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465章

作者:月关

  他时不时就瞪大眼睛,然后双眼便蓄满了泪水,那分明是憋哈欠的一幕,他们的印象可太深刻啦。

  ……

  一连三天,客似云来。

  同科的贡士,坊、厢、县的各级官吏,假模假样带着枢密院同僚前来探望的原下属冷羽婵等……

  就连媒婆刘妈妈都特意跑来,以敲定中秋成亲细节为由,假意寻鹿溪,却拉着杨沅聊了几句。

  她一出风味楼,便昂首挺胸,四处张扬:老身和文曲星说过话,老身拉过文曲星的手。

  当下就有坊间百姓扯着自己孩子上前,让她用那只摸过文曲星的手,摸摸自己的孩子,度几分才气过来。

  于是刘妈妈就一路施展“摩顶大法”,招摇撞骗而去……

  而且,“宋家风味楼”开始出现小偷了。

  小偷也不偷什么值钱的东西,院里的一棵草、廊下的一朵花、门廊下的一个盆儿……

  偷东西的不是来店里就餐的客人就是左邻右舍,偷的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还不好追究。

  很快,就发展成有人偷院子里的土了。

  据说把这土拿回去泡水给孩子喝,孩子就能满腹锦绣,日后必成大器。

  要不是风味楼的伙计看得紧,宋家风味楼临河的后墙底基都能被人掏个洞。

  这事儿还真不夸张,就不说这个年代了,到了21世纪,有位莫姓作家得了诺奖时,他的旧居便经历了如此一幕,更何况是如今这个时代。

  连家里的一抷土、一块石头,都能被狂热的百姓惦记着,杨沅可以说是从早到晚,片刻不得消停。

  眼见如此不是个办法,几天之后就是殿试,总得留点时间准备吧?

  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之夜,四鼓将尽、五鼓未鸣,夜市和早市交接的短暂时期里,风味楼门前停了一辆运菜车。

  那菜车停了一会儿,就驶离了风味楼。

  杨沅被秘密转移到了仁美坊的杨家大宅。

  鹿溪和丹娘随后赶来,连伙计都没用,生怕他们知道文曲星转移到了这里,再不小心张扬出去。

  鹿溪和丹娘带着被褥把杨家大宅的主人房收拾了出来。

  鹿溪对杨沅道:“二哥考中省元,正该人前显圣的时候,可是显圣显的太久,一味忙于应酬,万一影响殿试,那就是大罪过了。

  这几天,二哥就在此好生准备殿试。一日三餐,鹿溪和丹娘姐姐会亲手做好,按时给你送来。”

  另一边,丹娘则把青棠拉到一边,认真嘱咐道:“呐,这几天,你在这里好生侍候二郎。二郎是要清心养性,准备殿试拿状元的。

  这宅子里,如今就只留你一人侍候。你须记着,闲了闷了,宅子里随意你走动,只是莫要去吵了二郎清静。”

  青棠两眼直放绿光,脑袋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

  丹娘恶狠狠地瞪着她道:“别以为老娘没看穿你的小心思。反正这几天,你绝对不许骚扰二郎清静。

  你要是敢去勾搭二郎,叫他把心思都浪费在你身上,看我不把你的小蹄子剁下来!”

  青棠赶紧摇头:“不会啦不会啦,人家可不敢,老爷那么大……的人了,吃过见过的,人家一个小丫头,哪有本事勾搭他呀。”

  丹娘脸儿一红,嗔骂道:“什么吃过见过的,你个小蹄子不要胡说八道。”

  青棠眨了眨眼道:”师父啊,那要是人家没跟老爷发贱,是老爷想要吃了人家,那怎么办?”

  丹娘道:“那还用说,一样剁了你个小蹄子!”

  青棠顿时苦起了脸儿。

  丹娘冷笑道:“‘拈花小筑’里那么多的如花似玉,二郎都没沾惑过,他会有胃口吃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丫头片子?

  平日里你如何闹我都由得你,这个时候可是万万不许不知道轻重。”

  青棠吐了吐舌尖,这才扯扯她的衣角,笑嘻嘻地道:“娘亲放心好啦,人家知道轻重啦,一定好生侍候老爷,等着老爷拿个状元郎回来!”

  ……

  杨沅看到自己考中榜单的当天,就去“御龙直”告了假。

  一般有官职在身而没有功名,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员,都会提前备考备试。

  官身虽然还在,其实早就停职了。

  只是杨沅情况比较特殊,直到此时才办理停职。

  御龙直官兵本来从不关心科考。

  莫说是有人中了省元,就算是有人被点为状元,他们也懒得打听。

  彼此完全就不是一个系统上的人。

  可杨沅是由武转文,是现任的御龙直都虞候考中的省元。

  这就不得不引起军队系统的人关注了。

  不管是禁军、厢军还是乡兵,都在流传一个武官去参加科举,拿了礼部试第一的消息。

  这可是让武人们非常扬眉吐气的一件事情。

  有些大头兵连什么叫“礼部试”、什么叫“省元”都不懂,但这也不妨碍他们兴致勃勃地把这个消息再告诉更多的人。

  都指挥使莫龙艳羡不已地陪着杨沅去了殿前司,向殿帅赵密告假。

  就在这时,一乘小轿,把刘婉容接出了宫。

  从这一刻起,刘婉容就要恢复她的本名,刘嫣然。

  刘婉容是少数几个需要遣散出宫,但是要留滞宫中两个月的妃嫔之一。

  因为从赵构驾崩到现在,刚过了一个月。

  从官家驾崩再往前推一个月,在此期间,被官家临幸过的妃嫔都要留在宫里。

  等这两个月时间过去,宫中御医确认她们不曾怀有身孕,这才允许出宫。

  宋时规矩尚不如后世明清时候严谨,这时不是皇帝临幸了哪位妃嫔,当场就有太监跟踪监视并记录下来。

  而是需要那个被临幸的妃嫔次日到合门,去主动叩谢皇帝临幸之恩的。

  在合门当值的太监,就会把这位过来叩谢皇恩的妃嫔名姓、时间给记录下来。

  这等于是需要自己主动申报了。

  赵构近年来偏好年少不懂情事的稚龄少女,可是她们之中很多都未到大宋法定婚配年龄,因此总要拿刘婉容当块挡箭牌。

  这去合门叩谢圣恩,并且被记录在档的人,当然就变成了刘婉容。

  所以,直到此时,刘婉容才被允许离宫。

  而这刻,正是杨沅去殿前司办理停职,准备参加殿试的时间。

  待杨沅顺利办妥手续,走出和宁门宫门的时候,刘商秋已经护着一乘小轿,离开一柱香的时间了。

第412章 请雪岳飞之冤

  殿试这一天,一大早,鹿溪和丹娘就赶来了,带着她们为杨沅精心准备的食盒。

  朝廷正式的“录取通知”以及赐下的绿襴袍、白简、黄衬衫俱都准备齐全了。

  杨沅用过早餐,穿上朝廷所赐的袍服冠带,乘了一顶两人抬的轿子,便赶往皇宫。

  这处就可见鹿溪的细心了,唯恐牛马的轿子半途出点状况,耽搁了时间。

  一百五十七名贡士,俱都早早赶到了西华门。

  他们统一由此入宫,过了右承天门,第一座大殿就是集英殿了。

  这是官家登基后召开的第一次殿试,所以朝廷格外重视。

  皇帝、晋王、右相左相枢相、三品以上朝廷大员,尽数参加。

  再加上一百五十七位贡士,“集英殿”上济济一堂。

  杨沅是“省元”,所以站在一百五十七位贡士的首位。

  杨沅一进集英殿,就注意到左右两厢没有摆下一张张的小几案。

  杨沅心中便明白了,这一届殿试,官家恐怕是要采取口试的方式了。

  不仅杨沅注意到了这一点,其他一百多位贡士也全都注意到了。

  这些人都是从全国选拔出来的学霸,谁还不明白两旁没有摆设考试的几案意味着什么。

  殿试就算是采用笔试的方式,一个人的答题量也就是几百上千字。

  要当天考完,当天就出成绩,定出一二三甲,次日一早公布。

  如今天子要口试,这怕不是想当天就决出一二三甲来?

  一些只能按部就班、慢慢思考问题的学霸顿时紧张起来,杨沅却是精神一振。

  笔试有笔试的好处,可以细心琢磨妙词佳句。

  而这恰恰是杨沅的短板,比文章的锦绣程度,他可比不过这些学霸。

  但口试的话,对于文辞的要求就不那么讲究了。

  古人日常说话也不是像书面那般文诌诌的,这是主要考校贡士的急智和谈吐的条理。

  不过一些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人,虽然这种考试方式正适合发挥他们的长处,可心理素质却不过关。

  踏入集英殿后,他们就紧张焦虑起来。

  等天子一上殿,他们就开始心跳如雷,气儿都喘不上来了。

  越是想让自己镇定下来,他们的心跳的就越快,呼吸就越急促,不由暗暗叫苦

  有些贡生站在殿上,站在他后面的人,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前边那人绿襴袍后背位置已经洇湿了一块。

  杨沅在这方面,显然是具备极大优势的。

  官家还是普安郡王的时候,他就跟着赵瑗一起办过案子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他也是见过的,此时殿上面君,他就从容的多。

  杨沅已经仔细推敲过他目前的处境,由于他连中解元和省元,所以在殿试中他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