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开局成为厨师 第142章

作者:都市考拉

就当沈卓开车往207所去的时候,关海山家里,韩春明带来了一个和他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

年轻人叫陈易,是韩春明在永利面包厂的同事,韩春明在面包厂上班的时候,两人关系不错。

昨天,陈易请韩春明到家里喝酒,席间听说韩春明会鉴宝,借着酒意把自己祖传的宝贝拿了出来。

陈易拿出的是一枚桃型的金锭,颜色稍微有点发暗,韩春明也没见过,但他觉得应该是好东西,就掇陈易今天拿着东西让自己师傅关海山过一下眼。

于是陈易就跟着韩春明来了。

“行吧,既然来了,拿出来我搂一眼。”院子里,关海山放下紫砂壶,淡声说道。

“好嘞老爷子,您稍等。”说着,陈易从随身背的包里拿出一个包纸团,打开包纸,是一个桃型金锭。

“桃、桃金?”当关海山看到金锭时,眼睛一下子睁得老大,由于激动,连说话都有些结巴,差点把手里跟了自己半辈子的紫砂壶给扔了。

还没等陈易反应过来,关海山一把从他手里抢过金锭,对韩春明急声说道:“快,小子,去拿放大镜。”

“好嘞师傅。”韩春明拔腿就往屋里跑,不大工夫便取来了放大镜。

关海山接过放大镜,对着手里的金锭看了起来。

桃金?甭说,还真形象,看老爷子这表情,这玩意不会真是古董吧?

想到这,陈易也跟着激动起来,他姥姥在医院住院,家里正急着用钱呢。

“是桃金!”

“没错,真的是桃金!”

“天哪,我终于见到桃金了!”

关海山激动的盯着手里的金锭,嘴里不停自言自语。

足足用了两三分钟时间,关海山才把放大镜放下来,冲着陈易一脸渴望的问道:“小伙子,你这桃金,卖吗?”

“不是,老爷子,什么叫桃金啊?您能不能先给我讲一下这里面的典故?”陈易问道,他现在对这桃金很好奇,看关海山刚才的神情,这金锭应该大有来历。

然后,关海山开始讲起来:“四百年前,大明国静娴皇太后过寿.”

关海山讲的是一段秘史,至少这段历史他在历史书上没学过,

当时正是大旱之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静娴皇太后把自己的金饰都拿出去换钱赈灾了,而外臣非但不思民苦、不为国分忧,反而绞尽脑汁溜须拍马,

静娴皇太后一怒之下把外臣贬为九品,命亲信官吏拿着这些贺寿金桃买粮赈灾。

后来传说官吏私自把金桃扣下了一部分作为了传家宝,但由于史书不详,金桃只在一百年前出现过一次,再往后也就没有了后文,没想到今天竟然面世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听关海山讲完,韩春明和陈易终于明白了金桃的来历。

“老爷子,这金桃我卖的话,您准备出什么价?”陈易问道。

他是真的需要钱,为了给把自己带大的姥姥看病,陈易想遍了所有的办法。

关海山想了想,说道:“如果按金价算,这只金桃最多也就两干块钱,但是这只金桃有文物价值,你和春明是朋友,这样,老头子也不赚你便宜,这只金桃我给你一万,转给我,怎么样?”

咝!陈易暗吸了一口凉气,他没想到这金桃竟然这么值钱。按照他的估计,一两千块钱也就到头了,谁知关海山出手就是一万。

更令陈易惊讶的还在后面,盯着桌子上的金桃,关海山面带遗憾的说道:“其实这金桃是四个一套的,如果集齐一套,价值会更高!”

说到这,关海山自嘲的摇摇头:“唉,只是说说罢了,找到这一只已不容易,再想一套,真是有点贪得无厌了。”

“如果我有一套,老爷子能出多少钱?”陈易激动的问道,他家里的桃金的确有四只,今天只带来了一只。

“什、什么?”

关海山身子一抖,急声问道:“你、你真的有一套金桃?”

第256章大展宏图

“老爷子,不瞒您,我家里的确是有一套四只金桃,分别是福?寿喜,不知道您多少价能收?”陈易小心翼翼的问道。

“6万,如果你真有一套,我愿意出六万!”关海山激动的说道。

六万?陈易激动得心脏病差点发作,颤声说道:“老爷子,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回去和家人商量一下,回头答复,您看怎么样?”

“这样啊。”关海山有点失望,他怕陈易做不了主,自己~空喜欢一场。

“您放心,如果家人同意,我们肯定会出手的。”见关海山一脸失落,陈易-急忙说道。

“那好吧,”陈易这么说关海山也没有办法,冲着陈易说道:“小陈咱们先说好,如果这套金桃你要出手,一定要先考虑我,好-吗?”

“一言为定!”

到现在为止,这台堪称世界上最先生航空发动机的结构已被沈卓清晰的记入脑海,而同时,一些新的想法和改进办法正在他心中慢慢成型。

沈卓有信心,如果给自己时间,一定能够造出比F100更强大的发动机。

任何一件事,最难的就是从0到1的阶段,一旦研发出来有了参考和借鉴数据,接下来就很快能够形成规模。

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在保密措施下,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系列推进并改变汉国科技的竟然是一个人。

沈卓也不希望借此扬名,只要陈清水一个知道就够了。

形势越来越好,大街上的商业实体也越来越多,许多人甚至不再遮遮掩掩,各类市场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萌芽。

到那时,路边摊将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模式在京城盛行。

打火机、钥匙链、刮胡刀、袜子、牛仔裤、墨镜..

千万别小看这些小玩意,汉国第一批富起来的万元户,就来自这个群体。

汉国人的意识还是传统和保守的,虽然距离总设计师宣布的开放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但经商的人还是特别少,再加上信息闭塞,许多人都在观望,敢于吃螃蟹的,就那么几个,也还都是偷偷摸摸的。

不是没人不想赚钱,第一没有经验,第二没有资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胆量,怕天气突然变了被暴风雨洗礼。

而知道未来形势走向的沈卓却不怕这些,他知道风雨过去后,以后基本上都是艳阳高照。

所以他不但要吃螃蟹,而且还要吃大螃蟹。

小打小闹没意思,要干就干大的。

所以,许大茂这段时间满京城满窜,他在按沈卓的吩咐一处地方,或者是一处位置合适的地皮。

他准备建一座百货批发市场,把南方生产的新奇玩意弄过来,然后以批发价批给小商贩。

沈卓的目光并没有局限于京城,而是放眼整个华北地区,他准备建一座辐射整个华北的批发集散地。

从日用品、衣服到食品全部覆盖。

下一步,他在等着土地正策放开,然后大面积囤地,准备为房地产开发做储备。

··········求鲜花0·········

二环内已经没有盖大商场的地方,沈卓给许大茂划定了区域,安定门往北直线两公里内。

沈卓划的这个距离很巧妙,正好是到北三环的距离,但是现在三环还没有规划,这个地带目前还是庄稼地。

沈卓未来的投资区域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安定门向北五公里地带。

这里涵盖未来的三环和四环,而且五公里尽头出是未来的亚运村和奥运村所在地。

另一个地方是东二环建国门往东五公里处地带,这里是未来的CBD地带,潜力无限,三十年间,这里将会成为京城最繁华的地带。

酒吧街、使馆区、京城最早的长城和昆仑饭店、国贸、地标性建筑京广中心、国贸三期和汉国..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片区域里,未来几十年间聚集了京个京城近三分之一的财富。

正当沈卓忙着自己的创业发财计划的时候,雅和居饭店正帮的热火朝天。

雅和居已经盘过来一年了,生意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红火。

秀儿最争气,考上了京城大学,前程一片光景。

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南易两口子是附近出了名的好人,乐善好施,只要有吃不上饭的叫花子上门,他们都会笑脸相迎,然后给打上满满一盆饭菜..

正当雅和居一片忙碌之际,机修厂门口不远处的公交车站,从车上下来一个身穿军装的男子,男子背着行李,手里拿着棍子,慢向前走,大睁的双眼,却没有一丝聚焦点…

第257章大毛出事了

门卫刘师傅看到军人,连忙走出来,“同志,你找谁呀?”

“刘师傅,是您吗?”军人笑着问道。

刘师傅一愣,往上扶上扶老花镜,对着军人仔细打量,“你是,你是大毛?”

“刘师傅,是我。”军人笑着说道,睁开的眼睛依旧没有聚焦点。

刘师傅一把抓住大毛的胳膊,“大毛,你这孩子,眼睛怎么了这是?”

“受了点小伤,不碍事。”

“你这孩子,前年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咋弄成这样了?”刘师傅急得直跺脚。

他可是看着院子里这帮孩子长大的,如今见大毛眼睛瞎了,他心里也不好受。

“没事的刘师傅,我爸我妈那边我不熟悉,没法过去,我想回来住一晚上,您看行吗?”大毛笑着问道。

南易和梁拉娣已离职,只有三毛在这,大毛已经不属于机修厂的职工子弟,按规定需要报备,经过保卫科同意才能留宿。

“行行行,当然行,走,我送你找三毛去。”刘师傅说着就去搀大毛的胳膊。

“不用了刘师傅,您还得值班,我自己去就行,我可以的。”

正在这时,一个中年男子骑车从厂里出来,一眼认出了大毛,“这不是大毛吗?你不是在部队吗,怎么回来了?”

中年男子正是现任食堂组长杨小东,刚下班正准备回家看看,无意中看到去当兵的大毛站在大门口和门卫刘师傅说话,连忙下车过来打招呼。

“大毛,你这眼睛,怎么了?”话音刚落,杨小东就发现了大毛眼睛的异常,惊声问道。

“没事的杨叔,受了点伤,不碍事。”

“哎哟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杨小东把车子往门口一放,“刘师傅,帮我看下车子,我把大毛送进去。”

“去吧去吧,丢不了,大毛你慢点啊,我就不送你了。”

告别刘师傅,大毛在杨小东的搀扶下朝厂子里走去,一路上杨小东嘴里不停的惋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