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她原来的打算,的确是掳走几个大匠了事。
她和新金隔的太远,就算成功掳走很多火器匠人,也无法顺利带回新金。
汤道生见百里冰态度有些松动,又坦诚地道:“现如今,实力最强的是宋,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就是宋。
多弄走大宋一个人,大宋就弱一分,我金国处境就好一分。这笔帐,我们还是算的清楚的。
至于我们金和新金,掌握了同样的技术,不过依旧是现在的局面罢了。
这,就是本座与你合作的诚意。”
“好!”百里冰珠唇微抿,放下了茶杯。
“这码头上所有的餐饮,现在都被我的人控制了。他们登船之后,很快就会酥软无力。
我的人会操控船只,驶向北岸。善后事宜,就交给你了,汤道长。”
“大宋野心勃勃,金与新金,如今是唇亡齿寒。
百里姑娘放心,我‘血浮屠’会与‘仪鸾司’同舟共济,精诚合作的。”
汤道生微笑说罢,以茶作酒,向百里冰遥遥一敬。
……
鉴于西夏的特殊形势,杨沅实际上采用的是“以夷制夷”相类似的办法。
原西夏皇族拓跋氏,是必须要打压的。
但打压要有度,不能逼反了他们。
要给拓跋氏留下生存的希望,否则拓跋氏退无可退,势必死战。
因此他和拓跋黑衣促膝上谈,分析利害,向朝廷请旨,嘉奖拓跋厚和拓跋黑衣,使拓跋氏各部落有所寄托。
与此同时,他大力提拔、重用有功的任氏,以及原本受到拓拔跋排挤打压的刘氏、王氏等大氏族。
这些氏族是因为西夏归了大宋,才能顺势崛起受到重用的。
他们的利益,来自于从拓跋皇室的攫取。
这样一来,势必要更加忠于大宋,才能保住所有。
而与此同时,拓跋氏保留了相当大的实力,又让他们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和牵制。
这是杨沅煞费苦心,为西夏谋划出来的局面。
在此期间,也确实有些小部落之间,因为利益的重新划分,产生了磨擦。
可是这种磨擦,是原本在西夏国内也时常发生的事。
因为牧场草地的界限不清、因为一些部落间的私怨等等,时而发生的械斗。
但是在赵愭眼中,这就是杨沅仓促收复西夏,未做经营又贪功冒进,急趋陕西留下的隐患。
那么他采用的办法是什么呢?
拓跋氏是原皇族,势必不能重用。
任家、刘家、王家这些大氏族,是杨沅拉拢过来、扶持起来的,也是不堪重用的。
赵愭决定,大派流官!
第837章 赵愭的野望
从潼川路送往临安的七百多名火器匠人被劫了。
这个消息传到临安,赵愭大发雷霆。
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楼忘臣劝解道:“官家,那就由临安军器监负责研发就是了。
之前,潼川路经略安抚使不是把火器和火药制造图纸都送来过京城吗?”
“对对对,有了图纸,没有精于此道的匠人,也就只是稍慢了一些。”
赵愭松了口气,马上吩咐道:“立刻集中临安附近三百里内各军器监精熟匠人,都到临安军器监,一起研发火器。”
小皇帝的旨意迅速颁布了下去。
赵愭重重地坐在御椅上,捏了捏有些胀痛的眉心。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怀疑是杨沅不甘心大权旁落,所以主导了这一切。
但是随后鄂州方面就把详细经过呈报了临安。
现场遗下的金人尸体,足以证明,这的确是金国人的手段。
可恶啊!
西夏人在我大宋的火器上吃了大亏,金人在陕西多处城池是被我大宋的重炮轰开的,金人岂能不重视火器技术?
他们自然会不计代价也要拿到它,朕怎会如此大意!
楼忘臣瞟了赵愭一眼,恭声道:“消息说,金人以商贩、码头力夫、乘船经过的出家人等各种身分,在匠人们乘上官船,准备东行的时候,对押送官兵发动了袭击。”
楼忘臣顿了一顿,道:“官家,鄂州地面上,竟然同时出动了这么多的金国奸细,身份形形色色,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李道,他难辞其咎啊!”
“不错,在李道的地盘上,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李道是干什么吃的?”
赵愭目光一厉,新仇旧恨同时涌上心头。
“传旨,李道治理地方不力,致使金国奸细肆虐,掳走诸多匠人,夺其中侍大夫、武胜军承宣使,鄂州御前诸军统制之职,改任为……荆湖北路副总管。
荆湖北路副总管,比鄂州一路的都统制官要大。
可是,当官当副,吃菜吃素。
这就是袜子变手套,位置上升了,用处却变小了。
和他把杨沅封为川陕暨陇右宣抚使一样,一种明升暗降的手段。
楼忘臣一喜:“官家,那鄂州都统制一职……”
赵愭微微一顿,道:“由鄂州副都统制权代其职吧。”
赵愭看了楼忘臣一眼,敲打他道:“你资历太浅,而且没有带过兵、没有打过仗,骤然得此高位,没有人会服气的。”
楼忘臣心中失望,却谦逊地低头道:“是,臣只是着急壮大忠于官家一人的力量。这朝野中,对官家您不以为然的,终究还是太多。”
“慢慢来,朕不是不懂隐忍的人。”
赵愭冷笑一声,转向楼忘臣,神色缓和了许多。
“朕已派人通知新金,务必于四月一日对鞑靼人发起攻击。朕会命令陇右任得恭,出动西夏军,也于四月一日,北上讨伐鞑靼。
否则,朕会从此断了新金之援!”
赵愭道:“牧族习性,二月母马受孕,四月幼驹降生,五月剪取羊毛。
另,每毁草地十库存,便会烧去三头牛犊和五只羊羔的饲料。
四月发兵,讨伐鞑靼,烧其草场,剿其子民,鞑靼必将损失惨重。
如此情形下,鞑靼人必然无暇助金作战。
到时候,朕会派你去陕西,朕希望五月的时候,就能听到你为朕光复长安的消息。”
楼忘臣激动万分,连忙跪地,恭声道:“官家英明,臣愿为官家效死!”
……
那些成熟匠人虽然被金人掳走了,但是宋国这边有杨沅之前送到京城的图纸,召集了京城地区擅长火器制造的匠人,也能依样画葫芦。
已经见识到了火器之利,大宋这边自然是要把它用起来的。
只不过,且不说仓促制造,缺少熟练工人和熟练流程。
而且热武器远比冷兵器娇贵,所以制造出来的武器故障频发。
而且,他们有杨沅送交京城的早期的火器版本图纸,却没有一系列的使用操典和注意事项。
这个年代,没有多少士兵识字,甚至很多大将也不识字。
这些制造和使用环节的注意事项、操作流程,都需要大匠们言传身授,手把手的教。
可是,现在这一环节缺失了。
杨沅的两支王牌军疯魔军和火器营,也因为和杨沅的关系过于密切,属于杨沅的绝对心腹,遭到了冷处理。
其中疯魔军被划为厢军,守叙州城去了。
甘泉的火器营原本就是潼川府路各团练兵中抽调出来的,现在也打散还回了团练中去。
当然,如果这些人可用,赵愭派出的将领们也未必就短视到这种地步。
如果怕掌控不住,把将领和军官都撤换了就行了,完全不必把所有的兵也都处理掉。
当初岳飞的兵就是这么处理的。
只要把将领和军官来个大换血,普通士卒们拿去充入步军、马军、殿前司这样三衙禁军的要害部队,皇帝都不担心。
问题在于,他们没钱。
或者说,他们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去供养这样两支吞金兽般的精锐部队。
反正疯魔兵和火器营加起来一共也不到六千人。
区区六千人,何足为虑。
其实在本来的历史上,辛弃疾归宋,任职于地方后,曾经创建过一支飞虎军。
这支飞虎军,和现在杨沅所建的疯魔军非常相似。
他也是征募了一群亡命之徒,以严苛军纪约束,以丰厚的犒赏激励,打造出了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兵马。
这两千人的兵马,史载“费钜万计”,“竭一路民力”以养之。
当时也是朝廷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养兵,“及辛弃疾之来,办置飞虎一军,欲自行赡养,多方理财,取办酒课,乃始献议于朝,悉从官卖。”
当时辛弃疾所用的办法,就是朝廷按正常军队的供给拨款,缺口他自己解决。
因为这支部队是他用来围剿湖匪山贼、保障地方平安的,所以向当地士绅募了款。
他又军队经商,开建筑队、开酒楼等,把赚来的钱投入这支军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