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第97章

作者:都市考拉

沈卓也是服了自己的运气了,刚住进招待所天又开始下起了雨,想出去逛逛都不可能。

借招待所的电话给林跃明打了一个电话,林跃明告诉沈卓,他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接待走不开,晚上在春风饭店请沈卓吃饭。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连甚至连报刊都没有,门又出不去,沈卓只能睡觉。

在这个娱乐和网络都缺失、和人交流又有代沟的年代,如果再没有点事做,人真的容易崩溃。

晚上六点钟,沈卓刚到春风饭店不久,林跃明就撑着伞走了进来,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林叔,怎么了这是?遇到什么难事了?”打开酒帮着林跃明满上,沈卓问道。

“嗨,厂子里的事,今天厂里来了几个老毛子.”林跃明也没有隐瞒,遂把白天发生的闹心事告诉了沈卓。

原来,盛海手表的机芯是当年引进的毛熊国诺比斯精密机械厂的生产线,和毛熊国关系破裂前生产线和设备一直有毛熊国专家负责维护,后来两国关系进入冰期,毛熊国专家全部撤走。

虽然当年毛熊国也代为培训了一些国内专家,但是由于他们有所保留,导致这些人都属于半瓶子醋,小毛病还凑合,遇到大问题当时就麻爪。

就在前天上午,生产线发动机轴承突然裂了,整条生产线不得不中断,

而由于和原厂家诺比斯机械厂已经断绝关系,即便盛海表厂出了大价钱,对方仍是毫不留情的拒绝了盛海表厂派人前来指导安装的请求。

没办法,盛海表厂只得向市政厅求助,

市政厅一番折腾,找来了几个维修铁路的毛熊国工程师,但是隔行如隔山,由于机械术语太专业,他们也看不懂这台发动机轴承的安装指南

盛海表厂一共有两台生产线,停一条等于断了一条腿。

本来生产的手表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盛海手表厂不能抓紧解决这件事,将会带来雪崩式的严重后果。

全国对手表有需求的人不可能无限期的等下去,当耐心失去后,他们会退而求其次把目光投向其他品牌,

真到那时,盛海手表的霸主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这次生产线故障说是可以决定盛海表厂的盛衰都不为过。

“也就是说,厂里有备用零件,但是由于看不懂安装说明书所以才不能更换对吧?”沈卓问道。

“对,”林跃明往嘴里灌了一口闷酒,“你也知道,现在咱们和毛熊国的关系不好,而国内只有咱们厂是从他们那引进的生产线,想参考借鉴都没地方找去。”

“懂俄语的人不少,但是能准确翻译这些专业术语和说明书的却没有一个,人家又不肯帮忙。”

“我两年前就向原来的老厂长说过这种问题,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可他就是不听,觉得不会出什么事,即便出了事我们也能解决,现在好了,被人卡脖子了。”

说到最后,林跃明开始发起牢骚。

沈卓没有说话,他在琢磨一件事,自己能不能帮这个忙。

帮是肯定能帮,但0.9是怎么帮?

自己一个厨师,竟然懂专业技术翻译,别人问起怎么解释?

自学的?

好吧,理由虽然牵强,也勉强说的过去。

毕竟这具身体的原主人也曾埋头苦攻过俄语,也算是一个借口。

另外,这个年代书店里最多的就是俄语和机械工具书,再加上监控信息远不如后世发达,即便有人想调查自己怕是也没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自己如果把生产线恢复,那是立了大功的,为什么还要调查自己?

富贵险中求,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值得一搏。

恢复了生产线就等于救了林跃明,到那时,自己和林跃明的关系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第173章受制于人(求自动订阅)

“林叔,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试试。”沈卓笑着说道。

“你?”林跃明惊讶的望着沈卓:“你懂俄文?”

“懂!”沈卓毫不谦虚,他知道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

“沈卓,”林跃明放下手里的筷子,认真的说道:“可能是我刚才没有说明白,我们是需要那种懂技术翻译的人,最主要的是这个人要懂手表生产线发动机设备专业术语。”

“你可能不知道,这条生产线涉及到高精密齿轮的二次削磨加工,和一般的发动机还不一样,涉及的专业非常深。”

林跃明以为沈卓只是懂一般的俄语,自己这么一说沈卓肯定就打消念头了。

谁知沈卓并没有退缩,笑道:“林叔,我刚才听的很明白,我还是想去试试,说不定我可以呢。”

“反正你们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对不对?”

见沈卓坚持,28林跃明也不想打消他的积极性,苦笑着点头:“那好吧,明天你跟我进厂去看看。”

即将快吃完饭的时候,沈卓把旁边椅子上的皮包递给了林跃明。

当林跃明看到包里的东西时,态度比钱有亮和吴红星还要坚决,坚决不要。

但是沈卓早就想好了说辞,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后,林跃明终于勉强接受了这份丰厚的馈赠。

至此,沈卓这次来盛海的第一个任务算是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从林跃明这里拿到下一个赚钱的机会。

告别林跃明,沈卓回到宿舍后,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开始梳理自己这段时间交结下的人际关系。

机修厂厂长刘峰、总厂厂长许东方、粮食局局长孙建民、市百货商店主任马国华、冶金局局长王金柱、配送仓库负责人钱有亮、春友商行主任吴红星、关明辉、盛海手表厂厂长林跃明。

这些人的名字一一出现在这张纸上。

现在自己已经和林跃明、钱有亮、吴红星以及关明辉建立了利益关系,关系相对其他人来说比较牢固,可以称为自己的第一梯队关系网。

而剩下其他人主要是靠自己的厨艺来维持,双方关系相对薄弱,得想办法针对性加强。

足足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沈卓把图表中的人际关系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擅长点和能对自己提供的帮助全部清,

至此,一张人际关系网雏形在沈卓心中初步形成,几乎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开始在沈卓心中生出。

除了关明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有公职。

这个年代的公职人员多少都有初心,他们可能不爱财不贪色,但他们肯定希望进步,往更高的层次走一走,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沈卓这个想法就是,助他们一臂之力,最好是在给他们创造成绩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利益,利人利若,%_水^.!小$ 说#||己,这就是双赢。

有一个经过西方国家验证过许多次的真理,那就是官商结合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个年代,虽然不允许私人经商,但商业模式是存在的,无论哪个时代都不可能没有交易和货币流动,

百货商店、供销社以及副食市场都是商业的载体。

商人逐利不假,但并不见得所有商人都是奸商,商人也不见得非得靠坑蒙拐骗才能赚钱。

所以,沈卓决定,先把这层关系网搭建好,然后再想办法升级这层关系网,最后才是获利的时候。

所谓升级关系网,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张网里的人级别全提升上去。

最终,结成一张宽广结实的大网,不但能抗击两年后的风暴,还能下深海捕鱼。

第二天早上九点半,沈卓在招待所吃完早餐,出门朝着手表厂溜达了过去。

之所以去这么晚,是因为林跃明早上有一个会。

正当沈卓往盛海手表厂去的时候,负责生产手表机芯的第三车间,一帮人正围在一团,甚至人群里还有一个老毛子。

人群最中间的是一名老者,戴着花镜,正皱着眉头翻看一张陈旧的图纸,

泛黄的图纸上是一台发动机图形,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俄文。

老者叫郑永刚,来自京城207所,是一名动力学专家。

这几天郑永刚来盛海参加一场科研会,在林跃明向市政厅救助后,市政厅找到了他,请他到手表厂帮着看看。

郑永刚来了后,拿着图纸蹲在发动机前仔细研究了半个小时,但依旧没有想到解决方案。

并不是郑永刚能力不足,而是老毛子这台发动机造的有点损,它采取的不是螺扣式安装,而是压簧式。

为了防止被人拆卸发动机窃取核心技术,老毛子在组装发动机的时候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压簧技术。

所有核心零件全部用高束压簧固定,如果不按照说明书一步步拆卸,只要一个步骤不对,所有零件都会弹飞,即便找回零件,你也没办法组装。607

而这台发动机的说明书也是极其专业,甚至一些数据经过了加密处理,只有他们负责维修的人员才能看的懂。

“还是不行啊!”郑永刚苦笑着摇摇头,“我推算了一下,最多只能把防热瓦给拆下来,根本进入不到轴承那个位置!”

“如果强行拆除,至少有七个零件会弹飞,这些压簧都是带有压力值的,即便找回来,我们不知道压力值是多少,还是装不上去!”

听郑永刚这么一说,所有人脸上全都浮现出一抹失望,

“这可怎么办?”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这老毛子太缺德了!”

见连动力学权威郑永刚都没有办法,林跃明脸色难看无比,这条生产线难道就这么废了吗?他太不甘心了。

第174章这份说明书我能翻译(求自动订阅)

留着八字胡的老毛子叫莱蒙托夫,全名叫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是一名机械学专家,由于他酷爱**文化,当年毛熊国专家撤退的时候,他自愿留了下来。

莱蒙托夫现在在位于京城西郊的东方机械厂当工程师,这次也是应邀来盛海开科研会,

他是和郑永刚一起受到市政厅邀请过来帮助盛海手表厂的。

但是对于手表厂出现的这种状况,莱蒙托夫同样也没办法。

莱蒙托夫虽然没办法,但他却向林跃明透露了一件事,他和诺尔斯机械厂的厂长别林斯基是朋友。

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林跃明只能求莱蒙托夫帮帮忙,请他跟别林斯基通个话,盛海手表厂愿意出重金请诺尔斯机械厂的专家来华指导安装。

听林跃明说完,莱蒙托夫苦笑着摇摇头:“林厂长,我理解你的心情,不是我不帮你,但是我的朋友别林斯基同志是一位非常有原则的人,现在两个国家关系不好,你给多少钱他也不可能派人来的。”

这可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