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诸天大佬 第322章

作者:焰火璀璨

王轩的一番论调,让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谁都知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没用的,问题是,自己得有绝对的实力啊!

若是不做一些应对,大家心里总是有些七上八下的!

看众人的状态,王轩便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这事,还是的安抚,他稍加思索便决定放个大招出去!

“这样吧,既然你们不放心,那咱们就半个报纸吧,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

“报纸?”这什么东西?范文程有些摸不找头脑,但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拍马屁的机会,“主上,这报纸是什么意思,恕属下愚钝,只听过邸报。”

“差不多吧,邸报是官方的报纸,而且,消息太过落后,也不够大众化,不具备良好的传播性。”见所有人都来了兴趣,王轩继续解释道:“我说的报纸,最好是一天一份,当然,现在的条件不准许,那就一周一份。”

“在本省发布,从百姓感兴趣的大事小情,到一些地方案件,再到官府这边的政策变化解读,到外省情况,安南,小琉球开发进度,产生了多少田地上十万亩的大户,各地物价,招工工资,等等一切资讯接可发布进去。”

“纸张不必用的太好,或者乾脆差一些没问题,降低成本就好,印刷问题好解决,咱们活字印刷,倒是专门在各个府县配备记者,负责收集消息和写稿子,审核之后统一印刷,以最低廉的价格售卖,一省範围内,多建设几个印刷厂,尽量保证时效性,未来,酒楼茶馆说书的,都能用来传播消息。”

“同时,也收个人的稿子,给予稿费,到时候,舆论再也不会控制在世家大族手里,而是由报纸掌控,可以配合宣传政策和用来监督各地官员,反正用处多多。”

“这东西必然会随着商队人流流传到其他省份,到时候,再不是朝廷说什么是什么,任由大世家忽悠人了,谁的政策好,谁更能让大家发财致富,便能一目了然,可以用来争取各省的中小型世家,为未来把政策推广到各个省做铺垫。”

王轩解释的比较清楚了,在场那个都是人精,这么一说大家便明白这报纸的重要性,可以说谁掌控报纸,谁便是掌控喉舌。

到时候,想让谁名满天下,谁就能名满天下,想让谁遗臭万年,谁就要遗臭万年。

江南之所以文坛鼎盛,便于他们掌控喉舌有直接关係,捧出来多少名满天下的大儒,至于真实品行如何,那就另当别论了。

再如何好的政策,只要侵佔了他们的利益,让这帮王八蛋一宣传,就是与民争利,祸国殃民了,为了名声忌,很多人不得不委曲求全。

“此乃神器啊!”孙承宗是王轩所有手下里,家境最好的,最是能理解这东西的重要性,“主上,此乃神器,不可轻受于人,一定要握在主上手中。”

“嗯,这是一定的,之前之所以不提出来,便是因为影响力还不够,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还不多,现在么,福建广东沿海两省,加上小琉球和安南,和计划中的广西,算下来不少于五省之地了,可以拿出来说说事了!”

“只要这个报纸办的好,再加上蒙学的普吉,便能彻底在这些地方把新政策推广下去并且深入人心,到时候,便不是武力可以推翻回去的了,这是制度上的碾压已经不可磨灭了。”说起这个,王轩不禁有些自得,他来大明已经六年了,终于是把根基牢牢地扎了下去,后面便是按部就班的发展了,基本上,不会出大的意外了。

“主上英明!”所有人一起拜伏下去。

报纸这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难,单单是这种价格低廉的纸张制造便是个大问题,不过,具体的事情被王轩扔给了孙承宗负责,历史上,孙承宗为人刚正,能力卓绝,还是能让王轩信任的。

而另一边,安南售地的事情交给了范文程,这厮奸滑且不要脸,比较适合跟这些世家大族打交道,能拉下脸来谈问题,至于银行问题,王轩扔给了齐弘量,他相对来说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另外,从制度上的监管也比较严密,尽量保证不出问题。

当然,这也是为齐弘量好,多接触各个不同的岗位,未来有利于他更进一步。

同时,王轩也再次感觉到了人才上的匮乏,特别是基层人才上,各种新政策,对官员的需求量变大了太多,与大明固有制度相比,官员扩大十倍有余!

而且在俸禄上,也是大明的现有基础上的五倍,当然,与此同时,王轩对于贪汙受贿的监察更加严密,在处理上,更多针对行贿者。

一旦被查出来谁给官员送钱,便会被判定故意腐蚀,心存不轨,便会被判定有罪,根据送礼数量大小,送礼官员品级给予惩处,这项新法律,从根本上杜绝贪汙,当然,这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杜绝,完全杜绝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王轩看来,面对金钱,受到诱惑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人性,而送礼者,抱着的便是投机取巧,不走正路的心,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是在犯罪,而且是主动犯罪,相比于此,官员收受贿赂完全是一种被动行为,在王轩看来反而不那么可恨。

一面在调整各种政策上的细节,一面等待练兵的进度,一面盯着广西那边的各种动静,既然他们搞这些小动作,那便让他们搞,正好集中起来一举歼灭所有反抗势力,清扫乾净之后,对未来重整广西只有好处。

最近这段时间,福建的各个世家跟疯了一样到处拉拢人口。

有王轩的贷款政策,经过各种审核,每家贷款量都不小,而且,王轩在一定程度上故意放宽了放款审核条件,就是为了让这些家伙买更多的地,到时候缺乏足够的人手去耕种,这些家伙自然会发了疯一样去各地弄人口的。

与其王轩自己去操心这事,还不如把压力都转嫁到他们身上,相信在家财万贯和倾家荡产之间,这些家伙会想出各种办法的。

子曾经曰过:要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最起码,这段时间的各种彙报里,这些家伙通过人情关係等等手段,收买了广东到湖广的关卡守军,和当地大户,正化整为零地大批往回运送人口那。

是的,虽然大批的边军调动会十分麻烦和浪费时间,但是不代表这些世家没别的办法。

直接从家丁和当地卫所之中筛选,并且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招募,在湖广,江西,浙江三地边境,分别陈兵,少则八千,多则上万,不求进攻骚扰王轩,但求守卫关卡,防止王轩大军越境。

对于他们的打算,王轩一眼便看破,这就是想围困自己,限制自己发展,若想打破这种境地,只能是彻底扯旗造反,不然,必然会被困在这一隅之地。

不过,王轩自己不着急,老马不是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目着被绞死的危险。

现在,他们不需要面对绞刑架,只需要通过根深蒂固的人情关係网,和大笔的金钱,去彻底腐蚀掉这些军官即可,又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放点老百姓过来罢了。

面对这种情况,楚党后来也多少知道了一些,但却束手无策,在华夏有句古话,法理不外乎人情,自古以来便是如此,人情关係找到了,无论如何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家还没三五过亲戚不是,更何况是全广东的大小世家,关係攀起来,便是楚党的自己人都跑不出去,若是放点百姓过去这种事都要阻拦,那就太不近人情了。

本就是靠关係才能对地方施加足够影响力的世家,自然不会自损根基,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此,王轩只是不屑一笑。

第四百八十七章:《新闻周刊》

福建,福州府,李岩府邸。

李岩使劲揉了揉眉心,在心里重重地骂了一句妈的,作为锦衣卫在福建的头头,前些年,每日里清闲的要命,深有一种要闲出屁来的感觉,整个人都是暮气沉沉的。

这些年,自从跟了王轩之后,一下便忙碌起来,其实这几年也还好,情报的收集方向都是一些重点人物,能值得记录的并没有太多,可现在倒是好了……

前些天,王轩在广东下令搞什么报纸……本来,这事就是需要印刷厂和一些编写文章的人,反正无论如何也跟他们锦衣卫没有关係。

可特么的,为了一炮打响足够大的名声,加上从各府县收集情报这项任务一直是锦衣卫负责,所以,临时没有专业记者,王轩便把任务丢到了锦衣卫头上……

神秘的锦衣卫,全天下谈之色变的锦衣卫,黑暗的暴力机构锦衣卫,迫害忠良危害百姓的锦衣卫,一下特么的堕落成记者了!

这上那说理去!

其实吧,堕落了也就堕落了,反正多给一分工资,但是,他李岩也有了新工作,要从往年的很多绝密情报中筛选一些适合解密的,用来在报纸上陆续曝光出去。

人嘛,都是喜欢探幽寻秘的,八卦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很多关于曾经大人物的一些隐秘事件,更是能勾起人们的兴趣,不然,也不会有很多人写回忆录捞一笔了。

对于这种心理,王轩是十分了解的,毕竟,当年在禾日岛,他也是报社界的大佬。

很多东西,这个时代的人不清楚,但他却有操作经验,为了让报纸更好的推广,王轩绝对还是现在福建搞起来,顺便看看现代社会下的报纸克隆到古代之后,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福建的群众基础好,识字率远高于大明其他省份,这多亏了王轩这些年在蒙学上的投入。

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一个值得后世纪念的日子里,大明第一份报纸,《新闻周刊》发行了第一期。

福州,泉州,兴化,整个福建九府,都有印刷厂全力开工,靠着水泥马路的便利交通,一天之内,报纸便运送到福建每一个县城,两天之内,便能送到每一个村庄。

上午,上班高峰刚刚过去没太久,街面上各种店铺便全部开始营业了,得益于经济的发达,整个福州府和新城,酒馆,茶楼,青楼等场所遍地都是。

闲来无事与三五友人坐在这里,一壶酒或者一壶茶,两盘瓜果或者小菜,谈天论地好不惬意。

说书的,唱曲的手艺人也十分受欢迎,每当他们出来的时候,总能引起一阵的欢呼声,毕竟,这东西便是几百年后也依旧是娱乐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单爷便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说书先生,今时不同往日,早些年,他书说的虽好,可收入真心一般,也就是比温饱强点罢了,但这些年,经济好了,有钱的人多了,酒馆茶楼生意好了,互相竞争之下,他说书的工钱也是一涨再涨,加上客人打赏的银钱,现在,也是娶了三房小妾的富户了。

昨天,他便接到官府里人的通知,告诉他,明天开始,说书之前,要先讲报纸,挑一些内容读给客人们听,之后才能开始说书。

官府很少干预他们这些百姓的生活,但一旦下令,便是不可违逆的,可这报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让他担心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便有人把报纸送了过来,接过来的时候他便产生了浓浓的好奇,这报纸很大,是一般书本的四倍大小,字迹却又比较小,密密麻麻,一块块分开,明显写了好多东西。

既然官府要求必须在说书之前读报,而且是可以筛选的,那他就必须好好看看,选一些有吸引力的东西读给大家,可不能砸了他的招牌。

吃早饭的时候,他便拿起报纸看了起来,头版头条第一则消息便让他情不自禁放下筷子,在妻子和三房小妾诧异的目光下认真看了起来。

消息的大标题便是《平安南——记五洲先生王轩横扫安南,威加海外》开篇先讲了安南的历史,从大汉开拓这里开始,一直到元朝征伐失败,到大明洪武年的不征之国,到朱棣年间佔领期间二十年叛乱不断,大明深陷泥潭,到宣德“弃置交趾”,黎利接受明朝册封,安南从此扰边不绝,一直到现在。

“砰!”单爷看着看着,忽然狠狠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都蹦了起来,嘴里跟着骂道:“撮尔小国,竟敢犯我华夏!该杀,该杀!”

原来刚刚一段里面,充分说明了安南危害,屠戮了广西广东多少村庄,杀伤多少人口,每年损失多少银钱,详实的数据触目惊心,一下便挑起了单爷的怒火。

天天讲三国,讲水浒,让单爷一身杀伐气很足,最听不得这种事情,此刻不免大怒,吓的坐上几个女人孩子一声不敢吭,纷纷惊恐地看着他。

“老爷。”正室大妇是跟着他从贫苦走过来的,家中地位最高,此刻便出声问道:“老爷这是怎么了,何故如此生气。”

“哼。”单爷抖了抖手里的报纸,指着上面的头版头条说道:“看的这个消息才知道安南那种撮尔小国,竟然如此藐视我天朝,不过,五洲先生已经帅兵出发了,定然能一举平定安南。”

“老爷手里的是邸报?安南?是广西那边的小国吗?”大妇放下筷子扭头问道。

“不,这叫报纸,回头吩咐下人再去买一份回来了,让人读给你们听,好了,我就不吃了,我要去好好看看,今天还要讲这个东西。”说完,单爷起身便走,事实上,是他已经被这个报纸吸引了,这么大一份,整整五页,他要好好看看。

一直到下人过来告诉他,改去茶楼的时候,他才醒悟过来,看看挂钟,已经看了足足一个时辰了。

茶楼里坐满了人,每天这个时候都是单爷讲评书的时间,这些人几乎每天都准时来这里听书,若是一天不听,便感觉缺了点什么似的。

单爷走上台前对大家抱拳拱手,却没有如往日一般立刻开讲,而是拱手之后说道:“今天开讲评书之间,先讲点别的东西。”

出乎预料的话立刻吸引了所有人注意力,大家好奇地望向他,便听单爷说道:“官府这边发了个报纸,叫《新闻周刊》,说白了跟邸报性质差不多,不过,一周发一次,公开售卖,价格便宜,里面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消息,有兴趣的可以去买来看看。”

“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段最新的第一条消息。”

“话说,安南……”

第一期报纸上,放出去的安南消息并不算太多,基本就写到出兵到红河入海口便完事了。

谜底,要第二期在去揭晓,以此来保持足够的吸引力,还能激发读者的探讨慾望,激发期待感,王轩把这种手法亲切地称之为‘断章’。

这报纸一经发行便风靡了全省,得益于识字率,大家很容易便能找到人看懂其中的消息,更何况还有酒馆茶楼等地方专门有人读报,即便是乡村,都有蒙学的老师,所以读报本身不成问题。

更重要的是里面记载的各种消息,有关于远征安南的,有关于民生的,有以前重大事件解密的,应有尽有,基本能满足所有阶层人群的需要。

特别重的是,所有文章全部使用白话文体,彻底抛弃模稜两可咬文嚼字那种文风,让消息绝对不会被错误解读,以保证准确性和权威性,彻底打破世家大户对资讯的垄断。

于此同时,王轩也加快了从安南调配奴隶,用以在广东开矿,开设水泥厂,钢铁厂,重新修筑道路,普及蒙学,在有福建作为根基,能提供大量的基础人才,整个广东的建设速度远超当年福建。

在一切都走入正轨之后,王轩才发目标放在广西上面,这段时间,消息陆陆续续传来,广西各地大户纷纷掏钱出来劳军,粮饷充足,大军也在一点点会和,开始朝着前线一点点集结,在这个过程之中,还在不断练兵。

在李良弼的主持下,各个卫所兵开始重新分类,老弱病残和青状区分开来,在一点点集合,但到达前线思明府的时候,三万大军被分成两个部分,虽然主站兵卒只剩下一万四千多人,但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战斗力有升无减。

另一方面,李良弼也说服四大党的代表,去联络广西的各个土司,希望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出来,一起加入军中。

广西当地的土司力量还是很雄厚的,若是能集合一起,凑出来一万多的士卒不成问题,更何况,他知道,广西还有一个势力能在战争中起到很大作用,那便是‘五毒教’。

以五毒教用毒的能力,必然能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的广西,行事有所逆转,在李良弼藉助四党的力量把兵力整合之后,越来越有反客为主的架势,而四党的人,很多事情上已经要以李良弼的形事为准了。

第四百八十八章:反噬

思明府,府衙之内的一间书房,四党的几人聚集在一起,气氛有些沉闷。

“李良弼行事越发的肆无忌惮了。”

“是啊,索要钱粮的数额越来越大,却迟迟不朝着安南进军。”

“此人一直在积蓄实力,若是这么下去必成尾大不掉之势。”

“是啊,只要安南军还在境内,王轩还在广东,我等便拿他毫无办法,我看他是有养寇自重的企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