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这么重的一块金子,会把小丫头的脚趾砸扁的。
“泰熙没捡到金子吗?”
杨沅笑吟吟地问了一句。
自打见到他,就是李凤娘在得意洋洋地献宝。
泰熙温温柔柔地站在一旁,几乎没说话。
泰熙轻轻摇了摇头,依旧是一副温温柔柔的样子。
“泰熙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呢。”
她浅浅地笑着,伸开了她的手掌。
她的掌心变得有些粗糙了,大概是没注意防晒,皮肤也比之前白的发光的时候,要稍稍黑了那么一点。
“人家请淘金师傅指点,自己学着淘了些沙金,做了一个‘金带钩’。”
泰熙微微有些害羞的样子,目光落在杨沅的腰间:“抚帅的带钩旧了呢,奴奴帮抚帅换上,好不好?”
杨沅的目光中露出了欢喜。
李凤娘看看泰熙掌心的金带钩,再看看自己那块能做一百个金带钩的的狗头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大傻子。
……
杨沅在凉山州又盘桓了三天,便离开凉山州继续前往乌蒙。
他在凉山州留下了一支驻军,配备了六十八门虎蹲炮。
旁边的阿勒城就是绿水新城的卫星城。
很多官兵的家眷都出自那里。
凉山各县争抢报名的矿工也都已经到位了。
乌蒙七蛮也派了很多族人去凉山州做工。
乌蒙地区还有许多的配套措施,需要乌蒙七蛮来维护。
所以乌蒙七蛮正在逐步迁离深山,到更接近交通要道的地方定居。
这个过程,会让这些深山野人渐渐受到教化。
到那时,再在此地设立官府,并且把这些大小鬼头安排进去做官,加强控制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不会遭受什么阻力了。
回到叙州的时候,叙州柯知州和三个大鬼头的人头,依旧悬挂在进出城门的要道旁边。
只不过,那高高的旗杆上,现在只剩下绳索穿着的四个头骨骷髅,肉或是腐烂或是被鸟雀啄食,已经完全没有了。
那旗杆上,只有森森白骨。
因为杨沅离开的时候忘了交代,所以没人敢对这四颗人头做出处置,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人头已经变轻,起风的时候,四具头骨碰撞在一起,还会发出“咔咔”的声音。
如果还有什么人忘了疯子兵团化整为零,深山围猎的可怕,看到他们的大鬼头挂在旗杆上的模样,也会提醒他以后要守规矩。
这一次,杨沅还是没有对旗杆上面的四个骷髅头做出处理。
因为他根本就没注意。
他忘了。
他回到叙州入住后,“同舟”的人就把激化叙州戎汉百姓矛盾,造成叙州大乱的孟卿国提到了杨沅面前。
孟卿国知道事败的后果,所以他想死。
但他当时中了能瞬间让人麻痹的毒箭,没有死成。
而无尽的酷刑折磨,是他受不了的。
所以,该招的他都已经招了。
此时的他形销骨立,完如一架骷髅。
杨沅挥挥手,让人把他带了下去。
既然都已招了,他没必要再见这个人,挺影响食欲的。
“抚帅,这是内记室发来的处理意见,请抚帅斟酌定夺。”
杨沅展开了内记室传来的处理意见。
这是由多子、嫣然还有玉叶三人,在看到孟卿国的供词之后,斟酌出来的处理意见。
每种意见后面,都详细讲述了如此处理的理由,如此处理的优劣。
她们只是思考种种处理方案,列举每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最终由杨沅定夺。
将孟卿国等及其供词秘密或公开地送去朝廷。
将孟卿国等处死,随其签字画押的供词,交还利西吴家。
将孟卿国等处死,派员赴利西,查抄孟府,变相敲打吴家。
处理方案有四五种,反复斟酌后,内记室把这三种方案做为备选处理方案,递交给了杨沅。
杨沅轻叩着桌案,闭目沉思良久,慢慢张开了眼睛。
“把孟卿国一干人等,连着他们的供词,送去利州西路,交给吴太尉。”
杨沅一字一句地说道:“什么都不要说,该如何处理,请吴太尉决断!”
第780章 总动员
杨沅一路赶回剑州,一路处理着公务。
经过资州(资阳)时,杨沅以维护叙州、乌蒙、凉山州三州安全的名义开始征募士兵。
这些事情,他向朝廷复旨,称已纳凉山州十二县并入大宋版图时随嘴提过,合乎情理。
其所需兵员规模当然不会说的太清楚。
但是杨沅已经说过了,这些兵员的军饷军备,由凉山州金铜矿的产出中给予。
所以征募扩召的举措朝廷那边也就了解不多。
小皇帝正得意于在他称帝期间大宋版图的扩张。
杨沅直接在原来的军事体系之外,设立了一支新军。
新军以两年前在各州府县陆续成立的团练为主,再加上从近一年多来修建驰道的工人为辅。
团练兵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军事素质,只需再做加强训练。
那些修筑驰道的工人每天按时上工,按照工头的要求分工合作,已经具备了令行禁止的纪律性。
所以他们成军的速度,也远比一般新入伍的士兵要强的多。
路过普州(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的时候,杨沅以潼川路经略安抚使的身份发布了第二道政令:征造车马。
由头还是要加强帝国对新纳入的凉山州的控制,所以需要大量的车马用以运输和交通。
原来修路时使用的驮马和土石车是现成的。
与此同时,杨沅还命令各州府县继续造车,并从大理国加大了购入矮脚马的速度。
吴家在吐蕃联络的那些大部落的头人们,为了获得杨家提供的各种奢侈品,也把大量西北高头大马贩运了过来。
为了激励各州府县,让他们对此重视起来,杨沅把完成这一任务,纳入了官员们的年终考课项目。
路过遂宁府的时候,杨沅再下第三道政令:屯积粮草。
粮草是军队生存的基础,筹措粮草是战争大动员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确保军队供给。
杨沅命令潼川路所有州县,将上缴朝廷税赋转化为其他物品和直接的货币,从而把粮食留下来。
上缴朝廷的赋税,本就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上缴实物的也要折算成货币。
而且,这场战争准备本就是先帝六年策划宏图的其中一个步骤,朝廷也在默契配合,因此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路过果州(南充)时,杨沅再度下达了一道政令,加强武器、盔甲、药材等各项战略物资的打造及采购。
路过阆州的时候,刘商秋从临安赶来了。
枢密院机速房雀字房在川中临时设置了官署,加强了对川峡四路和吐蕃、西夏的侦缉活动。
这是明处的谍报组织。
杨沅的“同舟”也是侦骑四出,将搜集到的我方、敌方各种军情、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相关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剑州内记室,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与此同时,对西夏官员将领的渗透、收买、安插眼线等,也加快了速度。
等杨沅回到剑州的第二天,久未露面的新蜀学大宗师木易先生便在剑州学宫再次开讲了。
这次所讲的内容,隐隐然便把议题指向了军国大事。
官教坊也得到了安抚使衙门不形诸于文字的密令。
他们的歌曲、舞蹈、杂剧、评书,开始有意识地向忠君报国的方向侧重过去。
一些假托前朝背景的故事,多是收复故土、开疆拓土、一统四海、大国威风的内容。
这些文化宣传,开始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于一旦开战的心理态度。
从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整个川峡四路开始以潼川路为中心,轰隆隆地加快了国家机器的运转。
大宋正在尽可能地集结和调动所有可用资源,以应对战争的爆发。
不过,这些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得到它的波涛汹涌。
社会普通民众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生活似乎多了更多选择,百工百业更加蓬勃。
他们把这归功于杨沅的治理,归功于驰道的修成,归功于凉山州金铜矿的发现,却意识不到国家机器如此运转的本来目的。
好在经略安抚使府和内记室都很给力,所有农牧工商、军事准备,大事小情,巨细靡遗,都有专人管理和实施。
杨沅只负责规划大方向,组织相关人马去实施贯彻细节。
所以一路行来,杨沅倒也不算太累。
他身边有刀妃妃如花解玉,还有梵清小师父“出尔反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