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033章

作者:月关

  ……

  大理国的官制受中原帝国影响极大,但又有所不同。

  在皇帝之下,是相国。

  再之下有类似六部九卿的执行机构,不过大理国称之为“九爽”。

  比如幕爽,类似于兵部。琮爽,类似户部。罚爽,类似刑部……

  在地方行政区划上,大理设有府、郡、镇、州等区划名称。

  但它们之间地位平等,没有统属关系,都是垂直对朝廷负责。

  官职上也与中原不同,虽然功能差不多。

  比如节度使叫演习,都督叫演览,通判叫监府事,县令叫县尹、部长、甸长等等。

  杨沅兵进速度太快了,一路上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像样的阻挡,就已楔入凉山州腹地,赶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铜金矿脉。

  这时,凉山州由各部落首领担任的甸长、县尹、监府事什么的才反应过来,匆匆集结兵马,准备围剿这支来犯之敌。

  只不过,这支大宋兵马着急忙慌的闯进大理,不夺州县城池,不掠堡寨村庄,却去了一处鸟不拉屎的荒凉地带,这让各部土官颇感诧异。

  其中有些心眼儿多的,便觉得大宋军队如此不合常理的打法,其中必有蹊跷。

  为恐中计,所以便格外的谨慎。

  而在杨沅这边,已经占了这金山,他也就放心了。

  杨沅马上部署全军,分头做四件事。

  第一路依山就势,筑城建堡。

  这是要作为一座永居的兵城存在的地方,不是临时驻扎之地,自然要隆而重之。

  建造图纸,是由王长生亲手设计的。

  第二路军由寒千宸带领,规划、设计矿区建设。

  第三路循来路往回探索而行,确保粮道的畅通。

  不过,此时驻军用粮可以由宋国运来,以后断然不能如此,长途运输,糜费过巨了。

  就地取粮,才得长久。

  因此,第四路军便是负责“友好”地告诉凉山州各部各镇各城,以后的税赋,要向大宋缴纳。

  因为,从此以后,凉山州归大宋了。

  那自然不只是指这里的地盘,还包括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口。

  只是,你说这里归大宋了,那就归大宋了么?

  当然不可能传檄而定。

  临之以武力震慑之,许之以利益笼络之,兴之以工商发展之,化之以文教同化之……

  征伐礼乐萝卜大棒兼而用之,才是凝聚人心、整合实力的关键。

  而且这其中第一步,一定是武力的威慑。

  可杨沅不想杀戮过重,现在人口于他而言,实在是太宝贵了。

  而要以最小的代价,达到威慑的效果,就要挑一只出头鸟,敲断它的骨头,吸干它的骨髓,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到那时,就该妃妃出马了。

  这么做看似残忍,却是避免在拉拉扯扯没完没的缠斗中,把这里变成一片废墟的最好手段。

  只不过,该选谁做那个“一”呢。

  杨沅毕竟是初来乍到,此前掌握的信息中,知道本地大概有多少人口和人口分布,有哪些主要城池,其间道路山川情况,就已很不错了。

  至于说,其中哪一路势力是立场最坚定的敌对者,这个还真无法在寻常状态下能打听清楚。

  刀妃妃虽然大概记得各州府郡的势力分布,但要说这些头人土司的立场问题,了解的也就不可能那么详细了。

  她正绞尽脑汁地想着,尽可能向夫君说个明白,刘大壮便“腾腾腾”地跑进帐来:

  “抚帅,凉山州阿勒城的刀擒虎刀部长,领兵讨伐咱们来啦。”

  杨沅一听,便对刀妃妃道:“刀擒虎?妃妃,他也姓刀,你家亲戚?”

  刀妃妃嫣然道:“夫君,大理姓刀的可也不都是我家亲戚。”

  她点漆似的眸子灵动地一转,点点头道:“也许五百年前是一家?反正我不记得。”

  杨沅大喜,在刀妃妃的翘臀上一拍,宠溺地道:“去玩吧,为夫先去杀只鸡!”

第767章 不堪一击

  凉山州阿勒城有六万人口,兵马则有四千余。

  大理国的总人口约有三百万,总兵力约有十万。

  所以,阿勒城的有四千兵,在地方上已经算是相当有规模的一个大部落了。

  阿勒城的首领是一位部长,也就是县尹。

  但是实际上,他们这儿的官,大多数都是军政一把抓的,因为他们就是本地的部落长。

  刀部长此次出征,只留了一千部落兵守城,带了足足三千人马,气势恢宏。

  他之所以如此冒进,原因很简单:他并不觉得大宋劳师远征,还能有什么战斗力。

  听说宋军在叙州杀得马湖蛮溃不成“部”,但是同样的消息落在不同的人耳朵里,是会有不同解读的。

  有人因此畏惧了宋军,但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刀部长就是不屑一顾的人之一。

  乌蒙七蛮与叙州三蛮的力量是半斤八两的,而乌蒙七蛮被凉山土兵打的狼狈不堪。

  凉山土兵只不过是驻扎在凉山州边陲地区的几路土兵。

  刀部长自认他的精兵良将,战斗力是优于凉山土兵的。

  因此推算下来,刀部长大于凉山土兵,凉山土兵大于乌蒙七蛮,乌蒙七蛮等于叙州三蛮。

  这样的话,打败了叙州三蛮的宋军,难道就能比他的兵马更厉害吗?

  何况,他刀擒虎也是读过兵法的,他可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啊!

  因此,刀部长迫不及待地就领兵来了。

  他怕被别人抢了先,他要“头啖汤!”

  刀擒虎的兵也很兴奋。

  因为大理国的士兵出战时是需要自备粮草的,但是他们可以随意抢劫。

  抢掠所得要上缴三成,其余皆归个人所有。

  所以,这三千部落兵也是兴冲冲而来,他们想要满载而归。

  杨沅终于找到了一只可以用来儆猴的鸡,他心里也很高兴。

  而且他也想亲自检验一下火器的战斗效果,所以他也兴冲冲地上了前线。

  双方在一处开阔带遭遇了。

  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

  杨沅没把火炮拖来,主要是因为……杀鸡焉用牛刀?

  当刀部长遇到了杨抚帅,双方都大为期待这一战。

  几乎没怎么排列阵形,刀部长的部落兵就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

  而杨沅这边,训练有素的火铳兵已经按照鼓点站位整齐,一排、两排、三排……

  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

  第一排射毕,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放铳,周而复始轮流齐射。

  凭着这种办法,在速度上,它才勉强跟得上弓弩的射击速度。

  但是,从训练角度来说,火铳兵的培养可比弓弩手的培养要快太多了。

  有了火铳,又有庞大的人口,杨沅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兵。

  可是一个合格的弓箭手,他的训练成才最快也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杨沅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火铳兵来,却无法以同样的速度制造一批批弓箭手出来。

  而且杨沅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火器才是未来。

  他现在主动推动火器的运用,才能促进火器更快更好的发展。

  哪怕它一时间还达不到近代火枪兵的威力,只要能达到明朝神机营的效果,在这个时代的大部分战争环境里,就足以应付了。

  “砰砰砰……”

  炒豆般的枪声不绝于耳,手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战场上浓烟滚滚。

  好在今天还有风,硝烟消散的快。

  杨沅策马高坡,俯瞰着战场,一边观察战斗,一边暗暗分析着。

  如果是在广阔平原的战场上,遭遇了大队骑兵,再配备上足够数量的远近程火炮的话,应该也能抵消骑兵集团冲锋的威力。

  宋军火器兵原本就对训练步骤滚瓜烂熟了,一共也就那么几步,装铳,换排,射击。

  真正能影响他们,让他们手忙脚乱甚至乱了队列的,是心理素质。

  但他们在叙州已经打过仗了,而且当时面对的并不是迅疾如风的轻骑兵集团冲锋,他们得到了磨砺意志的最好机会。

  从此,他们就成了老兵,一代代新兵将在他们的传承带领下,迅速适应这种战斗模式。

  如今经过战争洗礼,他们的心理素质已经大为提高,根本不理会对面的叫喊与疯狂。

  他们清楚,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越是冷静,发挥出来的杀伤力才越大。

  何况,在他们背后还有六百多名骑兵,正提着马刀跃跃欲试。

  排枪激射,光着大脚板、穿着布衣冲锋的阿勒城部落兵顿时遭受了重挫。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