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失去了东北,又与鞑靼交恶,金国的骑兵队伍也大为减少了。
中原地区金国骑兵更少,倒是陕西的金军尚保留着比较强大的骑兵。
因为此地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已经被完颜亮提前调动到了燕京地区,加强京师防务。
这一来,金军就完全没必要对宋国重兵云集的朱仙镇展开攻击了。
他们提前收缩兵力,固守开封城。
做为大宋故都,这里城墙坚固,防御措施完善。
哪怕守城金兵的数量比宋军少数倍,只要粮草充足,也足以坚守至少半年以上。
杨沅的大军在朱仙镇停歇两日,稍作整顿后,就展开了对开封城的进攻。
辛弃疾的骑兵则负责保护己方的后勤补给线,破坏金军可能的粮草运输渠道。
开封黄河段此时已经结冰,倒不必担心金军补给船只从水上来。
宋军水师此时用处也不大了,已经转为后方辎重运输部队。
南京路兵马大总管杨棠和开封留守那懒朔风亲自巡视了城墙之后,才返回他们各自的大帐。
他们的大帐已经从城中前移,分别设在西城和南城的城门楼里。
刁斗声声,正是三军用餐的时候。
低级军官和士兵已经饱餐,中级军官们才开始享用饭食。
军中将士品阶不同,军食的品质和定量也不同。
汉军士兵要低于女真士兵的标准,普通士兵要低于将佐的标准。
但是现在开封城被围,也只有高级将领,案上才依旧有着鸡鸭鱼肉。
看着桌上一只汤汁鲜亮的炖羊腿、一条红烧黄河大鲤鱼时,杨棠并没有指责浪费。
因为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伙食,他走到哪儿,亲军扈从都要相随的。
这些人也没吃饭呢,杨棠用餐时他们也要轮班在一旁护卫,这些肉食大部分也要落到他们肚子里。
“嗵嗵嗵嗵……”
远远的,有战鼓声传来。
这也是今天刮的西北风的原因,否则就连这隐隐约约的战鼓声,在南城也听不见。
杨棠本要站起的身子,一下子又坐了回去,暗暗松了口气。
这是宋军在攻打西门了。
他守的是南门,城下倒还安静。
杨棠就着肉菜和野菜干、萝卜条,大口吃着烙饼,还喝了一碗小米粥。
酒足饭饱,侍卫便端上一杯菊花茶。
这是开封地区的茶饮文化,所用的菊花就是开封地区种植的,算是一种药饮茶。
北宋时期就流行于开封地区,信阳毛尖此时还不入流,士大夫们最喜此茶。
金人入主中原后,本就崇拜中原文化的他们什么都学,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这种茶饮文化。
“派个人去西城看看。”
虽然杨棠对那赖朔风守西城很有信心,还是决定派个侍卫过去看看情况。
一名已经吃饱的侍卫立即戴好风帽,裹紧羊皮袄,沿着宽阔的城墙向西城而去。
“大总管,城下射来箭书!”
一名亲兵抓着一枝摘去了箭簇的箭,匆匆向他奔来。
那箭头的位置,裹着一块羊皮,缠的很紧。
杨棠懒得解那细索,用刀割断,将羊皮取下。
里边有一枚石子增重,此外,还有一封帛书,裹在羊皮之内。
杨棠将信展开,开篇赫然是“子棣表兄台鉴。”
子棣是杨棠的表字,一瞧有人亲切地称呼自己为表兄,而这箭书却是来自敌营,杨棠第一个感觉,就是自己哪个表弟被宋军抓了,又被迫写信要招降自己。
他立即略过内容,先去看结尾署名“妹婿杨沅谨启”。
杨棠的唇角不禁抽搐了几下。
他想起来了,杨沅有位夫人是乌古论盈歌,而他是盈歌的表兄。
所以……
城门楼上下,都是杨棠的亲信。
他们也知道,城下在这个时候射来箭书,十有八九是劝降的。
虽然表面上他们依旧固守着岗位,或肃立、或巡弋,但注意力都不由自主地转向了杨棠。
大总管会接受么?
虽然他们只是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士兵,在史书上甚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但,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金国发展到如今这一步,他们心中也都开始厌战了。
他们暗暗希望,大总管会做出让他们欢欣鼓舞的决定。
杨沅此时,正在西城亲自观战。
城池攻守,所用的手段和器械也就那么几种,所以城池攻防,也没什么特别的战术战法。
它是真正实力的较量,或者更残忍一点说,就是在堆砌人命,拼战斗意志。
当然,现在宋军火炮,有投掷类手雷武器。
这些对于宋军攻城,起了极大帮助,令本来占据了地利优势的金军,其战损率远远高于之前守卫城池的正常战损率。
不过,依仗火炮来破开城门亦或是击毁城墙,还是相当困难的。
城门后面,堆砌着一根根条石,而且是横竖纵横垒在一起的,牢牢堵住了城下后的甬道。
不要说是现在的火炮,就算是未来世界的火炮,也轰不开这样厚重的“石墙”。
开封城墙又宽又厚,而且一旦把哪里的城墙轰开一个豁口,金军用稻草成捆地扔在豁口上,再往上浇水,用不了多久,就冻成冰砣子,充分利用了天时的妙处。
“把所有的火炮集中起来,轰这里,就轰这一段城墙。”
杨沅观察着战况,指着一处已经在炮弹轰击下有垮塌迹象的城墙下令。
“所有大炮集结于此,分两段式轰击,我倒要看看,他们还来不来及得以冰筑城。”
杨沅一声令下,宋军的大炮立即开始集结。
城上,那懒朔风发现了城下宋军的动向,只观察片刻,他就明白了宋军的用意。
那懒溯风立即命令,将城上的抛石机专门瞄着宋军火炮发射。
哪怕砸不烂宋军的大炮,也要砸烂炮架,砸死炮兵,阻止他们集中火力。
与此同时,他又让城下藏兵洞内准备好投掷爆炸物。
一旦城墙垮塌,宋军蜂拥而上时,箭矢的发射密度就不够看了。
但,那些装着铁钉、瓷片的火药罐子,却有一炸扫一片的奇效。
大宋朝廷把杨沅的火器匠人调往临安,却疏于防范,被金人成功劫走,从而使金国迅速掌握了这种犀利的武器。
金人对于火器的开发研究,虽还不及宋军,但是在守城战中,他们却能弥补这种火器技术的差距,让火药同样发挥巨大威力。
宋军如果一味强攻,就算能够拿下开封城,也将付出重大牺牲。
可开封对于大宋、对于整个中原战场上的我军和敌军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它又是必须拿下的。
只要拿下开封,仍在南京路各地鏖战的宋军会士气大振,而金军的斗志将进一步降低。
所以,围城打援、长期围困什么的,都不符合杨沅的战略要求,他必须尽快拿下开封。
这是大宋的首都。
虽然后人把宋分作了北宋与南宋,但宋人从未如此划分,也从未另立首都。
汴梁,从始至终,一直都是大宋的国都。
夺下开封城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杨沅给杨棠写了亲笔的招降信,但他也不能保证,杨棠一定会投诚,更不能保证杨棠一定能马上投诚。
可是从内部攻破这座堡垒,又是夺回都城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攻心战术,还是要用,而且不能只寄望在杨棠一人身上。
“夫子,檄文、露布、谤书、阴简等都重新拟好了,请夫子过目。”
听到那人称自己为夫子,杨沅就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
学生太多,接触机会又太少,他记不过来,但这些学生们可是都记得他的,而且以自己是杨丞相的学生而自傲。
杨沅点点头,从箭楼上下来,带着那个书记官进了他的中军大帐。
一份份传单摆到了几案上。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传单,只是作用各不相同。
之前学生们拟的,太过讲究,像写科举文章似的,词藻华丽,金句频出,洋洋洒洒,气势不凡。
所以,杨沅一语否决了。
文章都是好文章,可你得分是给谁看的啊。
媚眼抛给瞎子看,这媚眼儿再媚,又有何用,还不如娇滴滴一句“官人,不可以~”
于是,在杨沅的指点下,所有的传单全都重新写了。
檄文,这是公开声讨金国罪行、宣扬大宋收复故土的正义性,兼具威慑与招降功能的榜文。
这是给金国文武官员们看的,没问题,你排比了,你金名频出了,你之乎者也了,你长篇大论了,很好。
飞檄,这是给守城的大头兵和城里老百姓看的,简明扼要,一看就懂最好,不需要掉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