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530章

作者:月关

  孔彦舟本是一介江洋大盗,行军打仗的法门,他倒是在长期作战中无师自通了。

  可是对于各种行政事务,就实在一窍不通了。

  因此他在担任开封留守的时候,很多本属于他负责的政务都是甩给辛赞的。

  辛老爷子倒也没有怨言,替孔彦舟承担了不少政务。

  因为这一层关系,两人同在开封任职时关系还不错。

  此时一见辛赞也在,孔彦舟脸上的笑容更盛,连忙上前抱拳施礼道:“哈哈哈,仆散大人、辛翁,久违了!久违了!”

  仆散忠义笑道:“咱们自家人,客气什么。”

  辛赞微笑拱手道:“巨济,你与老夫可是经年未见了。这一次你来济南,无论如何都要小住两日,叫老夫略尽地主之谊才是。”

  巨济是孔彦舟的字。

  金人入主中原之后,把中原文化一股脑儿学了去,处处以汉家风度为荣。

  孔彦舟便也附庸风雅,花了一笔钱,托了一位大儒,给他取了个字。

  孔彦舟遵照完颜亮的密旨,正打算在济南府搞点事情,摘了完颜大睿和完颜驴蹄的项上人头。

  纵然没有人邀请他,他也要找个理由在济南小住几天的。

  如今一听辛赞相邀,正中他的下怀。

  孔彦舟和仆散忠义飞快地对了一个眼神儿,便哈哈笑道:“孔某与辛翁一别经年,心中甚是惦念。

  如今这鬼天气,一路下来,都快晒掉我一层皮了,正想在济南府歇息两日。”

  仆散忠义笑道:“好啦,等你住下,再与辛翁叙旧不迟。宋使下车了,孔将军还请为我二人引荐。”

  前边,朱宋璋已经请杨沅下了车。

  杨沅和寇黑衣这对宋国正副使节,在朱宋璋这位金国接伴副使的陪同下,缓步走来。

  仆散忠义一见,忙与辛赞一起,在孔彦舟的陪同下向杨沅迎去。

  双方顶着烈日,简单寒喧了几句。

  杨沅笑吟吟地道:“杨某本以为江南炎热不堪,却不想这山东的日头更加毒辣。夏季出门还真是一趟苦差使啊。”

  仆散忠义笑道:“不瞒杨学士你说,忠义本是北人,比你杨学士更不耐热。

  今日若非是杨学士大驾光临,忠义还泡在大水缸里呢。”

  他撸起袖子,向杨沅展示了一下他的胳膊,道:“这盛夏我就是天天泡在水里过来的。

  喏,你看,我都快泡‘浮囊’了。”

  辛赞本是北宋年间的一位进士,如今看到宋国来的学士,心中格外亲切。

  辛赞便笑道:“仆散大人对于杨学士的到来甚为重视,特意把‘泺源堂’辟作了馆舍,作为杨学士下榻之处。

  那“泺源堂”里流水淙淙、泉眼处处,又有浓荫如盖,倒是清凉许多。

  咱们不妨这就去‘泺源堂’,先请杨学士安顿下来,再为贵使接风洗尘。”

  于是,双方便各自登车骑马,在一众官员、士绅陪同下,车轿络绎地往城中而去。

  孔彦舟的五千大军自然是不能进城的。

  五千个兵还好说,五千匹马在城里可没有它们驻扎的地方。

  仆散忠义早在附近设下几处安营扎寨的地方,并且备下了粮草。

  这些事自然有济南府推官刘十九和孔彦舟军中将领接洽安排。

  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五千精骑分别安排在了四处,分别在济南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旦有事,骑兵就可以迅速散开,对这座城池形成封锁之势。

  ******

  “泺源堂”建于北宋时期,原为当地官绅的一处别业,并非公署。

  济南城里原本是有北宋时期官府建造的馆驿的,但是早已被金国官府挪作了他用,一时也腾不出来。

  仆散忠义这才把建在趵突泉旁边的这处园林“泺源堂”临时充作了馆驿。

  偌大一座城池,居然没有馆驿,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这种现象在金国却很普遍。

  金人崛起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所以底蕴严重不足。

  这也是他们入主中原后,上层迅速被汉民族文化同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在这一块上,于金国上层贵族而言根本就是一块真空地带。

  完颜阿骨打,听着很遥远,实际上却不过就是三十多年前的人物,你就说这金国的底子薄不薄吧。

  那时候,宋国使节出使金国时,金国连城郭、宫室都没有,就更不要说馆驿了。

  当时接待外国使节,都是在完颜阿骨打自己家里。

  设宴款待时,阿骨打家里的酒器食具不够了,赴宴的各位大臣是从自己家里自带餐具和酒水过去的。

  而酒宴上端菜斟酒的就是完颜阿骨打的妻妾。

  那时候完颜阿骨打的家还不如中原一个小地主的家里气派,主打的就是一个朴实无华。

  当时的阿骨打和其他金国贵族比,唯一的不同是,他家里会摆一把用黄色丝绸包裹的椅子,以示这位“座者”是皇帝……

  当时的宋国使者还惊奇地发现,金人讨论事情的时候,通常都是小贵族先说意见,大贵族综合小贵族的意见再加以讨论,最后商量出一个大部分人赞同的意见。

  而这些大小贵族们商量事情的地方,居然不是阿骨打的家里,因为房子实在太小了。

  他们通常是在河里一边互相搓着背洗着澡,一边就把国家大事商量妥了。

  有一次宋国使节正和完颜阿骨打讨论严肃的外交事宜,竟然有一个女真百姓跑来邀请阿骨打去他家里吃饭,原因是他今天上山,幸运地打到两只野鸡。

  现在不同了,三十年后的今天,完颜亮在规划扩建燕京城的时候,就划出了单独区域,修建接待外使的馆驿。

  不过,那是燕京城。

  金国地方上很多地方仍然没有馆驿,也没有专门的馆驿人员。

  如今以“泺源堂”作为招待宋国使节的所在,但是招待人员也是七拼八凑出来的。

  其中很多都是从辛赞和济南的一些士绅家里抽调来的奴仆下人。

  大队人马赶到“泺源堂”附近时,寇黑衣骑在马上游目四顾,忽然在一堵枣树掩映的墙头上,看到一处不起眼的涂鸦。

  那应该是用石灰石刻画上去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白隼。

  寇黑衣顿时心中一动:“血浮屠已经找来了!”

  杨沅一行人被领进林木葱郁的园林之中,先去游赏了最出名的“趵突泉”。

  “趵突泉”现在虽然是济南一景,却还没有赢得“天下第一泉”的美誉。

  泉水四周,也没有后世所见的用石头砌出来的方方正正的池子。

  周围是怪石嶙峋,爬藤葱郁。

  清澈的泉水中,有三个泉眼喷出五尺多高的泉水。

  泉声如隐雷,突出水面的水柱翻滚着,仿佛三座天然的白玉水瓶。

  因为泉水温度低于此时的天气,水面上雾气氤氲。

  水中游鱼翩然之姿便也飘逸了起来,倒真是一处野趣盎然的人间仙境。

  这里的楼阁建筑并不多,而且都是依着流水地形建造,所以几幢建筑比较分散。

  陪同而来的官员士绅分散到了几处楼阁中去,一众主要人物,自然是进了“泺源堂”。

  众人进入“泺源堂”坐下,仆散忠义便吩咐人煮茶。

  杨沅连忙唤住,笑吟吟地道:“杨某此次北来,带来了一些南国如今最为流行的龙井炒茶。

  这趵突泉水清冽甘美,杨某曾闻,‘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

  不如就用这趵突泉的水,加上狮峰的龙井茶,沏一壶好茶,请诸位品尝。”

  杨沅说罢,对于吉光道:“于判官,有劳把本官所携的茶叶取一罐来。”

  肥玉叶按着刀,侍立于“泺源堂”亭柱外的阴凉檐下,听到这里不禁吸了吸鼻子。

  她知道干娘李师师就是狮山茶场的主人,江南最大的炒茶商人。

  北人一贯崇尚汉人文化,基本上南方流行什么,北方马上就会学去,引为时尚。

  可以想见,今天杨沅以大宋学士的身份,用这炒茶招待济南官绅。

  今日之后,龙井炒茶在济南府就能立刻千金难求。

  这个杨沅倒是无意中成全了干娘的一桩大生意呢。

  想到这里,肥玉叶不禁偷笑了一下。

  只是她那笑容刚刚浮到脸上,目光便是一凝。

  她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叫她震惊的想法:

  那个难忘的夜,淡淡的星光月色、树上凌落的樱桃、一缸荷花水……

  明明正是炎炎夏日,肥玉叶的汗毛却忽然一下子竖了起来。

  李师师的男人,不会……不会就是……他吧?

  辛赞听了杨沅一句“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不禁一阵激动。这句话,他还是头一回听到。

  辛赞作为一个济南府人氏,倒不是因为被人盛赞家乡山水而激动。

  而是中原沦落已经太久太久了。

  中原陷落时,他正当壮年,如今却已是两鬓苍苍。

  他从盼望着能够亲眼看到王师北复中原,到现在希望有朝一日王师能北复中原,

  这种心境的变化中,有着多少辛酸失望、有着多少苦涩难当。

  大宋,还会收复故土吗?

  大宋,还能收复故土吗?

  随着心中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辛赞一颗苍老的心也愈发地沉寂。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