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33章

作者:臊眉耷目

散帐之后,郭嘉偷偷地找到了荀彧,问他:“文若为何要弃袁公而去?”

荀彧不解道:“奉孝何出此言?我乃是替袁公去兖州监看曹操。”

郭嘉轻描淡写地笑道:“文若能瞒住旁人,却瞒不过我……曹操眼下虽然得势,但根基不稳,依旧需要依附袁公,毕竟他的东西南三面皆是强敌,且兖州境内田地近些年因战事被摧残荒芜,若是没有袁公在背后扶持,怕是姓曹的旦夕就会覆灭。”

“所以呢?”荀彧眯起了眼睛。

“所以……”郭嘉的嘴角勾起了一丝弧度:“所以,你此番去曹操那里,是为了弃袁公而改换门庭,郭某说的没错吧?”

荀彧心下吃惊,急忙左右四下张望。

“文若兄莫要紧张,这附近无人。”郭嘉笑呵呵地道:“只是郭某不明白,袁公初定冀州,招兵买马,势力愈强,翌日必可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有此雄主,文若为何要弃之而去?”

荀彧四下张望了一圈,言道:“奉孝,你我乃是旧识故交,往昔也多要好,今日我不瞒你,袁本初乃是雄主,翌日亦会成就大事,但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荀彧乃是汉臣,断不能辅佐篡逆之人,故只能弃之。”

郭嘉颇为诧异地道:“文若何故认定袁公是叛逆?”

“难道你没看出来,袁公此番先答应王允迎驾,后又反悔,致令王允等一众为西凉军屠戮,多人生死不明……他分明是故意的,其目地甚是卑劣!”

郭嘉挑了挑眉:“袁公是何目地?”

荀彧长叹口气:“袁公之所以故意答应王允,然后又不派兵救他……是希望天子能够死于乱军之中,难道这你还看不明白?”

郭嘉似笑非笑的看向荀彧,心中暗道果然如此。

荀彧与郭嘉不同,或许是因为族中的教育,或许是出自于他的义理,他对于汉室的感情与郭嘉这样的士人不一样,对于天子,他要比郭嘉所认识的大部分士人都要尊重的多。

确实,袁绍就算是名望再告,但在对待刘氏天子这一件事上,他算是在无形中将荀彧给得罪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管理貂尾与蝉羽的侍婢

长安。

董卓军因为樊稠的死而撤退了,但长安的危机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乘着董卓军暂时撤走,黄忠急命人开始加固城防,往城头调转守城军械,并重新分派布防。

长安城高,又有数千张强弩作为固守,黄忠对城头的防护倒是不甚担心,关键是长安城十二门又该如何防御。

前番一场交战,董卓军的冲车差点轰碎了宜平门,幸亏黄忠率兵冲出,杀尽了城门前的西凉兵,才堪堪将城门守住。

那一次,黄忠是利用了西凉兵认为他们不敢冲出城的心理,因而占了先机。

但这种事还会有下一次么?

长门十二门的固守,必须要再想个办法才是。

黄忠遂找荀攸商议,不想荀攸早就已经想到了办法。

“其实关于如何守城们,当年刘府君在长沙之战时,不就已经给过我们提示了么?”荀攸笑着对黄忠道。

当年刘琦和刘磐固守长沙抵挡张羡来兵,黄忠虽然不曾参与那一仗,但由于那一仗乃是事关荆南归属的大战,因而黄忠对当中的细节也是非常了解的。

“若是黄某人没有记错,当初刘府君在长沙城,曾命城中百姓,每人持一沙袋土夯实于城门之后,如此便可形成了土山,将城门堵死……此法对于守城者倒是非常受用,但唯一一点的不足,就是西凉军虽进不来,我们却也出不去了。”

荀攸叹息道:“出不去便出不去吧,总比他们冲进来将我们挨个斩杀要强。”

黄忠认真地思索了片刻,道:“却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我们的士兵还要固守城防,怕是难有时间寻沙土去各门后面堆积土山……更何况长安还有十二门,远比普通县城要难堵的多。”

荀攸道:“眼下只能号召城中百姓,前来帮手堆土阻门了。”

“好,黄某立刻派人在内城颁布告示,命百姓每家每户,按人头前往各门,运土堵门。”

“善。”

……

黄忠的命令下达之后,可是难为坏了城中的富豪百姓。

倒不是他们不愿意协助刘军办事,只是长安内城的实际情况不允许。

就算是城中有足够的人手前来协助守城,但没有那么多的沙土。

长沙城属于县城,并未完全用城墙围定,且城中尚有开拓用地,而且事先刘琦已经在城中做过准备,因此不缺堵门之土。

但长安内城中有什么?

未央宫,武库,青石铺路,大柱豪宅。

在别的地方,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泥土,在长安城中似乎根本就找不到原材料。

这一下子,可是令黄忠和荀攸犯了难。

这事可比跟西凉军交战难多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城中没有的东西,纵使黄忠武力绝伦,纵使荀攸智计天人,也是不管用的……没有的东西就是没有,变不出来。

就在黄忠和荀攸对此事有些一筹莫展之际,有荆州军士来到城头,向二人禀明有内城的宫中内侍来向二人献计。

先前王允携刘协并宫中内侍逃出长安,虽然带走了未央宫中的大多数人,但宫内上下人毕竟众多,且职位高低贵贱类分九等,又杂又乱,实在是没有闲暇全部带走,因而只能寻最重要的且是与天子最亲近的宫中侍官带走,而剩下的很多人,则是扔在长安城任凭其等自生自灭。

王允等人走后,郭汜,吕布,樊稠等人到了长安歇脚,并会和了对阵刘宠后,赶回城池的张辽,众人一同杀出长安,北上寻觅天子,对宫内剩下的侍官们,倒是不曾问津。

直到黄忠等人占领了长安之后……

只是略作犹豫,荀攸便吩咐那人将那名宫廷内官带了进来。

那名内官身着侍官服饰,脸上抹的乌漆嘛黑的,头发又干又枯,带着一顶黑帽,甚是不修边幅,那张料脏的仿佛都看不清真容了。

离近了,似乎还能闻到其身上隐隐有一股酸臭味,很是惹人厌烦。

黄忠皱了皱眉,暗道宫廷之中竟然也有这般不修边幅的邋遢之人?

“妾身任氏,见过二位将军。”

荀攸和黄忠惊讶的互相对望了一眼,不由露出苦笑。

原来还是个内官女侍,光看她的样子,若是不说话,还真看不出来。

“汝姓任?任氏?”荀攸问道。

“是。”那女子回道。

“你在宫中所任何职?”

“回将军话,妾身乃是在宫内替陛下和皇亲贵胄管理官帽上貂尾与蝉羽饰物的侍婢。”

“既是替陛下管理貂尾与蝉羽的侍婢,为何做宦官打扮?”

“回将军,长安连连战乱,为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荀攸当初也曾在雒阳待过几年,对皇宫内的一些事情也有所了解,随即考验了这管貂蝉饰物的女子一些问题,并暗中敲打试探,最终发现并无破绽后,方才向黄忠点头示意。

黄忠这才问道:“任氏,听说你要向我等献计?”

“正是。”

“所献何计?”

“回禀将军,妾身在后宫替管理衣帽饰物,得知董卓自打到了长安之后,每月都派人在未央宫下挖掘地道,用以皇宫通往外城,挖掘的沙土,皆放置于后宫的地窖和冰库之内,且那地道堑坑中亦有残土,将军若是想堵城门,用这些土物,应足够了。”

黄忠和荀攸闻言大喜过望。

荀攸忙道:“西凉军这地道可曾挖完?”

“不曾挖完,据说只有挖了一半便做了废弃。”

“你可知地点在何处?”

“妾身知晓。”

“速速领我等去看。”

任氏随即领着黄忠和荀攸下城,前往未央宫的方向。

待来到荀攸的辎车前,荀攸和黄忠上车,亦想让那任氏同行。

不想那女子一离近,二人便直感觉有一股酸臭味袭来,让人颇觉作呕。

荀攸皱了皱眉头,暗道这女子身处宫廷,却这般不知礼仪,不修边幅不说,还弄的一身异味……这得是多长时间不洗澡了?

任氏似乎看出来荀攸的不快,随道:“妾身安敢与两位将军同乘,步行便可。”

一行人在任氏的带领下,前往未央宫后宫。

果然如任氏所言,这里的地下有西凉军还未曾完成的工事,而挖掘地下工事中,自然不似地上的青石路面,里面到处都是可以用来堆积土山的泥土。

荀攸和黄忠这一下子终于放心了。

检查完工事之后,黄忠从地道中爬了出来,满意的扑了扑手,遂命人火速通知宫外的人来此处运土。

他看向任氏,道:“汝身为宫廷内侍,为何要向我等外镇兵马献计?”

任氏微微躬身,道:“世道纷乱,妾身虽居于宫中,平日谨小慎微,但这宫廷之内却也如同宫外一样的不太平,我等性命朝夕不得保全……替陛下管理衣物帽饰的女官原本有三名,下辖侍婢不下三十人,可时至今日,却只有妾身一人独存,其余姐妹,或被凌辱,或被赐死,或突然失踪,盖因相国当政,无视后宫法度,乃至于此,妾身虽只是一衣帽侍婢,不通大义,却也能看出谁善谁恶,只要能不让西凉豺狼返回此地,别说是献计,便是让妾身持剑上城与敌,妾身也是愿意的。”

第四百三十章 刘琦会盟

长安城的郊外,董卓麾下的董璜、李蒙、王方、段煨、杨定、董承、李肃等重将率领中军抵达了长安。

中军一到,西凉军的整体实力便算是全都集中在长安附近了。

十六七万的虎狼之师,随时准备进攻长安城。

西凉兵全至,三军开始在郊外打造军械,收拾粮饷,整军布武,准备再次进攻长安。

西凉兵每日派遣斥候去长安内城打探城中情况,得到的消息是城池的守备不但没有松懈,反而是更加的森严。

遥遥望去,城头之上,不只是有陈国军和荆州军在布置防守事宜,便是连城中的百姓也开始帮助他们搬运石块砖瓦等守城之器。

黄忠经验老道,他深知将十二门被堵死之后,剩下的关键便是在城头的固守了。

城头虽有强弩阵为屏障,但若是西凉军真的临近城池,就还需石头和檑木这些东西作为防御器械,方能保万无一失。

于是,他下令让军士们在皇宫拆解了一部分宫室屋舍,搬上城头用以进行防御。

若是长安的朝臣们在此,断然不会允许黄忠这么胡作非为。

可惜朝廷的重臣以及家眷,前番早就随同着天子和王允一同奔驰出城了。

就算是他们不曾被西凉兵杀害,也断然不敢回到长安。

得知了长安城被黄忠弄的固若金汤,董卓心中颇感气闷。

最近他手下的西凉兵,在附近搜查之时,找到了一部分前番奔逃出城并跳河得救的朝臣官员和他们的家室。

西凉兵屠戮王允一众人时,朝臣中有死于乱军中的,也有死于河道之中的,但也有很多人跳入水中后,被冲到了下游,侥幸生存了下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