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第450章

作者:焰火璀璨

这两人靠的是卖惨、放低姿态、高官厚禄,而王轩这个,总结起来了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百年前用来造反的口号,被王轩美化一番后当成了招贤榜给放了出去。

事实上,德行这个东西跟当官有什么关系吗?

明白人都知道,当官靠的是能力,是政治嗅觉,弄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过来有什么用?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千古不变的道理。

这一点,这些世家主,这些当官的人不明白吗?

对,但不代表支持。

所以便出现这么一幕,招贤令只在各处张贴了短短一天,就被大规模地撕了下去,当然,一天时间就够了,人本身就是最好的传播渠道,撕掉不撕掉根本无所谓,该知道的终究都会知道。

这一点,各大世家和各大诸侯也都明白,但,没用也要撕,这就是表明一个态度。

王轩这一手,可以说以最短的时间,让刘备的名声传遍整个大汉,说一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点都不过分。

当然,这里的‘人’不指百姓,而是指那些在乱世里,心理多少有些小想法的人。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今河北武邑东)人,此刻便看着手里的招贤令,一副副过往画面在心底不停涌起。

十余岁时,牵招为同县乐隐的学生,少年时便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

是的,此刻27岁的牵招才是最先与刘备相交往的三国著名武将,中平六年,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险收敛乐隐尸体,载其还乡,此时处于隐居之中,看到刘备发布的招贤令,心中那股热血再度涌起。

虽然现在冀州再袁绍治下,冀州牧袁绍也已经派人来征辟他,可一边是当年的兄弟,一边是素不相识的袁绍,牵招毫不犹豫地扔掉了袁绍的征辟文书,毅然决然地吩咐管家,“变卖家产,收拾财务,与我一起去齐郡!”

幽州,渔阳雍奴,田豫看着墙壁上的招贤令一时神情恍惚,早年刘备投奔公孙瓒期间,田豫当时年纪还小,一直托身于刘备身边,后来家中老母病重,这才返回老家照顾老人,前段时间老母去世,本想守孝三年,此刻看到刘备的招贤令,不由得想起几年前生活的点点滴滴,渐渐的,眼中充满坚定,朝着男方看了一眼,扭身便朝着家中走去。

就在所有人目光都放在招贤令本身之上时,私下里,之前王轩撒出去的游侠儿也开始运作起来。

首本纸质书籍,新编撰好的《论语》开始出现在大汉各处。

“孙兄!”一人颤抖着手,死死抓着手里的论语,随即又想到什么,赶紧放开,心疼地上下翻看一下,生怕自己用力过大按出手印来,仔细一看,上面依旧光洁,这才常常松了一口气。

“此书,此书,孙兄是哪里得来的?”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男子看向他口中的孙兄。

“通过一个友人买来的。”孙姓男子十分自得地说道。

“多少钱?可还能买到?”男子一听竟然是买的顿时双眼睁大,仿佛射出毫光。

“十贯钱而已,简直,简直便宜到有辱斯文!”孙姓男子想到那天购买书籍时候的情景,嘴角抽了两下,太便宜了,他也是果断,直接回家拉了一百贯钱来买了十本!

没办法,太便宜了,这还是对方只要铜钱铜器,不要黄金锦缎玉器等其他珠宝的原因。

不然,他非把所有书都买下来!

也不怪他要买这么多,这东西毕竟是纸制的,他生怕翻看的时候给弄坏了,多买一些备用,总之不是坏事,毕竟,太便宜了,他已经决定了,回头就抽时间把书在竹简上自己抄写一份,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

“什么,十贯!”男子惊的直接跳了起来,一把抓住孙姓男子不停摇晃。

“别晃,别晃,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想去买么,我带你去便是,对了,多带钱,带铜钱,可以多买,但是不收其他财物。”

话音一落,男子话都没说一句,转身就朝外跑去。

类似情景,几乎发生在大汉每一座城池之中,从开始售卖到全部卖光,一共也没用出去几天。

对于这种情况,王轩早有预料,一次性便刊印了十万册《论语》试水,其实看似很多,但事实上,也不过收入到一亿钱而已。

当然,这种事情不急,第二批《论语》很快就会秘密上市,再之后还有《孟子》《周易》《春秋》等各种书籍,王轩也不贪多,为齐郡收回几十亿钱即可。

铜钱与其放在这些世家库房之中生锈,还不如给他用作市场流通那!

《论语》造成的影响丝毫不在招贤令之下,最大的原因便在于结尾处明白地刊印着,齐郡出版社出版,编撰者,孔融等无名氏。

无名氏,MMP!

只要不瞎,便能看明白,这书是刘备那边弄出来,再与招贤令相互印证之下,不难得出结论,刘备一方的政治主张。

两件事相互发酵,造成的影响是几何倍数的增大,先不提大家对刘备印象的好坏,有一点却是明确的,刘备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各大世家针对刘备,也闹起轩然大波。

颍川,荀氏。

荀氏乃荀子后人,千年家族人才辈出,历史中有明确记载的荀氏族人便有一百四十多位。

不单单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包括后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荀氏都是天下望族。

在最近几十年,荀氏更是英杰辈出,荀氏八龙的名字响彻整个大汉。

八龙之后的下一代,依旧声名鹊起,荀彧更是在少年时期就被评价为‘王佐之才’。

当然,这一代并不只有荀彧一个人才,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韩馥的荀谌,早早出仕的荀攸都已经是名传天下的英才了。

其实荀氏这一代还有许多杰出人物,只是在荀彧三人的光芒之下,并不太为外人所知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

第七百二十九章:世家的反应

说起荀氏,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荀(gou)彧(huo),毕竟是三国时期,荀氏第一名人,王佐之才,被曹操成为吾之子房,当然,其个人能力也名副其实。

但要说起他这一代,荀氏还有一人,其本身能力并不在其下,而因为一些另外原因并不被历史所铭记。

荀悦,字仲豫,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其父荀俭,荀氏八龙之首。

历史上,汉灵帝时期宦官专权,荀悦隐居不出,献帝时,应曹操之召,任黄门侍郎,累迁至秘书监、侍中。

《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而荀悦一声,著书立说,写有《汉纪》三十篇,《申鉴》五篇,其外还有《崇德》《正论》《荀侍中集》等几十篇。

著书立说这一点上,荀谌没有记载,荀攸仅有一卷《魏官仪》,荀彧更是只有一些只能称之为言论的《迎驾都许议》《散斋得宴乐议》等作品。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事务繁忙,没时间写东西。

但,不得不说,荀悦其人之才学,只是,由于其言论和政治主张,并不会当时主流政治环境认可,这才不得重用,其著的书,也大多被失传。

最能表明其政治主张的便是《申鉴》5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主张为政者要兴农桑以养其性,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

其中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宣文教三种思想简直就是离经叛道,没被直接弄死,都是看在他是荀家人的面子上了。

虽出身儒家正统,但荀悦倡导法制,其中‘从道不从君’的思想更是不为统治者所喜。

因为其重重思想,即便再荀家之中也不被大家所喜。

“我要去齐郡!”荀悦面色沉静地看着荀家家主,一字一句地说道。

沉默半响,荀家主抬头看着荀悦,“你想好了?”

“想好了!”

“那便去吧。”家主明白,由于荀悦的思想问题,是不可能被其他诸侯接纳的,现在刘备发出招贤令,算是荀悦的一个机会。

再者,刘备虽然这次闹出轩然大波,让各大世家不喜,但不代表他们看低刘备,正因为这种果决,他们更能想到,刘备会吸引到多少志同道合的人才。

不喜欢,不代表不投资,世家的生存之道从来不看个人感情,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荀家全部由族人在其麾下任职,也就是说,无论最后谁得天下,荀家都不会倒下。

无独有偶,这一幕不单单在荀家上演,河东郡闻喜县,裴家也有差不多的一幕。

裴氏,是少有的辉煌时间最长的家族,历史上,裴氏一共出了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

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裴潜,字文行,裴家在三国时代好像并不出名,嗯……主要是出名的时候在隋唐时期,这时代正在潜心研究不死印法……咳咳,串戏了。

裴家家大业大,内部人员复杂,这认同刘备这个理念的也不是没有,与其在被内部压制不得发挥,还不如顺水推舟送到刘备这里,于是乎,裴潜便也收拾行囊踏上了通往青州的路。

在这个天下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刘备的时候他亲笔写出去并且加盖了大印的信件,也陆陆续续到达了每一个人手中。

周泰蒋钦两人看着面前的使者,再低头看看手里的信件,一时间有些挠头。

这年头会写信的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就不认字,也没能力千里迢迢送信,所以两人十分好奇,可特么的问题是,俩人不识字啊!

尴尬地请使者坐下,周泰蒋钦对视一眼,最后蒋钦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位兄台,我俩人不识字,这信里写的什么?”

这一点,糜竺也有所预料,自然派遣的使者都是识字的。

在取得两人同意后,使者去掉蜡封,拿出信件给两人读了起来,文绉绉是肯定的了,两人听的云里雾里,但最后署名哪里却听的明白,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齐郡太守,刘备刘玄德!

不是刘备要写的让人看不懂,而是不如此,不能表示郑重。

在使者的解读之下,两人算是听明白了,刘备知道两人大名,欲要招揽两人,奈何千里迢迢不能亲自上门,只能书信一封表达自己的期盼,希望两人能北上投奔他去,末了,还加盖了太守大印,以示诚意。

两人一时间简直有些不敢置信,他们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的,说句不好听的,两人就是区区长江之上的水贼而已,何德何能能入了堂堂齐郡太守的眼啊!

若不是那明晃晃的大印,两人非的以为面前之人是个骗子!

这就是大印的功劳了,这时代,没人敢拿萝卜刻印章忽悠人,那是找死。

所以,排除所有不可能,那么真想只有一个……串词了,反正,两人互相掐了对方一把并且发出一声饱含三分痛苦,七分舒爽的惨叫之后,确认了这就是事实!

那还有什么说的,出人头地的机会摆在面前,走这儿!

同时,也在长江上混迹的另一波水贼甘宁,也见到了糜家派出来的使者。

只是,甘宁就不需要使者来给他读信了,而是自己打开信件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说起来这个甘宁也是真的奇葩,其他人落草为寇是因为被贫穷遮蔽了双眼,而甘宁完全是另一个概念。

他甘家虽然不算什么天下闻名的大世家,但在蜀地巴郡临江也是有数的大家族,说起来人家是真正的世家子,之所以会出来做贼,完全是个人爱好……

第七百三十章:大少的心路历程

也许世家子或者有钱人都有一些特殊癖好吧。

毕竟,有钱人的快乐总是那么朴实无华且平淡枯燥……

每天早上醒来躺在一百多平米的大床之上,身边三百多号美女前呼后拥的伺候,一生下来就已经处在了终点线上,人生没有任何可以奋斗的余地,这种日子,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韦恩少爷迫不得已半夜穿上夜行衣开始伪装蝙蝠精了……甘宁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在家乡的时候,即便是想出门欺男霸女一下都没机会,还没等他霸那,人家就自己送上门来了,整天家门附近的接到上都有几百女人徘徊,吓的他都不敢出门。

想出门行侠仗义,剿灭山贼土匪,结果人刚到山寨门口,对方就集体出来投降了!

肯定要投降啊,做山贼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哪里有跟着甘公子混有前途!

甘宁这颗躁动的心根本得不到满足,跟维恩少爷差不多,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就偷偷从家里溜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