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吴渊已经和杨沅定下,杨沅启程的第三天,吴家送女入剑州。
十里红妆,声势浩大。
估摸着杨沅的车队走过,吴家送女成亲的车队再跟着走过,这就直接拓宽辗平一条大道出来了。
对女儿细细叮嘱一番,眉真便被母亲拉去进行再教育了。
有些话,可是父亲也不方便说教的。
比如那“压箱底”,自然是由她的娘亲拿着陶偶和图画,给她详细讲解演示一番。
这,也算是临出阁之前,对她进行的一场关于两性生理的突击教学了。
眉真离开后,吴渊就把梵清又唤了来。
“幼瑶啊……”
面对小妹,就不如像女儿那般从容了,虽然他对梵清也是像女儿多过像妹子。
吴渊是怕冷落了妹子,想为她也补办个仪式,送些嫁妆。
但,梵清一听就红了脸,连连摆手。
她可不要,这才刚还俗,头发都还没有蓄起来,居然有了男人?
这么大张旗鼓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么,还不够丢人的。
吴渊其实也有顾虑,不过倒不是出自这一方面。
虽说周边的金国、西夏、吐蕃、大理,包括川峡地区的一些土獠部落,都有“错辈婚”的风俗。
但汉人里毕竟没有,杨沅身分又极高,张扬起来确实不太好。
可是这番话不说,又怕妹子心生怨尤。
如今见她也是这番意思,吴渊才放了心,道:“既如此,大哥会在给眉真准备的嫁妆里,把你那份加进去,以她的名义带进杨家……”
一见梵清又要反对,吴渊忙道:“大哥知道,杨家不会缺了你的花用。
不过,自己留点体己钱,也没什么不好。
等你有了孩子,当娘的要给他买点什么东西,终究是用自己的钱,更能体现为娘的心意。”
一句话,便说红了梵清的脸。
我的……孩子吗?
不久前还清灯古佛,木鱼贝经的梵清小师父心神一阵恍惚。
她只觉自己的人生宛如一梦,变化也太离奇了些。
一切,都是佛祖最好的安排。
阿弥陀佛。
……
杨沅离开潼川府期间,这里的一切,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三台山里,研发在继续。
由此生产出来的火器只供应由甘泉率领的团练队伍,还是足够训练使用的。
甘泉现已任潼川府团练使,直属经略安抚使杨沅。
他所率领的团练兵,完全换装了火器,每日学习熟练使用,并利用火器进行对抗演练,查找问题,优化战术。
团练兵都是当地山民土著,未曾受过长达一两年的正规军训练,但是以前有过一些基本队列和军令贯彻的调教。
有了这基础,便很容易上手。
又因为他们没有太多冷兵器战术的训练影响,所以也很容易接受新式兵器的使用。
潼川府第一将的两个军,也早就改制完毕。
有了杨沅从临安带来的五百亲兵穿插其中充任中下级军官,控制力自然毋庸多言。
第一将的第一军,全是良家子组成,那些老弱病残、囚徒地痞,统统清理了出去。
第一军的两千五百人,已经全部变成了骑兵。
杨沅通过吴家陆续购买的西北马、大理马,全部优先供应给了他们。
杨沅才不会买来几千匹马,往潼川二十二州一撒,一处分得几十匹,除了用来供将领骑乘或传讯将令别无他用。
他就是要集中起来,充分发挥骑兵作用。
这支骑兵的甲胄,马具,也在陆续装备当中。
骑兵就是这个年代的坦克,一个披甲骑兵可以辗压五到十个敌军步卒。
而这还只是最简单的冲突搏斗的结果。
实际上骑兵结阵冲锋产生的撕裂和杀伤效果,是可以彻底击溃敌军斗志,从而引发大溃败的。
那就不是简单的一对五或一对十了。
李世民三千玄甲军大败窦建德十万大军,就是骑兵运用得当的效果。
动辄就是五万骑兵、二十万骑兵的,那是不可能的,养不起。
杨沅只要能把这两千多名骑兵训练出来,武装到牙齿,那就是不容任何一方忽视的可怕力量。
现在,他们的装备都还不齐全,训练距离成功也还远。
而这恰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只有刻苦的训练以及汗水的付出。
潼川府第一将第二军,则是擅长丛林作战的一支人马。
这支兵马,招慕的全是亡命之徒、地痞流氓、在押的囚犯。
其中甚至还有从原来的军队中裁汰下来的害群之马。
这些害群之马在一支正常的队伍中,就是坏了一锅汤的臭鱼。
可是,全部都是渣滓的一群人凑在一起,又有严苛的军纪镇压着,他们卷起来的程度,要比一支正常军队还要凶残。
对于他们的训练,军官们也是毫不怜惜,这支队伍招募来时足足有近四千人,最后的定额满编却是两千五百人。
这里的末位淘汰可不是卷铺盖走人,其中很多都是囚犯是要被送回大狱的。
还有一些泼皮亡命,随着各地团练的建立,他们也失去了生活土壤,走就等于死。
所以,他们只能练,往死里练。
我卷死你,我就能活,我就能出人头地。
这种状态下,这支人马与第一军的气氛截然不同。
他们像是一群被圈禁起来,野性却越来越足的蛮兽。
一旦把他们放出去,嗜血已沁入骨髓成为本能的他们,将成为敌人的一场噩梦。
……
四月中旬,杨沅抵达剑州,入住了刚刚落成的安抚使司衙门。
这一路是炮火连天的一路,杨沅可没闲着。
两年阔别之苦,都是相思之人,这时他怎能不鞠躬尽瘁呢。
杨沅可不是那种只顾自己,视妻妾如工具的人。
一路下来,一朵朵娇花似久旱逢了甘雨,桃李芳菲芍药闹,雨润红姿娇。
而叙州那边,经过吴家十二少派来的孟卿国一番运作,马湖蛮、石门蛮和南广蛮与当地汉民的冲突愈演愈烈,三大鬼头大闹了一场叙州府。
一场战火,迫在眉睫了。
第749章 两处落子
杨沅一到利州,就对诸般政务做好了分工。
经略安抚使衙门,现在只安插了樊举人和王大少两人进去。
后续的心腹官员的培养,一方面要从现有的官员中挑选和拉拢,一方面要等五大学宫产生效果。
到时候,大量出自五大学宫的士子充斥了潼川路各州、府、军、县的地方官府,效果将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即便现在经略安抚使衙门没有多少心腹之士,也不意味着他的掌控力不足。
官员们对于他的命令,还是会不折不扣地执行的。
经略安抚使衙门于杨沅而言,就相当于外朝。
而他那些各具本领的美眷,则属于内廷。
这种架构,一如大明的内阁和内廷,一个票拟,一个批红。
如此一来,杨沅就能从大量繁杂冗滥的事情里抽出身来了。
其实这种现象在唐朝时候很常见。
当时各地节度使大多在内宅设有一个内记室,内记室里的参谋、参议皆为女子。
她们大部分同时还是这个节度使的姬妾。
如果不是,只能是因为虽然有才,却长得不美。
宋朝时候,地方官员就没有这种现象了。
不过皇帝倒是还有一个内尚书,有一群女官帮他分担大量的奏章批阅和处理。
杨沅从不觉得女人就不能任事,尤其是他做事只要结果,不在乎过程,这样就难免有许多事是连朝廷也不便知道的。
这种情况下,利用和他彻底绑定的女眷去做这件事就再合适不过了。
杨沅早在鹿溪她们尚未赶来时,便已想好了自己的内记室如何分工。
鹿溪、多子、婉容,负责杨家整个财务方面的打理、统筹和安排,以及杨府的打理。
杨家现在府宅大了,日常事务也很多,况且鹿溪是主母,需要每天教导子女。
鹿溪、丹娘和青棠负责打理杨家留在杭州的各种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