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239章

作者:月关

  这显然是金兵从城头上用筐缀了人下来,趁夜跑到宋军营盘外,向里面射出的箭书。

  三封箭书一枝被巡营宋兵当场捡到,一枝在次日一早太阳升起后才被发现。

  至于第三枝箭,射到了一顶营帐的上面,直到拆卸营帐时才发现。

  杨沅看到箭书,脸上便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还有九天便是正旦,大宋,即将收复它久违的国都!

  ……

  正旦前第六天,杨棠和那懒朔风献城,杨沅接收汴梁城。

  三天的准备时间,也嫌仓促了些,但杨沅已尽能地让宋军盔鲜甲亮、军容齐整。

  比起当初灵壁大战后,他在宗阳宫前举行献俘礼时,这支兵马的队列稍嫌不够整齐,但冲天的杀气,却丝毫不逊。

  十二门大炮,充当了礼炮,隆隆炮声中,旌旗猎猎,大军入城。

  城头,金国的大旗被扯下,宋国的龙旗缓缓升起。

  其实从三天前杨棠和那懒朔风决定投降,并且最终控制了全城时,就可以易旗了。

  但,杨沅是个讲究仪式感的人。

  他的这个仪式感,当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为了给进城的将士们看,给城中的百姓们看。

  果然,尽管一天前,城中百姓就已知道守城的金军要投降,大宋将光复汴梁,还是因为这种隆重肃穆的仪式感,而热泪盈眶。

  三十多年前,汴梁沦陷。

  今时今日,汴梁城里中年以上的百姓,对这段历史还是记忆犹新的,他们如何不泪如雨下。

  战马嘶鸣,铁甲铿锵,宋军将士排列着整齐的队伍进入开封城。

  金军已按要求,列队投降。

  他们的刀枪,放置在一起,在御街上堆如小山。

  杨沅身穿黑漆顺水山文甲,腰悬长剑,骑一匹乌骓马,宛如铁铸的战神。

  当他的大旗飘扬进入御街两侧无边无沿的人群眼中时,那人潮便呼啦啦地跪了下去。

  “杨丞相!杨丞相,王师回来啦!”

  号啕声和欢呼声交织在了一起。

  此时,金国特使蔡珪的车队,已经到了滑州(滑县)。

  他们于冰天雪地之中,走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赶到滑州时,适逢滑州黄河冰面开裂,由此渡河太不安全。

  这要是走着走着,那一车车的宝物和三个美人儿掉进冰窟窿里,那可真就是叫天不应了。

  因此,蔡珪决定,在此歇宿一晚,明天启程,绕行一段,另择安全道路继续前往开封。

  滑州此时仍在金人手中,蔡珪还不知道杨棠和那懒朔风献城,杨沅已经收复开封。

  次日一早,蔡珪的车队继续启程,这一绕路,便多耗了一天半的时间。

  这一日傍晚,蔡珪的车队抵达了陈桥。

  陈桥驿的驿丞听说有打着金国旗帜的车队自北而来,不由大吃一惊。

  他忙不迭迎出馆驿,蔡珪车队的侍卫颐指气使地道:“我大金国皇帝陛下特使蔡大人驾临,立即准备上好房间,准备饭食。”

  那驿丞惊声道:“皇帝陛下的特使?你们怎么还来这里?

  你们不知道么,开封城,已经被大宋丞相夺下了。”

  “什么?”那侍卫不由一呆。

  驿丞也不敢说他们已经接到那懒朔风派人传讯,说是不日就要派人来此接管。

  生怕这么说惹恼了这金国特使,一刀把他砍了。

  驿丞只道:“你们还是快快原路返回吧,真叫宋军看见了,想走也走不了啦。”

  “本使节就是奉皇帝陛下之命,来求见大宋丞相的。”

  蔡珪从车上走了下来,虽说宋军已经收复开封的消息,让他也大吃一惊,但是倒也不慌。

  反正他就是冲着杨沅来的。

  “安排房间、饮食吧,明日一早,本使就要赴开封城,拜谒大宋丞相。”

  蔡珪回首看了一眼那三辆帘帷垂挂的轻车,忙又嘱咐驿丞:

  “对了,还要准备热水,多准备一些,今晚入住客人中,有三位女子,需要沐浴。”

  明天就要拜谒大宋丞相了。

  这礼物当然要洗白白擦香香,免得入不了那大宋丞相的法眼。

  据说那厮虽然极是好色,眼界却高的很哩。

第920章 几人欢喜几人愁

  杨沅收复开封城后,并没有急着更进一步扩大战果。

  首先,是正旦就要到了。

  在这辞旧迎新的重大节日,将士们也需要休整放松一下。

  对于阶段性胜利的总结、官兵们的封赏,也要及时跟上。

  而且北地天寒地冻,伤兵也要尽快向南转移,能够恢复的更好。

  此外,做为大宋故都,这里被收复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他有一系列的仪式要举行。

  还有就是,收复汴梁之后,整个南京路已经大部落入宋国手中。

  要停下来对于整个南京路的政治、经济、民生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

  南京路如何治理,就是打造一个样板。

  这个样板好赖,会严重影响到宋军接下来继续北伐过程中所面临的阻力强弱。

  同时,这个模板,在一地施行的政策,相当于在做一个试点。

  有什么不妥,可以及时调整,最终完善下来,成为大宋对收复领土的施政政策。

  这不是一位统兵大将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杨沅是丞相,这却是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金国汉地百姓被金人统治后,一直遭受着残酷压迫。

  从十多年前,金熙宗完颜亶实施改革,税赋大幅降低,北地汉民的日子才好过了些。

  现在北地汉人的赋负,是要远远低于南方汉人的。

  不过,简单的只看税率没有意义。

  金国仍然留有奴隶制,大批的汉人无产百姓陆续成为金人的奴隶,是连生命权都无法得到保障的。

  再一个,就是金国的经济发展远不及宋国。

  如此一来,在极低的经济基础上,哪怕其税率要比宋国低的多,也并不意味着民生更好。

  但是,宋国收复了这一地区,只是统治者改变了。

  该地区的经济,至少在目前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因为战争的破坏还有降低。

  所以,杨沅在进驻汴梁后,立即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政令:

  原金国占领军的所有税赋,依旧遵循原制,甚至一些金国独有的税赋予以取消。

  杨沅还趁着占领区金人正唯恐被杀鸡儆猴的心态,正值谨小慎微之际,宣布废除奴隶制度。

  当然,此时废除,很多奴隶还未必愿意呢。

  因为他们无处可去,此时离开主人,大概率会饿死、冻死。

  所以,杨沅只是宣布了这道政令了事,并不强迫执行。

  先从律法上确定它,并且利用这个特殊时机,避免遭到反对。

  等天下真正太平下来,再慢慢施行也就是了。

  另外,金国的税收还是以实物征收为主。

  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落后的税赋形式。

  但就眼下的实际形势看,却是减轻百姓负担的方法,杨沅也一并予以保留。

  北地汉人也并非都是拥戴宋国的,这其中主要是近几十年来出生的汉人。

  他们从刚懂事起,就是在金国治下。

  大部分百姓人家,又不可能有辛弃疾祖父那种时时耳提面命、教育子孙的长辈。

  所以无论是从认同感还是感情上,他们都只会更接受金国的统治。

  他们对于金国妖魔化宣传下的宋国,是持不信任、不亲近态度的。

  而且这种人正当而立之年,是未来北地社会的中坚力量,是足足一代人。

  因此,文教宣传必须跟上。

  这时候,杨沅的大儒加丞相身份,就起了大作用。

  消息传到江南,愿意响应半圣木易召唤的,亦或抱有投机心态的南方士子纷纷响应。

  只不过,他们集体北上,掌握各地宣教权力,正式开始教化宣传,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三天里,杨沅忙的团团转。

  以大宋丞相的身份,代表大宋朝廷和皇帝拜谒太庙,向大宋列祖列宗禀告“收复故都”之功绩。

  虽说神主已经被宋室带去了南方,这个象征着大宋法统重临故都的仪式不可少。

  杨沅又派人去巩义拜祭大宋皇陵,并驻兵保护,开春后修复遭到破坏的陵寝。

  安民告示也及时利用全盘接收的金国官僚系统,宣布于收复区百姓。

  上边不仅详细列示了关于税赋征收、奴隶制度等重大决定,还宣布了减免赋税、整顿治安的一些安定、招揽人心的政策。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