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1004章

作者:月关

  蜀学大家“木易先生”将在新年三月三于蓬州学宫讲学的消息,已向天下传扬开去。

  官家本来就是蜀学信徒,闻言大喜,亲自题了一块匾,命人送往蓬州学宫。

  也因此,蓬州学宫所需的匾额和楹联,都有各地儒家名士题写。

  唯有蓬州学宫正堂的匾额位置现在还空着,那是给官家所题匾额留的位置。

  至于官家写的是什么,目前还无人知晓。

  和蓬州学宫匾额前后脚离开临安的,是杨沅的家眷。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鹿溪终于带着一家老小,赶赴川中,与郎君相会去了。

  蓬州火器厂目前在建,做为吴家列为绝密的这处所在,用尽了各种保密措施。

  核心制造部门的工人,用的全是可以暴力约束他们自由的囚犯,刑期至少在十年以上的。

  哪怕只是在外围流水线上作业,每天接触的就是规格统一的一个部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普通工人,也是知根知底、相互承责引荐而来的。

  而且每个部门的监工,全部都是吴家子弟。

  当然,潼川府三台山这边,也没有干等着蓬州火器厂的建成。

  在此期间,这边也在不断制造火铳、火箭、手雷、地雷等武器。

  杨沅让甘泉接手了潼川府本地团练的指挥权。

  而新式火器,就通过他们来学习使用、保养、装配、修理和以火器对西夏军队的操练演习。

  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不断做出修正,尤其是战术战法的修正和改进。

  杨沅这些日子,真的是忙的不可开交,心浮气燥。

  偏偏,在他辛勤灌溉之下,嫣然和多子都有了身孕。

  可大理的刀妃、蓬州的眉真,还都没有送亲过来。

  也是幸亏杨沅事务太多太忙,有这些事情劳神费力,心火儿才压得住。

  不然,以他所习功法造成的阳气太盛问题,没有这么多大耗精力的事情牵扯的话,怕不是要憋出病来。

  吴幼瑶依然每隔几天就给自己剃一次发。

  许是下山之后接触到了越来越多世俗间的东西,小师父开始懂得害羞了。

  她觉得,如果在杨沅两位如夫人都有了身孕的当口儿,她突然开始蓄发,会被人笑话她不要脸。

  不过,她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幻想她长出一头秀发的模样儿来了。

  她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用眉真侄女留下的妆粉,悄悄地打扮过。

  她描了眉,点了唇,敷了粉,对着镜子,好奇地顾盼。

  如果只是远远看她午夜对镜的动作,颇有一点“画皮”的惊悚味道。

  这还真是一个躁动的春天。

第744章 三不朽

  二月末,潼川经略安抚使杨沅再次驾临蓬州。

  此来,他先是去了一趟剑州,沿途考察地方府县、检验驰道修整进度。

  最后他到了剑州,看了一下他的府衙改造情况。

  剑州的经略安抚使衙门已经改造的七七八八了,很快就可以入住。

  杨沅当场拍板,他下一站蓬州事了,直接就入驻剑州府衙。

  杨沅已经向朝廷请旨,辞去了本就是挂名的潼川知府一职。

  潼川知府,现在是由他原来的副手,实际上的潼川府一把手,潼川府通判徐梓惟接任了。

  杨沅在潼川府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和陈通判合作的一直不错。

  虽然杨沅并不实际主持知府衙门的事务,但是陈通判每七天至少要向杨沅当面汇报一次。

  近来府衙发生的大事小情,如何处理、结果如何,他都会一一罗列清楚,向杨沅汇报。

  这是一个很有分寸的官,杨沅自然也不吝对他的栽培。

  杨沅决定,他先迁往剑州,现仍在蓬州的经略安抚使衙门的很多人员和档案资料,陆续迁过去。

  金国的完颜亮当年从上京迁往燕京,也是他先率领近臣迁去,而整个朝廷的搬迁,则历时两年之久。

  所以,问题不大。

  从剑州到蓬州,中间只隔了一阆州,距离就不太远了。

  杨沅此来蓬州的公开名义是:参加蓬州学宫的落成典礼,以及欢迎新蜀学大宗师木易先生来此开坛讲学。

  在川中地区大建学宫,推行教化,这是杨沅一手推动的一桩大事。

  木易先生如今是名满天下的一位大宗师。

  所以杨沅亲自来迎接并参加活动,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当然,他此来还有一系列秘密目的。

  另外,李师师此前也写了封信给他,告诉他务必要在自己抵达之时赶到蓬州。

  李师师把儿子杨省交给了肥玉叶带着,随同主母鹿溪的大队人马缓缓而行。

  而她则轻车快马,先行赶来蓬州,如今也快到了。

  李师师要求,在她蓬州讲经之时,杨沅必须在,又必须不在。

  要求他必须在的原因是:她要让木易每一次公开现身讲学的地方,杨沅都在那里。

  这样,来日揭开木易大宗师的“真面目”,把这个马甲扣在杨沅头上,才无懈可击、毫无破绽。

  杨沅本来就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那么他在学术成就上乃一代宗师,自然也是说的通的。

  因为这个原因,在杨沅离开临安,而她当时又不能随行的情况下,木易先生也不公开活动了。

  李师师告诉她的学生陆九渊,自己要去游历天下,随着杨沅的离去,也从临安消失了。

  直至此次传出消息,木易先生要来蓬州学宫讲学之前,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师师要求她以木易身份出现时,绝对不能和杨沅同在的场合,专指师师讲学的时候。

  只要师师宽袍大袖,垫高鞋底,戴上幂篱,那么她平时和杨沅同框,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哪怕她用那中性的嗓音开口说了话也没有问题,这些都好解释。

  唯有她讲学之时,杨沅是一定不能在场的。

  不然,木易先生与其他大儒辩经时,杨沅就在旁边坐着,那他以后可就不好接过“木易先生”这个马甲了。

  杨沅自从来到潼川,日理万机,诸事操劳,也有近两年时间没有见过他的娇妻美妾了。

  想吗?当然想。

  所以,他率领蓬州士绅、各方大儒、还有陆九渊等太学、国子监等赶来追随木易大师的学生们,在蓬州城东十里亭迎候时,杨沅也是心潮澎湃。

  一辆轻车,八名侍卫,潇洒而来。

  当那个宽袍大袖,头戴幂篱的人,从车中缓缓走出来时,蓬州官绅名流,四方大儒名士,都是激动万分地上前相迎相见。

  陆九渊等狂热追随者,更是激动地跪在地上,热泪盈眶地迎接他们阔别近两年的恩师。

  唯有杨沅,看着那道身影时,他的感觉完全不同。

  哪怕那宽袍大袖完全遮挡了师师的曼妙娇躯,也不影响杨沅自己脑补。

  他的脑海中,已经具现出了李师师那魅惑无双的绝妙胴体,腹中顿时一团燥热。

  小别胜新婚嘛,他这都算是大别了。

  所以,他的目光灼灼的,仿佛都把眼前那人儿给硬生生地融化了。

  所有来此相迎的人,都是因为“木易先生”学术的造诣、思想的深度,还有他一时无两的士林名声。

  唯有我们的开国郡公、右谏议大夫、潼川经略安抚使、利中御前诸军都统制杨沅,在肖想木大师的身子。

  呸!

  一个不学无术的下贱胚子!

  ……

  木易先生一到,就被杨沅亲自迎进了蓬州学宫。

  学宫里自然也是有许多卧房住处的。

  而皇帝前两日送来的以红绸覆盖的匾额,也在杨沅、木易先生,以及诸多本地和外地赶来的名流见证下,被缓缓挂到了学宫正堂高高的门楣之上。

  红绸曳在,由杨沅和木易先生一左一右,将红绸用力扯了下来

  两条红绸,宛如两条在空中曼舞的红龙,缓缓落下。

  黑底金字的匾额顿时呈现出来。

  观礼的人马上发出一阵阵惊呼赞叹。

  杨沅和“木易”先生也还不知皇帝御笔题的是什么。

  二人往前走出几步,双双回身,仰头看向门楣之上。

  一块巨大的匾额,黑底金字,赫然写着“三不朽”。

  幂篱之下,李师师也不禁妙目一闪。

  三不朽?

  官家对我这个迄今未露真颜的木易,也是推崇的很呐!

  三不朽,是为立德、立功、立言。

  虽久不废,是为“三不朽”。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上一篇:大宣武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