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484章

作者:日日生

在丁部领之后,这个地区先后出现两次政变,这两次政变是宋朝收复这个地区的契机,但是由于战争的失败,使得宋朝逐渐的失去对这个地方的控制,最终不断地妥协,直到李朝政权的巩固,使得宋朝彻底失去了对这个地区的控制,这个地方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后来发展成了后来的越南。

在大宋之前,即使是南北朝时候,非常弱的南朝,也对交趾这个地方进行了控制,交趾还是属于中原地区的政权的。但是,在宋代之后,这个地区独立,使得后面朝代想要对这个地方进行控制,得花费巨大的兵力以及财力,这里的人也逐渐的有了独立建国的野心和民望。

交趾作为中原王朝原本版图的一部分,和岭南的几个大族之间,肯定有着一些联系。

毕竟刚刚分出去,怎么可能断的如此彻底,现在他们竟然敢伸手干涉大宋的事了?还真是打赢了几次大宋,就觉得自己武力超群了。

不怪杨霖怀疑交趾,出兵侵犯大宋,以大国的姿态,来干预宋朝的政策,他们是有前科的。

宋朝熙宁年间,交趾举兵八万大举伐宋,而交趾国出兵的原因更是让人好笑,交趾宣称宋朝变法百姓流离失所,出兵是为了拯救百姓的。

交趾国的军队三路出兵,一路兵在这年的岁末攻下钦州,一路兵又在三天之后攻下廉州,而另一路则直前去攻打邕州。邕州城是宋朝政府在广西经营的一个重镇,知州苏缄率领仅有的数千兵力抵抗十数倍于己的兵力,英勇作战,杀伤交趾兵万余人,但是由于寡不敌众,邕州最终被迫,知州苏缄与家人自尽。邕州城下交趾伤亡惨重,于是交趾在邕州城破后进行了疯狂的屠城,据统计共有五万官吏、百姓遭到屠杀。

如今杨霖的所作所为,比之熙宁变法,严重了千倍不止。这些鸟人出兵,也不是不可能。

这些士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止一次的干出引外族入境的事,每一次对于中原汉人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岭南的豪门,若是有这个想法,还真是死不足惜。

杨霖喝了一杯酒,道:“此事须得查个清楚,加派人手,以此为重,绝不姑息。若是真有泼贼妄图勾连交趾祸国,凡是有些牵连的,我的意思是矫枉不怕过正,不用想着杀鸡儆猴,直接杀鸡杀猴,鸡犬不留!”

殷慕鸿微微欠了欠身子,道:“大理兵强马壮,少宰去了之后,在试演新政的时候,不妨再多费心。”

杨霖叹了口气,这个冬天不会太长,依旧是短短的几个月,女真人不知道会给自己多少时间。本不想多生枝节的自己,这一趟大理之行,眼看着是越来越精彩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权力烘人在云端

在苏州只歇息了一天,第二天杨霖便启程,继续南下。

算计着杨霖一行人出了两浙,一直在严阵以待的江南众人才如释重负,至少他没有在江南搅动风雨。

还没等人们喘匀实,一直蛰伏的都尉府率先发难,杭州城内的蔡京,年近七旬被请出杭州,一千多人护送着他前往岭南。

江南士绅争取了几个月的老公相,就这么被人请到了岭南,在那里可没有这么多的豪门。

出乎殷慕鸿的预料,蔡京竟然十分配合,一路上饶有兴致地游山玩水,慢悠悠前往岭南,倒像是去游玩一般。

蔡府的奴仆如云,沿途照顾蔡京,所到之处就好似皇帝出游一般兴师动众,引来百姓围观。

马车内的蔡京似乎是睡着了,轻微的鼾声传出来,在奢靡豪华的大车内的侍妾们如释重负,抚着胸口翘着脚尖慢慢走开。

听到周围没有了声音,蔡京的眼皮微微睁开,浑浊的眼光中,一丝不甘难以抑制。

宰执天下,恍若一梦,到了岭南,还有谁记得自己

蔡京心中的恨意滔天,自己如此隐忍,故意放出风去江南士绅一个不见,没想到杨霖的警戒心仍然没有尽散。

杨渊,这个乱臣贼子,年纪轻轻竟然如此老道,做事之绝根本不留余缝。

车外一个红衣骑士,正在拿着一张画像四处探查,蔡京的侍妾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个,有一些甚至要在车下随着大队人马步行。

蔡京掀开车帘问道:“他在找什么?”

蔡府的老都管啐了一口,一脸愤慨,怒道:“说是找灵宝小姐的生母。”

蔡京老脸闪过一丝疑惑,问道:“灵宝这孩子她娘是谁来着?”

“老爷,您忘了,是大名府的李夫人呐,那年您在大名府任知府,纳的当地李员外的女儿。”

蔡京仔细想了想,还是记不起来了,随即摇了摇头,道:“她要是在这里,就让他们带走吧。”

宰相门前七品官,一般的五品大员见了蔡京府上当年看门的门子都要毕恭毕敬的,更别说他府上的都管了。

谁曾祥到了如今,人家要带走你的如夫人,连招呼都不打。老都管气的老泪纵横,道:“李夫人从大名府逃了回来,就在后面的人群中,老奴这就去找她。”

不一会,远处传来一声叫骂,红衣骑士将自家的老都管拉到一边,一个大耳瓜子扇的他眼冒金星。

“直娘贼,刚才问你你说不知道,偏偏现在也知道了?拿你家爷爷耍笑,你这个老猪狗也配,没来由白费俺这么久的时辰。”

打完之后,在蔡府众人的目瞪口呆之下,这个红衣骑士和他身后的兵马,带着一个妇人远去。

蔡京叹了一口气,放下了车帘

一朝大权离手,万般身不由己呐。自己和官家,甚至还有那个梁隐相,都只着眼汴梁,哪里曾想过,在汴梁之外,已经养出了这个奸贼。

同样是拥兵自重,没想到杨渊入汴梁,竟然比安禄山进长安还容易,真不知道堆玉楼上不胜寒的官家,有没有后悔在彤廷钦点这个人做了状元郎。

若是到了岭南,自己私底下联络的那些关系,可就全被斩断了。

一旦在岭南待得时间太长,自己的影响将会逐渐降低,到最后即使有人反抗杨霖,也轮不到自己上场了。

大宋的官场上,可不存在什么温情,王黼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失势没了庇护,性命都难以保全。

到了大理境内,随处可见的绿色植被,覆盖着已经开始修建的山路。

段妙贞难得地掀开车帘,隔着纱帘往外看,心情十分愉悦。

自从上次被选中出使大宋,参加宋廷举办的献捷大会,段妙贞已经四五年没有回来了。

路边的茶花,开的十分绚烂,在这冷风中迎风招展。

不远处,方七佛带着大队人马,迎到了大理的边界上。

仪宾礼乐队奏起了喜洋洋的曲子,方七佛领头,云贵西路境内官员两百多人,再加上早早投效的各寨首领,在彩绸棚下静候杨霖的车驾。

看到旌旗出现,迎接的队伍里响起一片号角的呜呜声,低沉雄浑,紧接着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方七佛、刘仲武等人联袂上前迎接。

这般壮观的场面,让段妙贞有些不适应,赶紧盖住车帘,不再张望。