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422章

作者:月关

  秦主管又叫人牵来一匹马,寒千宸不禁喜不出望。

  杨沅对秦主管打声招呼:“谢了!”

  二人牵马便走,寒千宸满面带笑,道:“杨队在咱们枢密院很吃的开啊。”

  杨沅笑道:“谈不上。这秦主管是门房老秦的侄儿,我也是跟门房老秦熟了,才知道这车马房的秦主管是他侄儿,就这么跟他认识了。

  昨天我去东西厨,认识个厨子叫何雨柱,何雨柱喜欢一个小寡妇,居然就是这秦主管的女儿,你说这圈子小不小。”

  三十名杂役兵已经列队在枢密院侧门外,杨沅和寒千宸出门上马,便领着扛枪佩刀、挺胸腼肚,至少看起来还蛮威风的三十名杂役兵往城外班荆馆方向走。

  杨沅道:“老寒呐,今天认识你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咱们朝廷里现在还有占卜官,也是杨某孤陋寡闻了,你平时事务多吗?”

  寒千宸道:“嗨,一年到头也没什么事儿。就真有什么隆重典仪,院里诸公随手翻翻皇历也就定了,他们压根想不起我来。”

  寒千宸顿了一顿,小声地道:“杨武功,卑职觉得,朝廷很可能是忘了还有这么一个流外官的配置,要不然,早就取消了。”

  杨沅忍俊不禁地道:“其实这样也挺好的,你每日上值也没什么事,俸禄照领,何等悠闲自在。”

  寒千宸苦笑道:“杨武功你这是宽慰卑职了,卑职胸无大志,确也很是安于现状,奈何有老兄弟比着,我那浑家看我不顺眼呐,整日里指桑骂槐的,这日子实在不好过。”

  寒千宸说到这里,唏嘘道:“杨武功你有所不知,我那祖父,虽然也是枢密院一个不入流的尅择官,可他占卜算命,堪舆风水,选坟盗墓……

  啊!择墓!是择墓!无所不精,因而名气甚是响亮。那时我家是何等的风光,在东京城里也有三进三出的大宅院,奴仆丫鬟数十人,咱祖上,阔过。

  哎!到了我这一辈儿,就不行喽,名声不显。我常跟我孙子说,我爷爷可厉害着呢,我靠我爷,至少也享了前半辈子的清福。

  你不行,因为你爷爷没能耐,你得靠自己,好好学习祖上传下来的学问吧。等你学成出山,闯出大名头,爷爷我跟着你再享享后半辈子的清福。”

  杨沅赞道:“寒卜官的志向很远大。”

  寒千宸打个哈哈,道:“杨武功你就不要取笑我了,我那老兄弟一个比一个混的好。萧千月,做旧师的,一直很赚钱呐!”

  杨沅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

  寒千宸没有注意他的表情变化,继续道:“我俩岁数差不多大,就连我俩这名字,也是我爹跟他爹商量着取的,我叫千宸,他叫千月。

  我们还有一个老兄弟,叫王长生,也抖起来了。听说前不久他还接了个去倭国建庙的活儿。他说他要去帮着倭人好好改良改良品种。哎,人家这生意都做到国外去了……”

  “嘶~~,寒卜官和萧千月、王长生,是你的老朋友?”

  “怎么?杨武功听说过他们?我们的父辈就是……朋友,我们几个是从小玩到大的。可惜,长大以后,各有各命……”

  杨沅没说自己认识,也没说自己不认识,只是含糊地道:“哦,这两位,确实挺有名气的。”

  寒千宸道:“不是卑职自夸,其实卑职这家传的学问,也是蛮精深的。就比如某一处山川地理,卑职只要登高一望,就知道此处地块是否平稳,是否常有地龙翻身。

  这地面之下,我随意取一坯土,就知道下边是岩石还是暗河,哪里适合动土,哪里不宜掘挖。王长生一直劝我跟着他干,这地上的土木,他是行家,这地下的土石,我才是里手。只是……”

  寒千宸叹息道:“我这尅择官,基本上就算是世袭的了,因为没有人跟我争啊,想争也争不过我这种堪舆占卜的世家。

  虽说它不入流,可那也是个官!只要这大宋江山在,我们家就能一直传袭这份官职,卑职实在有些取舍不下……”

  杨沅听到这里,不禁想起了六人定律,也叫六度分离理论。

  其理论表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

  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他和寒千宸,似乎正印证了这一说话。

  这个圈子,还真小!

  ……

  队伍正往前行,忽然就有人鸣锣开道,更前方则有几个执鞭壮汉,气势汹汹驱赶路人避让。

  杨沅骑在马上看的清楚,就见前方士兵与那执鞭大汉对答了几句什么,便果断避向路旁。

  杨沅和寒千宸见状,也自觉地拨马避向一旁。

  京城所在,大官儿多。

  京县的徐海生徐县令,出门从来不摆仪仗。实在是动不动就碰上一个比他官儿更大的,摆仪仗只能是自取其辱。

  现在看这情形,应该是有什么大官出行。

  不过,前有执鞭大汉,后有鸣锣青衣,这排场似乎太大了些。

  接着,就见一些执枪佩刀的武士出现。

  杨沅可能是因为在杂房见过那些杂役士兵散漫的样子,对他们心理预期不高的缘故,刚刚出发的时候,还觉得他们走起路来挺像那么回事儿。

  可这时有人家的队伍一比,高下立判。

  那肃杀的气势,那由内而外的彪悍……

  再看看自己这三十个杂役兵,简直就是土鸡瓦狗。

  寒千宸惊咦一声道:“是秦相的轿子?”

  杨沅定睛一看,果然,队伍护拥之中,是一辆华奢的舆轿。

  以十六人抬的大轿,轿子之大,俨然一幢房屋,方正宽敞,做工精致,线条挺括。

  轿顶高隆严整,四边垂有横披,轿前有人打着旗帜,上边只有一个“秦”字。

  姓秦的当然不只一个秦桧,但是车上就只打一个秦字,余此再无其他表示,那就只能是姓秦的里头地位最高、名气最大的人。否则,你就是自取其辱了。

  寒千宸道:“秦相自年初就病体不适,如今……这是痊愈了?”

  杨沅心思一转,便明白过来。

  自己这只小蝴蝶,终究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历史。

  在本来的历史上,没有人帮着乌古论盈歌干掉完颜屈行,没有人把国信所连锅端了,也就没有了那封要传入内廷的“家书”。

  一向疲软的完颜九妹也就不会因为被刺激的雄起,一口气拿下秦桧这么多的党羽。秦桧也就不会因此铤而走险……

  现在历史大势正在悄然改变,秦桧想给大宋换个“法人”,所以他就得提前“病愈”。

  不然等到法人在香积寺出了事,缠绵病榻始终不起的秦相却突然生龙活虎起来,跑回朝廷去主持大局,那就未免太引人遐想了。

  这时,前边士兵已经走来报信:“杨队,寒副队,秦相上朝,我等先避让一下。等秦相卤簿过去再继续上路。”

  杨沅想了一想,问道:“今天不是朝会之期吧?”

  那士兵答道:“不是,只因为秦相病愈还朝,官家特意为秦相召开了大朝会!”

  “原来如此!”

  这时,执鞭清道大汉已经过去,鸣锣人走来,看见端坐马上的杨沅和寒千宸,便沉着脸喝道:“下马下马,不懂规矩,那个人,落轿!”

  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独相一十八载的秦桧,自然有这个威权。

  杨沅翻身下了马,和寒千宸一起牵马站在人群中,看着十六抬大轿缓缓而来。

  这是杨沅第二次与秦桧隔“门”相望。

  当然,实际上他是见过秦桧的,只是他迄今都不知道,被他打落一颗牙齿的国信所小吏,竟是秦桧所扮。

  所以,在他的认知里,这是第二次近距离接触秦桧。

  第一次是杨沅做闲汉送索唤时,曾经路过秦桧的赐第。

  杨沅站在街对面,看着那道朱漆大门,想着里边住着一个活的秦桧。

  那时,二人虽近在咫尺,但在杨沅心里,两人之间的距离,却比他后世键盘之下的秦桧还要遥远。

  这一次,他还是站在街边,看着那顶十六人抬的豪华房屋一般的大轿,从他面前缓缓过去。

  可是杨沅心中,却已完全没有了那种“遥远”的感觉。

  杨沅看着那乘大轿,看着轿前高举的“秦”字大旗,就仿佛看到了一块黑板报。

  黑板报上明晃晃的写着: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距高考仅剩47天!爆发吧,小宇宙!

第380章 夜唔

  杨沅一行人赶到班荆馆后,班荆馆的单驿吏便给他们安排了住处。

  日本使节入住以后,如果他们想去哪里,都需要提前出动人马进行清游。

  以这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到时再去通知枢密院出动人马,显然不现实。

  所以杨沅等人才会被派来,就住在班荆馆里随时待命。

  这一次枢密院虽然只是负责外围清游,接待外使以国信所为主。

  但枢密院比国信所规格高高了不止一个层次,所以国信所的人倒也不敢对枢密院派来的人不敬。

  班荆馆是外国使臣居住的馆驿,重点接待的更是金国人,所以班荆馆的建造规格很高。

  杨沅和寒千宸作为正副队长,每人都有一个单独房间,非常舒适。

  一走进班荆馆,杨沅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乌古论盈歌。

  他的命运转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的第一桶金,就是从乌古论盈歌身上赚的,又怎会忘记。

  乌古论家族在完颜亮的治下,如今的处境应该并不好吧,也不知道盈歌姑娘现在怎么样了。

  杨沅想着,对这个性情爽快的北国少女,他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这里,对!坐西南向东北,吉方天医,兑位,益寿延年,多贵人相助。

  啊,唯一美中不足,旁边怎么建了个茅房呢。罢了罢了,一番比较,也就这里方位最吉……”

  寒千宸手里托着个罗盘,念念有辞一番,便走进墙角一处房间,对刚刚入住的两个杂役兵道:

  “你们两个搬去正房那边,就是杨武功的居处旁边,这间换我住。”

  两个杂役兵受宠若惊:“哎哟,寒尅择,我们两个什么档次啊,怎么能住正宅呢。”

  “少废话!叫你们去你们就去。”

  寒千宸把罗盘拢在袖子里,正色道:“叫你们住在杨武功旁边,主要是为了方便杨武功传唤差遣,这是公事,快去。”

  “诶诶,好!”两个士兵求之不得,高高兴兴出了这间角落里的小偏房,搬去正房。

  一边走,其中一个士兵便不以为然地道:“寒卜官整天算算算的,也没见他时来运转,到现在还是个不入流的官儿,他还算个什么劲儿呐。”

  另一个士兵道:“说的是,他还往袖子里藏罗盘呢,谁不知道他连跟老妻敦伦,都要提前算好时辰。”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姿势,他要不要也先推算一番。”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