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第371章

作者:焰火璀璨

不用再忍受王轩是不是射出来的指风,不用在体验那种苦痛折磨,按理说,大家应该是高兴的,可一个个就是高兴不起来,更多的是心中升起一种酸楚和不舍。

这些人又不是真的傻,若是说最开始还不知道王轩为什么会接受他们,训练他们,但削藩这一圈下来,也基本都明白了王轩大概的意思。

这群纨绔子弟,从来不缺吃,不缺穿,可他们的本质却并不坏,虽然不务正业,却也从来没什么大的劣迹,不然,也入不了王轩这个门,在门外就被一巴掌拍死了。

他们不缺乏物质上的需求,可相对的,在精神上他们确实匮乏的。

很多所谓的坏孩子,并不是他有多坏,或者天生有多么淘气,更多的是小时候,想引起家里人更多关注而故意去恶作剧,久而久之,越是淘气,越不受重视,越得不到夸奖,越是想自暴自弃。

真正把他们从泥潭里拉出来的是王轩,从一团扶不上墙的烂泥,生生给从新塑造成型,烈火灼烧之下,从烂泥变成精美的瓷器。

现在,这些家伙在家里的地位与之前根本就是天差地别,说是新一代冉冉升起的新星一点都不为过。

此刻,当得知自己完成学业,即将离开王轩自己,绝大多数人眼眶都红了,一些感情更丰富的,已经开始忍不住揉起了鼻子。

就好像军训,练的时候喊累喊苦,结束的时候哇哇大哭。

王轩会心一笑,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那些历史上本就成名的人物,说实话,培养起来王轩也没有任何成就感,现在责不一样,这些原本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人,在自己手里成才,让他颇有几分感触。

王轩已经在逐步改革科举录取的标准了,可以预见,在未来,这些家伙即便按照正常流程都可以走上仕途,更何况,王轩现在还在给他们铺路。

“行了,行了,看看你们这副样子,又不是生离死别的,别跟我这里整事,以后不给老子丢人就特么谢天谢地了!”王轩抬头望天,“别高兴这么早,最后还是有任务安排给你们的。”

提到任务,所有人精神一震,许是以师生身份,王轩最后一次给他们安排任务了,大家都听的十分认真。

“草原民族,一直以来都是我中原王朝的大患,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么几千年来,一直得不到解决,而绝大多数时候,咱们华夏都是处于被动防守之中,一直受到草原民族的侵害,归结其原因,便是气候条件太过恶劣,而草原之上又没有太多的利益,对于王朝来说都是一块得不偿失的累赘。”

“现在,我有意彻底解决草原边患,这也是你们的毕业测试!”

王轩这话一说,众人无不振奋,对于把他们从泥潭中捞出来的王轩,他们找就变成彻彻底底的脑残粉了,没人怀疑王轩的话,能参与到这种大事件中,必然名留青史,这种机会,不容错过。

第五百六十七章:出征草原

草原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原王朝,无论是什么朝代,你可以在建国初期打的草原人屁滚尿流俯首称臣,但,你永远无法让草原人彻底臣服,连阻碍他们繁衍生息的能力都做不到。

当中原王朝慢慢衰弱开始走上下坡路的时候,草原人便会成为一个催命鬼,开始不停地在你们游荡,找准机会就是一刀劈砍过来,虽然根本劈不死你,但却能让你持续不断地流血。

有人说,草原民族骚扰侵略中原是因为他们天性弑杀,野蛮而没有文明,但事实上,王轩还是认为,这是自然环境导致的。

草原上的生存环境太过恶劣了,每当漫长的冬季到达的时候,皑皑白雪和呼啸的北方带来的从不是浪漫,更多的是死亡。

也许南方人会觉得银装素裹的天地是一种美景,但那是因为他们并不生活在这里,对于草原人来说,这叫白灾。

之所以叫做白灾,是因为他会冻死大量缺乏取暖设备和能力的草原人,还有那无数草原人赖以生存的牛羊,而为了抵抗白灾,草原人每年冬季都要发动入侵战争,抢掠更多的粮食物资,来保证自己和家人能安全度过这个冬天。

当然,即便抢掠不到,能死上一批人也是好的,物资就算没多,但人少了,相对来说,活着的人便多了一些生存的希望。

听起来,这很残忍,但事实就是如此,贫瘠的草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老师,需要我们怎么做?”朱由校最是激动,连平日里要求的举手都忘记了。

王轩出乎预料的没有发火,而是笑着回答道:“整个几乎分成几个步骤,第一当然还是武力进攻。”

“要想彻底统治草原,根绝来自草原的威胁,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干掉林丹汗!”

“所以出征,就是第一步,在消灭林丹汗为首的草原权贵之后,便要开始对草原进行新一轮建设。”

“事实上,草原并不贫瘠,只是草原人没有技术,没有能力开发罢了,在那一片片草原之下是蕴藏着大量矿藏的,比如煤,只是想支援草原建设,还是要先铺设道路,水泥,可以铺路让交通顺畅,也能快速完成房屋的建设,有了便捷的交通,单单是畜牧业创造的财富,便能养活许多许多人。”

“现在的草原人生活方式和养殖方式太落后了,有效的改善之后,同样大的一片草原,能养活的牛羊可以达到现在的三倍,而国内现在对牛羊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但有足够的利益之后,我们汉人便能在草原生活下去,也便没有了草原人这一说了,当然,建设不是问题,现在需要的只是消灭林丹汗。”

“老师,我愿意亲自领兵出征草原,消灭林丹汗。”朱由校面色潮红,对于一个二十岁的热血少年来说,能追随先辈脚步,杨威草原一直是他的梦想,或者说,是每一个大明皇帝的梦想。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管怎么说,大明皇帝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华夏历史上,大明皇帝也算是最有刚的皇帝了。

好在这里没有朝中大臣,不然现在恐怕又是跪了一地,什么土木堡前车之鑒不远,什么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什么皇帝身系天下万民社稷岂可轻易涉险,反正,就是哀嚎着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来阻止皇帝亲征这种做法。

但现在这里坐着的都是一群跟朱由校不相上下的热血小青年,跟着王轩这三年,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懂得了人情世故,学到了能屈能伸,但唯独没丢了这股子血性,一直都坚信,狭路相逢,生死看淡,瞅你咋地,不服就干。

“老师,我也去,带我一个!”

“带我一个!”

“+1”

“+365”

“哈哈哈,行,都去。”王轩一笑,他没把灭林丹汗当做什么太难的事情,事实上,现在的鞑靼人与大明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人力,装备,动员能力,士气等等全方位处于碾压状态,王轩根本看不到战败的可能。

之所以一直没出手,完全是觉得时机不够成熟罢了,现在大明北方第一期建设目标基本完成,三年来,培养了大量的基建人才,可以分出一部分人手朝着蒙古草原开始建设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沐国公镇守大明西南边境,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劳苦功高,特加封沐启元为缅南王,封地缅甸南部,一切律法,自行设定……”

这封圣旨开了敕封开国初期公侯的先河,紧接着,接连不断的圣旨被发了出去,基本上南方地区朱元璋和朱棣两代皇帝敕封的勋贵都在南方被敕封了领地,只是远近大小不一罢了,最南端的,已经到了马六甲海峡两岸。

于此同时,王轩彻底开放了水泥厂,炼钢厂,纺织厂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资料,用以支援这些勋贵家族开拓海外领地,毕竟,王轩的目标并不是赚多少钱,他也没能力供应全世界这些基础材料的消耗。

就在全大明都把目光集中在又一次的南部大开发上的时候,悄无声息间,一只万人骑兵队从京城消失,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皇帝和三百多勋贵子弟。

可以预知的,朝中又是一阵鸡飞狗跳,魏忠贤又一次被堵在了皇宫之内,这次他倒是有经验了,毕竟,无论什么事情,习惯就好。

当得知王轩带着人杀奔草原,欲要彻底剿灭林丹汗的时候,不少朝中老臣吓的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昏了过去,那可是鞑靼人,只带一万人,毫无任何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就敢孤军深入大草原,而且是皇帝亲征,这不是送死一样吗!

对于这些,一生都活在草原人犯边的老臣心中,出兵草原就是不可触犯的禁忌,有死无生,绝对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几年大明发展迅猛,国力蒸蒸日上,可想让他们扭转观念,剔除心中对草原的恐惧,那是天方夜谭。

所以,很乾脆的,王轩一点消息都没露出去,直接带兵走了,再者,今时不同往日,军政分家,这些也不是他们该管的。

当然,朝中也不是没有明白人,知道王轩既然敢出手,那便是有十足把握,只是自家‘麒麟儿’随军出声,战阵之上,刀枪无眼,磕了碰了在所难免,若是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也要心疼死了。

是的,当年的这些纨绔子弟,现在都变成各家的‘麒麟儿’了,且不说三年来被王轩教育成才,又与皇帝有同窗之谊,未来继承家业之后定然能发扬光大,即便是次子,不能继承爵位或者家业,有王轩和皇帝两大靠山,自己未必不能杀出更宽广的一片天地。

现在出征草原,也难怪各家要担心了。

一路出了长城,进入草原,王轩拿出一副大地图扔给朱由校,让这群人自己研究,他来就是保驾护航,同时也是领略一下草原风光,真正做决定的还是朱由校一群人,毕竟是他们的毕业考试。

“我们现在在这个位置。”朱由校既紧张又兴奋,说这是一场灭国之战也不为过,作为这场战争的统帅,初次上战场的他难免紧张,手指在地图上点着,抬头对周围人说道:“根据情报显示,林丹汗的大帐目前所在位置是这里,按照最近的路线,我们应该从这里行军。”

“为追求行军速度和突然性,我们是轻车简从,身上只带了三天补给品,所以,一路上,我们要从那些草原人身上获取足够的粮食,路线上还要有一些变化。”

见周围一众人纷纷点头,朱由校心里鬆了一口气,又扭头看向王轩。

“别看我!”王轩挥挥手,“这事你们说的算,事实上,就算这次没有圆满完成任务也无所谓,只要大军损失不大即可,所以,不需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王轩难得地这么好说话,朱由校最后一丝担心也彻底放下。

手里有这这几年整理的详细地图,有指南针,还可以通过星空来确定方位,在大草原上就不会迷路。

深夜,繁星点点,一轮弯月并不能给草原带来多少光明,一万大军静立不动,好似彻底融入黑夜,朱由校在队伍的最前列,望着前方草原上的点点星光对身边的一众人说道:“前方是一个小型部落,根据资料显示,人数不超过两千,为了不走漏消息,务必全部斩尽杀绝。”

“是!”一群人压低声音回应道。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现在大军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包围过去,现在开始对表,一个小时候准时行动!”

吩咐完毕,大军一分为四,朱由校亲自带领这队人马原地不动,其他三人队轻轻一磕马腹,漫步绕了个大圈围了过去。

没有讯号弹,没有隆隆的鼓声,在时间到达那一刻,四个方向上的士卒,全部下马,牵着马匹悄无声息朝着营地摸了过去。

第五百六十八章:势如破竹

这时候就看出装备的重要性了,若是没有怀表的曾经,这时候必须要点火,放火箭,敲鼓等一系列方式协调大军同时行动,只是,如此一来,在大军发起突袭时,敌军也会立刻发现端倪,这便少了几分突然性,给予敌人一定的准备时间,一个不好,还容易把自己陷进去。

而现在,同一时间行动,根本不需要任何沟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敌人发现的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偷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损失。

“踏”“踏”“踏”“踏”

细碎而密集的马蹄声在草原上响起,眼看越来越接近目标,士卒们纷纷翻身上马,随时准备发起冲锋。

随着距离的接近,远处草原部落营帐群内忽然混乱起来,一阵阵叫喊声响起,很快,整个营地便沸腾起来。

草原上从来都是不太平的,杀戮也从来不会停止,大部落会找机会吞併中小部落,小部落时刻想着发展壮大,因为弱小就会挨打,便是没有吞併的危险时,互相之间也会因为争夺水草而发生冲突。

所以,在这个满是生存危机的草原上,任何一个部落警惕性都是极其高的,历朝历代,不是那些古人不懂得深入草原以战养战,而是想偷袭草原上的这些部落十分困难,任何一个能在草原上生存下来的部落,都会把如何偷袭,如何预防偷袭刻印在骨子里。

即便是遇到偷袭,他们也都有应急方案,会在敌人发起进攻之前便准备好,以应付未知敌人的袭击。

这次大军能接近到这么近的具体才被发现,已经十分难得了,这还是依仗有详细精确的情报的缘故。

“杀!”“杀!”“杀!”“杀!”

四面八方几乎是在营地被发现的同时便开始冲锋,藉着营地内的篝火,一万人从四面开始对部落里的人开始无情绞杀。

二千人的小部落,战士一共不到800,如何能抵挡一万武装到牙齿的如狼似虎的职业士兵,即便是马背上的民族也没有用,四面交叉冲锋,一波不过去,营地之便只剩下一些未死透者凄厉的哀嚎声,能站立的是一个都没有了。

二千多人的死亡,大量流淌而出的鲜血染透了整个营地,脚步踩上去,地面都是湿漉漉的,满营地里倒是都是残肢断臂,空气中瀰漫着一股刺鼻的血腥味,即便是草原上的大风都不能把他们吹散。

踏入营地,朱由校一群人脸色发白,儘管都不是第一次杀人,但死这么多人大家还是头一次,好在天黑的很,也看不清楚彼此之间的脸色。

藉着篝火和被点燃的营帐,朱由校终于看到了地上死尸的样子,眉头一皱朝着其他地方看去,入目的景象让他脸色变的越发难看。

这到不是他有多么恐惧害怕,虽然也有一些,但更多的是其他原因,“老师,这就是鞑靼人?后者说蒙古人,为什么我看不出他们与我大明子民有什么区别?”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所谓的草原人,与想象中的完全不同,没有高挺的鼻子和深陷的眼窝,也没有蓝色或者其他颜色的瞳孔,无论怎么看,都跟中原华夏人没什么区别。

“本来就没什么区别了。”王轩摇摇头说道:“一两千来,你可知道有多少汉人女子被抢掠到草原之上,又生下多少草原人?汉人的血统早就和草原人血统重合为一难分彼此了。”

“可以说,从五胡乱华开始,草原人与中原人的区别便看不出太大区别了,要说区别,也只是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的文化和习性差距,另外就是体型上,草原人以肉食为主,比之汉人更加强壮高大一些。”

“特别是越靠近长城,差距越小,若是一直朝北面走,差距才会渐渐明显一些。”

“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来没说过要对草原人斩尽杀绝的原因,只要改变了语言,一代人之后,便看不出什么鞑靼人或者汉人的区别了。”

朱由校歎了口气,“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所谓的鞑靼人和大明人竟然没什么区别。”

“不单单是鞑靼人,便是女真人,若是不看髮型的话,跟汉人也没什么区别。”王轩拍了拍朱由校的肩膀,“行了,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赶紧整理队伍,换个地方好好休息。”

朱由校收拾心情,指挥士卒掩埋尸体,防止发生瘟疫,宰杀牛羊制作食物,收集小部落里的粮食,尽量利用每一点资源,这就是以战养战的精髓。

掩埋好尸体,又在附近休息了一天,主要是把肉烤成肉乾,方便携带,一行人再次上路,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一路连续摧毁了五个小型部落之后,终于遇到了这一路上最大一道关卡,一个中型部落,一个人口不下八千人的中型部落。

对于一路上的会遇到的各部落情况,朱由校手里早就有资料,所以在路上,他便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过对付这个中型部落的办法。

若是还像之前一样四面合围的话,大胜一场倒是肯定的,只是,损失也是难免的,最怕的就是事后耽搁了时间,再让下一站的林丹汗的金帐得到消息,那就得不偿失了。

用王轩的话说,他们来大草原,不是为了杀多少草原人,而是为了打掉整个鞑靼人的高层,把草原变成一片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