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广播员开始 第275章

作者:多宝鱼

  没想到自己儿子居然还从小人书上,学到了这么多知识。

  真是难以置信。

  “小人书当然也是书了。”

  “小人书是幼儿的启蒙书,能够培养孩子学习的乐趣。”

  “咱们家林动和柱子家何晓,就是通过收集那些小人书,有兴趣的看那些小人书,从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林风这么一解释,于海棠终于懂了。

  难怪风哥这么支持儿子他们收集小人书,原来是为了让他们学知识。

  于海棠对自己丈夫心悦诚服。

  令她更加高兴的是,丈夫花了一百块钱,给自己儿子买回来的照相机。

  儿子不但没把照相机弄坏,甚至还学会了照相。

  儿子还给自己一家人照相呢。

  林动给父母和老奶奶照完相。

  他又跑进屋里,给弟弟妹妹又分别照了相,又给一大奶奶照了一张像。

  然后,他和何晓一起跑何晓家里去了。

  两个小家伙一起捣鼓着洗照片。

  必须得在一个很黑的小屋子里。

  两人把门窗全都关上,还专门窗帘和门帘也都拉上。

  然后开始动手洗照片。

  林风也没在意两个小家伙,随便他们怎么捣鼓去吧。

  只要不在大院里搞破坏就行。

  他洗了把脸,正拿着手巾擦脸,秦淮茹忽然来了。

  “小风,海棠,奶奶,一大妈也在呀。”

  “这不是我刚炸了一锅麻团,拿过来让大家尝尝。”

  “小风,你尝尝我炸得麻团味道怎么样?”

  秦淮茹端着一盘麻团,走进房间,放在桌面上,伸手拿起一个麻团,递到林风手中。

  其实,她就是请林风来品鉴的。

  于海棠没言语,在一旁抱着孩子,面无表情瞥了秦淮茹一眼。

  于海棠就是不待见秦寡妇,就是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原因的讨厌她。

  ---

  第三更!.

342、惊呆了

  林风从秦淮茹手里接过那颗圆滚滚的麻团,用手轻轻撕开,一股热气氤氲冒出。

  千万不要被麻团的外表所欺骗,就算你用手摸着外面已经不是很热了,其实它心里滚烫着呢。

  林风吹了吹热气,丢进嘴里半块麻团,咀嚼了几下,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秦姐这做面点美食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林风笑着赞叹道。

  麻团,又叫煎堆,在北方地区叫麻团,福建地区称炸枣,四川地区称麻园,海南又称珍袋,广西又称油堆,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特色油炸面食。

  制作起来也并不复杂,以糯米粉团炸起,加上芝麻而制成,有些地方制作麻团包上麻茸、豆沙等馅料。

  麻团,也是广东及港澳地区常见的贺年食品,有“煎堆辘辘,金银满屋”之意。

  还有一种石榴花煎堆,上面有红色花状物体,形似石榴,寓意多子。

  麻团,制作原料用糯米粉加白糖、油和水揉制成形,再经入锅油炸而成的,因其呈圆团形,表面又沾裹有芝麻,故名麻团。

  林风教会了秦淮茹制作驴打滚和油炸馓子麻花。

  那两样食品秦淮茹都已经会做,做出来的品质越来越好。

  这不,她和她婆婆一个负责制作,一个负责在街坊邻居之间售卖。

  婆媳两人分工明确,赚了一笔小钱,改善了家庭生活。

  正如林风曾经所想的那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制作面点小零食,充分改善了秦淮茹家的家庭生活。

  这麻团是一位街坊邻居提出来,想要,想买的。

  可秦淮茹不会做呀。

  她又一次求到了林风头上。

  但怎奈与林风工作实在太忙,又到青岛出了一趟差。

  秦淮茹只得按照林风教给她的方法步骤,自己摸索着做。

  没想到摸索了半个月,居然还真被她制作出来了。

  林风尝了一个麻团,虽然口味一般般,但胜在真材实料,胜在用心。

  所以,他对秦淮茹的手艺,给予高度肯定。

  秦淮茹欣喜若狂。

  “真的成了吗?”

  “太谢谢你了,小风。”

  “你又教会了我一种零食制作方法。”

  “我现在就回家继续去制作麻团,隔壁那位姓方的邻居,已经预定了二斤麻团,我得赶快回去给人家炸出来。”

  秦淮茹兴奋得从林风房间里走出来,急急忙忙回家去赶工。

  “秦淮茹真够能干的,下了班回到家,还要制作各种零食,让她婆婆那那外面去卖,一个寡妇带着仨孩子,真怪不容易的。”

  一大妈抱着小林叶,摇头苦笑一声说道。

  于海棠冷笑一声,说道:“那怪得了谁?只能怪她自己命不好。丈夫年纪轻轻就死了,就靠她一个人拉扯仨孩子和一个老婆婆。不卖力干活能行吗?只是她现在不去坑人家柱子了,我瞅着她现在还算顺眼了点儿。”

  一大妈和聋老太太相视一笑。

  两位老人家都是过来人。

  聋老太太无儿无女,老伴儿也早就离她而去,她现在就指着乖孙子林风了。

  一大妈和一大爷也是无儿无女,老两口也都指着林风了。

  她们其实挺羡慕于海棠,身在福中不知福。

  嫁给林风这么好的一个男人,长得俊不说,还能挣钱养家,还和于海棠生了仨孩子。

  这不是阖家欢乐是什么?

  这就是家庭美满,家庭幸福。

  又过了几天。

  轧钢厂工人们放年假了。

  和往年一样,每个工人都分到了几斤猪肉,高高兴兴拿回家过年包饺子。

  而就在工人们放假的这一天,林动弯成了他第一次最成功的的杰作。

  他把给全家人找的那些照片,全都成功的洗出来了。

  而且每张照片都非常清楚,画面非常鲜亮。

  何晓看到林动洗出来的照片,小家伙完全惊呆了。

  “真的成功了吗?林动,你这也太厉害了吧?”

  “这么多照片居然全都洗出来了,这些照片可都是真人照片,可比连环画上上的画质清晰多了,也真实多了。”

  现在,何晓终于明白了,林风为什么转而喜欢照相机。

  原来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一张一张组合在一起,不就是真人版连环画吗?

  原来,林动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连环画的喜爱,只是他眼中的连环画升级了一个版本。

  想清楚这一点后,何晓欣喜若狂。

  因为他发现,他最亲密的伙伴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在连环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转而用照相机自己亲手制作连环画了。

  当两个小家伙拿着林动洗出来的照片,来到后院里拿给大人们看时。

  所有人都惊呆了。

  尤其是于海棠。

  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五岁的儿子居然能完成这么惊人的杰作。

  要知道这年头,老百姓一年到头走进照相馆的次数屈指可数。

  照相对他们而言,是很庄重的,很神圣的。

  尤其是照相师傅手里那台闪光的照相机,更令他们感到神秘。

  可今天,于海棠才只有五岁的儿子,居然完成了这等神圣的壮举,犹不得于海棠不震惊。

  老太太和一大妈拿着小林动给她们照的相,俩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

  “我的乖乖小重孙子真厉害,居然会照相了,找出来的相片还这么好看,了不得啊,了不得。”

  老太太笑着赞叹道,兴奋伸手把小林动搂进怀里,在他小脸蛋儿上亲了又亲。

  一大妈也把小林动抱过来,在他小脸蛋儿上亲了几口,对小家伙给她照得照片赞不绝口。

  林风下班回来,带回来六斤猪肉,这里面有猪板油,猪排骨,猪大肠,猪里脊,猪后座。

  总之,林风这六斤肉,囊括了猪身上的所有好肉。

  这可是傻柱亲自操刀,给林风割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