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闹红楼 第48章

作者:钉耙猪

  等礼节完成众人散去之后,留在林府的只有贾府一众人等。

  “轩哥儿,你以后要是敢欺负玉儿,我老婆子第一个不饶你々ˇ。”贾母道。

  “祖母放心,孙儿一定善待玉儿的。”贾轩表态道。

  “三弟,这回你可是心想事成,得偿所愿了,你可要好好做一个东道,好好请我们大吃一顿。”王熙凤打趣道。

  “二嫂,别说一个东道,就是连续请一年的东道,小弟我也乐意。”贾轩笑道,他这话又引起了一阵大笑。林黛玉在一旁羞的都不敢抬头。

  “如海,既然皇后娘娘懿旨都已经下了,你们的何时把玉儿和轩哥儿的事儿给办了。”贾母问道。

  “这事儿我和轩哥儿都商量过了,玉儿我还要留在身边几年。”

  贾母点点头也不可置否,人家当爹的都不急。她又能说什么。

  而贾宝玉回到荣国府后就病了,可是急坏了贾母和王夫人。这也让王夫人对林家,更是恨上加恨。

  等到了三月,不知道怎么的了,江南四处都被洪水淹没。急的隆兴帝睡不着觉,连头发都白了几根,时间不长,靳东又闹地龙翻身,房屋倒塌,死伤无数。这让隆兴帝更是雪上加霜。

  因为过年九边得军费,就已经让国库能跑耗子了。如今又大水地震,所需要的赈济银子,却是一笔天文数字。就算这二年,因为贾轩,让隆兴帝的私库丰盈起来,也禁不住这样疯狂的往外掏银子。

  今日大朝,隆兴帝坐在朝堂上,看着下面的群臣道,“诸位爱卿,如今靳东地震,江南水患,不知爱卿们有何良策?”

  “臣认为应该立刻派人,运粮前往江南靳东地区,以免饿殍遍野,激起民变,”李光地出班奏道。

  “而且,还要派一些大夫前往江南,以免水患之后出现疫情。”贾轩也出班道。

  “臣以为,还是先在外地求购粮食以备不患。”一个御史出来奏道。

  “户部,京城粮仓还有多少个粮食?”隆兴帝问道。

  户部尚书武建杰出班道,“回万岁,京城粮仓有存粮五十万担,目前赈济还是足够,只是以免后患,还是应该从外地调拨粮食。”

  隆兴帝听了,心也安了下来,“传旨,靳东,江南各调拨粮草十万担,由林如海为钦差,贾轩为副使在立威卫抽调一万兵马护从,再由西北调拨粮草进京。”

  只是谁也没看到良郡王那发白的脸色,因为京城粮仓的粮食已经被他掏空了一大半,如今剩余不足20万担,历年他都是怎么做的,只是没想到今年发生这么大的灾难。等良郡王回到自己家的气候,马上派人召见了几大粮商,几乎是花完了郡王府的多半家产,这才勉强的凑够了二十万担,送进了京城粮仓。他的心里才安定了一些,心想有这么多粮食应该不会被发现了吧。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找人吩咐为下去,实在不行就断尾自保。

  “¨」三爷你真的一个也不带么,那在外面谁照顾你的衣食寝居。”晴雯问道。

  贾轩摸摸晴雯的脸,这次晴雯并没有躲开。“太小瞧你三爷了吧,以前你三爷在战场上不就是自己一个人。放心吧,一切都亲兵照顾。”

  这时平儿拿着一个包袱走了进来,“三爷,这都是你平时穿惯了的衣服,用惯了的东西。让亲兵一定给你收好。”

  “嗯,”贾轩(得了赵)接过包袱,“还是平儿想的周到,我走之后会给你留下一百名亲兵,这回林姑娘还会住在荣国府,你给我顶紧一点,林姑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这亲兵就是你们的底气!”贾轩说道。

  “三爷放心,奴婢一定守好侯府,和林姑娘。”平儿正色道,她知道贾轩这是把侯府整个的交给她了,就凭这一份信任,她也不能辜负我三爷的厚望。

  “还有我,还有我!”炒豆三小,香菱,晴雯,都表态道仍。

  贾轩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走过去挨个儿抱了抱几个丫头,“安心在家,等你三爷回来!”说完贾轩扭头出了侯府,直奔立威卫大营点兵去了,这次除了立威卫的一万兵马,还有贾轩的修罗军,和200亲卫,足够打一场小型的战争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小丫

  林如海和贾轩,由于要先到靳东,所以没走水路,经过七天的行程,终于进入了靳东的地面儿。

  因为这次的地震非常严重,所以他一路过来,就没看到一个完整的村镇,几乎都坍塌了,他们每过一处,都要帮忙寻找生者,所以进程十分缓慢,等到了靳东城,所看到的景象更是惨绝人寰,到处都是哭泣的百姓和嗷嗷的孩童。

  “靳东巡抚王运,见过两位钦差大人。”这时就见一个浑身狼狈的官员带人赶了过来。

  “王大人不必多礼,现在靳东城的情况如何?”林如海问道。

  “林大人,惨啊!靳东城原有人口百万,如今剩余不足50万人,而且失去父母,流离失所的儿童,不知凡几。”说着王运眼中流下了泪水。

  “林大人,你们要是再不来,我们明日就要断粮了,现在也是粮食主要给儿童吃,大人能少吃一口就是一口。”王运又道,“这几日下官,在城外建了一片临时的住所,林大人和侯爷一路劳顿,还是先去休息一下吧。”

  贾轩连忙叫所有的士兵,帮助百姓的清理城中127的空地,也好为以后重建靳东城做打算。

  在城里巡视了一圈,贾轩对这个巡抚还是非常满意的。在来到城外的临时驻地,贾轩看到了,他看到了另他震惊的一幕,在临时驻地外面,躺着大概有几千人。都是身受重伤和断手断腿的,就在他不远处,有一个大约五岁的女孩儿,正在冲着躺在地上一对年轻夫妻不断的哭喊,那对年轻的夫妇,已经没有力气回答这个可怜的女孩儿了。只是那年轻的母亲的眼睛,一直看着自己的孩子,好像临走之前,有什么事情,要跟自己的女儿交待,可是她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即使贾轩这个,看过无数灾难片的现代人,也不禁落泪,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不舍。

  贾轩走了上去,对正在一直救治,这对夫妻的大夫说的。怎么样了,什么情况?

  “侯爷,恕小的无能,这对夫妻血流的太多了,又没有及时救治,没希望了!”那大夫摇摇头。

  也许那小女孩(cidg)儿感觉到了什么,哭的更加伤心了。“爹爹,娘亲,你们不要小丫了么,小丫吃的少,还能干许多活,小丫一定听话,在也不闹吃肉了。呜……!”

  这稚嫩的哭声听的贾轩肝肠寸断,也对于这个在贫穷中长大,却又受尽磨难的小姑娘产生了一丝怜悯之心。

  于是贾轩走过去,轻轻抱起小姑娘,就感觉这小姑娘轻的像一根稻草。这让贾轩的心又被针扎了一下。

  贾轩抱着小丫,蹲在了那年轻的母亲身边,轻声说道,“你放心吧,以后我会帮你养大她的,再给她找一个好人家,你安心的去吧。”

  只是那年轻的母亲,眼睛紧紧的看着贾轩,却不闭眼。

  贾轩却不明所以,想了一想,这是不放心呀,这就是女子本弱,为母则强,这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坚强的吊着这口气,想要贾轩一句承诺。

  贾轩想到了这个年轻母亲的一些小算计,这是看着自己衣着华丽,想要为女儿多一份保障,贾轩也不生气,有的只是对这母亲的敬佩,自己即将死亡的时刻,还要想着女儿的将来。这也是,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深远。

  “你放心吧,以后她就是我的女儿。”贾轩承诺到。这时那女子的眼睛终于合上了,只是那脸上却形成了一股微笑。

  “叔叔,小丫的爹娘怎么了,怎么都不理小丫啊!”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在贾轩的怀里响起。

  “以后就叫爹爹!”贾轩的声音传来。

  “可是叔叔,你还没告诉小丫,爹爹娘亲为什么不理小丫儿呀?”

  随着贾轩的走远,这样的对话声音也消失在了临时驻地。

  贾轩安排好了小丫儿的生活起居后,就来到了林如海这里。

  “行啊,你才十六岁就有了这么大的女儿。”林如海调笑道。

  贾轩摸摸脑袋,“也许和这个小丫头有缘吧。”

  “只是你想过没有,像小丫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你准备怎么办,难道全都当女儿养起来吗?”林如海问道。

  “姑父不问,我也要说的,我准备个人出资,在靳东城开一家养生堂,把这次灾难后的孤儿,都收养起来。”这是贾轩在巡视靳东城后,所产生的想法。而且也花费不高多少,对于贾轩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以后若是培养出了人才,也能为贾轩所用。

  “这个想法不错,也算你对这个天下做出一点贡献吧。”林如海笑道,心里对这个女婿又更加满意了一分。

  “这事儿你要抓紧安排,我们不能在靳东城多停留,江南的还有大量的灾民,等着我们去救援。”

  “姑父,你看王运此人如何?我想把这次养生堂的事情暂时交给他,以后再派人过来接手。”贾轩问道。

  “此人光明磊落,也算是一个干臣,到时可信。”

  “好,我这就去找王大人,”说着贾轩就去找王运了。

  贾轩来到王运的临时住所,把情况和王运说了一遍。“侯爷有此慈悲心肠,我王运敢不效命。”王运躬身行了一礼。

  “王大人不必如此,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贾轩赶紧扶起王运道。

  贾轩和王运商量了具体细节之后,贾轩留下了两万两银票,然后就告辞离去了。

  林如海和贾轩留下了足够的粮食,然后带着人马继续向江南前进。又走了大约十天,才进入了江南的地面儿。

  神京城,御书房,隆兴帝看了靳东巡抚王运送来的奏折,满心欢喜,这个贾轩果然是好的,不仅悲天悯人,还自己出资,为这个天下出了一分力。要是每个臣子都如贾轩一般,那朕还有什么可忧心的呢。

  戴权见隆兴帝高兴,便道,“正因为万岁圣明,所以上天,才赐予贾爵爷这样的能臣,来辅佐万岁.

第一百一十四章抄没董家

  隆兴帝听了戴权的话,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戴权道,“你这个老货!”

  眼看着离金陵越来越近了,贾轩骑在马上怀里还坐着小丫。

  小丫经过这十天和贾轩的相处,已经和贾轩十分亲近了,“叔叔,我们还要走多久,才到啊!”小丫稚嫩的声音响起。

  “说了,以后要叫爹爹,知道么。”贾轩道。

  “可是,要是叫叔叔做爹爹,那小丫的爹爹娘亲回来怎么办啊?”因为贾轩跟小丫说,小丫的爹爹和娘亲要去很远的地方治病。要很久很久才能回来。

  “等小丫的爹爹和娘亲回来,小丫就会回道他们身边了啊!”贾轩哄她道。

  突然间,小丫就低头不再说话了。贾轩有些差异,便问道,“小丫怎么了,累了吗?要不和你林爷爷坐马车去吧。”

  小丫突然抬起头,转过身来含着眼泪,看着贾轩说道,“叔叔,是不是小丫的爹爹娘亲都死了?二蛋的爹娘也是这么死的。”小丫稚嫩的声音在次击中了贾轩内心的软处。

  贾轩紧紧的抱着小丫,轻生说道,“小丫不哭,以后我就是你的爹爹,等以后回了神京城还有好多姐姐会疼爱小丫。~”

  “哇!这几天的委屈全部发泄了出来,哭的很是伤心。”过了许久小丫的哭声渐渐止住,抬头看着贾轩说道,“嗯,小丫不哭,小丫要坚强的活下去,因为小丫的爹娘在天上看着小丫-。”

  “对,小丫是最-坚强的孩子!”

  “那以后,你就是小丫的爹爹么,你会疼小丫的对么?”小丫太头天真的问道。

  “对,以后我就是小丫的爹爹。”贾轩摸摸小丫的脑袋笑道。

  “爹爹!”

  “哎!”

  “侯爷,马上就到金陵城了。”王超过来禀报道。

  “嗯,知道了。”说完贾轩把小丫放进林如海的马车里。“姑父,金陵到了!”

  远远的贾轩就看到,金陵城外面,到处都是逃难的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百姓。因为贾轩军容的整齐,百姓们也不敢围上来,只能远远的躲着。

  “江南巡抚朱国治,恭候两位钦差大人。”城门处巡抚朱国治,带着金陵城大小官员,一起来迎接贾轩和林如海。(陪都就不写了,省的说我水。)

  “免礼吧,朱大人。”林如海从马车上下来伸手虚扶道。

  “哈哈,林大人经年不见,林大人依然风采依旧。”朱国治笑道,“想必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镇北侯贾侯爷吧。”贾轩点点头,算是见礼了。

  在众人来到了金陵城巡抚衙门,待众人落座之后,朱国治也介绍了在做的同僚,有金陵知府李素,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等大小官员。

  在一阵寒暄之后,林如海直奔主题,“朱大人,我在进金陵城时,到处都是衣不蔽体的百姓,不知道朱大人是准备如何处理这些事情。”

  “唉!林大人你有所不知,这次江南水患非常严重,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这金陵城里已经装不下了,如果放在多人进城,那治安就不会有保障了,一旦发生事故,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我们准备在城外搭建一个临时的难民所,所有资费都由金陵城中的士绅资助,只是林大人要再晚来两天,我们的粮食就无以为继了。”朱国治说道。

  “林某此次奉皇命,带来10万担粮食。只是还是要省着用,万岁正在从西北抽调粮食。”林如海说道。

  “林大人有所不知,这十万担的粮食原本是够用的,只是如今金陵城外,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恐怕就这十万担粮食,也是维持不了多久的。”甄应嘉说道。

  “那还不简单,我就不信金陵城的大户人家不存粮食,让他们拿出来便是,等朝廷的粮食一到,再还给他们也就是了。”贾轩说道。

  “贾侯爷,说的轻巧,谁愿意把自己保命的东西拿出来?难道我们还强抢不成?”甄应嘉说道。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道理他们不懂么,要是不懂本侯,和他好好谈谈。”贾轩不屑道。

  “你!”甄应嘉被怼的说不出话来,“如海,你看看,这成什么样子了,这是跟长辈说话的态度么!”

  “长辈?我怎不知我有你这么一个长辈,我的长辈姓贾,不知您贵姓?”

  “好了!”林如海看着甄应嘉都要快气炸了的表情,不得不出来呵斥道。

  贾轩也不在意,独自找个地方坐下,也不在说话。

  “轩哥儿年纪小,你和他也一般见识。”林如海劝道。又继续问道,“这如今金陵城到底有多少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