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073章

作者:月关

  可以说,在杨沅的谋划当中,最不需要忌惮的就是正在秣马厉兵,玩十年生聚的新金。

  上官骆小兄弟的谋划并非出了重大问题,而是杨沅在上官骆还没有成为完颜驴蹄重要智囊之前,就已布好了局。

  而且那几颗棋子,他从未唤醒过。

  他不唤醒,这些人就只管自行其事,自行其事就不会露出任何异样,那么“仪鸾司”便不会把他们和宋国牵扯上半点联系。

  所以,杨沅毫不在意新金这几年来一面从宋国获取大量援助,一面从鞑靼草原大量吸血,实际上实力膨胀的非常迅猛的现状。

  上官骆现在还在等,等他把果园侍弄好了,再下山摘果子。

  那他就告诉上官骆,我在西山另辟了一处果园,这一片儿,抛荒呢。

  你究竟下不下山?

  杨沅笑吟吟地走出了房间,尔咩伊萨马上乖巧地跟了上去,就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儿。

  李清露恨恨地跺了跺脚:“老师太欺负人了。”

  完颜萍咬牙切齿地道:“我想把老师绑起来欺负!”

  李清露惊讶地看了眼完颜萍,下意识地离她远了些。

  她还不知道幼颜甜美、一副天真模样的完颜小萍儿居然还有这样邪恶的心思。

  “把老师绑起来欺……”

  李清露忽然有些心猿意马起来。

  此时,西夏,黄羊川,正积极谋划凉州城的老帅吴璘,却因为此地昼夜温差极大,原本就陈苛未愈的身子,渐渐撑不住了。

第794章 瓦罐不离井口破

  西夏在全盛时期,总兵力有五十万上下。

  南宋全盛时期的总兵力则有七十万上下。

  不过,单纯比较兵力的多少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这是全国的总兵力,它需要分散驻扎于各处,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一起。

  而且,两国的兵是不一样的。

  宋国的兵是专业士兵,吃军粮的。

  而西夏全民皆兵,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转为士兵,专业士兵极少。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大量节省了军费,而且确保了有限人口中的壮劳力,能够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

  但坏处却不是平时为农、战时为兵造成的战力下降。

  因为西夏是农业和畜牧业并重的一个国家,这使得他们的战士战斗力没有因为生产作业而下降。

  但,西夏沙漠多,山脉多,这导致西夏国土上的主要城市都依托在贺兰山脉和祈连山脉之下,形成一横一竖的两个狭长的城市群。

  所以从统治上相对分散,地方部族自治权力较大。

  凉州以南,正面吴璘大军的西夏军,约有十二万人。

  这兵力部署比拱卫西夏国都兴庆府(银川)地区的兵马还要多。

  因为西夏王都兴庆府有六盘山脉作为天堑,可逾越处不多,那儿的险隘有一夫当关之效。

  而凉州这边却是丝绸之路,有兰州这个门户,只要打开了,就能长驱直入。

  不过,在杨沅兵进陕西,并拿下秦州(天水)之后,西夏朝廷也很紧张。

  西夏从黑水镇燕军司和黑山威福军司抽调了两万兵马,加强了六盘山西侧的防务。

  如此一来,拱卫西夏王都的军队,也从十万增加到了十二万。

  在其后的西夏土地上,兵力已然捉襟见肘。

  驻守祈连山防范吐蕃的兵力,现在已经不足三万人。

  三万人戍卫在漫长的祈连山脚下,防御脆弱的很。

  好在曾经强大的吐蕃帝国,现在已经分崩离析,变成了土蕃诸部,道理上已经不会再对西夏造成威胁了。

  可实际上,此时大理皇后高舒窈已经悄然进入吐蕃,正为杨沅联络吐蕃诸部。

  高舒窈本身是密宗弟子,杨沅和金刚智上人又有秘密来往,

  而且吐蕃诸部通过与川峡做生意,有诸多的部落倾向了大宋一边。

  所以高舒窈和金刚智上人的游说,很有成效。

  眼下,西夏初战不利,便有许多吐蕃部落动了翻越祈连山,袭掠瓜沙的野心。

  祈连山脉把吐蕃和西夏隔了开来,山脉的大部分地区既高且险,是很难翻越的。

  但是瓜州和沙州地带的祈连山脉相对来说,是可以翻越的。

  历史上,吐蕃攻打西夏时,也多是从这一地带翻越祈连山。

  杨沅在悄然联络一切可以拉拢、团结的力量。

  杨沅甚至打过西辽的主意。

  只是他看了比较详尽的地图后,发现西辽距金国,中间隔着蒙古和乃蛮等部。

  两国相距数千里,且中间区域多是荒山、戈壁,人迹罕至。

  而西辽距西夏,同样相隔数千里,中间是沙漠瀚海。

  耶律大石这老小子当年逃的太远了些,根本没有利用价值,杨沅遂罢了心思。

  但是,杨沅的谋划虽然已经足够深远,却也难免犯了灯下黑的毛病。

  他忽略了吴璘已经六十出头,而且出征时就已抱恙。

  在本来的历史上,吴璘就是这两年病故的。

  不过杨沅可记不清吴璘的死期。

  而现在,吴家十二少作死,杨沅把这个难题抛给吴璘自己解决,逼得吴璘只能杀子明志。

  吴璘此举固然果断,可那毕竟是亲儿子,此事使得吴璘心情郁郁,身体愈发地差了。

  其实打进西夏后,一连几场大捷,吴璘身心愉悦,病体一度转好了。

  只是,他的底子已经坏了,夏秋两个季节时,又处在一个昼夜温差有时达到二十多度的地区,结果导致病情再度趋于严重。

  身在军中,不时移转驻地,操心劳力,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和治疗,吴帅的病况便愈发严重了。

  此时,刘锜已接受诏命,移军进入西夏。

  他按照预定计划,向东北方向攻打会州去了,对于吴家军主帅重病的情况,他还一无所知。

  吴璘以为自己这次还能熬过去,发现病情严重后,便暂时采取了守势,暂停了对于凉州城的攻击。

  两三日后,吴璘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显得愈发严重,吴璘才觉得这一遭只怕不妙了。

  于是,他开始紧急安排后事。

  一方面,他派出军马快驿,前去通知老将刘锜。

  刘锜是因为完全信任吴璘的能力,才放心攻打会州去了,没有理会自己的侧翼和后方。

  可是如果吴璘出了岔子,以吴璘在吴家军中的威望地位,那无异于天塌了。

  到时候三军沮丧,人心惶惶,真难说会出什么大问题。

  接着,吴璘又强撑病体,亲自上书朝廷,请求让他第五子吴挺急赴西夏,接任他的位子。

  吴挺是吴璘第五子,现任朝廷的左卫上将军,主管侍卫步军司事务,刚刚二十出头,英姿勃发。

  不过,他是吴璘诸子中能力最强,最受看重的一位,一直被吴璘当成第一继承人在培养。

  如果由他接替自己的职位,那么吴家军的传承,就可以顺利完成,而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

  接下来,吴璘便颁布一道道将令,主要是巩固已经占领区域,清剿后路的敌军游骑,确保补给线的畅通。

  同时强征当地百姓,扩建所占城池,积极打造工事。

  吴璘担心在顺利完成权力交接之前,甚至有可能他的继任者未到,他已病死军中。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吴璘被迫放弃原定计划,采取了完全的守势。

  这时,监军赵婒风风火火地上任来了。

  他是翰林学士,唯恐吴璘打的太快,兵进神速,自己赴任迟了会分润不了功劳。

  谁料他风尘仆仆赶到黄羊川,看到的却是一脸憔悴,二目无神的老将军。

  宋朝和秦汉唐时一样,军中一直常设监军。

  南宋时唯一的改变,就是再也不用宦官监军了。

  而且大多数时候,军中委派有监军,执行着监军职权,却不叫监军。

  所以会让一些人误以为到了南宋时候,军中几已不设监军了。

  实际上,它只是继承了大宋冗官的特点,名目繁杂了。

  监兵、监军使,这还是能看出来是监军的。

  还有护某地军(兵),护戎、走马承受、都监、兵马都钤辖、军前宣谕使等官职名义。

  赵婒赵学士,就是以利州西路军前宣谕使的名义上任的。

  光听这名称,还以为他是来搞慰问和宣传的。

  赵学士虽然是监军,但是在吴璘这种老将面前,还是压不住的。

  可问题是,他赶来时,吴璘已经快咽气了。

  吴璘正在安排身后事,军前宣谕使赵婒到任以后,是在病榻前见到吴璘的。

  吴璘也只来得及嘱咐赵婒一句“吾儿吴挺未及到任前,切勿冒进再战,应固守城镇,绝刘经略腹背之忧,保我大宋对夏之优势,以待变化。”

  赵婒的唇角微微地向下撇了撇,如果是杨沅那种三元及第的状元,他是有点打怵的。

  都是东华门外唱过名的好汉子,可人家是一甲一名,站最前边儿的,您哪位?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