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荒野挑战 第653章

作者:土土士

  但与莉娜那个不同的是,陈旭仅仅在分叉上放了四根树棍。

  “旭爷放这么少,这也不够躺吧?”

  “可能是还没做完吧?”

  “关键是拿什么固定树棍啊,这附近也没藤蔓,树棍是圆的,一翻身,不是很容易掉下去么?”

  “主要旭爷今天太累了,赶了一天路,还要费力救莉娜,也没怎么吃东西……”

  ……

  正如弹幕上所说的。

  陈旭的确很累。

  属性版上的体态检测器显示,他已经进入重度疲惫的状态,体重也几乎达到了历史的新低。

  要知道。

  身体机能好的人,新陈代谢要比普通人快很多,所需要的能量,也是普通人的倍数。

  “呼……大家不用担心,四根树枝足够我用了,而且不用固定,因为只要能把我的脚搭上去就行。”

  吸了一口气,陈旭似乎就像是用尽最后一点儿余力一样,爬上了树干,上半身直接压在树干的主干上,屁股顶在“Y”型分叉的分叉点,腿部跟脚,则是搭在铺好的树棍上。

  “舒服,终于能休息了……”

  放松之后,他用胳膊撑起上半身,瞥了一眼无人机弹幕:“我知道,大家肯定还是怀疑,我这样直接躺在树干上,更容易从上面掉下来。”

  “我必须想办法找到一条带子,能够把我固定在上面;在非洲草原,部落猎人外出狩猎,夜晚栖息的时候,是不敢在地面扎营的。”

  “因为毒蛇、猎豹、鬣狗,都会轻易要了他们的命,选择在树上过夜,是他们唯一的方法,而为了防止睡觉从上面掉下来,他们会选择扎一条安全带,把自己绑在树上,就像飞机座位的安全一样。”

  “我找不到550伞绳那么长的绳子固定,但想找一条把我固定在树干上的带子,还是很容易的,比如我身上的这个……”

  解释到最后,陈旭轻轻摸了摸腰间的战术挎包。

  观众们立刻眼前一亮!

  卧槽!

  对啊!

  战术挎包的带子是可以调节大小的,而这根树干也就一个人粗细,加上旭爷,捆在一起,还是很容易的!

  果不其然。

  陈旭拿出降落伞雨衣,套在身上,然后按开卡扣,将带子从树干底部绕了一圈,扣在身上,正好还有一点儿富裕。

  这样一来,既能让他安全地待在树干上,又不影响睡觉翻身!

  再加上,往裸露的脚踝、脸上抹上泥巴,配合雨衣,蚊虫什么的,也叮不进来。

  夜晚。

  阿根廷山林内的所有参赛嘉宾基本都已经休息了。

  可世界的外围赌场,却因此炸开了锅。

  有人请专门的地理测图师,根据每个直播嘉宾的位置,画出了大概的位置线路图,之前原本热门的里索、鲍勃·森、乔治·特提,现在竟然全都被陈旭甩在了后面。

  要知道。

  之前陈旭因为女队友小道消息的关系,赔率并不出彩。

  可谁想到,这丫的竟然凭借自己超神般的分析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强行带队友Carry了一波。

  眼下。

  他跟莉娜的组合,无疑是本次夺冠最热门的选择之一!

  之所以说是之一,是因为还有“地震”这个变数。

  没人能够预测平地交界带地震的具体威力,万一到时候地震发生了,陈旭两人因为点背,不小心掉进了裂缝里,或者是被什么东西砸到了,从而淘汰,也不无可能。

  只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罢了。

  也多亏探索频道的主创团队大多都是特种部队退役军官,再加上跟各国军方合作多年,有很深的背景。

  要不然,一些压错人的大佬,估计早就派人去节目现场搞事情了!

  翌日。

  林子里刚钻出一点儿亮,陈旭就已经醒了。

  没办法。

  任谁被捆在树干上躺一夜,我想都不会睡得太好。

  “大家好,我是陈旭,今天是我来到阿根廷参加原始生存游戏的第三十九天。”

  他解开战术背包的绑带,从里面掏出了之前画的那张地图,指着偏东边的一个点,继续道:“现在,我们大概的位置应该是这里,按着我们现在的速度,最快今天晚上,最慢明天上午,就能到达节目组指定的新地点!”

  话说到末尾的时候,不少观众都瞥了一眼镜头旁,仍旧躺在那里的莉娜。

  因为大家都知道。

  如果没有莉娜的身体原因,旭爷还能到达得更快。

  但没办法,作为队友,莉娜也算帮了不少忙,尤其是几波专业技能知识的展露,让陈旭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身体怎么样了?”

  整理完东西后,陈旭问了一嘴,想看看莉娜现在状态如何。

  “还好……”

  莉娜哽咽了一声,然后用手拄着树干,慢慢坐起了身。

  观众们通过镜头看到,她的气色,明显要比昨天还差不少,尤其是嘴唇,早已经没了血色,甚至有些发白。

  “你看起来太虚弱了,得补充体力才行……”

  陈旭眉头微皱。

  事实上,不光是莉娜,就连他自己也有些扛不住了,肚子一个“咕咕噜”得直打响。

  但尴尬的是。

  这四周都是浅水坑,以及山洪冲下来的枯木、树枝,属于“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既没有陆生野兽愿意路过,也没有鱼虾可以生存。

  上哪去找吃的?

第九百五十九章 夜店气氛组

  陈旭看到大家的弹幕,也点头道:“没错,这个地方的确没有什么生物愿意过来,但不代表没有生物可以生存,我们需要一点儿运气……”

  运气?

  正当观众们感到疑惑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四处扫寻着周围的环境。

  转了两圈。

  陈旭瞄准了东边,径直走了过去。

  也许是因为这里相比其他地方地势略高,水坑比较少,但仍旧都是湿漉漉的淤泥与被泡烂了的枯枝、残叶,估计癞蛤蟆路过了,都会“一脸”嫌弃。

  可没想到。

  他竟然停在了这里,然后指着脚下的这片淤泥道:“看来我们运气不错,水洼、淤泥地带,没有陆地生物跟鱼类生存,但却是一些亲腐生物喜欢栖息的场所。”

  顿时,直播间里立刻有人发弹幕追问:

  “可就算淤泥里有生物,地方这么大,怎么找啊?”

  “我记得小时候跟爷爷抓泥鳅,都是要去河边才行吧?”

  “阿根廷也有泥鳅么?泥鳅是亚洲生物吧?”

  ……

  陈旭瞥了一眼,开始解释:“泥鳅的确是主要分布于亚洲各地,但我之前也跟大家说过,人类的全球化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物种全球化。”

  “正如东南亚的缅甸蟒会出现在北美一样,阿根廷的华裔、钓鱼爱好者,同样也会把泥鳅这种生物带到南美洲,加上这类生物适应性强,生存力高,能够在野外繁殖起来,并不稀奇。”

  “在国内,泥鳅这种生物多分布于水岸两侧的淤泥中,所以我们只需要看看淤泥上有没有凹洞,这应该就是它们来回游动的通道。”

  “要知道,尽管泥鳅可以通过腮跟皮肤呼吸,但淤泥中氧气有限,它们有时也会钻出洞来,直接用口呼吸,那么有洞就是必然的了。”

  说着,他便指了指这片淤泥上几处食指粗细的小洞,然后示意无人机镜头拉近,聚焦在其中一个洞口上,“当然,光有洞口,无法完全证明底下一定有生物活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细心观察洞口附近是否有白色泡沫。”

  “因为生物在淤泥内呼吸,势必要产生气体交换,而这些气体经过上升,便会在淤泥表面形成连片细小的气泡。”

  观众们通过镜头细看。

  果然。

  洞口附近有一层细小的泡泡,如果不是他提醒,一般人很难注意到。

  而这些泡泡时不时会破裂,时不时会增加几个,看起来,就像真的有什么生物在淤泥底下呼吸一样。

  大家观察的同时。

  陈旭早就等不及,两手冲着淤泥一插,再往回一扣,就像挖掘机的大爪子一样,一把挖出了一个七八厘米深的坑。

  可尴尬的是……

  底下一点儿泥鳅的影子都没有。

  “不会是挖错了吧?”

  “这么挖真有效果么?泥鳅应该早就感觉到,逃跑了吧?”

  “用火薰会不会效率高点?”

  没想到,陈旭没有一点儿着急的样子:“不慌,它们一般都喜欢栖息在离地面30厘米左右的位置,我们慢慢挖!”

  说着。

  他便继续挖着淤泥。

  “噗呲”、“噗呲”,大量的,混合着腐烂枯叶的黑色淤泥,粘满了他的双手。

  不少观众甚至看得开始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