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180章

作者:不落骨

  “这件事做起来风险很大。”朱家阴沉的说道。

  “这件事不难做,存活的弟子都被秦军俘虏了,这些人的下场要么被杀,要么被送去修陵墓,很难活着回来。若是朱老哥还不放心,我们可以动动手段让他们永远闭嘴。”司徒万里说道。

  朱家看着司徒万里没有说话,农家作为百家中的五大门派,他们若是没有和各国朝堂有什么关系根本发展不到如此规模。农家的潜龙堂便是帮助农家笼络天下权贵的,其中自然少不了秦国的权贵官吏,只要他们想要的话,秦国会有人卖这个面子。

  “至于神农令的话,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现在应该在侠魁的尸体上。这次的秦军中有两个校尉我是认识的,可以让他们去看一看。”司徒万里说道。

  “司徒老弟此言当真!?”朱家有些激动的看着司徒万里。对于侠魁的位置,可不只是田猛一个人盯着,他朱家同样想要成为农家的侠魁。只要有了神农令,等到魁隗堂和共工堂的新堂主出来,只要有一个堂主是外姓人,靠着神农令,哪怕他不是田姓人,他也能当成侠魁。

  “自然是真的。”司徒万里说道。

  “好。可是.”朱家看着司徒万里正在思考着该怎么说接下来的话。

  “朱老哥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我司徒万里喜欢的是赌桌,对我而言赌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对于这些权力什么的我不感兴趣。只是希望从此之后我能够安心待在四岳赌坊好好的过自在日子,不用再担心被人算计了。”司徒万里笑着说道。

  看到司徒万里点破了自己的想法,朱家有些尴尬,但听到司徒万里的话,朱家眼中升起了一股期待。

  看着朱家眼中对权力的渴望,司徒万里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了。随后两人将陈七的尸体埋了之后便离开了深山。

  此时,魏国朝堂上。

  魏王增看着下方跪着的廉颇,眼中充满了愤怒。

  “信平君,一战我魏国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你还有什么话可说!”魏王增愤怒的斥责道,整个魏国都在支持廉颇和秦军对峙,他也没有对廉颇做出任何的旨意或者催促出击的命令,但廉颇还是败了,魏国再无抵挡之力。

  廉颇低着头没有说话,他战败是实话,而且没有受到任何除了战场之外的因素的干扰,所以他输得心服口服。看着廉颇一幅任君处罚的样子,魏王增心头的怒气更盛。

  “来人将廉颇推出去斩了!”魏王增怒吼道。

  若是平时魏王增是断然不敢杀廉颇的,但是廉颇主动请缨,他在拜将廉颇,廉颇如今又大败,加上之前廉颇签下的军令状,他杀了廉颇天下人也无话可说。

  “父王不可啊,现在秦军逼近大梁城,若是现在斩杀了信平君,谁能带人保卫大梁啊!”公子假站出来替廉颇求情说道。

  “哼~”一个大臣冷哼一声说道“现在秦军两路大军共同出击,南面有王贲带领的秦军主力,北方有冯去疾和顿弱的六万大军,根据军报,现在冯去疾已经攻下了黄池,王贲逼近梁沟。楚国景家族长已经带兵返回楚国,我们剩下的兵力如何防御!若是按照老臣当初的部署,拖住秦军,等到典客与秦国议和之后,最多是割地罢了,现在整个魏国就在秦军的刀剑之下,他们还能松口吗?”

  这个自称是老臣的人是昔日魏国的大将军,自从廉颇入魏之后,两次替代了他的位置,所以他对廉颇早就有了意见。

  听到这句话,整个朝堂热闹了起来,一些支持投降和议和的人纷纷站出来支持严惩廉颇和秦国议和。虽然严惩廉颇与秦国议和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廉颇担任大将军期间,尽管十分小心,但还是因为自傲得罪了不少的人,这些人不想要错过这个严惩廉颇的机会。

  看着投降派和主和派站出来,主战派也站出来替廉颇求情和反驳这些投降主和的人的观点,一时间整个魏国朝堂吵翻天了。激烈的争吵吵得魏王增心烦意乱,就在他准备下令让这些闭嘴的时候,门外的侍者突然高声喊道

  “燕国使臣,鞠武求见!”

  听到侍者的话所有人都停了下来,眼中充满了不解。魏王增也是疑惑的看着门外的侍者,他不明白这个时候燕国使臣怎么来魏国了。鞠武魏王增是知道的,鞠武也是天下闻名的智者,被人们称为燕之智者。

  秦军大营内,子游手中把玩着神农令,一旁的王贲正在写着军报,现在的王贲脸上依旧惨白,但比之前已经多了几分血色,这几天靠着念端先生的药,王贲的病已经好了不少了。

  李信在一旁说着这才围剿农家的事情。

  “一代农家侠魁死的如此不明不白的,到是让人唏嘘。”子游感慨道。

  “对了,先生,俘虏的那些魏武卒什么时候去看一看?”李信提醒道。

  听到李信说到魏武卒,子游这才想起来典庆的事情,这几天也只顾着处理逍遥子和田光的事情了,竟然忘记了典庆的事情。

  “他们的情况如何?没有人来劫营吧?”子游问道。

  “按照先生的吩咐,只是将他们看管了起来,至于说劫营,我想还没有人敢来秦军大营劫人!”李信无奈的说道,他实在是想到什么人会来秦军大营内劫人,真当他这十几万大军是死人吗?

  “如此便好。”子游说道。

  随着子游吩咐了李信几个事情之后,李信一脸疑惑的看着子游。

  “到时候你便明白了。”子游笑着说道。

  “诺!”

  李信也不多想便下去安排子游说的事情。

  于此同时,正在攻打黄池的冯去疾和顿弱突然收到了一封情报,这让两人目定口呆陷入了深思之中。

第323章 ,伐燕,公子投降

  秦军,冯去疾和顿弱的大营中。

  冯去疾看着手中的情报眼中充满了疑惑,顿弱也是挠了挠头瞪大了眼睛看着情报,眼中也是充满了不解。

  “这封情报确定是真的吗?”冯去疾看着送来情报的士卒问道。

  “是的,这是大王让我送来的,燕国在边境集结了大军目前已经借道赵国抵达了博望附近。”士卒拱手说道。

  燕国突然出兵助魏,这倒是很出人意料,但燕国并不足为惧。燕国在七国的国力排行中甚至还不如韩国,曾经的韩国占据中原,土地宽阔百姓众多,又有着强弓劲弩,一度有着劲韩之称,但是燕国,从燕国的世系往上数除了燕昭王时期燕国雄起了一把之外,其他的时间要么是在挨揍,要么就是在苟着。

  如果不是地域够大,且苦寒之地较多,燕国靠着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及苏秦当初把齐国彻底搞得不行了,恐怕燕国早就被齐国给灭了。燕国在七国之中永远都是在扮演一个角色,喜欢凑热闹的挨揍的家伙。

  而且燕国往往还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是不是当初燕昭王为了后来的燕王勇气,看到周边的两个大国齐赵,齐国被自己搞废了,就想着再去搞废赵国,结果呢?燕国被赵国打的一败再败,十万人去打李牧三万人,结果被李牧打的在易水河落荒而逃,更是被骑兵连破三城。又菜又爱玩说的就是燕国。

  冯去疾和顿弱两人相互对视,眼中的疑惑清晰可见,他们不明白燕国哪里来的胆子助魏抗秦的。

  “燕国为什么发兵助魏朝堂有消息吗?”冯去疾问道。

  “朝堂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燕国突然出兵至于缘由尚且还不清楚。”士卒说道。

  正如士卒说的,此刻的秦国朝堂上也在商议燕国为何这么远的来助魏抗秦,嬴政看着自己的陷入怀疑的顶级智囊团轻笑了一声。

  吕不韦、李斯、韩非、尉缭看向了发笑的嬴政。

  “燕国为何助魏,这个原因我们不需要知道,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若是我们借此机会在攻下魏国之后再发兵攻燕,诸位觉得可行吗?”嬴政笑着问道。

  攻下魏国之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之前嬴政还在愁着用什么名义攻打燕国,没想到燕国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了。同样的这件事只是嬴政的一个想法,毕竟现在秦国已经是两线作战了,若是攻占魏国之后,不加休息的攻打燕国,很可能会动摇国本。

  吕不韦、李斯和韩非三人陷入了沉思,嬴政这句话很明显是在问他们三个人,问他们粮草、军械够不够用。

  “臣认为不可,若是攻占魏国之后,再派人攻打燕国,首先燕国与魏国之间隔着齐赵两国,路途遥远,若是攻打燕国后勤粮草压力极大。其次,魏国战事结束,将士疲劳,若是再让其连续征伐,恐发生变动。最后,魏国被攻占之后,还需要大军镇压,等到万事俱休之后才可攻打燕国。”吕不韦拱手说道。

  吕不韦作为秦国朝堂上的保守派,他一直提倡的是徐徐图之,这种迈大步的事情在他看来实在是太危险了,能够万无一失的吞下一国,就没必要去冒一点点的风险。

  “臣有不同的意见,如今国库粮草军械充足,钱财更是数不胜数,足以支撑我们再打一次灭国之战。况且,如今燕国入魏,国内精锐部队尽出,若是让冯去疾和顿弱大军击败燕军,那么燕国短时间内再无一战之力。

  至于燕国地远之事不足为虑,我们可借道赵国,从赵国攻打燕国。至于兵力之事,可让王贲将军和子游师弟继续镇守魏国。子游师弟的门客遍布魏国,靠着这些人足以保证魏国稳定,再从蓝田和骊山选取军队攻打燕国即可。”李斯站出来说道。

  嬴政看着李斯点了点头,他的想法和李斯差不多,但是在组织一场大战毕竟耗费不少,其中牵扯的因素过多,嬴政又看向了尉缭。

  “若是冯去疾和顿弱大军能够击溃燕军,那么燕国自然不足为虑。骊山大营和蓝田大营以及阏与还能抽调拼凑出六万大军,再配合冯去疾和顿弱两人手下的六万大军,足以灭掉燕国。”尉缭扶须说道。

  燕国的军事实力就那样,靠着纵深和兵力素质打打胡人还可以,若是真的和秦军交战,一触即溃。燕国最大的底气就是自己的蓟城守卫军和王宫禁军,这两支军队都是曾经的辽东坚兵组成。墨家一战,燕丹葬送了小半数的蓟城守卫,现在的燕国除了国土面积之外,还比不上当初的韩国。

  “至于说借道赵国之事,也不难。赵国借道燕国助魏,只要我们派人赠与赵国丞相郭开,再恐吓其秦国愤怒赵国借道燕国的事情,准备攻打赵国,只要赵国答应借道让我秦国攻打燕国,自然就会放过赵国。我相信依照郭开的为人,他定然会答应。”李斯继续说道。

  “我认为通古的话有道理,大秦不是没有能力灭掉燕国,只是小心翼翼一些罢了。仲父还有什么要说的?”嬴政看向了一旁的吕不韦。

  吕不韦看着嬴政的样子,又看了看其他人,当然明白攻打燕国的事情已经是定局,他同意不同意都无法阻挡,无奈的说道

  “臣没有别的问题,只是在选择将领上还请大王和太尉多加思考,至于后勤粮草之事,臣会和治粟内史商议。”

  “既然仲父也没有意见,那么由太尉府商议一下如何击溃燕军,再派人通告前线的王贲和冯去疾,让他们相互配合,暂时让冯去疾部放慢行军路线,让王贲兵围大梁。”嬴政说道。

  “诺!”

  “至于由何人带兵攻打燕国这件事还需商议,等到魏国攻打完之后再做商议。”嬴政考虑了一下说道。现在秦国的大将都有着自己的事情,王翦在楚,王贲李信在魏,蒙武蒙恬在赵,司马宿杨端和也在楚,剩下的人都无法支撑起一场灭国之战。

  “诺!”

  很快整个秦国再度运作了起来,尉缭回到太尉府后便开始召集人手商议如何击败燕军和攻打燕国的事情。

  魏国朝堂,魏王增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的鞠武问道

  “燕王当真想要助我魏国抗秦吗?”

  “当然,暴秦擅起兵伐,危害百姓,迫害六国,这是天下共知。我燕国乃是山东六国之一,昔韩国被灭,如今魏国危亡,若是我燕国不助魏国,他日秦国的兵伐定要加在我燕国身上。我燕王深知唇寒齿亡的道理,所以特地令我带上盟约,来与贵国共进退,一起抵抗暴秦!”鞠武从怀中掏出盟约,双手供上。

  魏国朝堂上的大臣纷纷感觉到不可思议,燕国助魏抗秦,这怎么听都像是天方夜谭,燕国惧秦这可是天下皆知的,秦王一句话,燕王喜就把自己的独子送到了秦国当质子,现在燕王竟然主张抗秦,这怎么觉得其中有诈。

  魏王增也是知道燕国的情况,让侍者将盟约呈上来之后,看着里面的内容以及上面盖上的燕王印玺。

  看着魏王增脸上的犹豫和诧异,鞠武再度开口说道

  “这次我王让我入魏与魏国签订盟约,一起抗秦是有条件的!”

  听到鞠武说条件,魏国朝堂上下心中松了一口气,开始慢慢接受燕国助魏的事情。

  “什么条件!?”魏王增问道。

  “首先,燕魏上下无大将,我王希望让信平君担任联军主帅。其次,我大王希望魏王能够暂时放弃荣辱,争取以土地换取时间,不再计较一时的得失。最后,我王希望等到秦军退走之后,魏国能承担这次我燕国军队的耗费以及奖赏!”鞠武说道。

  对于鞠武说的,第一点和第三点,魏王增都能明白,第二点的意思是什么,魏王增便有些不懂了。

  “燕使说的第二点是什么意思?”魏王增问道。

  “不瞒大王,我燕国已经与赵国签订协议,等到赵国国丧结束之后。赵国会立刻出兵攻打秦国,从而帮助魏国收复土地,所以我希望魏国能够用土地来换取时间,从而拖到赵国国丧结束!”鞠武说道。

  魏国的主战派看着有些犹豫的魏王增,当即上前开始说着三国联合会如何,定然能够击退秦军之类的话。主和派因为燕国的入场,也开始摇摆不定,他们觉得依靠燕魏两国的军队足以支撑三个月,不说别的,单说依靠大梁城的城墙和粮草,支撑三个月绰绰有余了。于是主和派和主战派都认为应该和燕国签订盟约。

  投降派看着主和派倒戈了,顿时也不再出声,魏王增看着下方的大臣拿出了决定也点头答应了下来,但是两国盟约的事情还需要一些其他事情,于是魏王增便让公子假和鞠武交涉,随后便解散了朝议。

  太子府上,公子假和鞠武相对而坐。

  “燕使盟约的事情咱们暂且不提,我想要知道您是用何种办法说服燕王的?”公子假看着鞠武问道。

  “多年不见,太子殿下还是这般。”鞠武笑了笑没有说话。

  “当初的您还是姬丹兄的老师,如今再见您已经重新回到了燕国的朝堂,成为燕国使者。我记得当初您和姬丹兄之间产生了分歧,重新归隐了。”公子假笑着说道。

  公子假和燕丹、鞠武是早就相识的。公子假手下能有大量的门客如果没有人帮他,他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帮助他的这个人就是燕丹。至于说燕丹和公子假之间的相识,是因为当初燕丹前往信陵祭拜信陵君,二人便认识了。燕丹有了公子假这个未来魏王的人脉,而公子假也从燕丹那里知道不少的秘闻,其中就有里长城的事情。

  “太子殿下大计未成惨死在墨家,我作为他的老师,我应该帮他完成最后的遗愿。唇寒齿亡,魏国亡了,六国再也没有能力抵抗秦国了。我被燕国百姓尊敬,我在这种危急存亡之秋也应该站出来为燕国百姓做些什么。”鞠武笑了笑说道。

  “您亲自来了魏国,那么我也不好说什么了,盟约的事情想必您应该都准备好了,和燕国合盟抵抗秦国,对魏国而言百利无一害。”公子假说道。

  鞠武点了点头将具体的盟约事项说了出来,并且将燕军入魏的事情也说了出来,希望公子假能够转告魏王让边关让燕军入魏。公子假点头答应了下来,两人又说了一些具体的事情之后,鞠武便离开了。

  送走鞠武之后,公子假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了。一道人影从一旁的房间走了出来。

  “张先生。”公子假恭敬的行礼道。

  来人正是张耳,张耳对着公子假回礼。

  “公子这次召我前来,还让我听到魏燕盟约的事情,看来公子是已经想明白了。”张耳笑着说道。

  “良禽择木而栖,魏国已经无力抵抗秦国了。楚国自身难保,赵国国丧,燕国孱弱,魏国已经无力回天了。作为表达我的诚意,这入魏的燕军便是我的见面礼,不知道张耳先生是否满意?”公子假笑着说道。

  秦国开始攻打魏国的时候,张耳便调动了当初信陵君留下的门客,一方面配合着秦军攻打魏国,同时也是监视秦军是否如子游答应的那般善待魏国百姓。在看到秦军没有侵犯百姓丝毫,反而惩处了大量危害百姓的权贵之后,张耳便不再多疑。为了能够尽快的结束魏国的战争,张耳便只身来到了大梁城,找到了公子假,还劝降公子假。

  最开始的公子假自然是没有同意,但是魏楚联军大败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公子假便犹豫了,在得知安国君和人宗农家都败了之后,公子假便决定投降了。抵抗到底是死,投降则是能够保住自己命,并且在咸阳和韩王安一样当一个富家翁过一辈子,选择哪一个自然不用犹豫。

  “公子的诚意我自然看到了,先生也会赞赏公子的选择。我今夜便出城拜见先生,将公子的诚意告知先生。”张耳拱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