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杨沅和刘锜汇合了。
“杨抚帅!”
刘锜老泪横流,“卟嗵”一声,重重地跪在了雪地上。
他不是为自己而跪,而是为他的士兵而跪。
如果今日杨沅不来,他麾下数万将士将全部成为异国之鬼。
无数离散的家庭,都将在他手中产生。
可是,他更知道杨沅翻越大雪山冒了多大的风险。
如果那重重山峦间的雪已经下的很厚了,如果在翻山越岭时突然发生了暴风雪,如果厚积的雪因为大队人马行进产生的噪音发生雪崩……
但凡出现一点意外,杨沅的大军就可能葬送在大山里。
杨沅走陇道,去兰州,再经兰州去会州……
也许等他抵达那里时,刘锜部数万大军已经灰飞烟灭。
但,杨沅的行军路线没有任何人可以提出质疑。
甚至,因为他及时的增援,守住了兰州防线,守住了西夏东进的门户,他还将因此立下力挽狂澜之功,在他本就无比辉煌的履历上,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杨沅这是舍弃了最安稳的战略,舍弃了唾手可得的战功,选择了一条奇险无比,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的道路。
他如何能不拜?
“老将军何须如此,你我袍泽,理所应当。西夏大军当前,还请老将军与杨某并肩御敌。”
杨沅急忙上前搀起刘锜。
老将军一生功业无数,又是偌大的年纪,杨沅是真心钦佩的。
人家这般大礼,他可不敢受,也受不起。
生怕刘锜还要说感激的话,杨沅急忙把他扶起,就把话题扯到了西夏兵身上。
两军汇合之后,声势大振、士气大振,战力也倍增,正是趁机扩大战果的时候。
刘锜也知道这时候没空闲叙,急忙答应下来。
两位抚帅一同登上箭楼,居高远眺,观望战场。
杨沅把指挥权交给了刘锜,人家这陇右都护可不是白叫的。
杨沅敢冒奇险翻越雪山,行人所不能,是因为他相信准备事务只要做的足够充分,是可以避免大量意外事故的。
而且他现在身边有一群“奇人异士”。
如果说,多子、嫣然和玉叶她们所组成的是内记室,这些没有明确官职的人,可以称之为“外记室”。
他们都是川中五大学宫建立以后,从各地踊跃赶来的拥有一技之长的奇人异士。
其中有精于地理的,有精于地质的,有精于天文的,杨沅来者不拒,全部以优厚的条件收容下来,授予教授之职。
这次出征,其中有一技之长可用于作战的人,都被杨沅抽调到了身边。
六盘山等山脉大概的地理、地质情况,最近几天大概的天气,杨沅都是有所了解的。
否则,他也不敢行此奇险。
如今两军汇合,临战应变,不要说他急来抱佛脚,这几年研读求教来的兵书学问比不了刘锜,临战经验更是远远不如,那自然是能者多劳了。
刘锜可不知道杨沅如此想法,不管如何,他是吃了败仗的。
如今杨沅把这指挥之权交给他,显然是要让他将功赎罪,来日朝廷问责起来,便有了一桩功绩抵消。
刘锜心中对杨沅的感激,更是无以言表。
“西夏军左右两翼各军司,正在向敌中军靠拢……”
西夏大军陆续脱离战场,前方缠斗鏖战者仍旧激烈无比,但刘锜站在箭楼上,却能清楚地看到后阵的变化。
“不好!”
刘锜蓦然一惊,猛然猜测到了拓跋厚的战术意图。
“拓跋厚意欲以铁鹞子、步拔子撕裂我军,凿穿而过,大队骑兵随后冲阵,将我军一分为二,分而歼之。”
刘锜沉声道:“我军当立即以缴获之骑兵断后阻敌,趁敌军后撤,沿途设障,交替撤退……”
在辗压式的实力面前,一切手段都不堪一击。
刘锜现在只能想着如何尽可能地保全大军。
毕竟杨沅这支援军,也没有重骑兵和轻骑兵,缺少重武器,没有抵挡西夏王牌的手段。
不过,杨沅虽把指挥权交给了他,他也不会一意孤行,每有决策,他都会马上说出来,得到杨沅赞同后,才升令旗号令三军的。
“刘帅是担心西夏最精锐的那三支队伍么?他们的人数并不多……”
刘锜脸色凝重:“不需要很多,他们只需要破阵就行了。
我军缺乏与之抗衡的兵马、武器,一旦被他们撕开阵型杀入进来,西夏军骑兵就能充分发挥冲阵威力。
到那时,徒有军心士气也是无用。”
杨沅沉吟道:“刘帅,如果……咱们能抵得住铁鹞子的攻击,抵得住泼喜兵的攻击,让西夏的步跋子变成寸步难行的铁盒子,从而阻滞西夏骑兵的突击,那么……他们嵌入我步兵重重包围之后,又该如何?”
刘锜没有给他据此做出预判,而是紧盯着杨沅问道:“现在的我们,用什么击溃西夏军的三大无敌兵种呢?”
杨沅向远处看了看,甘泉军中正向他摇动一面鹤字旗。
这意味着,火器营已经把地雷埋好了。
随着步兵向两翼扩张战场,安置在两翼的炮兵也就位了。
“我顶得住吧?应该顶得住!”
杨沅舔了舔嘴唇,想着艾曼纽贝儿和乌古论盈歌之前用火器营对抗西夏骑兵战术的屡次模拟演练结果,终究是下定了决心。
妈的,我能手搓雷电,怕他何来!
想到这里,杨沅心中贪心顿起。
如果错过今日,再与西夏交战,便又是你来我往的胶着局面了。
而眼下,西夏人坚定地认为优势在手,是敢于以骑兵全军冲阵的。
只有把他们放进来,再“捆住”他们的马腿,大败就能变成大捷。
想到这里,杨沅沉声道:“刘帅,还请下令,步军继续向两翼扩张。”
“你这是……”
“没错,地方窄了,马跑不开。”
杨沅沉声道:“我要让西夏骑兵钻口袋,钻进来的越多,越好!”
第802章
一千五百名铁鹞子,两百驼泼喜兵,两千名步拔子……
他们的速度由缓至急,渐渐形成一支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地向前冲来,大地都在为之震荡。
两千名步拔子也骑着马。
不过他们不是骑兵,只是需要借助马力迅速抵达战场。
除了利用地形提前安排在险要位置上,重步兵也是要通过马匹进行转移的。
此时的铁鹞子、泼喜兵和步拔子,全都披上了重甲。
冲在最前面的一千五百名铁鹞子,都是由党项羌贵族豪酋子弟和亲信组成。
他们骑良马,着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把人绞联在马鞍上,虽死也不会坠地。
一波箭雨迎面射去,落在铁鹞子的重甲上,纷纷弹飞于地,没有产生丝毫效果。
疯魔兵不疯魔了,玩了命似的向两翼逃去。
迎面的西夏铁骑没有勒缰停马,他们保持着齐头并进的速度,继续向前,一路横趟。
他们的使命就是冲击宋军阵营,打乱宋军阵形,为后续部队的介入,创造有利条件。
一些来不及逃开的宋军战士,被西夏重骑踹了个人仰马翻。
西夏重骑兵甚至不需要用那鸡卵粗的长杆大枪去刺杀,马蹄过处,就能把这些宋军将士踏成肉泥。
紧跟在铁鹞子后面,便是明显高了一大头的双峰骆驼。
骆驼上的射手,利用精巧的小型扭力抛石机,将一块块拳头大的石头,像暴雨一般抛出去,中者立时头破血流。
再后面的步拔子还没有抵达既定作战区域,只是紧紧地跟在骆驼兵的后面向前突进。
再后面,一个个西夏军司的骑兵队伍,就像参加开幕式似的,随着前队的离开,拉开一定距离后,就轻驰着骏马跟在后面。
后阵的各军司骑兵还没有整合完成,乱烘烘的。
拓跋厚不敢等到所有部队完成集结,排好阵形。
因为随着从前方战场抽离的军队越来越多,宋军主帅不可能没有察觉。
他不能等到宋军做出应变策略,再驱动军队前进。
三大王牌军队的打造,已经达到了西夏国力的上限,虽然吃掉宋国十万大军的诱惑很大,他也不想一战就把西夏王牌军消耗个干净。
泼喜兵通过石弹雨的抛射对宋军远程攻击,形成压制。
铁鹞子倚仗快马重铠,把宋军阵形冲个七零八落,破坏宋军协同作战能力。
重步兵随之下马,向两翼扩大战果。
轻骑兵以弓刀骑射跟进,一路进行剿杀。
这是拓跋厚的决战策略,他不知道此时此刻,宋军还能有什么战术战法亦或武器能够破坏他的计划。
这是堂堂正正的实力碾压,唯有用更强的实力来对冲,根本没有取巧的办法。
继密集的石雨之后,西夏重骑趟过之处,便有寸草不生之感。
无论敌我的人马尸体,全都践踏成泥了,大地已经变成了黑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