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船到黄州,弃船登岸,沿山间小路,穿行至光州。
这一段是大别山余脉,山中穿行,完全可以避开金人的探马斥候。
然后,他就鬼鬼祟祟地赶到了息州。
息州是金军寿春大营的粮草中转站。
息州仓是金国淮西诸军最重要的补给点。
息州做为金军后方城池,兵力驻扎本来并不多,毕竟前方还有大军保护。
因此,大队敌军穿插不过来,小股敌军来了也没用。
但是完颜亮建立了一系列的补给点,准备攻打建康时,这里的驻军还是增加了一倍。
毕竟,这里实在是太重要了。
只不过,邵宏渊“围魏救赵”,同时欲报一箭之仇,放着濠州之围不解,去攻打寿春城了。
金国皇帝就在寿春城中,金人岂敢大意,所以又从息州调走了一部分兵力。
如此一来,息州金兵便又恢复到了原本规模。
息州城墙低矮,城周仅五里。
这城中建有仓廒三十六座,每廒可储粮两千五百石,共计九万石。
不过,正值战时,此处的储粮现在已经达到了十三万石。
不仅正仓、转搬仓、义仓和地窖全部装的满满当当,就连晒粮场上都堆满了粮食。
晒粮城外就是码头,粮食可以由此装船,从淮河直接东运。
李道悄无声息地潜至息州附近,再往前去,这样一支大军的规模就无法瞒过敌人耳目了。
他便让大军藏在山中,制造简易攻城器械。
大军一直歇息到夜色降临,这才悄悄继续前进。
他派出的大量斥侯,去破坏息州烽燧,阻止金兵及时向息州城内示警。
拂晓时分,李道亲率六千精兵,抬着猛火油柜,以霹雳弹、神臂弓手开路,强攻息州城了。
这一战足足打了一个半时辰,重斧手破城,背嵬军先登,息州城失陷。
猛火油柜开始发威,到处喷火。
正仓着了、转搬仓着了,地窖着了……
转搬仓中的大火,又蔓延到了停泊在码头上的运粮船上。
漫天火光中,李道率军一走了之。
他就跟身子后边有猎犬撵着的野兔子似的,逃得一溜烟的飞快。
等到附近驻扎的金兵气势汹汹赶来息州仓增援时,李道早已逃之夭夭了。
息州仓的这场大火,足足烧了四天才被扑灭。
李道顺利逃出息州,再沿大别山余脉的山间小路,翻山越岭返回了他隐蔽运兵船的所在,登船离开。
直到这时候,李道才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份分明就是捷报的战报,派人送去给他女婿杨沅。
杨沅还没有收到他老丈人的战报,就已知道奇袭计划成功了。
因为息州大火,方圆数十里范围之内,谁都能够看的清清楚楚。
探马斥侯根本不需要靠近,仅凭那火势之大,以他们的经验,就能判断出后果有多严重。
事实也和大宋斥侯推测的结果差不多。
息州仓储粮,烧掉了八万石。
剩下的五万石,是金兵竭力抢救下来的。
但还需要从烧成炭的粮灰和灭火的沙石中给筛出来才能用。
“坦夫,兵贵神速,你可以即刻出兵了!”
杨沅接到同舟探子和军中斥侯分别送来的息州仓大火的消息之后,立即召来辛弃疾,对他下达了将令。
辛弃疾的马军司,在接到将令一个时辰之后,就已渡过长江。
此时,杨沅分发各方的命令,也由一个个金牌急脚递送了出去。
完颜亮还想打到建康?
在我的家门口打,不如到你的家门口去耍耍。
杨沅的反攻,全面开始!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杨沅在江甯欢的粉腮上捏了一把,恶趣味地说道:“等本相大捷归来!”
第904章 再临颍州
息州仓被烧,损失惨重。
完颜亮获悉这一消息后,罕见地没有发火,也没有要追究哪一个大臣责任的意思。
完颜亮是个知军事的,他很清楚这件事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遇事最易暴怒的完颜亮,更是清楚,此时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善后,而不是暴跳如雷。
否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完颜亮召集众文武匆匆商议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已做出了决定。
因为事实就摆在那儿,根本也没有什么好取舍的,只有撤兵一途了。
息州仓的粮草损失如此严重,此时还不走,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就是断粮的局面。
真要是到了那一步,那便叫天不应,叫地无门,真就大势去矣。
他们之所以还是商量了近一个时辰,主要是讨论撤退路线。
最终他们决定,从寿春赶往颍州,再从颍州渡淮河,然后经过陈州(淮阳)获取补给,随后前往南京府汴梁城,部署第二防线。
这条撤退路线最短,如果是全骑兵的话,可以在五天内返回。
决定一下,寿春方面便立即开始准备组织突围了。
他们先组织了几次突击战,撕开了邵宏渊的防线,把一些传讯兵送了出去。
正在两淮战场上打的如火如荼的金军部队,接到消息后,立即开始筹措撤退。
撤退也是个技术活,甚至比打胜仗更难。
一个不慎,就会从撤退变成溃退,后果是很严重的。
金军的种种迹象,看在宋军将领们眼中,自然也就明白了金军的战略意图。
尤其是他们也知道了息州仓被烧的消息。
不等上边将令下达,各部宋军就开始准备投入追歼战了。
金军从寿春城突围,强行穿插向颍州,邵宏渊亲率主力阻击作战。
这是完颜亮的主力部队,战斗力还是异常强悍的。
最终他们成功突破了邵宏渊设下的防线,但大量辎重车辆却被迫抛下,被宋军缴获无数。
成功抵达颍州的完颜亮稍作喘息,了解了一下两淮前线上各部金军目前的情况。
随后,他又对两淮各部金军匆匆下达了一些军令,便开始准备渡过淮河。
结果在颍州的淮河渡口,遭遇了宋军水师。
宋军水师上次被林荣跃一番痛骂,还打了两员水师大将的板子之后,就发起了疯。
如今淮西战场上的“制河权”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
只不过,金军南下的主力是陆军,金国水师被打的不敢游弋,只在护送漕船时战战兢兢地露一小脸儿,宋军水师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难得金国皇帝完颜亮要渡淮河北逃,这于淮西水师而言,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错过今日,还有这样加官晋爵的好机会吗?
宋国水师打疯了。
淮河上,金军的浮桥建一次,就被他们破坏一次。
双方连番激战,连淮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及至次日,邵正清、肖逸飞的轻骑兵杀到,在颍州正阳关与水师官兵水陆夹击。
这一场大战,等仆散忽土、萧玉、徒单合喜率兵赶到增援时,大河几已被尸体塞满。
金军全面压上,方才夺回正阳关的控制权,继续搭建浮桥,让完颜亮仓惶北渡。
而此时,率领全骑兵阵容一路急急北上的辛弃疾已在一处野渡,借用一支水师部队的帮助,搭建浮桥,也顺利渡过了淮河。
他急急扑向新蔡,截向完颜亮正要赶去的陈州。
杨沅在派辛弃疾的骑兵先行之后,便带着温泫臣、温世双父子,还有从四川赶来的杨寿部、甘泉部这两支犀利的尖刀部队,渡长江、渡淮水了。
完颜亮前脚离开寿春,杨沅后脚就入住了。
完颜亮前脚离开颍州,杨沅后脚又抵达了。
颍州,可以说是杨沅的一块福地。
当年,他以大宋学士的身分出使金国,就是在颍州城下,当着颍州官绅父老的面,以文官姿态,暴揍了颍州守将孔彦舟。
他由此北上,一路抵达济南,挑唆完颜二王造反,割裂金国南北,开始了他犹如开挂一般的人生。
今天,他又回来了。
颍州官绅父老再一次出城相迎。
这一次没有畜生不如的孔彦舟,但颍州父老,却大抵还是当年那些人。
完颜亮的渡淮之战打的太过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