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邦,汉高祖,不是流氓! 第69章

作者:金丝熊

  刘邦更是对自己的这位夫人刮目相看,心中无畏的人对神灵挥剑固然可敬,但是心中有畏,却能够克服敬畏,对神灵挥剑,这更值得敬佩。

  也不顾这里就是大庭广众之下了,刘邦立刻就抱着吕雉,笑呵呵的转了两圈,然后偷偷地对张良和白帝使了个眼色。

  虽然过程一波多折,但是结果总是好的。

  除了闹别扭没来的赤帝、青帝和中央上帝,和刘邦联系得到的强大神灵都被他铲除了。

  剩下的,就是找出那些与刘邦没有联系的强大神灵,然后顺手除去小神和连神灵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在装神的精灵了。

  PS:第四更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

  此时,已经是维汉七年。

  当初,群臣诸侯王以“汉王率先入关,灭秦功最大,又扫平项羽带兵长期与项羽对峙,功最高”为由请刘邦即皇帝位。刘邦三让之后,终于勉为其难,同意即皇帝位。

  刘邦本来是希望能够直接铲除诸侯王的,可是萧何给他算了一笔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没粮!这理由太真实,太充足了。刘邦无奈,只得分封诸侯王。

  天下太穷了,始皇帝动用民夫大兴土木,二世皇帝又动用民夫大兴土木,最后又各路诸侯反秦又动用民夫做士兵,天下都打成了一锅粥,然后又是三年的刘项大战,战火在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燃烧。

  此时的天下,几乎都是依靠妇人和剩余的那些男丁耕作。匮乏的劳动力让天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变得极为险峻。

  甚至在刘项战争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天下已经有了大饥荒的苗头。

  刘邦偏偏又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免得诸神在被刘邦册封之后从此消匿,尾大不掉。刘邦把诸神几乎全都得罪光了,光靠练气士们呼风唤雨并不足以让天下粮草丰足。

  若是建立秦始皇那样的中央王朝,且不说那样的制度世人都接受不了,光是将钱粮运到关中,运到长安,然后再作为俸禄发下去。这个过程中消耗在路上的钱粮就会让天下不堪重负,许多人都将会饿死。

  可钱粮要是不经过中央这么一过手,各个地方自己发下去,那和分封诸侯有什么区别?

  萧何最后,用一句话说服了刘邦,“诸侯只要无法反抗中央,那么他们不过就是中央所养的猪而已。虽说官员们都是为公家治理天下,可是中央的天下,太大了。而诸侯们都是盯着一个小地方治理,所以诸侯治下的人口、财政一定发展的比中央迅速。等到将他们养肥了,中央不就有了补血的地方了吗?”

  萧何说的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私心,毕竟严格来说,此时的萧何也是诸侯。

  但是刘邦不在乎,天底下谁没有私心?

  更何况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就是不允许。刘邦的“运气”也没办法,这不是万能的。刘邦在战争时期就发现过,当自己的“运气”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在能力范围内,解决掉带来问题的人。

  比如,刘邦希望打赢项羽,那么“运气”只能让项羽的将领出现意外,无法指挥军队。

  真要靠“运气”解决分封诸侯的问题,那天下估计要有会死上千万人的天灾。

  而且分封诸侯短期内的确是有好处,而长期内,嘿,周朝的时候,三河之内就是天下,可如今汉朝已经是幅员万里的中央王朝。靠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分封诸侯?

  无数历史都告诉了刘邦,那些考虑千秋万代的,基本上都死的透透的,反而是只看着眼前的,却能够公侯万代。

  现在,分封诸侯能在短期内得到好处,长期内也能让百姓对汉朝更加认同,刘邦立刻就抛弃了心中的成见,把那些不认可汉朝的地方,比如百越之地,齐鲁、江东分了出去。故秦天下48郡,刘邦分出去20个。

  经此一事,刘邦立刻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别说治理天下,就是治理一个郡,刘邦都治理不好。

  毕竟刘邦的世界观并不是从这个时代养成的,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社会是有很大缺陷的。比如,这个时代,只要有条件,那就人人蓄奴。

  刘邦一度也曾想过是否要废奴,可是张良告诉刘邦,若是废除了蓄奴,那么立刻便是天下皆反,不仅仅是蓄奴的人要反,就连奴隶也要反。

  因为不做奴隶,他们根本就活不下去。

  以后世的眼光看问题,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许多问题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根本无解。刘邦只能拼命种田,给百姓们一条活路,若是不做奴隶就能活下去,谁还想做奴隶?

  刘邦只能指出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不过不要紧,天下有的是人能治理好这个国家,有的是人能够解决刘邦指出的问题。刘邦只需要握紧了刀剑、玉玺和朝廷的财政来源,然后在正确的位置放上那些能帮助刘邦解决问题的人就可以了。

  在这四年里,刘邦消灭了许多神灵,汉朝境内,强大的神灵几乎绝迹,祂们都在逃亡了的赤帝、青帝和中央上帝的带领下逃到了草原上。

  前往草原,就意味着诸神放弃了诸夏子民的民心民气,也就意味着祂们放弃了神格的独立,选择成为了天意的傀儡。

  可再怎么说,成为傀儡也比直接没命的强。

  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神还在山沟沟里偷偷地发展信仰,战战兢兢地祈求着自己不要被汉朝皇帝发现。

  在这四年里,除了长沙王吴芮是因为百越实在是桀骜难驯,必须要用吴芮。再加上吴芮自己也识趣的上交了大部分兵权、小部分财权和两千石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剩余的刘邦分封出去的诸侯王全都被一一剪除,他们的财富也都收归了中央。

  至于剪除诸侯们的理由?

  反形已具!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吃了熊心还是吃了豹子胆,总之他们都是反形已具。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反,这个……莫须有。

  “造反”的王侯们只有韩信活着,还被封为了淮阴侯。

  这其中,除了韩信功劳太大之外,还要再加上蒯彻的原因,他暗中控制了韩信的反抗力度,让韩信的反抗烈度从武装反抗,变成了韩信麾下军队频频异动,然后刘邦帮助韩信控制军队。

  显然,这是不足以让韩信掉脑袋的,就连最严苛的大臣也只能找出掳夺韩信王位的罪名。

  蒯彻终究还是为自己的主君考虑了一次。

  刘邦吃相这么难看,就是因为中央的财政终于有所好转,能够控制的土地增加。

  再加上当初的功臣们除了彻侯等贵族之位外,也需要赏赐金银玉器之类的。

  但是中央拿出这笔钱之后就要破产,于是刘邦干脆就剪了羊毛,干掉王侯把他们的财富赏给大臣们。

  虽然这么做,刘邦吃相难看,但是打死了诸侯王之后,刘邦带回来的钱粮竟然让朝臣们吃的脑满肠肥,百官们垫了垫肚子,甚至百姓们还跟着喝了口汤得以免去半年的农税!

  不必多说,天下人一致高呼皇帝英明伟大,正确无比。

  铲除异姓诸侯王,刘邦换上了刘家自己人去做王侯,就是封地小了一圈。

  经过了四年大发展,中央已经可以将手伸的更长一些。

  此时,故秦的48郡,刘邦只分出去17个左右。

  刘邦的儿子长成的只有刘肥,想起了曹氏,刘邦把他分到齐鲁,但是拿走了他一小部分财权,和千石以上的人事权,让他做一个有钱无权的诸侯王。

  刘邦的父亲也有兄弟,那些叔伯家的刘氏子一点都不缺。正好,这些旁系在经过个一两代,就会和后来的皇帝们毫无感情基础。

  心中冷酷的盘算着得失,打着让自己的儿孙们再去剪羊毛然后将诸侯王国再次缩小的打算,刘邦挑选了功劳卓著的,把他们封成王侯。

  并且借此向天下宣布,此后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

  一轮一轮的削弱诸侯王,这样的循环,恐怕要等到天下出产的钱粮足以让中央王朝直接管控天下之后,才会消失不见。

  除了这些小事,刘邦在这四年里,真正所做的一切就是怎么能让天下多出产粮食,以及怎么样让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

  前者,从大豆榨油,让百姓也能吃得上便宜的油料来降低百姓们的日常粮食消耗。再到命令天下选拔种田高手作为力田,入朝为官,专门研究怎么提高粮食产量。

  选拔会种田的来做农业官,刘邦的手段简单粗暴,却是极为有效,天下难道还有不愿意当官的民夫吗?

  至于科考什么的,刘邦没考虑过,现在的知识根本就没怎么流通,就算他一声令下,少府就做出了白纸也是一样。知识本来就被少部分人垄断,这个时候开始科考,那恐怕只是诸侯士大夫的狂欢,之后?之后,天下的知识说不定就再也得不到流传了。

  至于后者,大一统王朝观念不必说。汉朝若是有朝一日灭亡,后世的人只需要看看始皇帝建立的秦朝,刘邦建立的汉朝,但凡是有那个能力的人恐怕都会去追求天下一统。

  而让万民认同自己属于大一统的诸夏民族。这个,刘邦建立太学,建立石渠阁培养士子文人来为天下大一统追根溯源,查找依据。并且将这些文人收编,让他们写文章向世界宣扬“入华夏则华夏之”的思想。

  也就是只要一个人,肯学习汉文字制度,肯生活在汉的统治之下,愿意为诸夏出力,那么无论出身,无论血统,这个人就都属于诸夏大丈夫中的一员。

  这样的宣传其实是很容易的,更容易被夷狄们接受,因为举目四望,四周都是蛮族,唯有汉朝才闪烁着文明的光辉。

  在文学历史上,刘邦大规模的抹除一切神灵存在过的痕迹,用巧合和偶然来解释那些解释不通的地方。

  就连史官,刘邦都是让自己后宫中的妃子们来担任,起居注更是只有那些最得宠的妃子才能做起居注。刘邦手把手的教导她们成为一名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

  太史令衙门被刘邦挪到了宫里,有专门依据历史事实将神灵抹掉之后,将解释不通的历史修饰或者是发明历史的妃子,有专门查缺补漏负责审核的妃子。

  总之,就是要把历史在抹掉神灵存在过得痕迹后,尽量在符合原本历史的情况下改编,改编不出来的就发明创造。

  等到三五代之后,只要再没有神灵出现,那么后世的人就会忘掉:曾经,这世界上也是有神存在的。

  PS:刘邦明天就要死了……心情有点复杂

第一百三十七章 所谓“太子不类己”

  汉朝,穷。

  穷的刘邦恨不得把钱掰成两半花。

  但是有些钱又省不了,北方的匈奴趁着中国内乱的时候崛起了。

  挛鞮氏冒顿鸣镝弑父,然后又残杀继母和兄弟,自立为匈奴首领。然后又带着匈奴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在逃亡的诸神的帮助下,彻底击败了东胡,自立为单于。

  匈奴虎视眈眈,刘邦只好增加武器装备的投入。

  好在当年,从秦国得到的阵图和韩国劲弩还真的就被萧何领着人,照着张良拿出来的图册研究出了点名堂。部队里,一大批被命名为大黄弩的劲弩正在被军队换装。

  大黄弩的威力极大,杀伤力极高,穿透力极强,唯一的缺点就是后坐力太大,以至于将士们都不被允许长期使用,否则必然会造成终身残疾。

  刘邦在宫中的宴会上,突然想到了财政问题,萧何说完了最近根据韩国劲弩研究新式武器大黄弩,导致的花销极大,而萧何又在修建未央宫,修建这个宫殿倒是没见到萧何向刘邦要钱,可是大黄弩的研制费用,已经吞掉了朝堂仅有的那么点财政结余。

  要想短时间内增加财政收入,要么加税,而且还不能只加商税,因为商业不发达,税收太少,只能加农税。要么,就提高粮食产量,可是农家肥刘邦已经推行了,化肥用法术来做,成本太高,要是有一批耕牛就好了。

  可惜,汉朝牛马……咦?匈奴似乎牛马不在少数啊!

  突然想到大汉朝牛马不够用,以至于刘邦自己都找不到纯色的马来用,但是匈奴人有啊!

  因为有些事情不是运气能解决的问题,成为皇帝的四年来,刘邦已经很久没有想到自己的“运气”了。现在,刘邦又想起了自己这个“好运气”,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让匈奴人给自己送一批过来?

  刘邦突然断开与白帝的联系然后大声的吐糟:“我大汉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穷了,最穷的地方,就是马匹耕牛永远都不够用!诸位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群臣立刻安静了下来,牛马不够用有什么办法?只能尽力的防止民间杀牛,同时朝廷加大对耕牛的饲养。可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啊。

  看出了大臣们的尴尬,刘盈连忙打岔,他突然向刘邦询问道:“父亲,我现在究竟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太子,将来又该如何做一位好皇帝呢?”

  刘盈在刘邦继位之后也做了太子。享受太子食邑,有太子卫队,建立幕府,招徕太子宫诸臣,在太子宫内,在太子食邑内,刘盈俨然是一个小号的皇帝。

  这也是刘邦的意思,不经过锻炼直接就让太子成为皇帝,那恐怕太子直接就被那些大臣们忽悠瘸了。

  刘邦从不相信天赋,因为天赋不可控,而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却迟早能让刘盈成为真正的、合格的皇帝。这也是刘邦力排众议,定下来的大汉朝永世不变的继承人培养制度。

  更何况,汉朝以孝治天下,就算刘邦宫车晏驾,后世的天子也是永远不必担忧太子的挑战,因为太子经历的教育,皇帝都经历过,更不用说皇帝经验还比太子多。

  所以天子与太子的君臣关系被淡化,反而与平常人家的父子除了正式场合相处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君臣有别之外,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

  此时刘盈发问,虽然突兀,但是也算不上是冒犯,因为身为嫡长子的刘盈迟早是要做皇帝的,这是事实。至于刘肥,他不仅仅是庶长子,更是私生子,几乎不可能继位。

  刘邦蹙了蹙眉,思索了片刻,然后看了看陪坐的大臣,摇了摇头,对刘盈叹道:“太子不类己啊……”

  ‘不类己?’刘盈被刘邦稀里糊涂的话弄得一头雾水。

  宴会上的剩余时间,刘盈一直在想自己的父亲究竟是有什么深意,可惜,没想出来。

  不过不要紧,按照刘邦的继承人教育,刘盈自己思索不出的时候就该去向母亲求助了。

  皇后的宫里,除了吕雉,还有诸多皇子,刘邦的妃子们也都在这里看着孩子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