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160章

作者:月关

  通过地下通道,潜往后山的秘道,也早有心腹家人守住出入两端。

  不过此时虽然已经确定大局已定,鹿溪也没有放松警惕。

  她依旧默默戒备着,直到杨沅带着杨泽,在数百骑扈兵的护送下,返回仁美坊。

  李仁孝破防了。

  他从梯子上下去的时候,一脚踩空,扭伤了足踝。

  扭伤了足踝的李仁孝,一瘸一拐骂骂咧咧的回了花厅。

  今儿任沐妍和罔云湄的胃口大开,早晨一个多吃了半碗粳米粥,一个多吃了一颗糖心蛋。

  杨沅是忙里偷闲,回来一趟的。

  一则是带杨泽祭祖,之后杨泽要去配合吴挺,守卫皇城。

  二则,也是回来向亲人家眷们报一个平安。

  他知道,不看到他的人,哪怕家里人得到了消息,也不会放心。

  不过,此时善后,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他参与,杨沅是离不开太久的。

  杨沅与家人见了面,又带杨泽去祖祠祭了祖。

  等杨泽哭的两眼红肿地出来,便向二哥告辞,带了一队亲卫赶赴皇城城门,去见吴挺了。

  杨沅这些家眷可不是花瓶,且不说内记室里出谋划策的,同舟会里身手高明的,便是鹿溪这位小厨娘,此时也有着莫可替代的大作用。

  且不说有这位主母坐镇,家宅才稳,她还关系到临安这段时间里,于百姓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民生。

  京城这场大乱,至少在几天之内,是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影响的。

  而这种影响,势必影响京城的日常供应。

  上百万人口的庞大城池,每天的日用消耗何等巨大。

  要维持京城的正常运转,有太多事情不是刀剑可以解决的。

  一个只懂得破坏,不懂得建设的莽夫,也无法真正掌控这座城市。

  而鹿溪一直掌握着杨家的经济大权,这时在临安城百万人口的日常所需方面,她就要配合临安府做大量事情。

  而且此时,很多事情由官府出面,远不如由她这位小食神出面,更能稳定人心、维持运转。

  现在的情况是:杨沅清君侧成功,在京奸党全部束手就缚。

  而且这一切,都是打着皇帝的名义来进行的。

  晋王赵璩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但仍昏迷不醒。

  赵愭还有他存在的价值,人虽然已经被软禁起来了,但皇帝这个身份,暂时仍然是属于他的。

  可是,换皇帝的一系列事情,现在就得开始了。

  有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支持,杨沅换皇帝的想法,便具备了法理上的合法性。

  不然的话,他虽也能操作成功,但以臣子身份废立皇帝,无论怎么洗,终究是不清白。

  但,这也不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点了头,就一切顺畅、毫无后患的。

  这只是说,从法理上,具备了废立皇帝的合法性。

  诸多大臣需要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吧?

  他们现在可只知道皇帝同意清君侧了,还不知道要换皇帝。

  而且,赵愭是赵瑗的皇长子。

  赵瑗登基之初,虽然没有马上立他为皇太子,可实际上就是拿他当皇太子的。

  所以对这位皇长子,是不同于庆王和恭王两位皇子的。

  比如说,婚姻。

  赵愭现在没有立后,只立了一些妃嫔。

  上次选秀女,进入终选的三十七名秀女,除了一个李凤娘,全被赵愭纳入了后宫。

  其中高阶妃嫔只立了两人,一个被册立为德妃,一个是册封为淑仪。

  其余都是九嫔之下的低阶妃嫔了,美人、才人、红霞帔什么的。

  而现在主持后宫,实际执行皇后权柄的这位德妃,姓钱。

  钱家在钱塘,根基实在是太深了。

  深到哪怕是赵构立临安为行在,在此实际建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底蕴也远不及钱家。

  如今要废皇帝,才跟了皇帝一百多天的钱家女就要成为事实上的“废后”。

  你老赵家这不是耍我们老钱家吗?

  所以,一定得找到一个妥善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诸如此类,需要平衡考量、进而解决的事情太多了。

  这些事情不解决,一旦赵愭退位,势必埋下大量隐患,说不定哪天就要爆雷。

  而且所有这些事情,不可能越过此时实际控制了临安城的燕王杨沅去决定。

  因此,只是匆匆回了趟家,杨沅便匆匆赶去了皇宫。

第860章 说服

  “大王,这是刚刚整理出来的佞臣名单,您看是不是即刻发付大理寺予以定罪啊?”

  杨沅暂时把政事堂当成了他的办公之所。

  政事堂在皇宫里,前朝后宫,所以他就在前朝办差。

  几位宰执也还在政事堂里做事,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很多事情都是耽误不起的。

  但,事关“清君侧”的一切事务,那当然是避不开杨沅的,他不点头,便不可能进行处置。

  官家此时还没有下“罪己诏”逊位禅让,皇位究竟谁属,在赵璩醒来之前也不会定下来。

  所以,杨沅现在也不确定自己接下来的身份。

  如果赵璩不肯做皇帝,他就当仁不让,必须做摄政王了。

  如果赵璩愿意接下这个烂摊子,那他就无所谓。

  所以,杨沅现在也没有被“委任以”任何职务。

  杨沅也不愿意让一个马上就要逊位的皇帝来给他任命职务。

  但他事实上,如今已经是大宋的摄政王了。

  杨沅接过名单翻了一翻,提起笔来“刷刷刷”就是一道道凌厉若吴钩的笔划挑了上去。

  “在京的,明日处斩!”

  杨沅一句话,那政事堂里行走的勾当官“刷”地一下,脸都白了。

  “一……一个都不留吗?”

  他有想到燕王会杀人,但应该只挑几个“首恶”斩首才是道理,哪有全砍了的道理。

  杨沅也知道,这些东宫属官并不是个个都罪该处死,但他就是要从重、从快处理。

  审不是不可以,可是审的过程,势必纠扯出一大堆的麻烦。

  这些人都是身上打着明晃晃的“东宫”烙印的官员,可东宫系只有这些官吗?

  有多少官已经见风使舵,投效了东宫系?

  这两年来,朝中派系丛生,又会有多少人会利用这个机会攻讦政敌、排斥异己?

  到最后可能死的没有这么多了,却会把朝堂彻底破坏,给他丢下一地鸡毛。

  到那时,没个五七八年,恢复不了元气。

  杀了这些人,能安更多人的心,也能让很多想利用这件事大作文章的官员,息了非份之想。

  而且,东宫系的人但凡活着,影响力就不是那么容易削除的,后续总有各种麻烦。

  杨沅也是尸山血海里趟出来的人物,何惧几条人命。

  那些庙堂诸公,因为立功心切,轻率一个决定,便把九万余青壮年葬送在陕西,谁去为那九万条人命如此震惊过?

  区区数百人,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杨沅去青州的时候,那儿还有两万余义军,虽然其中遣散了许多,可剩下的仍有六千余人,最后成功来到临安的才多少?

  两千多人呐!

  杨沅冷笑一声,挥袖道:“怎么一个不留了?不是还有一些,正在各地任职的吧?”

  杨沅道:“告诉吏部,那些在册而不在京的,全部免职,归隐田园。你看,这不就有留下来的?”

  那勾当官捧着杨沅批示的名单,失魂落魄地奔了刑部。

  不需要大理寺审了,刑部直接执刑吧。

  “大王,昨日京中有泼皮无赖趁乱抢袭、杀人、奸淫,现已抓到……”

  “全部押去各十字路口,枭首示众!”

  杨沅不等他说完,便是一声令下。

  于是那位政事堂行走,也捧着数百条人命,心惊胆战地溜走了。

  “大王,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钱端礼到了。”

  “请进来!”

  杨沅立即搁下笔,整理了一下衣冠。

  户部侍郎兼枢密院都承旨钱端礼刚刚走进签押房,就见燕王迎了上来,笑的跟天官赐福似的。

  钱侍郎一看,心中登时警铃大作。

  这燕王笑的如此不怀好意,他想干什么?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