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他们最终向皇帝递上了建议:
朝廷尽快拨款,在川峡四路开始募兵。
做好让吴挺回利州的准备。
控扼陕西门户的宋军随时准备收缩汉中。
而杨沅这边,已经迅速同移师兰州的吴拱取得了联系,并且命令增援的杨沅部骑兵队伍抵达预定州城后,立即赶来凌度山下,和他的步兵主力汇合。
于此同时,刘锜部在获得大量给养之后,也开始整顿残兵,重新编制。
两军至此,目前的总兵力约七万余。
缴获的大批西夏战马,也被刘、杨两军瓜分一空。
杨沅和刘锜、吴拱两位帅臣是平起平坐的关系,彼此间不存在节制或上下从属的关系。
因此有什么战略意图,只能商量着来。
好在刘锜老将军就在身边,杨沅随时可以和他进行沟通,倒是吴拱那边,需要军马快驿不停往返,沟通起来比较吃力。
尤其是吴拱那边的监军赵婒,在获悉战况发生逆转,侧翼威胁不再后,他心心念念的就是立即挥师西进,夺回凉州、甘州,继续西线作战计划。
他失去的,从他手中再夺回来,战后叙论功过,他才有话可说。
有他掣肘,使得吴拱与杨沅、刘锜的沟通协调很不顺利。
与此同时,杨沅也派人回去,命令向这里传运军需。
自从控制了这个贸易大市场,缴获了物资无数,很多给养,暂时都无需从后方运来。
但是这一战,杨沅的火器弹药消耗几乎殆尽,却是需要从后方补充的。
这时候,拓跋黑衣等一部分残兵败将,已经逃到了应理、韦州一带。
随后拓跋黑衣便亲自赶往兴庆府,向西夏皇帝请罪。
逃回应理、韦州一带的西夏军,满打满算也不到一个半军司的兵力。
如果逃去凉州一线的西夏军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数量,那么就等于凌度山一战,西夏军足足损失了三个军司的精锐战兵。
西夏皇帝李仁孝闻讯大惊失色,立即请国相任得敬入宫议事。
“国相,这位是朕的族弟,拓跋黑衣,曾长期潜伏于宋,了解宋国情形。
凌度山一战,他是亲身经历者,详情如何,国相可以听他说说。”
李仁孝说罢,任得敬就把目光投向了拓跋黑衣。
拓跋黑衣面对着这位权倾朝廷,已经凌驾于西夏皇帝之上的国相,心中很不舒服。
但是现在大敌当前,西夏是绝不可以和这位掌握了大夏国大半权力的任得敬再发生内讧了。
于是,拓跋黑衣便一脸恭敬地向任得敬介绍了凌度山战役的详细情况。
“你说,宋军拥有了一种威力很强大的武器,可以发生剧烈的爆炸,不仅杀伤威力惊人,而且剧烈的爆炸声,会让军马惊恐逃窜?”
任得敬眯起眼睛,看向拓跋黑衣。
拓跋黑衣被他有些阴柔的目光看的有些不太舒服,只是沉声答应一声,又把他在战场上所亲历的一切,以及从其他西夏军那儿了解来的情况说了一遍。
西夏皇帝李仁孝听的又惊又怕,惶然看向任得敬。
不过,这位国相对于这种新鲜出炉的火炮,却没有什么震惊之色。
他若有所思地想了许久,才把目光重新投向拓跋黑衣。
“拓跋黑衣,你和这个杨沅非常熟悉,他的情况,和本相再好好说说,要事无巨细。”
拓跋黑衣对于任得敬的要求,感觉有些奇怪。
不过,战局扭转的关键,就是因为杨沅,国相要再了解仔细一些,也是很合理的要求。
于是,拓跋黑衣就把杨沅的情况仔仔细细地对任得敬说了一遍。
任得敬听的非常仔细,听罢之后,他闭上双目,久久不语。
李仁孝实在按捺不住了,忍不住轻咳一声,道:“国相,我大夏危矣,国相可有却敌之策?”
“啊……呵呵……,杨沅……”
任得敬忽然张开眼睛,意味莫名的笑了两声。
第804章 投降?多大点事儿
“国相?”
李仁孝被任得敬笑的有些莫名其妙。
任得敬回了神:“宋军的火器,的确犀利,不过,也还谈不上无敌于天下。”
任得敬淡淡地道:“火炮威力越大,便越沉重。床子弩也是不可力敌的,如何应对床子弩,陛下总该知道吧?”
“再者,那玩意儿不仅受制于地形、受制于移动,还受制于天气,比如雨水多的季节。”
“至于马儿会受到惊吓,模拟火炮爆炸的声音,让战马多听听就好了。”
“还有就是,一旦宋军阵营中有火炮,就放弃我西夏最擅长的密集成阵,冲阵闯阵的打法……”
任得敬说一条,拓跋黑衣的眼睛便亮一分。
虽然他很敌视这个攫取了李氏权柄的权相,但却不能不承认,他的见地一针见血。
李仁孝听说那火炮也有缺点可以应对,心情稍稍放松了些。
不过……这种训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眼下的局势该如何应对?
“国相所说之法,朕记住了。只是眼下我军大败,接下来宋军必有谋划,我西夏又该如何应对呢?”
“臣服、议和呗。”任得敬懒洋洋地说着,平淡的仿佛就在说,看呐,外边又飘雪花了一般平淡。
李仁孝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结结巴巴地道:“议……议和?”
“怎么?”
任得敬懒洋洋的“躺”进了圈椅儿,翘起了二郎腿:“有什么问题?”
李仁孝期期地道:“我大夏虽然遭受了重创,却并非没有了一战之力,这就向大宋臣服,与大宋议和?”
任得敬不耐烦地弹了弹指甲,道:“臣服于金,亦或是宋,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给谁当小弟的问题。”
任得敬撇撇嘴,不屑地“嗤”了一声:“如今的金国,早不是当初的金国了,咱们换个老大跟,又有什么?”
这番话,如果是在外面说,简直是惊世骇俗。
如果是换个人说,李仁孝直接就可以叫人把他砍了。
可是说这话的人是任得敬,李仁孝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这位曾经的宋国西安州(今宁夏海原县西北西安州)通判,现在在西夏,就是拥有着凌驾皇帝之上的权力。
历史上,这任得敬曾经要求和李仁孝平分疆土,把夏国的一半分给他,自立为楚国。
就是这等行为,李仁孝都无法拒绝,而是答应下来。
不过,做为西夏的宗主国,这需要得到金国的确认才行。
而金国皇帝拒绝了。
这小老弟做为狗腿子,本来就比较弱了,还要分家,搞什么搞?
金国不同意,任得敬就决定投靠宋国,借助宋国的支持自立一国。
结果消息被金国侦知,金国出兵,协助李仁孝对付任得敬,宋国那边也不太给力,没有给予任得敬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任氏一族这才在西夏彻底完蛋。
听了任得敬的话,李仁孝脸色十分难看,不过,却不好立即反驳。
哪怕宋国现在还没有对西夏用兵,如果任得敬一力主和,那李仁孝极大概率,最后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除非金国肯出兵。
可是现在的金国,还具备强力干涉西夏内政的能力吗?
更何况现在金国无力干涉,宋国又刚刚大胜。
任得敬乜了李仁孝一眼:“陛下,我知道你不甘心,你觉得我们大夏还有一战之力。”
任得敬道:“可是,正因为我们大夏现在还有一战之力,此时谈和,我们才能争取更多的好处啊。如果再吃一个大败仗……”
李仁孝听到这里,不禁低下了头。
沉吟半晌,道:“国相,如果议和,我们需要答应宋国什么条件?”
拓跋黑衣听到这儿,就知道皇帝屈服了。
他心中涌起一抹不甘,可是转念想想,经过凌度山之战,大夏的战略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如果任得敬坚持主和,他现在可是掌握着比皇帝更大的权力,那么皇帝不答应又能如何?
那只能把忠于皇室的武力,一点点填进去,送给宋军吃。
到那时,任得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想到这里,拓跋黑衣也不禁黯然低下头去。
“宋人能要什么?”
任得敬挑了挑眉:“不外乎是不想他们收复祖宗之地时,被咱们扯后腿罢了。答应他就是了,必要的话,我们大夏陪大宋一起出兵啊。”
任得敬说的轻描淡写,李仁孝听的一脸尴尬。
金国现在还是西夏的宗主国呢,就这么大剌地说,咳!左右的太监宫娥还没撵出去呢。
“陛下以为如何?”
任得敬又乜了李仁孝一眼,李仁孝涩然道:“就依国相所言。”
“好!”
任得敬站了起来:“拓跋黑衣是吧?你去,跟那个杨沅联络,就说,本相要亲自和他谈。”
“陛下,臣告退!”
任得敬向李仁孝潦草地拱了拱手,便大步流星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