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孙大圣一生之敌?/我与七仙女不得不说的事 第95章

作者:东方快鸟

  李恪道:“带一个人过来问话。”

  秦怀玉抓了名俘虏过来,李恪问道:‘这东西是谁建造的,有什么用处?”

  那俘虏既然已经投降,虽然知道谋逆是必死的重罪,但还是心存希望,低声道:”这是成先生带来的霹雳火,管口朝向主峰天坛,需要时,成先生将里头黑绳点燃,装了他特制的‘火丹’的石弹就会飞出,将整个天坛炸了。”

  李恪道:”这位成先生是谁?”

  那俘虏道:”他的师父是茅山中的弃徒丹雷道人,丹雷道人离开茅山宗后,自创了一个霹雳堂,这'霹雳火就是他发明的。那边那具,就是成先生的尸体。”

  李恪看去,见角落里倒着一具尸体,身形瘦长,一脸惊骇,胸口插箭,显然虽然懂得木甲机关之术,但武艺不够,在第一波的箭雨中就被杀了。

  李恪暗道:“可惜”,这霹雳火火虽然块头大了点,但也算是这个时代里“火炮”的雏形了。

  这“霹雳火”是被固定在这,为防意外,李恪先让人将它拆了,又清点尸体,留了人在这里驻守,然后便押着这些俘虏下山去了。

  快到傍晚时,父皇带着大队伍到行宫,李恪与秦怀玉出迎。

  李世民驻入行宫,在议事的正殿里将李恪与秦怀玉招来问话。

  大殿里,秦琼、尉迟敬德侍立在陛下身后,座中又坐着长孙无忌、魏征等人。

  李恪将带队进入泰山,误打误撞,找到李佑、绝莲、尘奇天等藏身点的事说出,又道:“可惜孩儿无能,让李佑逃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们已经做得很好,朕倒是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你二人之功,先行记下,有在此次平叛立下功劳的,也全都报上,等到封禅事了,回到长安,再一一论功。”

  李恪与秦怀玉应命,退了出去。李世民则与这些臣子、将领,一同商议正事。

  他环视一圈,道:“北漠战事紧急,药师那一边正在扫荡突厥,且高句丽那边国事突变,高句丽的荣留王接受我大唐册封,为高句丽之王,却被权将盖苏文闯宫击杀,盖苏文控制了高句丽的兵马,自封大莫离支,在高句丽权倾朝野。”

  “如今,盖苏文立了荣留王的侄儿高藏为王,自己摄政。几位爱卿觉得,我大唐应该如何做?”

  长孙无忌道:“陛下,高句丽虽然接受大唐册封,但说到底,自成一国,它的国中之事,我们不好管得太多。盖苏文既立了高藏为王,我们就先派出使者,照惯例册封高藏为辽东郡王、高句丽王。”

  “若是高句丽依旧接受我大唐册封,则不妨暂时放下,等北漠战事完毕,突厥不再为患,再兵指高句丽。”

  魏征道:“我只怕盖苏文阴险,高句丽一边接受我大唐册封,一边图谋攻打新罗。新罗同样是我大唐册封的属国,若是盖苏文一意侵吞新罗,则我大唐不能不管,到那时,即便北漠未定、突厥未安,依旧必须兵进辽东,否则,无法立威于周边众多属国。“李世民沉吟一阵,道:“此事还需等回到长安后,再从长计议。明日封禅之事,事关重大,不可疏忽……”

  ——

  李恪回到内宫,因为明日便要进行封禅,是以按着规定,焚香沐浴,坐于静室。

  到了第二日,行宫外浩浩荡荡,队列齐整,载歌载舞。

  其实这一趟的封禅,因为决定得比较突然,准备也不太足,幸好如今的大唐,行事效率极高,一层层安排下去,整个过程亦是井井有条。

  李恪先是率率群臣于宫外等候,到了时间点,父皇李世民身穿龙袍出了行宫,带着名臣魏征乘上龙辇,往泰山而去。

  李恪领群臣跟随在龙辇后头,一路护送陛下前往泰山。

  行宫深处,闲着无聊的李丽质、武媚娘,则与禹馨、宫晴月找了个地方玩起叶子戏,至少在这两天里,她们都无事可做,在行宫里闲得发慌。

  行宫外的热闹,和她们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行宫里也颇为清静,除了行宫里原有的少部分宫女和从长安带来的一些太监,整个行宫里也就只有她们几个。

  偌大的行宫里,实她们所占的也只是其中一隅。但就算这样,这地方也实在太大。

  亭子里,禹馨拿着牌,环顾周围,看着四方的山山水水,感叹道:“真不愧是大唐,哪怕是这里的一个角落,对于傲来国来说,就堪比任何一个诸侯的王城,而这里还只是一座行宫。“

  武媚娘抿了抿嘴:”说到底,不过就是劳民伤财,空耗国力建出来的东西。“

  李丽质道:“这是前朝建的,可不是我父皇建的。”撇清干系。

  禹馨笑道:”难怪大唐的帝王会有三宫六院,你说比这行宫还要大上不知多少的皇宫后范,其他男子又无法进入,一两个女人住在里头,到处无人,那得多疹得慌啊?”

  也不知怎的,李丽质与武媚娘都哼了一声。

  不知不觉间,日头移上中天。行宫外头,李恪带着群臣,将圣上送至泰山后,便转道至泰山边的梁父山,这里亦是“地坛”所在。

  就这般,一直到了傍晚,忽地天现异象,泰山山顶,彩云卷荡,陡然间一声炸响,一块石碑从天而降。

  群臣尽皆抬起头来,望着泰山山顶,尽皆惊异……

第184章 赶山鞭、神策府

  李恪带着群臣看去,红色的云彩卷起涡流,景象壮丽,从天而降的石碑闪闪发光。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如此玄妙的景象,令人瞠目结舌。

  远处,那些拉开防线的唐兵都不由得纷纷回过头来,看向泰山之巅,那些好奇地聚集在一起的百姓则尽皆拜到。山呼“万岁”。

  有一股浩大威严的气势以泰山为中心向外扩散,令得天地变色,神鬼惶惶。

  行宫里,禹馨、宫晴月、李丽质、武媚娘等也登上小山,往泰山方向看去。

  禹馨讶道:“这股气势如此神圣,非同寻常,华夏过往的封禅,也有这等奇景么?“

  武媚娘摇了摇头:”至始皇帝一统六国以来,封禅泰山,包括这一次在内,一共只进行了四次。前面三次,都不曾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随着石碑的降落,泰山主峰有一道光芒冲起,上刺霄汉,彩色的涡流随之卷舞,令人震撼。

  军民骚动,难以自制,纷纷对着泰山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李恪立于地坛之前,同样抬着头,看向天空奇景。

  他心中知晓,以那位老奶奶的本事,弄出这一景象,不过是手到擒来,算不得如何稀奇。而这一异象也不是给附近的臣民看的,而是给人间的神魔看的。

  那一晚,李恪带着群臣,便在这梁父山休息等待。

  第二日一早,魏征魏大人手持诏书来到梁父山,当众宣读圣上旨义,令李恪为大唐太子,兼三山正神炳灵王之职,开神策府,代天巡狩,庇护苍生,照察人间神魔之事。

  圣旨一出,群臣惊异。

  吴王升格为太子,这已经是所有人都心中有数的事。

  但“三山正神炳灵王”这样的职位,根本不在朝廷的官职里。历史上,的确也有一些人间帝王遥尊上古名人为神,比如关羽就有朝廷正式为他修建的”显烈庙”。

  但这种事情,却从来没有出现在一个活着的人身上。

  毕竟,从道理上来说,人间的帝王,只能将自己的臣子封作人间的官职,神灵之位,岂能由人间帝王来册封?

  然则这“三山正神炳灵王“,显然是个神职。

  对于这一次忽如其来的泰山封禅,真正心中有数的人并不多,是以大部分的臣子心中更多的是惊讶与震撼。

  李恪领了圣旨,下去换了白珠重九旒的太子衮冕、穿上淡黄色的绣龙袍,系上金带钩,佩上双瑜玉。

  随着仪式的正式进行,群臣侍立阶台两边,他踏步登上地坛,执行封禅中的“禅”,也就是祭地的仪式。

  他念完早就准备好的祷词,朝着泰山方向一拜。这一拜方自拜完,却听山门处传来一声震响。

  这一声响,天摇地动。李恪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带着群臣匆匆下了梁父山,只见泰山山门边一块巨石往两侧裂了开来,内中竖着一根金光灿灿的金鞭。

  唐朝时候作为武器的鞭,自然不是后世所谓的鞭子,与剑身差不多长度,有棱有节的兵器,和“锏”差不多重,只不过“锏”是无棱无节。

  魏征在旁朝着李恪拱手拜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此石乃是秦柱,为秦始皇当年封禅时所放,此鞭名为赶山鞭,有此赶山鞭在,各地山神土地,莫不听从号令,又有赶山移岳之能。天授不取,反受其咎,请殿下取鞭。”

  李恪踏步上前,抓住赶山鞭,轻松拔出。

  他立在泰山山门前,转身面对群臣,高举金鞭,金光闪闪,神威赫赫。

  群臣尽皆拜倒,齐呼“千岁“,声势浩大。

  紧跟着,圣上下山,与太子一同接受群臣恭贺。

  接下来,李世民令人随魏征上山,运下了一块泰山石,石面齐整,上书“天齐地并、代天巡狩”八个篆字。

  泰山封禅之事,震动天下。

  回到长安后,李恪奉命开神策府。拥有开府的职权,以后便可以自行招揽文臣武将,正如父皇当年的天策府,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朝廷。

  当然,因为管的是神魔之事,在许多地方,与当年的天策府已是不同。

  神策府开府那日,众人皆贺。魏征用牛车运来了一面镜子,却是当日李恪救下武媚娘后,在龙首山土堆里找到的那面。

  李恪将魏征请入府中,魏征道:“太子殿下,我已查明,此镜就是秦镜。”

  李恪讶道:“原来是秦镜?”

  所谓秦镜,又称明镜。没错,就是“明镜高悬”的明镜。

  传说中,这面镜子有洞察人性,照见邪气的能力,秦始皇将它挂在咸阳宫中,来往的宫女,若有人起邪心,立刻杀之。刘邦入咸阳后,将它封闭,留给项羽,项羽将它带离咸阳,后来便不知去向。

  魏征道:“传闻此镜能够照见他人五脏六脑,以及各种心思,这个其实是误传。不过它的确是能够照出各种邪崇之气。但有鬼神往来,无所遁形。”

  “殿下可于神策府周边布下阵法,唯留正门,将这宝镜挂在门内正殿前。若有鬼神想要暗中闯入,必然会被此镜破去遁形之法。”

  李恪大喜,道:“多谢魏大人指点。”让人按着魏征的吩咐,将秦镜挂上。

  两人在这里闲聊一会,忽有一女子从正门处飘然而入。此女身穿彩衣,头梳少见的飞仙之髻,年纪大约在双十下,却是仙气飘飘。

  李恪与魏征一同看向秦镜,只见秦镜内泛起彩光,镜中照出的这女子身影,竟是霞光闪动、轻灵如水。

  李恪上前拱手,道:”敢问姑娘从何而来?”

  “妾身鲁妙典!”那女子柔身施礼,”妾身奉泰山娘娘之命,带着泰山府地册前来,加入神策府,为殿下效力。”

  她手捧金册,婀娜下拜。李恪接过金册,翻开看去,见华夏各地山川土地之名皆在册上。他原本就担心自己的这个神策府人手不足,不想老奶奶竟派人前来相助,大喜过望。

  鲁妙典乃是泰山女使,他自是不敢怠慢,唤来宫晴月,在府中为这位鲁姑娘安排住处。

  紧跟着,有秦琼之子秦怀玉、段志元之子段林奉各家之命,前来加入神策府。两人皆为名将之子,李恪自然是求之不得。

  魏征告辞离去,李恪亲身将他送出。没过多久,又看到武媚娘与一名年纪比他稍大一些的姑娘,一同结伴而来。

  看到他,武媚娘抿了抿嘴儿:”回京城时,你说你的神策府只要是人才,男女不限,这话还算不算数?”

  李恪笑道:”当然算数。”他现在只怕自己府中人手不足,哪里还去管是男是女?看向武媚娘身边的少女:“这位姑娘是?”

  那少女施了个福身礼,微笑道:“小女子殷温娇,参见太子殿下。”

  武媚娘在一旁解释道:“她的父亲是武德时的丞相殷大人。”低声道:“她就是圣火教的二圣姑。”

  李恪恍然大悟,想了想,又忖道:“丞相殷开山的女儿?姓殷名温娇?奇怪,这名字明明是第一次听到,为什么有点耳熟的样子?”想了好一会,忽的反应过来。

  看着这殷温娇,大吃一惊……你跑到这里来加入我的神策府,将来谁去生唐僧?

  这剧情改得离谱……

  (本卷完)

第二卷

第185章 神策府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