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156章

作者:月关

  宗阳宫前这一片,铺的是极坚严的平整青麻石。

  那脑袋重重地摔在青麻石上,登时就摔烂了。

  这一下子,唬的旁边几个国信所探子怪叫一声,便倒纵开来。

  辛弃疾动手的时候,杨泽和杨寿也动手了。

  杨泽拳脚功夫如何,不得而知,但杨寿的拳脚功夫可是极厉害的。

  不过,他习的军武功夫,用兵器用惯了,有兵器为啥不用?

  所以,他比辛弃疾慢了一步。

  他先冲到旁边挂了花灯的一辆牛车软轿前,“嗤啦”一声扯下轿帘儿,就从中摸出一对香瓜大的铁锤来。

  而杨泽几乎几时从车底抽出一杆大枪来。

  这两个杨家将,一个使枪,一个使锤,便随辛弃疾冲去。

  那队官兵就是劫后余生的三千游骑兵将士。

  这种大头兵受了冤枉,性急的就能兵变。

  但大多数人没有人牵头,也只能骂爹骂娘的发泄一通了事。

  可是只要有人带头,那就是一群不管不顾的莽撞人了。

  如今辛弃疾、杨泽、杨寿已经冲上前去,他们立即发一声喊,纷纷掣出刀枪,便往前冲去。

  那个拦路的校尉刀才拔出一半,就被劈砍捅刺的成了筛子,浑身飙着血,瞪大双眼倒了下去。

  “朝有奸臣,上欺君,下压民,祸乱社稷!

  燕王杨沅,以死清君侧,闲杂人等闪开!”

  杨沅这句话,是在人群中喊出来的。

  他要的就是让百姓们听见,百姓们听见了,就能传出去。

  杨沅说着,已经大步向宗阳宫下走去。

  吴幼瑶握着降魔杵,椿屋小奈拈着手里剑,一左一右,紧随其后。

  “燕王?”

  “燕王回来了!”

  人群中一阵惊呼。

  宗阳宫下,正要冲上前来的禁军士兵和皇城司的亲事官们脚下不由一顿。

  这禁军中不少人,都是跟着杨沅参加过灵壁大战的。

  而皇城司里,杨沅的名号也甚是响亮。

  杨沅的大哥是皇城司的人,杨沅不仅一身功勋无人可以比拟,还爵至王位。

  这自然要被皇城司的人当成自己人拿来吹嘘卖弄。

  忽然之间,因为失陷北国而朝中不作为,让他们为之愤懑不平的燕王杨沅出现了。

  他们的思维上一时间难免转不过弯儿来。

  倒是国信所的人不在乎你什么杨沅什么燕王,

  可是只靠他们,如何抵挡得住辛弃疾、杨泽、杨寿三个杀神?

  杨沅大步而入,踩着一地的鲜血、碎尸、烂骨。

  他根本无需旁顾,更无需动手。

  偶尔有从那三个杀神还有一队游骑兵手中逃出来的漏网之鱼,也被小奈的手里剑干掉了。

  再有命大的,不是还有梵清小师太超渡呢么?

第857章 燕王归

  宗阳宫城楼耳房里,太皇太后的声音压的很低,但是说不出的愤怒。

  “赵愭,你怎能如此狠毒!”

  赵愭脸色大变,却还强自支撑:“祖……祖母大人说什么,孙儿……听不懂。”

  “你听不懂?我真恨不得杀了你!”

  吴氏一把揪住赵愭的衣领。

  如果不是数十年宫闱生活,养成了她足够的克制力,她此时真要弄死赵愭了。

  “你可知,若非晋王相让,这皇位原落不到你家!你竟要弑叔,你让老身如何容你?”

  “杀,杀啊!”

  外面忽然传来一声咆哮,旋即惊呼声、呐喊声纷纷传来。

  吴氏一愣,难不成百官也看出晋王是被皇帝动了手脚,竟而发生了变乱。

  吴氏一时间顾不及赵愭这个逆孙,立即就想出去一探究竟。

  两个少年从外边仓惶跑进了大殿,大叫道:“不好了不好了,皇兄,有人叛乱,杀……杀进宫来了。”

  叫喊的是庆王赵恺和恭王赵惇,赵愭的两个兄弟。

  他们俩代表官家正在外面逐桌敬酒慰问百官。

  听说晋王叔出事,赶回来时吴氏已经命人封锁了门户,除了太医,不许任何人进来。

  他们两人便停在楼外了。

  这时忽然有人杀上城来,二人大惊,这才顾不得祖母的懿旨,强行闯进来禀报。

  皇太后谢氏和嘉国公主赵宁儿闻言也是大惊失色。

  谢氏道:“什么?何人谋反?”

  这时,吴氏也急急从耳房里出来,赵恺慌忙摇头道:“孩儿不知,他们……他们正往城头杀来!”

  吴氏一听,立即就往城门楼外赶去,到了门口,顺手一抽,就把一名禁军侍卫肋下长刀拔出,握在了手上。

  城门楼下的战斗异常激烈。

  虽说杨沅名声在外,可是再往城头去的守卫官兵,都是常年随侍御前的亲卫。

  不管是从忠心还是他们的立场,都只能立即拔刀抵抗。

  只是,架不住辛弃疾、杨寿、杨泽一个比一个猛。

  而且,这三人,长兵器、短兵器、重兵器,全了。

  根本没人能挡得住他们三个人的战斗组合。

  城上的文武大员们眼看着杨沅跟在三个猛人后面,宛如闲庭信步,都不由得呆了。

  包括萧毅然、卢承泽、范成大、虞允文等挚友。

  本来大家都很悲观地认为已经失陷于金国,再也不可能回来的那个人,回来了。

  不仅回来了,而且他回来的第一次亮相,居然是这般情景。

  他要干什么?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用猜了。

  因为,更多的兵,跟在杨沅的身后,冲上了城头。

  杨沅在龙山渡船头上对他们的一番耳提面命没有白费。

  他们还真记住了。

  “诛奸佞,清君侧!诛奸佞,清君侧!”

  清君侧这词儿,从春秋时期就有了。

  百官一听,哪还不明白杨沅是要干什么。

  楼忘臣、赵谌等东宫属官顿时色变。

  燕王要清君侧,清的是谁?

  除了他们,还能有谁?

  不过……

  杨沅有多少人马?

  他能成功吗?

  赵谌站在人堆里,眯着眼睛看了看杨沅,不由自主地想。

  刚刚,赵璩中毒倒下,他只觉身心舒泰,很是畅饮了几杯,此时全都化作紧张的汗水,湿透了衣衫。

  杨沅这时候自然顾不及和他们寒喧,这种突袭式政变,唯一的关键,就是迅速控制住皇帝。

  杨沅抬眼,便往城门楼处望去。

  他看到,太皇太后吴氏,提着刀怔立在阶上,小皇帝赵愭,正骇然站在太皇太后身边。

  杨沅眯了眯眼睛,便举步走过去。

  吴幼瑶和椿屋小奈亦步亦趋,辛弃疾、杨泽和杨寿三人,则领着兵,立即对城头文武大臣形成包抄威慑之势。

  “燕王,你要做什么?”

  太皇太后厉声喝问。

  她是陪着赵构经历过苗刘兵变、淮西兵变和吕张复辟的。

  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倒是不怕。

  她有意喊出“燕王”的爵号,也是为了提醒杨沅,你是大宋之臣。

  杨沅止步,向吴氏恭敬地拱了拱手,很礼貌的中气十足地道:“臣,要清君侧!”

  杨沅当然不带怕的,赵构就死在他手上,秦桧也是,万俟卨还是。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