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擅长伪造文书的肥玉叶,正在抓紧炮制黄旭与诸大臣联手合谋,蓄意陷害杨沅等人的秘信。
说起来,在这一点上,杨沅和黄旭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杨沅也把他想利用这次机会,一举清洗出朝堂的政治对手,全都放在了黄侍郎的密信当中。
只不过,他执行起来,自然是有底气的。
步军司统帅吴挺,在罗克敌、莫龙二人率领内殿直、外殿直、金枪班、御龙直,控制了整个内廷之后,才收到消息。
他立即赶去东华门,亲自坐镇于此,控制了整个宫城以及宫城面的六部衙门。
政事堂里的诸位相公、宰执,自然也是一个也跑不出去了。
殿前司副帅杨泽则立即控制了太学、国子监、临安府等涉及到临安城日常管理和文宣教相关的衙门。
马军司统帅辛弃疾则立即从西溪出兵,加强了临安城防。
都察院停止一切告假和休沐,全员开动。
早就准备好的黑材料和正在陆续补充的黑材料纷纷摆上案头。
还有即将在黄侍郎府上查抄到的新鲜出炉的密信,这些将会形成一道完整的追查证据链。
皇宫内廷,嘉国公主赵宁儿正陪着母后聊天,学做女红。
虽说做为公主,她几乎没有机会下厨洗手做羹汤,更没机会做女红,但这是皇家女儿修养的必修课。
你可以不做,但你不能不会。
谢太后看着女儿绣的荷包,针脚细密,上边的鸳鸯还是用的极高妙的杭绣手法,不禁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便有内侍在外面唱面:“太皇太后驾到~”
谢太后倒是常去太皇太后宫里请安,但太皇太后主动来她这儿的事,却是极少的。
忽然听到太皇太后到了,母女俩十分惊讶,连忙起身相迎。
吴氏走进门来,关切地道:“你身体不好,就不要起来了。”
谢太后一愣,不明白婆婆为什么这么说。
两下里一对话,吴氏顿时知道出了大事。
若非如此,官家绝不会把她诳出慈宁宫,让她赶来皇太后处。
吴氏立即遣派内侍,回慈宁宫一探究竟。
等那内侍连滚带爬回来报信时,杨沅早已“缚龙在手”,内班直的禁军士兵都开进后宫来了。
吴氏听那内侍结结巴巴地说明了情况,一屁股就坐到了椅上,失神不语。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啊!”
谢太后慌了:“不是一直都好好的么,惇儿怎么会做出这样的糊涂事来。”
谢太后再没见过世面,也知道皇室一旦被推翻,整个皇族的凄惨下场。
尤其是皇族中身份最敏感的那群人,谁不是死的不明不白?
谢太后惨白着一张脸,看向太皇太后吴氏。
她也清楚,太皇太后对杨沅一向比较好,和杨沅的妻子鹿溪,走动的更是密切一些。
再加上太皇太后在整个大宋的崇高威望,或许此时只有太皇太后豁出这张老脸去,才能让事情有所转机了。
但吴氏立刻破灭了她的幻想。
吴氏也知道杨沅很敬重自己。
但事已至此,什么情面、什么私人情份,全都没用了。
如果在慈宁宫被擒的是杨沅,杨沅的下场就是人头落地。
杨沅的妻、子全家人,最好的结局也是流放,然后因为饥饿、疾病或其他原因,死的死、亡的亡。
这个时候,那点脆弱的交情,还有用么?
不等谢太后出言求恳,吴氏便已冷笑一声,闭上了眼睛。
“咱们赵家,连续两任皇帝啊,两任皇帝,都要杀他,你让老身,还有何脸面找他说话?”
谢氏听了,不由讪然闭嘴。
吴氏闭着眼睛,轻轻摇了摇头,惨然道:“既然嫁进皇家,享了皇家的尊荣富贵。
那么,有了事情,也别抱怨,要杀要剐,坦然受之吧!”
谢氏听的身子一颤,失声道:“太皇太后,你……你是说,燕王会杀了咱们吗?”
吴氏心很累,她已经不想说话了。
可在谢氏看来,太皇太后不否认,那就是承认了。
自己马上要迎来的,将会是一杯毒酒还是三尺白绫?
谢太后身子晃了一晃,惊骇之下,一下子晕了过去。
吴氏依旧坐在椅上,闭目不语。
如果马上就要迎来灭族之灾,现在晕不晕救不救的还有什么意义?
赵宁儿和太监、宫女,手忙脚乱地把母亲抬进寝宫,放到御榻上。
赵宁儿抿了抿唇,便问那报信的内侍:“燕王殿下现在何处?”
得知杨沅此刻仍在慈宁宫里,赵宁儿深深吸了口气,便毅然走了出去。
第891章 小公主驾到
此时的慈宁宫,俨然变成了勤政殿。
甚至,比勤政殿日常之下的状况还要繁忙。
一道道关乎内外的命令、消息,不停地传来传去。
殿前司的消息、步军司的消息、马军司的消息、枢密院的消息、都察院的消息、皇城司衙门被吴挺围困的消息……
小皇帝赵惇就在一旁看着。
因为,有些命令,杨沅还需要这位皇帝的亲笔批示。
看着看着,赵惇忽然发现,朕为什么会如此愚蠢?朕为什么会如此天真?
燕王已经拥有了如此庞大的力量,朕是怎么想的,居然妄想干掉他!
朕居然妄想只要干掉了他,如此庞大的力量就会乖乖被朕缴纳,接受朕的裁决?
杨沅因为早有腹案,安排起来有条不紊。
他甚至在这个时候,就当着皇帝的面,对于临安城外的一些地方,做出了安排。
张嘉诠暂掌尚书省,郑则名控制京城内外一切转运事务,沿海制置使、水军大都督林荣跃,立即将战舰开进长江……
杨沅甚至当着小皇帝的面,给建康留守张孝祥写了一封信。
而那封信的后面,就附上了从黄侍郎身上的缴获的,他摹仿杨沅笔迹,伪造的可以株连张孝祥的密信。
赵惇只看得失魂落魄,面如土色。
杨沅不可战胜的念头,就此镌刻在赵惇心头,再也挥之不去了。
终于,忙过了一阵,得了些喘息的机会。
杨沅放下笔,端起茶来,长长地吁了口气。
一见赵惇坐在旁边,泥胎木塑一般,杨沅微微一笑。
他没想杀了赵惇,更没想废了赵惇。
赵惇就是他废了赵愭扶上来的。
现在他若废了赵惇,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再者说,连废两个皇帝,那他就再是满腹的委屈,也没法洗了。
放眼整个历史,但凡有这么一个权臣做过这些事,那他不奸臣谁奸臣?
就算是他的子孙,都不好意思替他这位老祖宗洗白。
不过,赵惇有脑疾的毛病,这一回也瞒不住了。
杨沅也不想瞒,甚至还要帮他宣扬一下。
一个有了脑疾的皇帝!
这个标签烙印上去,试问从此以后,还有哪个大臣会脑残到去拥戴他,而和燕王作对?
杨沅已经想好了,他要让二大王赵恺参政。
如此一来,就能最大程度地安抚住大宋的份量在心中仍比他杨沅贵重的人群。
二大王参政,辅佐天子,似乎……随时可以取而代之。
这根胡萝卜吊在那里,二大王赵恺就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皇帝随时可以不是皇帝,且又有脑疾在身,那就无人可用,那么赵惇就只能任由他摆布。
这是目前对杨沅来说,最好的安排。
杨沅没有再考虑赵璩。
赵惇准备动手那一刻,赵宋皇室和他的情分就彻底没有了。
从此以后,赵璩只是赵璩,和他是不是赵宋的晋王,无关!
杨沅不会伤害鹅王,也依旧会保证他的逍遥依旧,
但事已至此,已经破灭了杨沅最后的心软与天真,
从这一刻起,他要铺垫踏上帝王之路的阶石了!
刘大壮踮着脚尖走了进来。
这步伐,是他刚从宫里的内侍太监们身上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