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和尚唐三藏 第228章

作者:宸庭

古琴奏乐?

当年不曾听闻过金蝉子抚琴的十八公等妖先是一愣,随即连连说道。“请请请,我等愿洗耳恭听。”

而随着十八公等人答应了下来,安安静静地呆在唐三藏身旁的敖玉将抱在胸前的古琴往着唐三藏的面前摆好,然后给唐三藏焚上香料,双目亮晶晶地等待着唐三藏的琴声。

说来也是凑巧,十八公悄然地潜到唐三藏的脚下之时,猴子被猪八戒所吸引,正好离开了唐三藏几步,至于敖玉则是依着唐三藏以往的习惯,做好了自家圣僧哥哥抚琴的准备。

毕竟西行之路,枯燥乏味……

即便是有着三位听话的徒儿伴于左右,还有着贴心敖玉形影不离,但唐三藏如今还是习惯于每次休息之时,抚琴自娱。

而猴子、猪八戒和沙僧偶尔也会加入其中,与唐三藏伴奏一番,也算是颇得师徒之乐也。

当然,相对比起纯粹的音乐,偶尔敖玉还会根据着唐三藏的教导,于灵台识海之中翩翩起舞,对于唐三藏而言,其中乐趣妙处,不足与外人道也。

“咚咚咚!!”

唐三藏十指在这仅仅算是寻常的古琴之上一抚而过,阵阵清泉滴落的声音回荡于这木仙庵之中。

即便是十八公等妖明白这不过是圣僧在调试着琴弦,但如此的声音,却是让他们本能地凝神屏息,微微侧耳了起来。

“月下幽谷,贫僧心有所感,却是回想起了曾经偶有所闻的一曲‘空山幽谷’,诸位仙翁可听之。”

随着唐三藏那慈悲祥和的话语落下,一阵凉风微微而至,卷动了唐三藏的僧袍,而唐三藏则是丝毫不为所动,目光平静且专注地看着面前这一张琴,细长白净的十指放于其上,轻轻一动,素弦轻弹。

悠然琴声宛如山中清泉,又像那抚叶微风那般流入在场众人的耳中。

明月、藤蔓、石屋……

眼前这景象明明十八公等妖已经看了千年,一草一木熟悉无比,甚至已经腻了,但伴随着那琴声流入心间,这一刻,他们却是感受到一股祥和宁静的意味,一股悠悠禅意萦绕在心头,自己的心灵也在那琴声之下被缓缓洗涤,再复纯粹。

万物俱静,不仅仅是十八公等妖,凡是琴声流淌而过之处,那大自然都仿佛为之屏息倾听,生怕打扰了这天籁之音。

“咚咚~~”

似是经历了星夜流转,又似仅仅一瞬,伴随着最后两声余韵缓缓在空气之中消散,沉浸于那意境之中的十八公等妖这才转醒过来。

迟迟无人出声,既是因为十八公等妖本能地回味起琴声之中那禅意,亦因为他们不愿打破眼前这堪称美妙的安静。

“沙沙……”

直至清风飘过,再度勾动了树叶,十八公才敢拱手,轻声地问道。“不知圣僧可否为此曲留诗一首,今后即便我等再难聆听这等仙音,也可借诗回味一番,也足以让此生无憾了。”

“诗?”

唐三藏眸子微微一闭,似乎回忆着什么。

片刻之后,唐三藏这才缓缓张开那似有星辰的眸子,念道。“空山幽谷皆禅意,夕照灵台问迷津。不见山寺菩提树,晚钟犹响般若音。”

顿了顿,唐三藏有些惭愧地摇了摇头,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说道。“阿弥陀佛,此诗实乃贫僧无意听来,比不得金蝉子的千古绝句,但也勉强算是合了其中禅意之味,让诸位仙翁见笑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 杏仙杏花

“圣僧谦虚了,相比之当年金蝉子的才气无双,圣僧的诗琴双绝,也绝不逊色也……”

顿了顿,十八公等妖心悦诚服地齐齐赞道。“看来不管转世几次,金蝉子之姿,依旧那般风华绝代,绝世无双。”

唐三藏闻言,微微一笑,一手捏着僧袍,一手在面前摆了摆,谦逊地说道。

“诸位仙翁着实是过谦了,贫僧这抚琴之法,也不过是一路西行以来,平时闲暇无事,偶尔自娱自乐罢了,无甚名师指点,想来其中必然多有缺陷,却是上不得台面。”

“不不不,圣僧的抚琴技艺或许算不得超凡入圣,但技艺终究只能算是旁枝末节,圣僧琴声之中那悠悠意境,才是声乐精粹所在,远非些许技艺能比的。”

对于操琴之术也略通一二的凌空子开口说道。

“凌空子施主过誉了,过誉了……”

随即,唐三藏顿了顿,看了看天色,说道。“诸位仙翁,适才贫僧受邀至此处,匆忙之下却是未曾告知徒儿们,如今时辰已然不早,却是该回去了,以徒儿们心忧。”

然而,十八公等妖又岂愿如此之快便让唐三藏离去,当即连连劝阻,说道。

“我等惊于大圣的威风,故以不敢在大圣面前现身,怕尚未来得及开口,便被大圣一棒取了性命,但实则当真对圣僧毫无恶意也,且亦是为了报答当年金蝉子点化之恩也。”

“没错没错,我等千载至今才能与圣僧再逢。更何况天光晴爽,虽夜深却月明如昼,圣僧且再宽坐坐,待天晓自当远送过岭,届时也可与诸位高徒再会。”

“就一晚,一晚即可,料想诸位高徒与圣僧别离一晚,还不至于心急如焚。”

……

一晚?!

唐三藏只能说十八公他们可当真是误会了什么。

若是自己当真是一夜未归,唐三藏相信猴子他们就算遵从师命不敢做那些放火烧山的事情,没有引十万天兵天将下凡地毯式地将这荆棘岭翻转过来找,也绝对以那“法天象地”神通将这个荆棘岭给干脆推平了。

当时唐三藏之所以跟着十八公短暂离开片刻,不过是以为金蝉子在这处留了多少后手,不太想让猴子等人知晓,所以才打算悄悄离开片刻罢了。

不想……这里大概仅仅有着的是金蝉子不足与外人道也的往事,再兼之在这处已经呆了几个时辰,唐三藏却是有些坐不住了,生怕没有自己在身边看着,猴子得翻天去了。

“诸位仙翁的心意,贫僧却是领了,不过贫僧那些徒儿们性格暴躁,也还有着几分顽劣,贫僧所担心的却是他们会在这期间惹出祸事来,那可就是罪过了。”

“那便再待片刻,再待片刻……”

十八公闻言,语气却是妥协了不少,转而劝道。

“当年金蝉子曾于这木仙庵之中埋下了素茶,且感慨之间冀望千百年后还能来取饮之,故以我等具有灵智之后,便一直守在这处等待着,如今圣僧既然到了,还且饮上些许,也算是不负我等千年的心意,如何?”

“这……好吧……”

最终,唐三藏还是答应了下来,并非是嘴馋当年金蝉子留下的好酒……好茶,而是感动于这些草木精怪的等待。

若是按照他们所说,当年金蝉子不过是埋下了素茶,随意地感慨了一句罢了,却是不想无意中被周遭这些灵智渐启的草木精怪听了去,自此即便是化了形,也不愿离去,反而是在这千里树海之中等待了千年。

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便是他们所能竭尽全力的报恩方式了吧?

唐三藏推断出了其中缘由,感于他们那浅薄而又尽心的心意,却是难以狠心地拒绝他们。

“再待一会,一小会,等下喝了素茶,用花香掩盖一下,料想无碍……嗯……应该无碍……”

而随着唐三藏答应了下来,十八公等妖这才放松了下来,转而相互对视了一眼,问道。“杏仙怎么还没有到?”

“要不,你去催催杏仙?”

“还是算了,当年金蝉子埋酒杏树之下,留下了法阵封印,除了杏仙知晓,我等俱不知如何解开,焦急却也是没用。”

……

正话间,只见石屋之外,有两个青衣女童,挑一对绛纱灯笼引路,后面则隐隐有着一曼妙身影缓缓而至,而十八公等妖也不禁面露喜色,说道。

“杏仙终于来也。”

随着那曼妙身影的靠近,唐三藏目光投去,却是不禁微微一愣,深深埋于前世记忆深处那青涩的容颜莫名地浮上心头。

“像……像极了……”

眼前这曼妙身影,身着粉色锦绣衣衫,手中捧着一个酒坛子,上方插着一朵杏花,那浅浅一笑的容颜,不敢说是三界绝色,但也称得上是美得让人为之窒息。

然而,让唐三藏心绪波动的,却非是它那美丽的容颜,曼妙的身姿,而是那含羞的少女气质,莫名地让唐三藏心中一段久远的回忆泛了起来。

曾经,那个人最爱的亦是杏树,那简单的发带上永远都是那一朵渐渐褪色的杏花。

只不过,随着那曼妙身影越发靠近,唐三藏心中泛起的回忆却又平静了下去。

朦胧一看,唐三藏或觉得有些感触,但随着杏仙踏入木仙庵之中,清楚地看清她那不似凡尘的绝美容颜,唐三藏反而平静了下来。

前世记忆之中的那人,哪里有这么美?

这一下子,唐三藏便没了那代入感,而纯粹的美,又如何勾得动唐三藏的心绪呢?

而面露着浅浅羞涩笑容,略显得有些许紧张的杏仙又如何知道眼前表情始终波澜不惊,慈悲祥和依旧的唐三藏心绪的变化?

这一刻的她,将在心中演练了百千回的动作朝着唐三藏行礼,柔声地说道。“杏仙,姗姗来迟,还请圣僧见谅。”

对此,唐三藏双掌合十,也站了起来,回了个佛礼道。“阿弥陀佛,贫僧唐三藏,见过杏仙施主……”

顿了顿,唐三藏没有在意杏仙似乎有些失落的眸子,转而将视线落在那插着杏花的酒坛子上。

第四百三十三章 茶不醉人,人自醉

“好茶!!!”

随着唐三藏鼻子微微一动,心中却是不禁赞叹了一声。

那酒坛之中的香气飘出,伴着那插在其中的杏花淡淡清香,一刹那便让唐三藏精神了起来,心中暗道了起来。

“十八公说得倒无几分道理,贫僧离开徒儿们片刻,正好考验一番他们的自觉性,看看能否学到贫僧一二分稳重,而且这‘素茶’乃是自己留给自己的,若是浪费了,着实不该。”

一念至此,唐三藏温和一笑,朝着杏仙一招手,说道。“贫僧唐三藏,却是叨扰了仙子深夜忙碌,罪过罪过。”

“圣僧何罪之有?”

杏仙的笑容显得有些青涩又妖娆,随即弯下那曼妙的身姿,姿势优雅地率先为唐三藏斟酒。

一时间,随着一股“清泉”自酒坛之中流淌而出,就仿佛破开了什么封印一番,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从中喷涌而出,瞬间便充满了木仙庵之中的每一个角落,乃至于飞快地传遍方圆数里之地,让无数生灵为之迷醉。

酒未入喉,而众生俱醉矣!

确实是好茶……

唐三藏看着盏中那清澈见底,但香气确实越发浓郁的“素茶”,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当年自己所酿之“茶”,颇妙。

而随着杏仙将提前为唐三藏备好的酒盏之中倒至七分之时,那枝插在酒坛之中的杏花有着一片花瓣缓缓飘落,精准地落入酒盏之中,浮于那汪“清泉”之上。

美……

即便是唐三藏未曾品尝,但嗅着那沁人心脾的香气,以及这一片杏花花瓣缓缓地在其上打着转,被眼前这意境所引,心中不禁醉了几分。

杏仙将酒坛放至一旁,丝毫没有为十八公等其他妖族斟酒之意,转而素手十指一合,姿势优雅地捧起酒盏,宛如一朵盛开的花瓣一般将酒盏送至唐三藏的面前,柔柔地说道。

“圣僧,此‘素茶’我守了千年,已酿至醇香,正合饮用,还望品之。”

听着杏仙那似乎意有所指之话,唐三藏却是没有细思的兴致,反倒是对于眼前这比之当年乌巢禅师所邀“素茶”还要好上几分的“素茶”更感兴趣。

只不过……佛门戒律呀,而且圣僧形象,不可不要。

为此,唐三藏双掌合十,宣了句佛号道。“阿弥陀佛,谢过杏仙施主,不过眼前这……确为‘素茶’?”

“当年我亦与圣僧这般有所疑问,不过后来经金蝉子的指点却是明白了‘相由心生’之大境界,若是心中为‘素茶’,那么何物不是‘素茶’呢?”杏仙脸上露出了几分追忆和崇敬地说道。

唐三藏闻言,脸上似乎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赞道。“阿弥陀佛,的确是贫僧着相了,若是心中仅仅只有‘素茶’之念,又会有其他想法呢?这般作为反倒是能大大助益自身修行,善哉,善哉。”

说罢,唐三藏面露虔诚慈悲,将那酒盏送到嘴边,微启唇齿,任由那一汪清泉流入喉咙。

“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