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703章

作者:月关

  赵瑗慷慨地说,任由杨沅提条件的时候,心中也有想过他想要什么封赏。

  官是不用说了,一定要升。

  但是,杨沅真的是太年轻了,他的功劳再大,这个官也要升的有节制。

  不然,火箭式窜升,不仅会让杨沅成为众矢之的,对于来不及培养根基的杨沅本人来说,也不是好事。

  那是揠苗助长,看以风光,实为大害。

  所以,赵瑗已经在想,在升官的同时,再赐他一个什么爵位做为补充了。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杨沅只是想让皇帝赐他一个婚礼。

  这样的臣子,哪个皇帝不爱?

  赵瑗深深地看了杨沅一眼,忽然放声大笑:“哈哈哈哈,晋王,这个冰人,你可愿做?”

第547章 驸马,公主,官家的小娘

  鹅王听了赵瑗的话,不由笑道:“臣正有此意。”

  赵瑗颔首道:“杨卿既然想在朕改元之前成亲,那这时间就得抓紧了。

  晋王,你那岳丈是礼部尚书,就由你岳丈担任赐婚使吧,年前挑个黄道吉日完婚。

  时间紧迫,具体事务,你翁婿二人商量着办。”

  呃……,我那老岳父吗?

  赵璩想起那块粪坑里的石头,笑容顿时一僵。

  不过,他哪能在皇兄和杨沅面前露怯呢?

  大丈夫不仅要夫纲大振,婿纲也得振,鹅王遂面不改色地答应下来。

  皇帝赐婚,那可就不只是有一个主婚人那么简单了。

  贺礼、贺仪、成亲仪式等,会无限接近皇家宗室子弟成亲的规格,这是莫大的荣耀。

  而且,一旦皇帝赐婚,那就是皇帝给新娘子当了靠山,有这么一个后台,谁还动得了她?

  杨沅果然只向官家讨了赐婚之礼,除此什么都没有再提。

  赵瑗见状,便笑道:“杨卿刚刚回来,家人思念久矣,可先回去。休沐三日,三日后再回临安府履职。”

  杨沅恭敬应下,向皇帝和晋王告辞退下。

  杨沅一走,赵璩便道:“大哥,人家杨沅的功劳,可是不得不赏,不得不重赏。仅仅一个赐婚,那可不够。”

  赵瑗叹息道:“还用你说么?就是因为他的功劳实在太大,朕都不知道该怎么赏他才好,才要让他自己说。

  子岳是个知进退的人,必然不会狮子大开口。

  到时朕在他提的事情之上再多些恩赐,也就圆满了。

  谁知……”

  “鹅鹅鹅,杨沅那小子可是粘上毛比猴都精的,大哥你就不该跟他玩心眼儿。

  这样的人,以诚相待即可。”

  赵瑗瞪他一眼道:“就你聪明,快帮我拿个主意,要怎么赏他才好。”

  鹅王眼珠一转,沉吟道:“这官,是一定要升了,要不然……给他个户部侍郎如何?”

  赵瑗吓了一跳,为难地道:“杨子岳刚二十五岁吧,这就给他一个从三品的官,且不提众臣工怎么想,以后他再有功劳……

  就算他以后再无寸功,就只是现在还不能对外公开的那些功绩公开之后,朕也赏无可赏了啊。”

  “也对喔!”

  鹅王苦恼起来:“功可以慢慢立嘛,一下子立这么多干嘛,真的很叫人头痛啊。”

  此人言否?

  赵瑗狠狠地白了兄弟一眼。

  他可是巴不得杨沅立的功劳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宋的利益啊。

  唯一的麻烦就是,该如何赏赐杨沅。

  君王不能赏罚分明的话,天下人该如何看你?

  鹅王捏着下巴想了一想,忽然两眼一亮,说道:“对了,大哥你改元之后,准备改制设立的那个都察院,打算如何定它的品级?”

  赵瑗道:“之前杨子岳有过提议,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监察御史,正七品。”

  “改了改了,从都御史到佥都副使,全体调低一级,二三四品改为三四五品。

  杨沅现在的实职是临安府通判,从六品的官,如今因功连擢三级,不过分吧?

  到时做一个佥都御史,五品的官,旁人挑不出不是,也给杨沅留出了再升再赏的空间。”

  赵瑗两眼一亮,欣然道:“使得,这个法子好。”

  可怜好好一个都察院二品大员,就因为不好安排杨沅的缘,这哥俩私底下一核计,就给调了一个大档,变成正三品了。

  鹅王道:“大哥,就杨沅这功劳,光是一个佥都御史还不够吧?”

  赵瑗道:“自然不够,不但不够,为兄还想加大赏赐,千金买马骨!”

  赵瑗是雄心勃勃地想在他手中收复故土,立不世功业的。

  可是保守派势力至今仍然占着上风,这是一件很客观也很无奈的事。

  实际上,现在金国内乱,照理说保守派势力只要不瞎,就该转变立场了。

  也确实有一些曾经力主和议的官员改变了立场。

  但是作为一个因为同一政治理念而形成的庞大的政治团体,是不可能轻易转向的。

  转向就意味着要投向对方的阵营,投向对方阵营就意味着要附人尾骥,而那也就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政治利益。

  所有的“党同伐异”,都是从不同的政治立场而开始,以立场来聚拢同道,变成权力之争结束。

  更何况,保守派的对立阵营,又是以武将居多,这更涉及到历史悠久的文武权力之争,就更加不易转变立场了。

  因此,金国现在给予的机会,哪怕民间,都有许多有识之士看清楚了,但庙堂诸公,就是有人“看不见”,而且能想出一万种看起来非常合乎逻辑的理由去拖你的后腿。

  不是因为他们蠢,而是他们的既得利益,就在他们所坚守的立场之中。

  杨沅如今立下大功,官家的奖励越丰厚,就越能表明他的态度,从而激励更多想要夺一个建功立业机会的官员转换立场。

  既得利益集团的人,对于这种利益的得到和掌握,也有深浅与多少之分。

  重赏杨沅就能挖他们的墙角,把那些涉入不深、得到不多的成员争取过来。

  鹅王道:“这样的话,再赐他一个侯?”

  赵瑗失笑道:“你这小子,总之就是盯上了从三品是吧?”

  侍郎是从三品,侯爵也是从三品。

  当然,侍郎不仅是一个品级,也实实在在的一种权力。

  而侯爵就只是一个品级,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

  方才赵璩提议升杨沅为户部侍郎,被赵瑗否决了。

  现在他又提议封杨沅为侯爵,品级上和侍郎一样。

  赵瑗道:“不瞒你说,为兄之前就有想过,若是官职压他一压的话,那这爵位就得给高一些。

  男爵或子爵都嫌小了,大哥原想给他一个伯爵,侯爵嘛,也可!”

  鹅王笑道:“这奖赏,配得上他可以公开的功劳了。

  大哥你既然想用杨沅作马骨,不如再给他妻子一些赏赐。

  你这主婚人,也不白做一回了。”

  赵瑗恍然道:“不错,杨子岳升官封侯,他妻子这命妇身份也该升一升了。”

  鹅王摇头道:“大哥你做事总是这么循规蹈矩。”

  赵瑗道:“不妥么?”

  鹅王道:“杨沅升了官,他那妻子的命妇品级自然也要升,算什么恩赏了?

  依我看,官家不如认了杨沅妻子为义妹,封一个公主给她!”

  赵瑗顿时一愣,这他还真没有想到过。

  鹅王道:“我大宋几十年来,到如今就只一个公主,还自幼体弱多病,给她找个小姑姑带拉一下,说不定对她的病情也有好处呢。”

  赵瑗现在有四子一女。

  长子赵愭,11岁。次子赵恺,9岁。三子赵惇,8岁。长女嘉国公主,6岁。四子赵恪,两岁。

  大宋皇室当初在汴梁时被金人一锅端了,赵构逃到江南另立了朝廷。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偌大一个皇室,就连一个公主也没有了。

  直到前几年赵瑗生下一个女儿,现在他做了皇帝,这才册立了南宋第一个公主。

  只是这位小公主先天不足,自幼体弱多病。

  虽然没有人敢对赵瑗当面讲,可就连赵瑗自己心里都清楚,这孩子是早夭之相。

  赵璩这么一说,赵瑗想起那个体质羸弱的孩子,心中一阵柔软,便点头道:“好!册封公主一事,一并交予你去办。”

  ……

  刘府后宅里,刘婉容怀抱琵琶,纤纤玉指拨弄,乐曲声中,玉腰奴随着乐音起舞。

  舞势随风散复收,曲声似磬韵还幽。

  一曲终了,玉腰奴收了舞姿,走到刘婉容身边,笑道:“六姐的琵琶弹的真好。”

  刘婉容道:“这琵琶不错,是商秋淘弄来的?”

  玉腰奴狡黠地一笑,道:“六姐再猜?”

  刘婉容懒洋洋地道:“不说算了,人家懒得猜呢。”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