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荒野挑战 第476章

作者:土土士

  看着这么精致的模具,观众们也不禁赞叹道:

  “666,感觉旭爷以前一定是个糕点师父,这面团揉的太好了!”

  “多冷啊,我在婆罗洲玩泥巴!”

  “感觉给旭爷时间,完全可以用粘土烧个土房出来!”

  观众们发弹幕讨论的过程中,陈旭一共做了两个模具,因为考虑到粘土在火堆中可能会发生炸裂、失败,所以多做一个,有备无患。

  随后,他先是将它们放在火堆旁边,烤干,然后才扔进火堆里烧制,为了增加火堆的温度,他特意向里面填了不少燃烧物,并且用植物阔叶当扇子,不断地吹大火势。

  因为不是什么大物件,所以烧了半个多小时,他便用树棍将两个粘土收线轮拨弄出来。

  正如他所猜测的那样,其中一个,表面上已经有很多明显的裂纹,显然是不能用了。

  而另外一个倒是烧制得不错。

  淡棕色的色泽,外形也几乎没有什么改变,陈旭用手指轻轻一敲,会发出类似瓦片那种“铛铛”地脆响。

  然后,陈旭还是按着老方法,用六股树皮,编织了一条十多米的超长钓线,头端拴上了野猪牙鱼钩。

  至于鱼竿,他用了一根接近三米长,四厘米粗的棕竹。

  这几天,他一直都用这种植物做鱼竿,因为它质量轻,韧性好,而且不容易断裂。

  随后,陈旭在鱼竿距离底十五厘米左右的位置,拿追踪者刻了一个浅浅的凹槽,然后把之前制作粘土渔轮的树棍,砍断到十厘米左右,用树皮将其死死地固定在了上面。

  直到上下用力扭动都没有松垮的迹象后,他才把粘土渔轮插在了右端的位置。

  “因为粘土在烧制的过程中,水分子被蒸发,粘土分子逐渐粘合,所以整体会缩小一些,这样一来,就会跟这跟树棍之间产生一些缝隙。”

  “只要我们再把这根树棍上涂满龙脑香科的树脂,就几乎没有什么摩擦力了,同样,我们还可以在树棍末端用刀劈开一点儿,里面夹上一块儿小石子,最后用树皮缠死!”

  “这样一来,树棍末端就会因为夹着石子而膨胀变粗,超过了粘土渔轮的直径,它就不会掉下来,可以安心地转动、收线了!”

  准备完这一切,陈旭在鱼竿的顶端,用追踪者扎了一个穿孔,将钓线从中穿过,然后在鱼竿上饶了两圈,最后缠在了粘土渔轮上。

  最后,他找来一根超过一厘米粗细的树枝,用刀砍成七八厘米左右,并用力地塞进了之前在渔轮一端扎穿的孔洞中,当作收线渔轮的把手。

  终于,鱼竿到此全部完成。

  无人机的镜头下,陈旭捏着把手,轻轻转动收线轮,果不其然,随着他一圈圈地转动,钓线真的顺着鱼竿,不断地缠绕在渔轮上!

  “卧槽,真成功了!”

  “666,旭爷真尼玛牛逼,完全可以闭门造车了!”

  “23333,感觉要是时间足够的话,旭爷都能从土里炼铁,制造出轴承了!”

  “十年后,旭爷在婆罗洲造出了太阳能发电机!”

  “旭爷动手能力+100000!”

  看着满屏幕“666”的弹幕,陈旭谦虚地笑了一声,“事实上,这只是个简易的收线轮鱼竿而已,还远远无法跟真正的专业鱼竿相媲美!”

第七百二十一章 老天爷的致命玩笑

  “首先,真正的渔轮,是可以在收线的状态下,直接将鱼线抛出去的,我们虽然已经将粘土渔轮的摩擦力降到,但还是无法跟机械轴承相媲美。”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渔轮只能收线,不能放线,再者,真正的鱼竿,鱼线都是被铁圈固定在一条线槽上,而我这跟鱼竿,只是简单地将钓线在鱼竿上缠了两圈。”

  “无形之中,这就加大了摩擦力,令收线变得更加困难,不过没办法,线槽我们也能制作,但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

  “毕竟,我们只是为了今天去狩猎大型鱼类,并不是要长期垂钓,所以这点儿缺陷,倒也能够接受!”

  尽管陈旭说了很多这根自制渔轮收线鱼竿的很多不足,但观众们还是觉得他相当牛逼。

  不过,也有观众提出来了,三米长的大鱼,那可都是超过200斤的巨无霸,而这个渔轮只靠一根三厘米的树棍做支撑,岂不是很容易断裂?

  对此,陈旭的解释很简单:“我之所以将把钓线在鱼竿上缠了两圈,就是让承受力道主要落在鱼竿上,渔轮只负责收线,所以,鱼的力道并不直接作用在渔轮上,类似于杠杆原理。”

  至此,观众们这才明白。

  整个鱼竿的制作过程,大约花费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印尼上午九点钟,陈旭开始乘坐独木舟出发,准备继续回到昨天的那片湖水深水区。

  当然,在出发之前,他也没忘了看一看昨天在湖水旁边布置的那些漏斗陷阱。

  结果显而易见。

  三个陷阱,两个空空如也,里面的诱饵估计是被小鱼吃光了,另一个干脆直接消失,应该是被某条大鱼在挣扎的时候,给弄断了。

  二十分钟后,陈旭再次来到了老的位置。

  因为钓线这次被加长到了十多米,而水越深,压强越大,光靠内脏这点儿重量,根本无法将鱼钩带入深水区。

  于是,他特意在内脏中,加入了石块儿增重。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造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前面陈旭也说了,粘土渔轮无法抛竿,但他还必须得把鱼饵扔到远处,然后再慢慢收线,模拟路亚钓鱼法。

  所以,他想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直接拿着鱼饵,就像奥运会运动员扔垒球那般,将它扔出去。

  不得不说,如此特殊的“抛竿”方法,差点儿没笑死直播间那些会钓鱼的观众。

  而这一次,陈旭也是下了血本。

  他用开山刀,将之前吃剩下猎物的皮毛剁碎,弄成肉末,时不时地洒在湖面上。

  而这些肉末一旦沉入湖中,就会随着水流慢慢扩散。

  久而久之,肉末里的那些腥气,就会不断地被传播到远方。

  这样一来,那些肉食性鱼类一闻到,肯定会顺着腥气找到这里,到时候再被那些腐烂的内脏吸引,就很容易上钩了。

  果不其然。

  在使用了加大饵料扩散,以及加长钓线这样“双管齐下”的方法后,一上午,陈旭就收到了四次上钩的情况。

  不过,这其中有三条是都是小鱼,他也懒得拉上来,便直接放跑了它们。

  而剩下的那条是印尼虎鱼,他留下做了午餐。

  还剩下一下午的时间,尽管陈旭对自己的新方法冲满了信息,但心里仍旧还是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他是从第一天的中午,开始进入婆罗洲地图。

  算下来,最迟明天中午,任务要求的生存时间就结束了。

  所以,今天下午就是他最后的机会。

  否则,他就只能铤而走险,要么在夜晚中,继续在湖水中碰运气,要么,就只能去对付那条五米长的河口鳄!

  但无论哪一点,陈旭都不想去做。

  又过了三个多小时,这期间,仍旧有很多上钩的反应,但都不是陈旭想要的。

  他甚至开始有些相信观众们所说的,那条神秘鲇形目鱼类,有可能是游去了一片新的水域。

  现在是印尼下午,接近四点的时间。

  太阳已经开始西落,天色还有两个小时,就会完全黑掉。

  留给陈旭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了。

  但老天偏偏在这个时候,跟他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

  轰隆——!

  一声巨大的雷电声,从不远处传来。

  他急忙抬头一看,不知何时,远方竟然飘来了一片巨大的灰色云朵。

  又要下暴雨了!

  虽然在婆罗洲的雨季,下暴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但对于现在正争分夺秒的陈旭来说,这无疑是给他来了个狠狠的大耳刮子。

  要知道,一旦下暴雨,湖水的水位就会上涨,水流会变得湍急。

  而陈旭的独木舟虽然比木筏结实,但它毕竟是一体成型,说白了,就像一个长方形的碗。

  雨水积累在独木舟中,用不了多久,它就会翻沉。

  而这么深的湖水,加上水流湍急,一旦翻船,是相当危险的。

  可是,如果陈旭这时候选择返回庇护所,无异于放弃了最后这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

  再加上,万一暴雨要是一直不停,连下一整夜。

  那么,就是逼得他只能去对付河口鳄!

  想到上一次,那条巨型鲇形目鱼类正是在这样下暴雨的环境下,浮出水面狩猎,并且攻击自己。

  于是,陈旭一咬牙,“暴雨就要来了,但这个时间段,也是湖内鱼类最活跃的时期之一,我准备抓住这个机会,最后搏一搏!”

  “尽管湖水的水流会变得湍急,但相比于外面的河流,还是要弱化不少,如果真的有危险,只要我们小心一些,应该能够全身而退!”

  说完,他便再次用力一抛,将鱼饵狠狠地甩了出去。

  也许真的是因为低气压团的到来,渐渐地,湖水上,开始有不少小鱼跳出水面,呼吸新鲜的氧气。

  而陈旭则是一遍又一遍地,不断抛线,收线,使用路亚钓鱼法。

  尽管这个粘土渔轮制作的非常简陋,但在收线的时候,的确非常方便。

  不知不觉间,在陈旭又一次抛出鱼饵的时候。

  天空之上,几滴雨水打在了他的脸上,紧跟着,一阵“哗啦啦”的声音,雨势开始越来越大。

  而就在这个时候,鱼线处,突然传来一阵抖动!

第七百二十二章 婆罗洲史泰旭

  “有动静了!”

  陈旭面色一喜,“希望这会是一条符合我们目标要求的大鱼,我们先不要太快地拉动鱼竿,以免它未完全上钩,而受惊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