  乔贞心里“咯噔”一下子,赶紧赔笑道:“呃,杨佥宪原来也是我临安府的官员,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有何不妥?”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